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诸弟之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诸弟之乱

辽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的事件。耶律阿保机称汗的第五年(911年),在其叔耶律豁底的阴谋策划下,其弟剌葛纠集诸弟迭刺、寅底石、安端等及迭刺部其它贵族,结成反阿保机的集团,以“久不受代”为由,发动叛乱。阿保机迅即平定;对诸弟不忍加诛,免去为首者剌葛的惕隐,改任为迭刺部夷离堇,封告密有功的安端妻为晋国夫人。次年,阿保机领兵攻掠西南诸部,命剌葛分兵攻平州(今河北卢龙)。十月,剌葛破平州,以兵阻截阿保机的还军,复与迭刺、寅底石、安端等发动第二次叛乱。阿保机引军南趋十七泺,举行选汗的“燔柴礼”。次日,至七渡河,诸弟各遣人“谢罪”。阿保机准许他们悔过自新。接着诸弟又发动第三次叛乱(913年)。当阿保机至芦水时,剌葛先派迭剌、安端等率千余骑图谋杀害阿保机,又引兵至乙室堇淀,欲自立为天子。阿保机发觉,遂拘捕迭剌、安端等人。剌葛遣寅底石率领叛军焚毁阿保机行宫的辎重、庐帐,并纵兵大掠。留驻行宫的皇后述律氏一面坚守,一面派曷古鲁援救。阿保机率侍卫军展开反击,并在室韦、吐浑兵力援助下北追剌葛。萧敌鲁率轻骑,追至榆河,擒获葛剌;辖底等叛军奔溃。阿保机处死辖底、滑哥,杖释首恶剌葛、迭剌,对寅底石、安端等则免其罪。终于平定了三次叛乱。阿保机的获胜表明,契丹社会新势力战胜旧势力,稳定了统治地位;从部落选举制转向君主世袭制,为建立奴隶制国家奠定基础。

诸弟之乱

辽统治集团内部三次叛乱与平叛事件。耶律阿保机称汗,其弟刺葛等不服,辽太祖五年至七年(911~913年) 3年内连续发起叛乱,均被阿保机平定。

诸弟之乱

契丹建国时耶律阿保机兄弟间争皇位的斗争。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分为8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新五代史》卷72)。唐天祐四年(907),部落联盟首领痕德堇可汗卒,耶律阿保机“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开始了皇位世袭,随之引起族内激烈纷争。以其大弟耶律剌葛为首发动了规模甚大的叛乱。前后3次,历时4年。第一次在太祖五年(911)五月,参加者除剌葛外,另有其二弟耶律迭剌、三弟耶律寅底石、四弟耶律安端等。以安端妻粘睦姑告发未果,阿保机令诸弟登山刑牲,告天立誓后释罪。第二次在翌年十月,剌葛时奉命分兵攻打平州(今河北卢龙),乘军胜回师之机复与诸弟反,占西山阻阿保机归路。阿引军趋十七泺,举行燔柴仪,众臣起誓效忠,诸弟见势单不支,遣人谢罪,许以自新。第三年(913),又叛,爆发恶战,安端引兵入觐阿保机,欲暗害,未成被拘。寅底石军趋行宫,掠辎重,焚庐帐,纵兵大杀,夺走祖先神帐。神速姑劫西楼(即上京),烧毁阿保机称帝时兴建的明王楼。剌葛率军至乙室堇淀(一说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具天子旗鼓,谋自立。阿保机重兵征讨,几经大战,五月,在榆河生擒剌葛、寅底石等,叛乱始平。史载时状:“时大军久出,辎重不相属,士卒煮马驹、采野菜以为食,孳畜道毙者十七八,物价十倍,器服资货委弃于楚里河,狼藉数百里。”“民间昔有万马,今皆徒步”(《辽史》卷1)。斗争激烈,可见一斑。次年(914)正月,阿保机召父老群臣对叛者议罪论罚。“首恶剌葛,其次迭剌哥(即迭剌),上犹弟之,不忍置法,杖而释之。以寅底石、安端性本庸弱,为刺葛所使,皆释其罪。”实为迫于形势对反对派作出让步。而斗争未已,刺葛于神册二年(917)再乱未果,携子南下奔晋。迭刺于三年又叛,欲南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