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读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书》

吕本中

老去有余业, 读书空作劳。

时闻夜虫响, 每伴午鸡号。

久静能忘病, 因行当出遨

胡为良自苦, 膏火自煎熬。

这首诗当作于高宗绍兴八年(1138),作者因触怒权奸秦桧而被降职以后。时作者已年过半百,挑灯苦读至更深夜阑之际,不禁感到头昏眼花、腰酸手软。伴着微弱的孤灯,漫卷手中的诗书,一股苦涩悲怆的滋味随着倦意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心中的感慨。

作者首先申明,仅仅是因为年老才操此读书“余业”,然而读书成底事,不过是“空作劳”而已。夜以继日,伴我者唯有虫鸣鸡号,这是何苦呢?自己年迈多病,养神修性、保重身体才至关重要,若得闲暇之际,完全可以命俦啸侣,一同外出游山玩水,何必黄卷青灯,如此苦读呢?岂非是自受煎熬?

作者友人谢有《读吕居仁诗》云:“今晨开草堂,草帙乱无次。探囊得君诗,疾读过三四。”(《谢幼槃文集》卷一)可知诗人确实有夜间读书写作的习惯,而且一夜作诗可达数首之多,文思之敏捷令人吃惊。只是使人费解的是,作者出身于名门世家,幼承家学,且又“以诗为专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似当以读书为快事,何以会把读书看作是“空作劳”、“自煎熬”的“苦”事?何以诗中会笼罩着如此凝重、无可排遣的迟暮之感?细玩诗中词句,综考诗人身世,可以得出大致的答案。

诗的首联即引人思索。读书既为“余业”,那么何为“正业”呢?既为“空劳”,那么何为劳而有所得呢?年老时如此以为,年轻时恐怕未必吧?陆游《吕居仁集序》云:“公自少时既承家学,心体而身履之,几三十年,愈踬学愈进,因以其暇尽交天下名士。其讲习探讨,磨砻浸灌,不极其源不止。故其诗文汪洋闳肆,兼备众体……一时学士宗焉。晚节稍用于时。”这段话正可为此诗下注脚。作者本酷嗜诗学,性喜读书,只因后被朝廷重用,便决心报国济时,心目中便把仕途上有所作为当成了“正业”。而现在呢,虽有经邦之才、励世之节,却只能优游闲散,以诗书自娱。书读得再多,于定国安邦又有何用呢?岂非“空作劳”乎?还不如颐养天年,自适其适。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似乎是自嘲自笑,强作宽解。实际上蕴藏着不甘如此终老林下、以读书消磨时光的郁勃之志。他之所以不能“久静”,不愿“出遨”,而甘愿如此自讨苦吃,就是因为他从心底里还希望重返朝廷、从事“正业”,劳有所得,名垂青史。清人陆心源则以为,作者晚年“优游林下,著书教子,著述传于后世,有子蔚为大儒”,实在是一大幸事,还得感谢秦桧“玉成之”呢(《仪顾堂集》卷五)。孰得孰失,恐怕诗人始料所不及吧?

读书dúshū

❶看着书念
 △ 琅琅~声。
❷学习功课;上学
 △ 刻苦~|在小学~。

读书dúshū

❶ 〈动〉看着课本出声或不出声地读:读书声│埋头读书│看报读书。
【同义】朗读│阅读。
❷ 〈动〉指学习功课:读书很用功。
【同义】学习。
❸ 〈动〉指上学:在私立学校读书。
【同义】念书│上学。

读书dúshū

看着书本,出声或不出声地读;有时指学习功课,上学。
【组词】读书笔记︱读书不用心︱喜欢读书︱没钱读书
【例句】村里的三个小伙伴,又坐在磨台上读书了。
 ❍ 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 越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越是希望孩子多读书。
【近义】念书︱学习︱上学

读书du∥shu

❶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教室里传来琅琅~声|~时要记笔记|小王很爱在屋子里默默地~。
❷指学习功课;也泛指学习各种知识:小明~很专心|他学问很大,书读得多|你读了那么多书,还不是照样当工人。
❸指(在校)上学:他是个学生,还在~|你们在哪个学校~?

读书

dú shū 指上学 (attend school): 当时我还在大学里~,一点儿工作经验都没有。

离析形式所占比例例 句
读+了+(…)+书
读了书
★★★ 
◇ 难道你上了学,读了书就可以看不起
没读书的人了吗?
◇ 因为他读了书,所以说话办事挺斯
文的。
◇ 读了书的人不认识一个字,这怎么可能?
读+了+[数][量]+书 ◇ 他读了一辈子书,学了一辈子习。
◇ 我从小到大一共读了四年书。
◇ 因为家里穷,他只读了几个月书就辍
学了。
◇ 他的论文没有通过,延期了半年毕业,
等于比大家多读了半年书。
◇ 你以为你读了几句书就了不起了啊?
◇ 这不是一个读了许多年书的人想做
的事。
读+过+(…)+书
读过书
★★ 
◇ 我们在同一个小学读过书。
◇ 他说他从没读过书,不会写自己的
名字。

离析形式所占比例例句
  ◇ 你跟一个没读过书的人讲这些,他很
难理解的。
◇ 他回家时路过了自己曾读过书的中学,
想起了很多事情。
读+过+[数][量]+书 ◇ 他只读过一点点书。
◇ 他在香港读过几年书,学了一口的香
港话。
◇ 他在大学读过三年书,学到了不少
东西。
◇ 他从没读过半句书,却想找这样的工
作,怎么可能?
◇ 家里没钱让我们上学,仅读过一年书
的父亲充当了我们的家庭教师。
读+过+[代]+书 ◇ 我没有读过多少书,可能这样的工作
做不了。
◇ 对于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姑娘来说,
美貌是她的唯一资本。
◇ 大家都没想到,他居然败在了一个没
读过什么书的女人手里。
◇ 他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写起文章来
连大学生也比不过。
读+过+[形]+书 ◇ 他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这个读过洋书
的姑娘。
书…读…★★◇ 父亲觉得书读多了没什么用,不如回
家早些挣钱好。
◇ 他打游戏上了瘾,书也不读了。
◇ 爷爷一天书也没读过,可是懂的却不少。
◇ 你多幸福啊,有饭吃,有书读。
◇ 这么多年的书你白读啦?连这个道理都
不懂?

离析形式所占比例例 句
读+[数][量]+书★★◇ 听老师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 妈妈说她还小,想让她再读几年书再
考虑结婚的事。
◇ 你这么做,等于比别人要多读半年书。
◇ 奶奶说女孩子读点儿书、识点儿字就
行了,上那么多学没用。
◇ 他决定先出去挣钱,再用挣来的钱去
读点儿书。
◇ 为了让孩子们多读些书,父亲拼命工作。
读+[补]+书
读不起书
★★ 
◇ 那时候家里没钱,读不起书。
◇ 他发了财,给那些因为家里穷而读不
起书的孩子们捐了很多钱。
读上书 ◇ 后来家里的情况慢慢好了起来,他才
吃上了饭、读上了书。
◇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读上书,他花了
不少心思和精力。
读不成书 ◇ 仗打得这么厉害,你是读不成书的,
快回家吧。
读多了书 ◇ 他总觉得人读多了书就会变得死板,
所以怎么也不肯再读下去了。
读完书 ◇ 他在美国读完书后,就回到了中国。
读好书 ◇ 他整天不是想着怎么读好书,而是想
着怎么打好游戏。
读+[形]+书◇ 他反对造成学生读死书的教育。
※读死书:死板地读书,只读书不懂得实践。
◇ 逼迫学生读死书的学校还有很多。
◇ 奶奶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

离析形式所占比例例 句
读+[代]+书◇ 快要没饭吃了,还读什么书?
◇ 你读你的书,我做我的生意,咱俩谁
也不要干涉谁。
读+着+书◇ 我现在还读着书呢,不想考虑结婚的事。
读+的+书◇ A:你读的书多不多?
B:不多,就读过五年。

读书dú∥shū

❶出声朗读: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时字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二·43)
❷从书上学习;上学: 这珍爷那里肯~,只一味高乐不了。(二·36)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务农, 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十三·271)
❸指士人阶层中的传统文化修养: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仕宦之家。(十七—十八·376)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五四·1267)

读书dú shū

清代江湖社会谓在押吃官司。《清门考源·各项切口·盗窃类》:“读书: 在押吃官司也。”

读书

读书

即阅谈。为写作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清·黄宗羲《戴西洮诗文题辞》:“文章之道,非可一蹴而至者。苟好之,则必聚天下之书而读之,必求天下之师而讲之,必聚一生之力而为之。”正确的阅读对于作家有磨砺思想、陶冶情操、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知识储备、掌握写作规律、开阔思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是作家培养和提高自己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读书的原则有三。一是博,即阅读面要广,阅读量要大。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体栽和样式的各种文章,都宜有所涉猎,以“博采众家,取其所长” (鲁迅: 《致董永舒》)。以学习写作为目的的阅读,还需重点读一些写作理论,写作经验的书籍和典范性的作品。二是熟。即对一些已有定评的典范作品要反复研读、仔细揣摩,在读熟读精的基础上“破其卷”而“取其神” (清·袁枚《随园诗话》),以真正深入理解其精华与奥妙。三是活。即要把阅读与社会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做到“见得亲切,”“用得透脱” (宋·陈善《扪虱新话》),融汇贯通并有所发现,有所创见,切莫作只知闭门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的“两脚书橱” (清·叶燮《原诗》)。读书方法分“泛览”和“精读”两大类。前者求广不求深,适应于各类读者; 后者求深不求广,适用于专门研究者。以学习写作为目的的阅读应以泛览为基础,以精读为重点,以求既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又能从中摸索和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然“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多读乃借人之功夫,多写乃切实求己功夫”(清·唐彪《读书作文谱》)。欲求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还必须把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刻苦练习。

☚ 小感觉   泛览 ☛
宣读

宣读

宣读法令:读法
宣读册命:读命
宣读帝王的诏旨:开读
在帝王前宣读奏折:读奏
祭祀时宣读祝告文:读祝
宣读盟辞:读书
宣读判决书:读鞫
(当众宣布或朗读文件、布告等:宣读)

☚ 宣布   实行 ☛

读书

读书

开卷 开秩 目耕 猎书 学书 攻书 念书 诵书 书田 吟诵 散帙
开卷,读书:披书 披卷
敬称读别人的作品:拜读 捧读 荣览 领览
把全书读一遍:通读
读得通读得懂:读破
读过大量的书:胸中万卷
 读书很多:博览群书 博览五车 博涉群籍 博涉群书 博极群书 赅综群籍
读书快:快读 疾读 剧读
酷爱读书,与书为伴:枕借经史 枕籍经史 枕经借史 枕经借书 葄枕图史 借枕图史
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手不释卷 不忍释卷 卷不辍手 书不释手 手不释书 手不辍卷 不释手卷
埋头专心读书:目不窥园 足不窥园
到处都在读书:行吟坐咏
只要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开卷有益 开卷有得 展卷有益
掌握了读书的要领方法:读书得间
读书不多:半豹
 不必多读书:记姓名
 读书太少:腹笥甚俭
读书只拘泥于字句,不在文字上下功夫,不顾通篇大义:寻行数墨
读书不联系实际:死读书 读死书 死啃书本
一味死读古书:钻故纸(钻故纸堆)
(看着书本,出声或不出声地读:读书)

☚ 涉猎   审阅 ☛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学习说话:学语 调舌
婴儿学说话:牙牙学语 哑哑学语 呀呀学语 学语牙牙
学习功课:读书
修习课业:肄业 隶业
开始学习、识字、读书:发蒙
学习文化知识:学文
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课读
学习诗文:学诗 学诵
学习佛经:学佛 学空 学禅
学习研究古代典籍:学古
 专心致志地学习古代典籍:笃学好古 笃信好古 笃志爱古
学习书法:临池(~学书)
 刚开始学习书法、绘画或写作等:初学涂鸦
学习务农:课农
学习礼节:习礼 讲礼 读礼
学习职业:习业
学习技能:学技 学计
 学习技艺:学艺 习艺
 从师学艺:寄庑
学习武艺:学武 习武 学戏
 学习剑术:学武 学剑
 学习射艺:习射 讲射
 学文学武:书剑

☚ 学习   学习形式 ☛

《读书》

1979年4月10日创刊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出版。月刊。是一份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设有:品书录、读书小札、书林一枝、书摘、读者献疑、海外书讯等栏目。该刊创刊20年来,在学术界、文化界有较大影响,发行量近14万册。

读书

《读书》

图书宣传刊物之一。1979年4月创刊,大32开本,月刊,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一种以书籍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它通过评介中外图书,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该杂志设有多种各具特色的栏目,如“书刊评介”栏,力求探索书籍的思想内涵和创作艺术,挖掘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国际文坛漫步”“海外书讯”栏,使读者尽快了解世界文化出版动态。此外,还设有“品书录”“读书献疑”“求疵录”等栏目。

☚ 特藏目录   读书笔记 ☛

读书

Book Review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