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财政包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财政包干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种具体管理办法。即 “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 ,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包于。其主要内容是: 大部分中央企业、事业单位下放地方,扩大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年度预算、收支指标由中央核定下达后,由地方负责包干完成。收大于支的地方按包干数额上缴中央财政,支大于收的地方由中央财政按差额包干给予补贴。上缴和补贴数额确定后一般不作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地方收入超收或支出结余,都归地方支配使用,如果发生短收或超支,由地方自求平衡。遇有重大特殊问题,自求平衡有困难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可做适当调整。 财政包干见“财政包干制度”。 财政包干 财政包干caizheng baoganfiscal contract以地方财政基期的收支数为基数,据以计算确定其计划期的上缴任务、留用比例或定额补助数,由地方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自行组织收入,自主安排支出,自求收支平衡。这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一种重要形式。亦称“收支包干”,是中国预算管理用语。实行包干制,除某些不宜于包干的特殊性支出外(如重大自然灾害救济费、大规模移民垦荒费、抗洪防汛中堵口和复堤费等由中央财政专案拨款),其余各项支出,都由地方统筹安排,调剂使用。在执行中收入超额完成或支出留有结余,都归地方支配使用。发生短收或超支,也由地方自求平衡。包干制的实质是适当下放财力和财权,加强地方财政的自主权,使责权利三者密切结合。为使包干制得以发挥作用,除应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外,还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从以“条条”为主过渡到以“块块”为主的管理形式。国家各主管部门对应由地方安排的各项生产建设和社会事业,应在政策和行业、事业规划方面加强指导,但不归口安排支出和向地方下达财政支出指标,而由地方统筹安排。二是根据包干基数计算确定的地方上缴任务、留用比例或定额补助数,要一定几年不变。在此期间,由于各项收入逐年增长,在同一上缴任务和同一留成比例下,地方财政收入及其机动财力也可以相应增长,多收可以多支,因而具有以收定支的性质。如果上缴任务留用比例等一年一定,则地方财力及其可以相应安排的支出就会相对缩小 ☚ 决算 财政危机 ☛ 财政包干 财政包干亦称“收支包干”。我国预算管理术语。以地方财政基期的收支数为基数,据以计算确定其计划期的上缴任务、留用比例或定额补助数,由地方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自行组织收入,自立安排支出,自求收支平衡。财政包干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实行包干制,除某些不宜于包干的特殊性支出,其余各项支出,都归地方支配使用; 发生短收或超支,也由地方自求平衡。包干制的实质是适当下放财权、财力,加强地方财政的自立性,使责、权、利三者密切结合。 ☚ 财政监督 预算 ☛ 财政包干 财政包干亦称“收支包干”。中央核定收支总额,分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包干上缴收入或中央差额补贴,地方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自行组织收入,自主安排支出,自求收支平衡。它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如1971年实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 (或差额补贴),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预算体制就属这种类型。其主要内容: 地方收支划定后,由地方包干,自求收支平衡; 收大于支的地区,包干上缴,相应计算收入留解比例; 支大于收的地区,中央差额补贴,地方包干使用; 超收部分,原规定全部留地方,后改为超收1亿元以上部分上缴中央50%; 年终结余留用; 体制一年一定。 ☚ 增收分成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 财政包干be responsible for one's finan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