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貫貫(贯)Gu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阳泉,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商代有贯国,《左传》: “周初分鲁侯以贯国之鼎。”其后或以国为氏。(《姓氏考略》 将其归入 “以地为氏” 之列。)
❷ 《姓氏考略》 注云: “原伯贯之后。” 原亦姬姓国,为晋所灭。其后或以祖上名字为氏。系出姬姓。
❸或为毌氏所改,《中文大字典》 据 《字汇补》注: “本毌丘复姓,后去丘为毌氏。又作贯氏。”
❹为元代蒙古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名为氏》载:元苏尔约苏哈雅 (按: 《姓氏考略》 译作“云石海涯”。又,“云石海涯乃蒙古姓苏尔约苏哈雅” 之别译,称“小云石海涯” 以与 “大” 云石海涯相别耳,犹称张姓父子为老张、小张等。《中国人名大辞典》称“本名小云石海涯”,误矣。) 以父名格济格,因音讹为 “贯只歌”,遂以贯为氏。
战国时有贯珠; 汉人有贯高; 晋代有贯志; 明代有贯元顗,横州知州; 又有贯义,指挥使。

貫guàn

❶以繩穿物。班昭《鍼鏤賦》:“性通遠而漸進,博庶物而一貫。”
❷貫穿,會通。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張衡《思玄賦》:“逾庬澒於宕冥兮,貫倒景而高厲。”
❸條理。東方朔《答客難》:“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揚雄《羽獵賦》:“各亦并時而得宜,奚必同條而共貫。”
❹姓。見下。

“贯”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贯”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貫贯

(2次)
❶贯串。~薜荔之落蕊《离》
❷通过;出自。路~庐江兮《魂》

❶習也。《詩經·齊風·猗嗟》: “舞則選兮,射則貫兮。” 鄭玄箋: “貫,習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貫,毛古亂反,鄭古患反。”
❷事也。《周禮·夏官·職方氏》: “乃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鄭玄注: “貫,事也。”《論語·先進》:“魯人爲長府,閔子騫曰: 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鄭玄注: “貫,事也。因舊事則可,何乃復更改作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論語·先進》: “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鄭玄注: “貫,事也。” (《通德堂經解》) 《論語·先進》:“魯人爲長府,閔子騫曰: 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鄭玄注: “貫,事也。” (《鄭氏佚書》)
❸猶“中” 也。《儀禮·鄉射禮》:“司射遂進,由堂下北面,命曰: 不貫不釋。”鄭玄注: “貫,猶中也,古文貫作闕。” 《儀禮·大射》: “不貫不釋。” 鄭玄注: “貫,猶中也,古文貫作關。”
❹國名。《禮記·明堂位》: “崇鼎,貫鼎,封父龜。”鄭玄注: “崇,貫,封父,皆圖名。” 陸德明 《經典釋文》: “貫,古唤反。”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其他 > 貫1
1  guàn

亦稱“錢貫”。穿貝、錢的繩子。《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說文·毌部》:“毌,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象寳物之形。”又:“貫,錢貝之毌也。”南朝梁·宗懍《荆楚歲時記》:“又以錢貫繫腳杖,迴以投糞掃上,云令如願。”宋·陸游《太息》詩:“百錢斗米無人要,貫朽何時發積藏?”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錢幣單位(附) > 貫2
2  guàn

錢幣單位。一千文爲一貫。《後漢書·武帝紀》:“初算緡錢”唐·顏師古注:“一貫千錢,出算二十也。”《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丈人取出十五貫錢來,付與劉官人。”宋·高承《事物紀原》卷十:“自古用錢,貫皆以千。”《水滸傳》第三回:“若有人捕獲前來,或首告到官,支給賞錢一千貫文。”

貫guan

D89E
“贯”的繁体。

貫guàn

G123
“贯”的繁体。

〖貫〗 粵 gun3〔罐〕普 ɡuàn

❶ 穿銅錢的繩索。許慎《說文解字》:「〜,錢貝之~。」司馬遷《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朽而不可校。」(朽:腐爛。校:計算。)
❷ 借指條理。《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治亂之條〜,靡不畢見。」
❸ 古代的銅錢以繩穿過,一千個為一貫,有成語「家財萬~」。馮夢龍《醒世恆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當下吃了午飯,丈人取出十五〜錢來。」
❹ 貫穿,穿過。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矢〜余手及肘。」
❺ 貫通。《史記.孔子世家》:「予一以〜之。」(我是以一套基本思想來貫徹始終的。)
❻ 連貫,有成語「魚〜而入」。荀況《荀子.王霸》:「若夫〜日而治詳。」

貫贯,金文;篆guàn

[毌(貫本字,聲意符)+貝(幣,意符)→貫(《説文》:“貫,錢貝之貫。從毌貝。”貫,舊時穿錢的繩子,也指用錢串繩穿錢,每一千個錢,稱爲一貫。比喻爲連貫,貫通〈一貫如此〉。)]
《詩經·齊風·猗嗟》:“射則貫兮!”(箭箭穿靶心!)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貫瀆鬼神(慣于亵渎xièdú鬼神,對鬼神不恭敬)。”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孔子説:“曾參呀!我的學説是用一個根本的道理貫穿於始終的。)
[西漢] 司馬遷《史記·樂書》:“樂統同,禮别異,禮樂之説。貫乎人情矣。”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三回):“那榜上明明寫著賞一萬貫捉宋江。”

貫()


馬王堆漢墓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西漢
出於踝前,枝於骨間,上貫膝外兼(廉),出於股外兼(廉),出脅。

漢印文字徵
貫宰。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慈慶墓誌,北魏
尼之素行,爰協上下,秉是純心,彌貫終始。

竇泰墓誌,北齊
氣厲風霜,精貫金石。

伍道進墓誌,隋
理貫神明而盛業洪勲。
《説文》: “貫,錢貝之貫。从毌、貝。”

☚ 毌部   虜 ☛

(guàn)

錢貝之貫。从毌、貝。
【按】毌,音guàn,《説文》“穿物持之也”,即貫穿。“錢貝之貫”,貫穿錢貝,後來指錢串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