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监明清时代以贡生资格入国子监读书者称为贡监。参见 【贡生】。 贡监明代各府、州、县儒学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生员。因有双重身分,既为从生员入贡国学的贡生,又为在国子监坐堂读书的监生,故名。有岁贡、选贡、恩贡、纳贡之分,除纳贡外,并选生员中学行兼优或食廪年深者为之,后不论增广生、附生,凡经考试合格,皆得入贡。明初以数千计,后渐减员。 贡监清代满洲八旗等旗人贡生与汉贡生入国子监读书者之称。 贡监 贡监清代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通称为贡监。《清史稿·选举制》: “肆业生徒有贡有监: 贡生凡6曰: 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 监生凡4曰: 恩监、荫监、优监、例监。” 贡生为州县府京外举荐入监读书者;监生为王公大臣子弟京内入监读书者。明代国子监生员亦称贡监。《明史·选举志》: “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 ☚ 贡士 贡举 ☛ 贡监 贡监明朝对以贡生资格入监读书者之称谓。参见“监生”。 ☚ 举监 荫监 ☛ 贡监国子监学生名目之一。以贡生资格入国子监读书者名称。明代有岁、选、恩、纳贡等名目,清代包括岁、恩、拔、副、优、例贡等六种。 贡监监生的名目之一。明清时以贡生资格入国子监肄业者,称为贡监。参见“贡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