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豨莶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豨莶草siegesbeckia herb

系菊科植物豨莶草的干燥全草。本品有祛风湿、利筋骨、平肝火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本品用量6~12g。成品有豨桐片。

豨莶草xī xiān cǎo

《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豨莶(4)。药名。
【基原】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L.、腺梗豨莶S. Pubescens Mak.或毛梗豨莶S.glabrescens Mak.的全草。
【别名】希仙、虎莶(《本草纲目》),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唐本草》)粘糊菜(《救荒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黄猪母(《医林纂要》),肥猪苗(《分类草药性》),母猪油(《现代实用中药》),亚婆针(《国药的药理学》),黄花草、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棉苍狼、粘强子(《江苏植药志》),粘不扎(《东北药植志》),绿莶草(《中药志》),大叶草(《中药材手册》),虾钳草、铜锤草(《广西中药志》),土伏虱、金耳钩(《闽南民间草药》)。
【性味】 苦,寒。
❶《唐本草》:“味苦,寒,有小毒。”
❷《本草拾遗》:“有小毒。”
❸《本草逢原》:“苦微辛,寒,有小毒。”(
【归经】 入肝,脾,肾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肾二经。”
❷《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阳经。”
❸《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与主治】 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痛,外伤出血。
❶《本草拾遗》:“豨莶:治热慝烦满不能食。生捣汁三合服,多则令人吐。又曰:猪膏莓: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啧伏兵量、傅并良。”
❷《图经本草》:“主久虐痰、铟捣汁服取吐。捣傅虎伤、狗咬、蜘蛛咬,蚕咬。”
❸《本草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漆弱,风湿诸疮。”
❹《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
❺《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
❻《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三至四钱(大剂一至二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成分】豨莶含豨莶苷(Darutoside)及其苷元(Darutigenō)、内酯化合物(Orientalide)和16,17-Dihydroxy-16-β(-)-kaurane-19-oic acid。腺梗豨莶含右松脂δ(14)烯6β,15,16,18-四醇[Pimar-δ(14)-ene-6β,15,16,18-tetraol]、迈诺醇(Maneol)和斯克拉醇(Sclareol )等。
【药理】
❶抗炎:豨莶草能显著地抑制小鼠角叉莱胶性足跖肿胀,对大鼠蛋清性关节肿胀亦有抑制作用。
❷抗菌:豨莶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轻度敏感,另报道对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❸抗疟:其煎剂按100g/kg给鼠灌胃,有一定抗疟作用,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90%。
❹抑制免疫功能:用豨莶草水煎液给小白鼠腹腔注射,能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菌酶活性、胸腺及脾脏重量、血清抗体滴度、Ea和Et花环形成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表明本品有一定免疫功能抑制作用。
❺镇痛:豨莶草甲醇提取物在醋酸扭体实验中,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其有效成分为倍半萜化合物。
❻降压:其作用部位不在血管平滑肌的效应细胞。近来,有人发现它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腺梗豨莶二萜醇酸对肾型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
❼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栓形成:豨莶草对小肠微循环障碍后的血流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取物家兔静脉注射,可使血栓湿重明显减轻,表明本品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豨莶草

豨莶草

豨莶草,又名猪膏莓、火杴草、粘糊菜、肥猪苗、虾钳草、风湿草。始载于《新修本草》,原名豨莶。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 pube-scens Mak. 或稀毛豨莶S. glabrescens Mak.的地上部分。夏、秋两季生长盛期开花时割取,除去杂质晒干。
茎略呈方柱形,长30~100cm,直径0.3~1cm,节明显,密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对生似二歧状,表面灰绿色或紫棕色,有细纵沟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大,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呈三角状卵形,边缘具有大小不等的粗锯齿,主脉3出,网脉明显,暗绿色,两面被短柔毛。质脆易碎。花果大多脱落,总苞片匙形,密被柔毛和腺毛。气微,味微苦。主产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等省; 全国其他省区亦产。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肾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阻滞经络、关节疼痛、腰膝无力或酸痛、四肢麻木、中风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等证。治疗风湿痹痛,多与羌活、独活、防风、桑寄生、威灵仙、五加皮等配伍,与臭梧桐合用即豨桐丸; 兼寒而疼痛较甚者,可酌加桂枝、川乌、补骨脂等。古方亦单用豨莶,酒拌蒸晒数次,炼蜜为丸服之,如《普济本事方》豨莶丸。惟作用比较缓慢,久服方见功效。现代治高血压病,亦单用豨莶制成冲剂、片剂或配伍桑寄生、怀牛膝、墨旱莲、臭梧桐等以增强降压作用,都有一定效果,对于兼有四肢麻木、腰膝无力的患者尤为适宜; 若肝阳亢盛,头痛眩晕症状显著者,亦可加入龙胆草、夏枯草、野菊花等平肝泄热之品。单味药制剂且有安神镇静作用,可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也可与丹参、含羞草、松叶等同用。本品兼有清肝火、化湿热的作用,故临床又用以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多与黑山栀、金钱草、白茅根、地耳草等配伍,或在茵陈蒿汤中加用本品。豨莶尚可用于疟疾,据《本草拾遗》著录,久疟痰饮,以豨莶生品捣汁服之,引吐痰饮使出; 现代临床报道,以干品30g,煎服,连服数日,可以控制症状。此外,豨莶苦寒,能散血中风邪湿热,故亦可用于风疹湿疮、皮肤瘙痒、一般以本品与白鲜皮、苍耳子、千里光等煎水熏洗患处。外科还用以治疗痈疽恶疮,如《乾坤生意秘韫》用豨莶草、乳香、白矾研末为散,热酒调服,治疗痈疽肿毒和一切恶疮,得汗便效。
豨莶之主功在于祛除风湿,尤以用于肝肾两经风湿之证最为适合。但其味苦性寒气劣,生者捣汁服之且能引吐,若炮制后用之则性味较为温和纯正,故《本草述》谓,“凡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外因风湿者:生用,不宜熟; 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煎服,6~12g。重证可用30g。
实验研究: 豨莶含有效成分豨莶苦味甙,还含豨莶醛内脂、豨莶苦味三醇、3,7-二甲槲皮素等。腺梗豨莶含有效成分豨莶苦味甙、左旋16,17-二羟基-16β-栲利酸,还含奇任醇、豨莶苦味四醇、生物碱等。腺梗豨莶的水溶液及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茎叶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 茄根   臭梧桐 ☛
000022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