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诸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诸生

诸生

秀才(又叫生员)的别称。

☚ 冢宰   黄伞 ☛

诸生

明、清时,地方各级对入学者的统称。经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的,统称生员。生员分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诸生zhū shēng

〖名词〗
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2)。《徐文长传》: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县的秀才。《徐文长传》: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可是文长凭着是他部下一个秀才的身分傲视他。

诸生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县官:官府。廪稍:官府给的粮食。)邵长蘅《阎典史传》:“~许用德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县:同“悬”。)

弟子

弟子

徒(徒与;徒众;徒役;徒侣;徒属;徒党;门徒) 生(生徒;学生) 弟(弟徒) 门人 门生 门眷 门下(门下士;门下生;门下客)
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友悌 友弟 友生
年幼未冠的弟子、学生:门童
登门拜师受业的弟子:及门之士
同一师门的弟子:门墙桃李
师门弟子:郎君
受业的弟子:及门(~第子) 门第子
师父传艺所收的最末一个弟子:关门弟子
内心敬仰、但未能直接受教的弟子:私淑弟子 私淑门人
最满意的弟子:得意门生
高才弟子:高足
深通各种学问的弟子:达徒
同门弟子中成绩优良者:高弟
众弟子:诸生
(学生或徒弟:弟子)

☚ 徒弟   文人 ☛

生物

生物

生(生动;生成)
具有生命的东西:含血之类
各种生物:诸生
一切生物:众生 群生 群类 蜚潜动植
人以外的一切生物:横生
一切活着的生物:蚑行蠕动
小生物:蜫虫 蜫蚑 蜫蚔 蜫蠕
幼小的生物:
微贱的生物:蚁蝼 蝼蚁
微生物:霉(白~;青~;曲~) 菌(细~;真~;球~) 病毒
生物的分类:门(亚~;原生动物~) 纲(鸟~;鱼~;松柏~) 目(鸡形~;松柏~) 科(杉~;柏~) 属(猫~;稻~)
生物的族类:种(黄~;白~;亚~)族(羽~;水~)
生物的品类:生品
生物中能生产卵细胞的:雌(~鸡;~蕊)
生物中能生产精细胞的:雄(~性;~花)
天地间所有生物中最聪明、灵巧的:万物之灵
(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

☚ 生物   树木 ☛

秀才

秀才

生员 茂才
秀才的别称:庠生
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诸生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贡生
对贡生的尊称:贡元
(明清两代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州、县学读书的人:秀才)

☚ 儒人   徒弟 ☛

儒人

儒人

儒(儒者;儒士;儒客;生儒) 斯文
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儒生 儒冠 雒阳生
儒者的代称:搢绅
代称搢绅、士大夫:衣冠
儒生之辈,读书人:儒党
修养有素的儒士:宿儒
学识渊博的儒生:渊儒
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通儒
学识精粹纯正的儒者:醇儒
纯粹的儒者:纯儒
强横有势的儒者:霸儒
迂腐的儒士:鲰儒
愚昧无知的儒生:瞀儒
固执守旧﹑目光短浅的儒生:拘儒
迂腐、不明事理的儒士:腐儒 贸儒
学识浅陋的儒生:陋儒
见闻狭隘浅陋的儒士:僻儒
浅陋而迂腐的儒士:俗儒 世儒
众儒生:诸生
(读书人、学者:儒人)

☚ 书生   秀才 ☛

士人

士人


道术高明之士:鸿都少君
贤能优良之士:俊良
贫寒之士:书缟 牛衣(~客)
贫家寒士:桑枢韦带
囚禁的士人:锁士
游说之士:说客 谈客 谈士 说士
议论之士:论士
英俊之士:髦士 髦英 髦徒
英俊、有才识之士:飞鸾翔凤
才俊之士:髦秀
众多知识学问之士:诸生
不智之士:愚士
迟暮不遇之士:秋士
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斋生
没有做官的士人:布衣韦带 韦带布衣 褐衣韦带
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庶老
在野之士:草泽
布衣之士:素士
浅学无知之士:蒙士
寒素之士,平民:韦布
(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士人)

另见:书生 儒人 学习 读书 出仕 隐居

☚ 士人   隐居的人 ☛

诸生

❶指儒生。《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唐韩愈《进学解》:“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清翟灏《通俗编·文学·诸生》:“诸生犹诸侯,虽一人亦得云诸。”
❷明清时称府、州、县学之生员为诸生。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

诸生

诸生

明清时对府州县学的生员之别称。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参见“生员”。

☚ 著录弟子   生徒 ☛

诸生

众儒生,也指众弟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