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屭贔”。“屭”亦作“屓”。傳說中龍所生九子之一。其形似龜,性好負重,舊時碑座常製爲其形像。金·劉從益《搗金石砦作建除體》詩:“破碑字仍在,屭贔卧深荆。”此指屭贔形狀的碑座。明·楊基《天妃宫題贈道士沈雪溪》詩:“月明貝闕金銀氣,日暖龍旂贔屭紋。”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二:“屭贔,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明·楊慎《龍生九子》:“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一曰贔屭,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清·高士奇《天禄識餘·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一說其性好文,石碑兩旁所雕之龍是其形像。參見本類“龍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