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谒读音·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於歇切,入,月韵。 上一条: 曄 下一条: 謁 谒ye拜见。同义合成词:“拜谒”。《史记·淮阴侯列传》:“欲~上,恐见禽。”(上:皇上。见禽:被捉拿。禽,擒。)谢翱《登西台恸哭记》:“登岸,~子陵祠。”(子陵:严子陵,汉代高士。祠:祠堂。) 谒謁yè〈文〉拜见 谒进见;拜见:~见︱~告︱~陵︱拜~︱进~︱参~︱干(gan)~。 谒yè进见,拜见:拜谒︱参谒︱谒见。 谒yè拜望。《九叹·远游》:“悉灵圉而来谒。”王逸注:“众神尽来谒见,尊有德也。”《九思·守志》:“谒玄黄兮纳贽。” 谒yè进见;拜见: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北静王。(十四·285回目)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柬帖 > 名片 > 謁 謁 yè “名片”之古稱。始於秦漢。《說文·言部》:“謁,白也。”段玉裁注:“按,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萬錢’。“司馬貞索隱:“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載錢穀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後漢書·孔融傳》:“河南尹何進當遷爲大將軍,楊賜遣融奉謁賀進,不時通融即奪謁還府。” 谒yè〖动词〗 谒yè〖名词〗 谒yè❶ 禀告,报告。《左传·桓公十七年》:“事至而战,又何~焉?”(事:指战事。)《汉书·霍光传》:“光奉上皇帝玺绶,~于高庙。”特指告发。《韩非子·五蠹》:“楚人有直躬,其父窃羊而~之吏。” 谒 谒谒见。敬词。柯昌泗《与陈垣》:“旧都祗役,得~门墙,私 ☚ 四、往访 进谒 ☛ 谒*謁yeDACB 拜见 拜见请 谒(拜谒;款谒;叩谒;展谒)觐接 瞻觌 朝拜 叩见 宾见 觌见 ☚ 会见 召见 ☛ 名片 名片刺(刺纸;客刺;漫刺;文刺;版刺;板刺;名刺) 谒(书谒) 片子 名纸 名榜 名帖 寸楮 另见:名字 身份 官职 地址 ☚ 帖子 单子 ☛ 请求 请求请(请谒) 求(求乞;祈求;乞求;启求) 告(告求;告请) 讨蕲 邀 恳(恳乞) 凭(~君传报) 丐(丐乞;启丐) 谒 央(央浼) 浼 干(干求;干浼) 倩(~何人) 祈 挽托 乞告 乞请 望乞 启乞 另见:说明 要求2 希望 祈求 恳求 满足1 答应 ☚ 请求 请人做客 ☛ 谒謁yè于歇切,入月。 谒(謁)yèⅠ [书] (谒见) call on (a superior or an elder person); pay one's respects to: ~ 陵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Ⅱ (姓氏) a surname: ~ 焕 Ye Huan 谒❶请求进见。一般用于卑对尊、幼对长,也作谦辞。 谒yè
谒*謁yè(11画) △谒(謁)yè11画 言部 〈书〉拜见;进见: ~见|拜~|~黄帝陵。 谒謁yè战国以来的形声字。从讠(言),曷声。声母演变如曷(hé)暍(yē,中暑义)、华烨晔(都读yè)例,韵变如曷揭竭碣例。拜见义。如:谒见|拜谒。 谒謁★繁◎常★规yè謁,形声,从言,曷(hé)声,本义为禀告、陈述,引申为拜见、瞻仰。《简化字表》类推简作“谒”。 【辨析】 以“谒”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ǎi:蔼、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