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州
(一)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改邠州置,因古豳国城得名。治所在定安(今甘肃宁县),辖甘肃宁县及镇原县南部。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为宁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又改豳州,唐初复名宁州。(二)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南豳州为豳州,治白土县(今彬县西南),辖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及甘肃泾川等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并豳州入宁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豳与幽易混,改为邠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新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邠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将邠州附郭新平县撤销,辖地归邠州。1913年废州留县为邠县。1964年因邠字生僻,改为彬县。
❶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年) 以邠州改名,因古豳国城得名。治所在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约相当今甘肃宁县及镇原县南部地区。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名宁州。隋大业二年(606年)复为豳州,次年废。
❷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以南豳州改名,治所即今陕西彬县西南,隋初移今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及甘肃泾川县地。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开元十三年 (725年) 改名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