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动员caizheng dongyuanmobilization of finance
国家为保障战争需要,依靠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分配活动及所体现的特定分配关系。是筹集巨额军费,保障战争需要的重要手段,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支柱,同时,它又依赖于国民经济动员。其动员程度,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大影响。
财政动员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根据战时对国家财政的需要,采取的进一步挖潜、筹集和分配社会产品的活动,是对已有国家财政的完善和补充,反映了战时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其含义是:财政动员分配主体是国家,分配客体为社会产品,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由此而形成的分配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随着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财政动员分配形式经历了力役、实物、货币三种形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进步,战争的物资消耗增长,战争费用也随之增加。20世纪以前的战争,军费开支比较低,交战国所需军费主要依靠国家的战前储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新技术兵器的出现和使用,使军费大量增加,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总额达到2080亿美元,比以往113年中所有战争总消耗的经费还多9倍。由于军费急剧增加,以前依靠国家战前储备资金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不得不采取财政动员的办法解决军费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交战国经过财政动员,德国的军费从1938年的172亿马克,增加到1945年的944亿马克,增加了4.8倍;苏联的军费从1940年的568亿卢布,增加到1944年的1378亿卢布,增加了近1.5倍;美国的军费从194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44年的874亿美元,增加了38倍多。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交战国进行财政动员的基本做法是:扩大征税范围,提高税率;动用国家储备资金;增加货币发行量;压缩非军事开支,降低军品价格;采取捐献、冻结存款、开设个人保险、发行公债和彩票等办法广泛动员民财;争取友好国家的财政援助等。例如,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为了解决战时军费问题,战争初期就动用了国家储备82亿卢布,动员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闲散资金200亿卢布,动用民财2700亿卢布,降低军品价格节约军费开支500亿卢布。此外,还向国际市场出售了部分黄金和珠宝。美国根据加税法案增加税收,1941~1945年课税收入约1385亿美元,占美国直接军费的34%。1941年5月~1946年1月,发行公债1569亿美元。纸币发行量由1939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78亿美元。采取这些措施后,政府收入大大增加,解决了战争所需的巨额军费。
中国国民党政府为解决巨额战费,动员财力,于1941年通过《动员财力扩大生产实行统制经济以保障胜利案》,在该项提案中制定了扩大直接税体系,消费税一律改行从价征税制,试行国家专卖制度,加强公债之征募并发行田赋之实物库券等措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历次革命战争中,十分重视财政动员。在革命根据地也采取过发行货币、增加税收、发动群众捐献和开展生产节约运动等措施,保障了战争经费的需要。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再次进行了财政动员,其中发动群众捐献的经费就可以购买米格飞机3700架。
现代战争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要保障未来战争的经费需要,必须做好财政动员准备:
❶制定完善的财政动员法规;
❷加强资金储备;
❸分配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储备;
❹对重要经济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提高战时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能力;
❺在财政上,积极扶持军民两用技术,为战时工业企业转产军品,扩大军工生产规模作准备;
❻结合战时需要,增加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通信和防空等建设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