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貝多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衆器用部 > 草木花果 > 貝多羅 貝多羅 bèiduōluó 亦稱“貝多”、“多羅”。樹名。梵語音譯。因其樹形高岸,亦意譯稱“岸樹”、“高疎樹”。古印度人用此樹葉書寫佛經。一云貝者葉之義,多羅爲樹名。《法顯傳》:“菩薩前到貝多羅樹下,敷吉祥草東向而坐。”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多羅按《西域記》云,其樹形如㯶櫚,極高者七八十尺。”唐·慧苑《華嚴經音義》卷上:“〔多羅〕其形似㯶櫚樹也。體堅如鐵,葉長稠密……又或翻爲高竦樹也。”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三·木篇》:“貝多,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並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漢翻爲葉;貝多婆力叉者,漢言樹葉也。西域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嵩山記》稱嵩高寺中有思惟樹,即貝多也。釋氏有貝多樹下《思惟經》。”《翻譯名義集》卷三:“多羅,舊云貝多,此翻岸,如此方棕櫚。”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恭建那補羅國》:“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唐·杜甫《山寺》詩:“吾知多羅樹,却倚蓮花臺。”清·黄遵憲《錫蘭島卧佛》詩:“實則經行地,與佛大有緣,參天貝多樹,由此枝葉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