财政补贴cái zhèng bǔ tiēфин нсовое посóбие财政补贴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对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企业单位给以补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财政补贴的办法。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财政补贴的性质也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补贴,主要是用于补贴其国有企业的亏损和一些私有企业某些生产经营,为对军火生产、某些出口产品等的补贴。这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补贴是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长期实行财政补贴,保证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工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中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有:对生产经营粮食、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和支农产品的补贴,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国营企业亏损的补贴,居民住房建造、修理和居住的补贴,以及若干出口产品的补贴等。实行改革政策以来,补贴的内容有所减少,但涉及人民生活必需品和与支农产品方面,采取增加职工收入和价格改革等相应措施,使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有所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补贴,实际上是为了增加人民消费而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财政补贴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中国从1953年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但范围小,数量少。1979年起财政补贴猛增。1978~1989年,国家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由135.99亿元增加到972.43亿元,增长了6.2倍,平均年递增19.6%,明显快于同期的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增长。1998年政策性补贴支出712.12亿元,其中中央支出363.90亿元,地方支出348.22亿元。 财政补贴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对指定事项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的一种补贴。在中国包括对国民经济某些部门、行业的生产经营发生政策性亏损时的补贴、城乡居民生活补贴等。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对农业的补贴和对居民生活的补贴等。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目的是为了定向支持生产发展,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等不同的政策目标。 在西方国家的自由竞争初期,财政补贴并没有作为政府向企业或个人无偿转移支出的手段被广泛运用,政府一般不介入私人经济活动,以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造成扭曲。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随着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程度的加深,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财政补贴开始被频繁运用,补贴的规模逐渐增大,涉及的领域也逐步扩展。财政补贴可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利息补贴(财政贴息)和其他补贴。由于减免税收的目的与补贴近似,有些国家把税收减免叫做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是将税收优惠在预算中列入支出栏目的办法,把免税、减税,退税、税收抵免等一系列税收优惠列入支出,从支出的角度加以规范,以有利于加强对税收优惠的控制。 在中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价格补贴在统计表中作为支出项目,而企业亏损补贴则作为减收项目列入政府收入表中。在实际中还存在其他形式较为隐蔽的财政补贴,如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税前还贷等,这些都未列入财政补贴项目。 在中国,价格补贴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达到了高峰,90年代开始逐步下降。价格补贴的大量存在,不仅给财政造成了困境,也不利于市场价格机制的完善。企业亏损补贴是政府对国有企业发生亏损的补贴,范围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财政补贴应该主要向公益性事业倾斜。对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补贴应该取消。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补贴的取消是可行的。 合理的财政补贴有利于完善价格体系,协调社会收入分配,刺激社会总需求,维持社会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财政补贴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旦用得过度,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财政补贴与价格体系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容易扭曲价格,甚至可能完全排斥市场价格。一旦财政补贴政策本身不合理,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更大。过度的财政补贴也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企业将缺乏竞争力,过于脆弱。 ☚ 社会保障支出 公共支出控制 ☛ 财政补贴Financial Subsidies上级预算为平衡下级预算收支逆差,或国家为支援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对某些特殊事项所进行的补助。为近代各国普遍采用。如中国中央预算对某些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拨付的补助金,财政对计划亏损单位的补贴等,均属之。 财政补贴国家财政部门对某些国有企业进行政策性补助,或对某些经济行为给予财政资助。对企业进行补助,主要是由于企业发生了政策性亏损,这需由财政从大局出发给予补贴,加以调控。有时为救助发生严重亏损的企业,财政也会被动拨款,给予支持。这种补助不经常发生。对经济行为补贴,主要发生在军工生产、出口物资、农业生产、价格调整等方面,目的是维护这些方面的生产者和当事者的利益,保证国家整体经济运转顺利。 财政补贴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对某些生产经营活动和对某些发生政策性亏损的企业,所给予的资金补贴。在我国,对经营粮食、油料、蔬菜、肉蛋、水产、棉花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和农药、化肥等支农产品以及某些其它产品的国营企业,由于价格制度的原因发生政策性亏损时,国家给予资金补贴。 财政补贴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指标或经领导机关批准的财政性的补贴。财政补贴分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两种。中央财政补贴列入中央财政预算指标或经中央批准。中央财政补贴分两种形式: (1)中央按销售数量列入预算指标的补贴。补贴办法是: 对按计划供应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棉、油,收购价格提高后,销售价格不宜相应提高,其差额由中央财政按各省、市、自治区销售数量给予补贴。(2)中央同意,但不单列预算指标的补贴。补贴的办法是: 由地方退库或从企业利润抵留给予补贴。地方财政补贴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指标或经地方政府批准。补贴的办法是:对关系国计民生比较重要的商品、原材料价格或成品进货价格提高后,销售价格不宜相应提高,由此产生的亏损,经省、市、自治区政府批准,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以维持生产、流通的正常进行。 财政补贴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部门、企业或产品的补贴。如中国对粮、棉、油企业的价格补贴; 对职工副食品、房租的补贴等,都属于财政补贴。资本主义国家对某些重要的部门、企业或产品也进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通过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实现的。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财政补贴可以同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价格杠杆配套运用,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的稳定、均衡发展。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fiscal subsidy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部门、企业或产品的补贴。如中国对粮、棉、油企业的价格补贴;对职工副食品、房租的补贴等,都属于财政补贴。资本主义国家对某些重要的部门、企业或产品也进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通过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实现的。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财政补贴可以同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价格杠杆配套运用,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的稳定、均衡发展。 ☚ 实物补贴 保本经营 ☛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caizheng butiefinancial subsidy政府基于稳定物价、保障社会公平分配与安定目标向社会无偿返还部分公共收入的公共支出行为,或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对由于政策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非政府主体利益缺损的一种价值补偿。它是政府在再生产环节中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调节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国防建设的重要形式。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价格补贴是政府无偿支付的用以填补由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与由生产者所承担的成本之间差额的费用。价格补贴的主要作用: ❶实现公共收入向特定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的转移; ❷改变对特定商品的供给行为与需求行为,实现局部均衡; ❸使特定商品的价格保持适当的水平。收入补贴是政府对某些消费者或生产者无偿支付的费用,其主要方式是对家庭或个人实行负所得税和对生产者的政策性补贴。负所得税是指对家庭所得低于某一水平者给予的一定数额或比例的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是价格补贴的收入表现形式,具有与价格补贴同样的效应。 中国从1978年起,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开始较大规模地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中国财政补贴分为财政直接补贴和财政间接补贴。财政直接补贴指财政直接给予低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利益主体的价值补偿。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出口退税)和银行贷款贴息补贴。财政间接补贴是指由社会利益集体通过列支成本或增加费用支出以实现对职工或内部非经济独立单位的补贴。这类补贴,或是增加企业成本、减少税收而间接影响财政收入,或是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支出而间接增加财政支出。中国间接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住房补贴、公费医疗、职工交通补贴、职工福利补贴(包括职工食堂、职工幼儿园、职工澡堂和免费给职工的实物等方面的补贴)和内部非经济独立单位补贴(包括车队、礼堂和俱乐部等)。 财政补贴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杠杆。如,运用价格补贴能够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市场物价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合理分配国民收入,有利于扩大进出口贸易,有利于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另一方面,补贴范围过大,项目过多,标准过高,也会扭曲产品的比价关系,偏离价值规律;同时也加重财政负担。因此,政府一般应有选择地、有限度的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并在政策操作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其负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于国防工业和国防建设一直实行低物价高补贴的政策。国防所需物资一般为低于市场价幅度比较大的计划价格;军工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一般也享受计划物资,企业亏损由财政全额弥补;军队后勤服务和军人福利都由国家提供。 ☚ 财政后备 财政拨款 ☛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性支出的一个重要内容,指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将一部分资金无偿拨付的一种特殊财政支出形式。 财政补贴的内容主要有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是财政给予的用于政策性价格差额的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又分为政策性亏损补贴和经营性亏损补贴。现在我国的企业亏损补贴主要是政策性亏损补贴,是在由于国家政策干预而使企业发生亏损时给予的补贴。这种补贴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价格补贴的一个内容。如为了支援农业,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低价政策,而形成的企业亏损所给予的补贴。从财政补贴的接受者来划分,财政补贴可分为对生产者的补贴和对消费者的补贴。前者如农副产品价格补贴、粮食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后者如房租补贴、水电补贴、交通补贴、副食品补贴等。从受益者取得补贴的形式看,可分为 “明补”和 “暗补”。“明补”是政府给消费者因产品涨价所损失的购买力所提供的一种现金补偿。它直接把补贴金发给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典型的如我国向城市居民所发放的副食品价格补贴。“暗补”指政府对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在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商品时给予的价差补贴。消费者在以低价购买接受补贴的商品时间接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按补贴的环节来看,财政补贴还可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有的学者认为,财政贴息、以税还贷也是财政补贴的一种隐蔽的形式。财政补贴与价格有密切关系,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或者是通过财政补贴影响价格变动,因此,有时把财政补贴笼统称为“价格补贴”。 财政补贴是政府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其政策目标是: (1) 实现收入在纳税人和特定的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的转移; (2) 通过补贴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3) 通过补贴使某些商品价格保持低水平和稳定。但是财政补贴运用不当,也会带来副作用。过多的财政补贴会加重财政负担,对其他财政支出产生“挤出”效应。同时可能扭曲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相对价格,造成对资源合理配置的错误导向。因此,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被使用。 ☚ 转移性支出 财政贴息 ☛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国家财政部门对某些国有企业进行政策性补助,或对某些经济行为给予财政资助。 ☚ 财政体制 财政赤字 ☛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指以国家财政资金直接资助企业或居民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按特定的目的,对指定事项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的一种补贴。在我国,财政补贴主要为了弥补企业亏损和保障职工生活等,包括政策性价格补贴和国营企业亏损补贴。后者又包括政策性亏损及限期扭亏的经营性亏损补贴。补贴对象主要为企业、职工、居民。我国财政补贴分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前者列入中央预算指标或中央批准,后者纳入地方预算指标或经地方政府批准。财政补贴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如运用得好,对发展生产和对外贸易、稳定物价、安定生活都有积极意义。但是,财政补贴特别是价格形式的财政补贴范围过大,也会带来副作用。 ☚ 预算支出 财政管理体制 ☛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fiscal grant政府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有关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影响供求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无偿财政支出。它是财政转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补贴可以有多种分类:按政策目的分,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等等;按补贴对象分,有对企业补贴、对职工补贴、对居民补贴等;按补贴的影响环节分,有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按补贴方式分,有明补和暗补等等。在西方国家,通常按补贴形式分为六大类: ❶无偿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资金; ❷实物补贴(政府以低价出售商品); ❸购买补贴(政府以高价向企业购买商品); ❹税式支出(各种税收优惠); ❺财政贴息; ❻规章制度补贴(政府有意识地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或进入某些市场的条件,使特定的集团获益)。 财政补贴是各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它主要通过改变相对价格来影响商品的供应结构和需求结构,从而引导资源的配置。因此,财政补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财政补贴过多,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而且会带来消极作用。 ☚ 负所得税 国库券 ☛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对指定事项由财政安排专项基金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贴。我国现行财政补贴主要有价格补贴、亏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和利息补贴等。补贴的对象为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补贴的范围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建筑、外贸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居民生活各方面。财政补贴的主体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中央财政补贴列入中央预算。它分两种形式: (1) 按销售数量列入中央预算的补贴,其办法是对计划供应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在收购价格提高后,销售价格不变,差额由中央财政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销售量给予补贴; (2) 经中央同意但不单列预算指标的补贴,从地方上交中央财政收入中扣除或以企业利润抵留作为补贴。地方财政补贴纳入地方预算。其办法是: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在原材料价格或成品进货价格提高后,售价不变,由此产生的亏损,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财政补贴具有双重作用: (1) 它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杠杆。运用价格补贴能够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市场物价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稳定; 有利于合理分配国民收入; 有利于扩大进出口贸易; 有利于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2) 补贴范围过广,项目过多也会扭曲比价关系,偏离价值规律,加重财政负担。 ☚ 流动资金支出 经营性亏损补贴 ☛ 00001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