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诸葛亮流徙李平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诸葛亮流徙李平案 诸葛亮流徙李平案此案发生于蜀汉后主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李平本名岩,是蜀汉重臣,任中都护、骠骑将军,宠侍亚于诸葛亮。这一年的春天,诸葛亮出兵北伐,进攻岐山,李平负责为大军催督运粮事宜。到了秋夏之际,蜀道淫雨不止,粮运不继,李平怕担罪责,就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到大军中见诸葛亮,谎称后主旨意,召请诸葛亮回师,诸葛亮因而匆匆退军。李平听到退军的消息,假装吃惊地说:“军粮饶足,为何这样快就退军啊。”打算以此来解脱自己督运不力之责。后来他又做贼心虚,给后主上表奏称:“大军假装退却,是诱敌深入之计,好与敌人决战!”诸葛亮把他前后手书来往信件一一拿出来对证,李平前后矛盾,谎话连篇,最后辞穷理屈,只好承认罪责。诸葛亮上表弹劾李平道:“自从先帝崩后,李平处处营治家业,好行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心。群臣上下都对我待他隆厚感到不满。但正因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与其罚平之短,不如褒扬他的长处,共同谋国。原以为李平之心不过在为自己谋取荣利,没想到他竟如此颠倒是非,丧心病狂。这事处理若有迟留,国家将遭祸败。”诸葛亮又给尚书省发公文说:“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唯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于是将李平废为庶民,流徙到梓潼郡。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平在徙所闻诸葛亮去世,也发病而死。李平初被流徙时,常希望诸葛亮能再起用自己,将功补过,考虑到诸葛死后无人能办到,所以激愤致死。 ☚ 隐蕃谋叛案 朱据被枉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