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tiáo qì调息身心。白居易《负春》:“病来道士教调气,老去山僧劝坐禅。” 调气 调气古代吐纳行气法。 ❶佛教气功锻炼法。《无畏三藏禅要》:“调气者,先想出入息,从自身中一一支节筋脉亦皆流注,然后徐徐从口而出。又想此气色白如雪,润泽如乳,仍须知其远近,还须徐徐从鼻而入,还令遍身中,乃至筋脉悉令周遍。” ❷医家强身延年法。 《千金要方·养性》:“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而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调气之时则仰卧床,铺厚软,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去身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出气一准前法,闭口以心中数数,令耳不闻,恐有误乱,兼以手下筹。能至千则去仙不远矣”。 ☚ 起收吐纳 养气 ☛ 调和2 调和2剂(剂和) 调协 嫥捖 调理,调和:调品(~阴阳) 调和,配合:调配 调和颜色:配色 调色 加在食物中使滋味可口:调味 适味 酟味 和调 烹调,调味:调和 调味齐全适宜:五味俱全 调和五味:调味 和鼎 调和药物:和药 调和药剂:调药 调和阴阳:调燮 调和节气:调气 按适当的标准或比例加以调和:配(~色;~料;~粉) 调和一致:和齐 (使配合得适当:调和)
另见:协调 配合1 ☚ 搭配 捕捉 ☛
调理 调理调适 调燮 调护 治度(~休养)将护 护摄 调理元气:调气 调理精气:调营 调理阳气:调阳 调理阴气:调阴 调节呼吸:调息理气 调节身体肌肉经络:调身 调理胃气:调胃 休养调理:将理 调养治理:养理 调治 照料调理:调理 滋补调理:补理 静息调理:静理 (调养护理:调理) ☚ 滋养 享受 ☛
调养 调养调(调适;调燮;调理) 辅养 将养 将摄 摄养 调养气息身心:调气 调摄心性:调心 调养视觉:养目 调养听觉,满足耳朵对美好声音的需要:养耳 饮食调养:餐卫 治疗调养:养(医养;疗养) 调治将养:调理 护理将养:护养 修习调养:修养 休息调养:歇养 妇女产后一月内的休息调养:坐月(坐月子) 坐蓐 诞蓐 保护调养:葆养 保重调养:珍调 平和地调养:静修 调养不足:失调(饮食~) (调节饮食起居,必要时服用药物,使身体恢复健康:调养)
另见:休息 保养 调节 吃药 ☚ 调养 滋养 ☛ 调气❶治法之一。治疗气滞、气逆、使气机调达平顺的方法。包括行气、降气等法。药物如枳壳、厚朴、香附、砂仁、陈皮等理气药。 ❷针刺术语。运用针刺补泻调节气机,增强抗病能力,恢复健康。《灵枢·官能》:“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肢络,尽知其会。” 调气针法术语。即通过针刺手法,以达到调节机体功能,使其恢复正常的目的。主要通过调节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 调气 调气❶针法名词。是用针刺的方法,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针刺的这种治疗作用,称之为调气。 ❷用药物治疗气滞、气逆的征候,使气畅利平顺,恢复正常,称之为调气。 ☚ 三棱针 得气 ☛ 调气tiáoqì❶治法之一。治疗气滞、气逆,使气机调达平顺的方法。包括行气、降气等法。药用枳壳、厚朴、香附、砂仁、陈皮等理气药。 ❷针刺术语。运用针刺补泻调节气机, 增强抗病能力, 恢复健康。《灵枢·官能》: “审于调气, 明于经隧, 左右肢络, 尽知其会。” 调气tiáo qì❶regulating qi ❷regulating brea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