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团cái tuán指控制许多公司、银行和企业的大资本家或集团。1920年朱执信《直隶湾筑港之计划》:“外国人方面,则有哈里胡西与洛克费拉财团有密切联络者也。” 财团cái tuánфин нсовый консóрциум财团 财团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形成的金融资本集团。具体表现为由大企业和大银行结合而成的企业集团。大财团实际上控制着国家主要的经济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政治、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等)。现代财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相互渗透大大加强,各财团相互之间都是对方的大股东;家族势力削弱;经营多样化;国际化进一步加强,构成财团的大公司、大银行都是跨国性的;与国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如美国的十大垄断财团:摩根、洛克菲勒、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克利夫兰、第一花旗银行、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日本的六大垄断财团: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业银行。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国,也是几大财团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 汇率 专属经济区 ☛ 财团 财团caituan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几家或几十家规模巨大的工商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均处于财团的支配和统治之下。如美国的经济主要由十大财团统治(洛克菲勒、摩根、加利福尼亚、第一花旗银行、芝加哥、波士顿、梅隆、得克萨斯、杜邦、克利夫兰)。据1975年统计,十大财团控制的资产总额约占美国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30%。在日本,由于大财团与封建家庭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人们常常称日本的财团为财阀。现在居于最高统治地位的是三菱、住友、三井、富士、三和、第一劝业六大财团,共占日本全部企业资产的25%。西德、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政治经济也由少数大财团所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财团组成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大财团的行业色彩日益淡薄,几乎所有的大财团都是跨行业的,形成许多经营广泛的混合联合企业。原有财团的家族色彩日益淡化,有的财团由单个家族的控制变为多家族控制,有的财团原来家族的名称只是一个象征,实际上已不由这一家族单独控制。随着财团实力的日益扩大,对国内重要经济部门控制的加强,财团在国民经济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 金融寡头 财阀 ☛ 财团又称“财团法人”、“捐献法人”。“社团”的对称。由捐助财产所组成的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特征是没有组织成员,章程依捐助人的意志而定。通常通过基金会行使法人职能。参见“法人”、“社团”。 财团Financial Group金融资本集团的简称,即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它通常由少数大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为数较多的工矿企业、商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组成。各财团的活动范围不仅包括多种经济部门,甚至扩展到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以及政府机关等领域。财团不仅利用自己的资本,而且主要利用其控制的大量他人资本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有一些大财团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支配作用,充分体现了金融寡头的全面统治;并往往超越一国的范围,把势力延伸到世界各地。例如,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就在东部地区形成了第一批财团。这些财团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以纽约的华尔街为中心,牢牢掌握着全国金融的控制权。因此,东部财团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摩根财团(从金融业起家)和洛克菲勒财团(从石油工业起家)的实力最为雄厚。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迅速形成了不具有明显的家族特点的地方性财团,如中西部财团(主要有美洲银行财团)和南部财团(以得克萨斯财团为主)。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经济基本上为摩根、库恩-洛布、洛克菲勒、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和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所控制。二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财团的实力进一步增长。新兴的第一花旗银行财团和美洲银行财团,靠国民经济军事化起家,在火箭、飞机、导弹和宇航等尖端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美国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控制各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财团,如日本的三菱、住友、三井、富士、三和以及第一劝业等六大财团;德国的法本、蒂森、弗利克、西门子、克虏伯、曼奈斯曼、三大银行(即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垄断资本集团;英国的巴克莱银行财团、洛希尔-萨缪尔-奥本海默财团,以及以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为中心的财团;法国的巴黎荷兰银行集团、洛希尔集团和巴黎联合银行集团等。 财团[参]财团法人 财团金融资本的组织形式。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大银行和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资本集团。随着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的发展以及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而产生。金融寡头以所控制的一个或几个大银行、大保险公司或持股公司为核心,通过收买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额,控制一些重要工商、金融企业作为“母公司”。母公司通过资本参与、金融关系、人事结合,各自控制着一大批“子公司”、“孙公司”。因此,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可以控制远较自有资本为多的大量的他人资本,以牟取高额垄断利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有十大财团,日本有六大财团。主要垄断财团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结成更加庞大的垄断组织。银行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业公司的股权,商业银行的信托资产急剧增长。与此同时,银行与工业公司的人事结合也日趋紧密,银行与工业公司的金融关系日渐强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出现如下一些显著的特点:(1) 财团经营趋向多样化,专业化特征逐渐弱化。(2) 多家财团之间相互渗透,财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不易划清。(3) 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大财团不仅在国内掌握着关键的经济部门,而且还扩展到国外,形成国际性的垄断财团。(4) 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各大公司的经理不再实行代代相传的世袭制,而是选聘掌握科学技术又擅长经营管理的专家担任,财团的家族色彩日趋淡化。 财团金融资本集团的简称。由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工商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资本集团。它通常以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大银行或大公司为核心,通过“参与制”等方式,不仅利用比自己的资本大几倍、几十倍的他人资本获得巨额利润,而且主宰着全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文化生活。它还把势力伸向国外,发展成国际性的垄断财团,实行对外扩张。 财团(1)金融寡头控制的企业集团。它通常包括少数大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为数较多的工矿企业、商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如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2)为某种目标而组成的财产集团,如资本主义国家和旧中国民法上的财团法人。 财团 财团Financial Group金融资本集团的简称。金融资本的组织形式。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为主组成的金融资本集团。现代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教、科学、出版等都处于各财团控制之下。如美国的洛克菲勒、摩根、加利福尼亚、第一花旗银行、芝加哥、波士顿、梅隆、得克萨斯、杜邦、克利福兰,日本的第一劝业、三和、芙蓉、三菱、三井、住友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财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政权的溶合更为密切。 ☚ 有限责任公司 商品输出 ☛ 财团 财团极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溶合而成的垄断集团。金融资本集团的简称。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包括少数大银行、保险公司及为数较多的工矿企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企业。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使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加速溶合,财团逐步形成。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为一些大财团 (日本为财阀) 所支配。美国是财团统治的典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其政治经济基本上为摩根、库恩—洛布、洛克菲勒、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和克利夫兰等8大财团所控制。战后,8大财团实力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洛克菲勒、摩根、第一花旗银行、杜邦、波士顿、梅隆、克利夫兰、芝加哥、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等10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本世纪50年代下半期以来,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财团发展出现经营更加多样化,内部关系日趋松散,资本与人事相互渗透,界限难予划清,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家族色彩日益淡漠等新特点。英、法、联邦德国、日本等国财团统治及其发展变化,与美国基本类似。 ☚ 租借法案 财阀 ☛ 财团financial group;consortium
财团financial group
财团consortium 财团consortium;financial group 国际~consortium/金融~financial consortium/大宇~(韩)Daewoo Group/摩根~(美)Morgan Financial 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