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贝尔面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贝尔面瘫Bell's palsy

又叫特发性面瘫,系面神经乳突段在骨管内受压而致周围性面瘫。发病与风吹受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感冒、糖尿病性血管病、妊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常突然发病,先有耳后压迫感、钝痛、压痛,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治疗:应及早查出发病因素并除去之;用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药物;消除水肿,用脱水药;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等。

贝尔面瘫Bell palsy (

是周围性面瘫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突然,多与受凉有关。起病前有低热,耳内或乳突部疼痛,听觉过敏,流泪,患侧面部麻木和舌前2/3的味觉丧失。继之出现周围性面瘫。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充血和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非手术治疗2个月无效者,应行面神经减压术。本病自愈率为80~85%。

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

本病是周围性面瘫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在凉风吹袭后突然发作,常表现为全瘫。有85~90%的患者可自行恢复。
真正原因不明,但有以下三种学说:
炎病性: 可能由潜伏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所致。在减压手术中常发现乳突气房内含有棕黑色粘性液体,与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内分泌物相似。
血运性: 可能由于血运供给紊乱致面神经缺血。一般认为这一学说比较合理,其原因可由于受凉风吹袭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动脉痉挛。当面神经发生水肿时,因血管被压迫,则缺血更为严重。面神经血液的供应来自脑膜中动脉及茎乳动脉的分支。当这些血管供应受阻时,另有两个主要侧支吻合,可改变面神经的缺血情况。一个侧支吻合为茎乳动脉的末支与脑膜中动脉的岩浅支吻合; 另一个侧支吻合为茎乳动脉的鼓室支,在鼓室及鼓膜的后部与颌内动脉、咽升动脉、脑膜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的鼓室支相吻合。当面瘫开始时,患侧舌前2/3的味觉丧失,并有听觉过敏,这些症状不久即消失,乃由于以上两侧支循环的代偿,使面神经缺血情况改变之故。面神经在鼓索分支以下,则缺少侧支循环的血液供给。
病毒性: 带状疱疹病毒或其他病毒和自身免疫疾病,都是可能的原因。
其病理变化是乳突气房有坏死现象,尤其是在乳突尖部及茎乳孔周围,有时乳突气房内存少量绿色液体。面神经骨管软化并有坏死区,病程较长者更为显著。面神经在病变早期极度水肿,神经鞘与神经束之间有液体存留。病程较久者,面神经鞘粗糙不平,呈结节状,神经较正常者细,神经鞘内无积液,神经纤维无水肿,呈萎缩现象。
本病病史或临床现象较明显,故诊断不难。多数患者受凉风吹袭后突然发作单侧面部全瘫,亦有少数累及双侧。耳部周围有疼痛,乳突部有压痛,特别在乳突尖部或茎乳孔处显著。鼓膜后部充血,但不久即消失。患侧舌前2/3的味觉丧失,并有听觉过敏,分别因鼓索和镫骨肌神经受累所致。由于侧支吻合,动脉血液的供给改善,这些症状很快消失。乳突X线照片,有时显气房模糊或骨质破坏。
本病无外伤、中耳炎或听神经瘤的病史,再加上突然发作,故容易鉴别。与面神经神经鞘膜瘤区别有时比较困难。但后者一般发病缓慢,耳部周围多无疼痛,早期鼓膜亦无变化;晚期因肿瘤侵入鼓室时,鼓膜后部外突,舌前2/3的味觉丧失,且持久不能恢复。乳突X线照片,早期无异常,晚期面神经垂直段可有骨质破坏。
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充血和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急性期应注意患侧面部保暖,可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等。常用药物为:
❶血管扩张剂如丹参、烟酸;
❷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
❸维生素B1、B12等。急性期过后(2周后),应以物理疗法为主,如电流刺激或按摩,以免日久面肌萎缩。面瘫恢复前须经常注意保护角膜,可涂眼膏,戴眼罩。保守疗法2个月无效者,应行面神经减压术(见“面神经手术”)。对面瘫发作不久即开始恢复,但经各种保守疗法不能使其进一步好转者,亦可考虑手术。面瘫复发者也应行减压手术。

☚ 耳源性脑积水   半面痉挛 ☛
000119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