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yuè ❶愉悦,高兴。《邶风·击鼓》三章:“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毛《传》:“契阔,勤苦也。”郑《笺》:“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悦爱之恩,志在相存救也。”《召南·草虫》二章:“亦既觏止,我心则说。”王先谦《集疏》:“未见则忧,既见则说也。《说文》:‘说,说释也。’ 中心喜悦而释然。”《小雅·都人士》二章:“我不见兮,我心不说。”郑《笺》:“我不复见今士女之然者,心思之而忧也。”孔《疏》: “我今不复得见古之都人士女德行如是兮,由此我心不欢悦而心思古也。”(二)shuì
❷休息,止息。《召南·甘棠》三章: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毛《传》:“说,舍也。”郑《笺》:“拜之言拔也。”《鄘风·定之方中》三章:“星而夙驾,说于桑田。”郑《笺》:“说于桑田,教民稼穑,务农急也。”朱熹《集传》:“星,见星也。说,舍止也。言方春时雨既降,而农桑之务作。文公于是命主驾者晨起驾车,亟往而劳劝之。” 《陈风·株林》二章:“驾我乘马,说于株林。”郑《笺》:“说,舍焉。”王先谦《集疏》:“自株林至株野,乃税其驾,然后微服入株邑,朝食于夏氏,此诗乃实赋其事也。”税,shuì,舍止。(三) tuō
❸解脱。《卫风·氓》三章: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朱熹《集传》: “耽,相乐也。说,解也。士犹可说,而女不可说者,妇人被弃之后,深自愧悔之辞。”《大雅·瞻卬》二章: “彼宜有罪,女覆说之。”朱熹《集传》:“说,音脱,赦也。”《后汉书·王符传》: “天下本以民不能相治,故为立王者以统治之,在于奉天威命,共行赏罚,故《诗》刺 ‘彼宜有罪,女反脱之。’”

☚ 诲   说怿 ☛

读音t·uo(-),为uo韵目,属e—o—uo韵部。他括切,入,末韵。
❶通“脱”。
❷简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输芮切,去,祭韵。
❶游说;用语言劝说别人。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e(ˋ),为üe韵目,属e—ie—üe韵部。弋雪切,入,薛韵。
❶古代用作“悦”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uo(-),为uo韵目,属e—o—uo韵部。失爇切,入,薛韵。
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❷说明;介绍;解释。
❸言论;主张。如:著书立说。
❹责备;批评。

上一条: 下一条:

说shuō

❶娶:他穷得也~不上媳妇,只是别亏待了俺的孩子。(于雷《属龙女》)
❷嫁:想当初谭永庆家门槛不比咱家的高?不是也答应把鲜儿~给咱老大了?(高满堂孙建业《闯关东》)

〔shuo〕pud。
说不得 〔shuo·bu·de〕 pud jiddaot.
说不过去 〔shuo·bu guo qu〕 pudjid daot guat.
说不来 〔shuo·bu lai〕pud jiddaot lol.
说穿 〔shuo chuan〕pud toub;pud blongl.
说得来 〔shuo·de lai〕puddaot lol
说服 〔shno fu〕pud ghaos.
说话 〔shuo hua〕pud dut: 别~。ghad mangs pud dut.
说谎 〔shuo huang〕eut gheub.
说理 〔shuo li〕 pud lis.
说媒 〔shuo mei〕chud goudshout.
说明 〔shuo ming〕pud jidmix.
说悄悄话 〔shuo qiao qiao hua〕pud dut ghoub mloux; puddeb dut; pud dut rad.
说情 〔shuo qing〕jid sat cenx:他帮人家~。wud heut nexjid sat cenx.si

说suok23[suɔɂ]

对语辞的说解,训释
⊳只句话蒋蒋~(这句话怎么解释)?

{}4475告诉。中原官话。山东菏泽〖〗。看。中原官话。山西洪洞。清道光七年《赵城县志》:「看曰~。」晋语。山西。清光绪十年《山西通志》:「看为~。」考虑;打算。北京官话。北京〖〗。你也不~去看看你爸爸‖从来没~过赒济谁。话,劝告的话。西南官话。四川成都〖〗。你再不听~,总有出事的一天!巴金《春》三:「你再不听~,等我哪天有工夫结实捶你一顿!」湖南桂阳、新田、临武。用在句末,表诧异语气。西南官话。云南玉溪〖〗。没见过,马都会长角~马也会长角!

说shuo

❶说明,解释。《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之,将以反~约也。”(反说约:返回来扼要地说明。)《荀子·正名》:“~不喻然后辨。”(喻:明白。辨:辨明。)
❷学说。王充《论衡·问孔》:“伐孔子之~,何逆于理?”(伐:批判。何逆于理:怎么就违背理了?)《战国策·秦策五》:“阳泉君避席,请闻其~。”(避席:离开席位。)
❸一种议论性文体,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shui):劝说。王充《论衡·逢遇》:“商鞅三~秦孝公。”《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欲引军还,嘉~太祖急攻之。”(引:带领。还:撤回。)(yue):通“悦”,高兴。《战国策·齐策四》:“秦王不~。”《吕氏春秋·孟夏》:“还,乃行赏,封侯庆赐,无不欣~。”(还:回来,凯旋。乃:于是。侯:爵位。)

道;讲;说dào jiǎnɡ shuō

【同】 都是动词;都指用言语表达意思;“说”和“讲”还有解释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例如:“他说(道/讲)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讲)了半天也没说(讲)清楚”。
【异】 “道”是文言词,适用范围最小;书面语色彩浓,口语一般不用;常和“不足”、“无足”等词语搭配,“说”和“讲”不与这些词语搭配。[例]他一语~破天机。“讲”所表达的意思着重告诉别人某个事实;多用于说明事情过程、故事、内容、意见、安排情况等,适用范围比“说”小,比“道”大;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此外,还有商量、商议、根据某方面来谈论、较量等意思,例如:“上级给他安排工作,他从不讲条件”,“谈质量,同行中没有谁能比得过他们的产品”,“要讲质量,不能只讲数量”;“说”和“道”没有这些意思。[例]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奶奶~故事。“说”适用于平常会话和各种需要表达意思的场合,适用范围比较大;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此外,还有主要通过语言表演、责备、批评、说合等意思,例如:“说相声”、“把他说了一顿”、“说婆家”等;“道”和“讲”没有这些意思。[例]公~公有理,婆~婆有理。


讲;说jiǎnɡ shuō

【同】 都是动词;都含有说话、用话来表达意思或作解释的意思。
【异】 “讲”多用于事情过程、故事、情节内容及某种意见、安排方式等;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例]这节课~得很好。“说”多用于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表达的意思和平常的会话;多用于口语。[例]无论我怎么~他都不收下这份礼。

说説shuì

劝说别人同意自己的主张
 △ 游~|~客。
另见743页shuō。


说説shuō

❶讲述
 △ ~话|~唱|~两句。
❷观点;主张
 △ 学~|众~纷纭。
❸劝告;责备
 △ 数~|你该~~他。
❹说合;介绍
 △ ~媳妇|~婆家。
❺谈论;议论
 △ ~三道四。
另见742页shuì。

用言语劝说别人:~客︱游~。
另见 shuo。


❶用话来表达意思:~笑︱~唱︱~白︱~辞︱~合︱~情︱~项︱~穿︱~明︱~破︱~理︱~教︱~法︱~书︱~服︱~谎︱陈~︱诉~︱叙~︱述~︱申~︱评~︱论~︱解~︱图~︱演~︱分~︱浅~︱直~︱实~︱据~︱听~︱传~︱胡~︱瞎~︱妄~︱混(hun)~︱硬~︱难~︱劝~︱诿(wei)~︱按~︱~一不二︱~长道短︱~黑道白︱~东道西︱连~带笑︱能~会道︱胡~八道︱好~歹~︱现身~法︱痴人~梦丨道听途~。
❷言论;主张:学~︱成~︱杂~︱众~︱剿(chao)~︱假~︱臆(yi)~︱瞽(gu)~︱邪~︱众~纷纭(yun)︱著书立~︱自圆其~︱异端邪~。
❸批评:数(shu)~。
❹说合;介绍:~亲︱~媒。
❺文体名,解释事物的文章:《天~》︱《师~》。
另见 shui。

说shuì

见636页“游说”。
另见479页shuō。


说shuō

❶ 用话语表达意思:胡说│说心里话。
❷ 说明,解释:说半天才说清楚。
❸ 主张,观点: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
❹ 责备,告诫:说说他│被说了一顿。
❺ 撮合,介绍:说个婆家。
❻ 谈论:他说我呢。
❼ 曲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说学逗唱。
❽ 意思上是指:文章说的是谁?
另见478页shuì。

说shuì

游说(shuì),说(shuì)服。《离骚》:“众不可户说兮。”洪兴祖补注:“《管子》曰:圣人之治于世,不人告也,不户说也。《淮南子》曰: 口辩而户说之。”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
另见“yuè”


说yuè

❶人名。傅说。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为姓。《九思·守志》:“就傅说兮骑龙。”佚名注:“傅说,殷王武丁之贤相也。死补辰宿。”《离骚》:“说操筑于傅岩兮。”
❷通“悦”,愉悦,喜悦。《天问》:“黎服大说。”王逸注:“说,喜也。”《思美人》:“登高吾不说兮。”
另见“shuì”

又称说义。 注疏体式之一。 指对经文意义的说明、 解释。 如 《汉书·艺文志》 中 《诗》有 《鲁说》、《韩说》, 《书》 有 《欧阳说义》, 《礼》 有 《中庸说》、《明堂阴阳说》 等。

说shuō

常用在动词前,表示有某种好的意图或打算。如:他那么难,你倒~帮他一把。/你也不~去看看你爸爸。

说shui

另见shuo。说客 游说


说shuo

另见shui。说白 说部1 说唱 说穿 说辞 说道 说定说法 说服 说合2(he) 说和3(he) 说话 说谎 说教(jiao) 说开说客 说理 说媒 说明 说破 说亲 说情 说书 说死 说头儿说戏 说项 说笑 说嘴 按说 别说 陈说 称说 成说 传说 单说 定说 反说 分说 光说 好(hao)说 胡说 话说 浑说 假说解(jie)说 界说 据说 口说 论说 漫说 慢说 明说 谬说 难说评说 破说4 浅说 劝说 却说 申说 实说 数(shu)说 述说 诉说 虽说 听说 图说 妄说 戏说 瞎说 小说 邪说 叙说 学说言说 演说 臆说 硬说 直说 杂说 再说 照说 众说 说不得说不来 说不上 说得来 说反话 说怪话 说漏嘴 说明书 说明文说闲话 说笑话 解(jie)说词 解(jie)说员 日心说 说不过去 说长道短 说唱文学 说到做到 说得过去 说地方话 说话算数 说普通话 说三道四 说一不二 好(hao)说歹说 胡说八道 口说无凭 瞎说一气 众说不一 众说纷纭 痴人说梦 现身说法 不容分说 道听途说 电脑小说5 歪理邪说 微型小说 无知妄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异端邪说 侦探小说 著书立说 自圆其说 打开天窗说亮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说(一)shuō (二)shuì (三)yuè

【辨形】右是兑。9画。形声。
【辨义】 说(一)shuō
❶ 讲话,用话表达意思:说白|说唱|说穿|说道|说法|说服|说话|说谎|说教|说开|说口|说破|说舌|说书|说死|说帖|说头儿|说戏|说下|说笑|说嘴|说不得|说不来|说不上|说不着|说得来|说得着|说了算|说闲话|说笑话|说长道短|说唱文学|说得过去|说东道西|说短论长|说好说歹|说黑道白|说黄道黑|说咸道淡|说一不二|说嘴打嘴|说时迟,那时快|说曹操,曹操就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按说|别说|称说|单说|分说|好说|胡说|话说|混说|假说|据说|漫说|慢说|明说|难说|评说|穷说|劝说|却说|实说|述说|诉说|虽说|听说|妄说|瞎说|叙说|演说|硬说|再说|直说|好说歹说|横说竖说|胡说八道|口说无凭|连说带笑|能说会道|有说有笑|痴人说梦|逢人说项|梦中说梦|生公说法|谈天说地|现身说法|道听途说|家见户说|家至人说|就职演说|施政演说|大白天说瞎话|逢人只说三分话|打开天窗说亮话|哑子做梦说不清|真人面前不说假。
❷ 言论,主张:说法|剿说|成说|传说|风说|概说|瞽(gǔ)说|假说|界说|邪说|学说|臆说|杂说|众说纷纭|异端邪说|著书立说|自圆其说。
❸解释:说辞|说理|说明|说明书|说明文|陈说|论说|浅说|申说|图说|不由分说|成事不说|郢(yǐng)书燕说。
❹ 说合,介绍:说定|说合|说和|说客|说媒|说亲|说情|说项|关说。
❺ 文体名:说部 |《师说》|《天说》|小说。
❻ 批评,责备: 数(shǔ)说|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
(二)shuì用语言说动别人,使听自己的话:游说。
(三)yuè 〈古〉通“悦(yuè)”。
❶ 高兴,愉快。
❷使愉快。
【辨析】(一)(二)音近义,都含“说话”的意思。三音区别在于:
一、词义着重点不同:说(一)shuō泛指各种场合不同形式的说话;(二) shuì特指“用话劝说别人”;(三)yuè表示心理状态。
二、使用频度不同:说(一)shuō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shuì单义项,只用于“游说”; (三)yuè虽有两个义项,但只用于少量文言语词。
三、字音沿革状况不同:说(一)shuō是古今传承字音,现代仍常用;(二)shuì多用于古语词,现代罕用;(三)yuè是“悦(yuè)”的通假字音,只用于古语词。

说shuo

❶用话来表达意思;讲:你~得太快了|~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是先让老李~一~。
❷解释;讲:这道理~得很透彻|谁也不能把白的~成黑的|这个理由我在信上已经~过了
❸指责;批评:把孩子都~哭了|别老~人家的不是|对他违反纪律的行为应该~一~。

(同)云 曰 谓 讲
(反)行 做

说shuō

❶用话表达意思: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舍我罢,舍我罢!”(一·13)谁天天要你什么来,你~上这两车子话! (六一·1431)
❷责备;批评:(贾母)因此将他人连骂带~,教训了一顿。(二九·681)(宝玉)不觉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边送,因又怕史湘云~。(二一·463)尤二姐笑道,“你背着他这等~他,将来你又不知怎么~我呢。我又差他一层儿,越发有的~了。”(六五·1588)
❸争辩;理论:这会子也不用~,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十五·326)金荣气黄了脸,说,“反了!奴才小子都敢如此。我只和你主子~。”便夺手去抓打宝玉、秦钟二人。(九·208)
❹介绍婚事;说亲:我们旺儿的小子,要~太太房里的彩霞,他昨儿求我。(七二·1766)为的是二姨是见过的,亲上作亲,比别处不知道的人家~了来的好。(六四·1564)
❺演说: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的书还好听。(三九·895)
❻说法:金杯银杯倒都也见过,从来没见有木头杯之~。(四一·935)咱们家从来只知道买人,并不知卖人之~。(八十·1994)
❼告诉;通知:赖嫂子回去~给你老头子,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四五·1037)明儿~给他老子,好生管他就是了。(七二·1768)
❽劝说: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十五·314)贾蓉深知凤姐之意,若要使张华领回(尤二姐),成何体统。便回了贾珍,暗暗遣人去~张华,“你如今既有许多银子,何必定要原人。”(六九·1681)


说shuō

另见yue。


说yuè

同“悦”,喜欢:是非由~而乐者,曷克臻此?(八四·1090)
另见shuo。

中国古代的一种文章体裁。其内涵较为复杂。有分析事理,判别是非的论辨文章,如韩非《说难》、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有解说经义、说明道理的说明文,如汉·韩婴《诗说》、唐·韩愈《师说》,有寓言、杂文小品及小说,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宋·周敦颐《爱莲说》、苏轼《日喻说》、明·何景明《说琴》、清·袁枚《黄生借书说》等。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说者,悦也; 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 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清·王兆芳《文体通释》:“说者,说释也,兑者,述也。叙述谈说,以言为兑说也。〈礼·学记〉曰,相说以解,主于博寻指趣,心解口述。源出孔子〈周易·说卦〉,流有汉儒诸经说,韩婴《诗说》、后氏安昌侯〈孝经说〉,及历代多杂说、小说。”清·吴曾祺《文体刍言》:“说之始兴,盖出于子家之绪余。故自汉以来,著述家所作杂说,出于寓言者,十尝八九,盖皆有志之士悯时疾俗及伤己不遇,不欲正言,而托物以寄意,此其义也。后人推波助澜,用演之为小说部,俨然于文中别出窠臼矣。”

☚ 释   原 ☛

说;听

○说shuō

(动)用话来表达意思:你快~呀|~笑话|~一不二|连~带笑|能~会道|胡~八道|道听途~|~了一句英语|~得很清楚。

●听tīng

(动)用耳朵接受声音:~觉 |~力 |~写 |~音乐 |倾~|静~|聆~|旁~|收~|偷~|~而不闻 |洗耳恭~|~了一段相声|~得很清楚。

说←→行shuō ← → xíng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
行:行动;做事。
【例】 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文体名。论说文的一种。源于先秦策士进说献谋的“游说”之辞。为了说服人、打动人,这些说辞都注重辞采。汉以后,以“说”名篇的文章,一般是说明、申释事理,相当于今天所谓“说明文”。柳宗元《天说》、韩愈《师说》都是“说”的名篇。有的“说”体文带有杂文的性质,或写一时所感,或记一时所见,题目可大可小,行文也较自由随便。如韩愈《杂说四首》、柳宗元《捕蛇者说》、苏轼《日喻说》、周敦颐《爱莲说》、陈亮《西铭说》、陆九渊《易说》、陈确《古农说》等等。与“论”比较,“说”偏重于说明申释事理,内容、写法和风格都比较灵活多样。

☚ 史论   辩 ☛

说shuō

〖名词〗
一、主张,话,说法(27)。《司马错论伐蜀》:王曰:“请闻其说。”——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主张。”《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从前鲁君听了季孙的话驱逐了孔子。《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二、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2)。《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因此写一篇说,以便让那考察民情的官吏能读到它。《送杨寘序》: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因此我写了这篇琴说,来送他远行。


说shuō

〖动词〗
一、陈述,说,解释(1)。《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回到郡里,就到太守那里陈述了这些情况。《送杨少尹序》: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社会上常常说现代人和古代人不能相比。《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智谋足够折服三军,却在崇尚武力的国家遭到屈辱。这又怎样解释呢?
二、读shuì。劝说,游说,说服(11)。《苏秦以连横说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劝说秦王的秦章十次送上去,他的主张却没能被采纳实行。《苏秦以连横说秦》: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过了一年,他揣摩成熟了,说:“这次真可以拿去游说当今各国的君主了。”《信陵君救赵论》: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侯生为信陵君出谋划策,倒不如自己进见魏王说服他援救赵国。


说yuè

〖形容词〗
用同“悦”。高兴,喜欢。有时用作动词,带宾语(20)。《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就和郑国结盟。《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不说,曰:“诺! 先生休矣!”——孟尝君不高兴,说:“嗯! 先生算子吧!”《李斯谏逐客书》: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这几样宝贝,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们,为什么呢?

说shuì

劝说,说服。《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秦惠王曰……。”《周处》:“或~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另见611页shuō、869页yuè。


说yuè

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不~。”
另见610页shuì、611页shuō。


说shuō

❶ 讲述,叙述。《孔雀东南飞》:“~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玄宗。”
❷ 动词。解释,说明。《论语·八佾》:“成事不~。”《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之,将以反~约也。”
❸ 名词。解释,说法。《庄子·天道》:“有~则可,无~则死。”苏轼《石钟山记》:“是~也,人常疑之。”
❹ 学说,主张。《论衡·问孔》:“伐孔子之~,何逆于礼?”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难壬人,不为拒谏。”
❺ 古代文体的一种。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袁枚《黄生借书说》:“为一~,使与书俱。”
❻ 通“税”。休憩,止息。《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于桑田。”《左传·宣公十二年》:“日中而~。”(日中:中午。)
❼ 通“脱”。❶ 脱落。《左传·僖公十五年》:“车~其。”(fù:连接车舆与车轴的方木。)
❷ 开脱,赦免。《诗经·大雅·瞻卬》:“彼宜有罪,女覆~之。”(女:同“汝”。)《左传·定公四年》:“初罪必尽~。”
另见610页shuì、869页yuè。

注释名称之一。《说文解字·言部》: “说,说释也。”本义是说明、解释的意思。引申指用于解说的词语,常用以作书名或篇名。例如《论语》有《齐说》、《鲁夏侯说》(见《汉书·艺文志》);《墨子》有《经说上》、《经说下》。

*

CBB5
(一)shuo❶用话表达意思:~话/~笑/~教/~谎/劝~/听~/据~/叙~/诉~/演~/~故事/~笑话/~长道短/好~歹~/胡~八道/痴人~梦/道听途~/~尽心中无限事/该~的我都~了。
❷解释:~明/解~/这道难题,老师一~他就明白了。
❸言论,主张:学~/假~/成~/邪~/臆~/著书立~/自圆其~。
❹批评,责备:数(shu)~/他上班时间吊儿郎当,领导狠狠~了他一顿。
❺说合,介绍:~亲/~媒/把这对年轻人~到了一块儿。
❻<文>告诉:夫差将死,使人~于子胥(《国语》)。
❼文体的一种,又称杂说:师~/天~/爱莲~/捕蛇者~。
(二)shui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的意见:~客/游~。
(二)yue<文>与“悦”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论语》)。

意义

意义

旨 谓(意~) 音 说 谊
意义与宗旨:义旨
意义深长:深远
意义深远:逴越
意义精深:意远思深 旨远思深
意义涉及面宽:宽泛
意义不大:无关宏旨 不关宏旨
有意义的:高尚
无意义:无谓 亡谓
没多大意义:不值(~一提)
重复无意义:床上施床
(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意义)

另见:内容 意思 意味 道理 词语

☚ 意义   各种意义 ☛

喜悦

喜悦

悦(悦喜;怡悦;快悦;解悦) 夷(夷怿;嘉夷) 兑(兑悦) 说(说喜;说怿) 豫 欣(欣忭;欣悦;欣愉;欣说;欣怡) 欢(欢忭) 怿(畅怿;欢怿;忻怿) 慆 懋(~而冗怀) 忻 歆快 鸣跃 怡愉 熙怡 嬉怡 喜惬 骀荡
喜悦而宽慰:忻慰 欢慰 喜欣 欣慰
喜悦与惶恐:忻悚
既喜悦又恐惧:欢悚
既喜悦又害怕,心情复杂:喜忧交集
心里喜悦:悦心 破颜一笑 破颜微笑
内心喜悦:心红(看了~)
内心喜悦之甚:屐齿之折
打动人心,使人喜悦:动心悦魄
心情怡悦:悦情
喜悦的心情:喜意 欢心
宿愿一旦得到实现的极其喜悦的心情:久旱逢甘雨
表示喜悦:眉轩 志喜 志喜
拍手喜悦:抃悦
拍手欢呼表示喜悦:拊噪
庆幸喜悦:庆快
欢庆喜悦:庆悦
欢乐喜悦:欢悦 欢说
感动喜悦:感悦
感激喜悦:感怿 感喜
称赏喜悦:赏悦
惊奇喜悦:欢骇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喜形于色 喜见于色
接到委任官职的征召文书而喜形于色:捧檄色喜 奉檄色喜
非常喜悦:满怀喜悦 忻喜万分 拊噪踊跃
巨大的喜悦:鸿悆
喜悦之情非同寻常,难以言状:喜万恒情
喜悦、欣慰、感戴之情非同寻常,难以言状:倍万恒情 倍万群品 倍万常品 倍万恒品 倍百常情 倍百恒品 倍百恒情 倍百群品 实万恒品 实万恒情 喜万恒品
极其喜悦的样子:雀跃三百
(愉快;高兴:喜悦)

另见:愉快 高兴 快乐 喜事

☚ 喜悦   转变为喜悦 ☛

评议

评议

说 订(评订) 评跋 诠评 估量
评议和驳正:评驳
评议字义:订义
评议功勋大小:叙功 叙効
 评议其辅成王业的功勋:议勋
评议其生平行事:议行
评议赃物的价值:评赃
别人的评议:人言
讽谏评议:风议
谈论评议:谈评
考核评议:课议
共同评议:集议 杂议
事后评议:追议
深刻评议:核论
大家一致的评议:公议(自报~)
不顾事实而随便评议:信口雌黄
见识浅陋的人喜欢讥讽评议:拙眼讥评
(商讨评定:评议)

另见:商讨 议论1 评说

☚ 评定等级次第   招标、设计 ☛

说明

说明

说 喻 道达 提破 告白 交代交待 诠释
用亲身经历作例证来说明:现身说法
用近似的事物来比照说明:譬况
援引相类似的例子来说明:引譬援类 引譬设喻
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失之大义:引喻失义
根据类似的事例来说明意义:类义
用历史来说明现实:借古喻今
借用古代的事情来说明当今的事情:以古喻今
用言辞来说明:言喻
讲清楚,说明白:讲明
 只能揣摩体会,无法用言语讲明:不可言传 曷可言传
分类举例,说明全书体例:举例发凡 发凡举例
叙述说明:说述 表述
 表述明白:辩明
 详尽表述:究宣
解释说明:譬解
注解说明:诠注
申辩说明:申说
譬喻说明:譬称
分析说明:解释
劝告说明:劝喻
 晓譬劝喻:譬喻
 敦促劝喻:逼喻
没有预先说明:言之不预
无法用言辞来阐述说明:不可言诠
(解释明白:说明)

另见:解释 比喻 明白2

☚ 说明   说明的方面 ☛

取悦

取悦

妩(媚妩) 说(取说) 媚悦 求容 取容 怡悦 怿悦
怡悦心情:虞心
取悦主上:媚上
 卑鄙媚上:吮痈
取悦当世:资世 媚世
应酬取悦:酬悦
以烹调羹汤取悦:谄羹
故作笑容取悦:献笑
用假话取悦:诱憙
逢迎取悦:媚(悦媚)
谄媚讨好,取悦别人:求容取媚 偷媚取容
屈从附和以取悦于世:苟容
一味顺从附合,取悦于人:依阿取容
不坚持正义和原则地取悦于人:枉道事人
为保持禄位而取悦于人:持禄取容
极力谄媚讨好以取悦于人:狐媚取容
苟且取悦:苟悦
取悦于人的神态:媚色
(取得别人的喜欢:取悦)

☚ 取悦   媚人 ☛

高兴

高兴

喜(喜乐;喜欢;欢喜) 快(痛快) 忺 说 悦 怿 美气 乐意 悦意 欢慰 岂乐 开嚬 欢畅
心里高兴:忻 心喜 好气
心里顺当,高兴:心顺 心若
在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看戏 看乐子 幸灾乐祸 乐祸幸灾 利灾乐祸
大家都高兴:人神共悦
面带笑容,神色高兴:笑颜悦色
令人高兴:可喜
表示高兴:放眉
感激,高兴:感悰 感忭
高兴、称心:志快意惬
心情愉快,自觉高兴:欣然自喜
因遇到意外好事而感到高兴:喜出意外 喜出望外 喜出非望
自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而感到高兴:自欣得计
暗中高兴:暗喜
为人阴险刻薄,看到他人有不如意的事而暗中高兴:阴刻乐祸
快乐,高兴:愉怿
愉快,高兴:喜悦 欣快
稍稍值得高兴:差足自喜
高兴而羡慕:忻慕
既高兴又恐惧:喜惧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高兴得不知所措:无可不可
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心痒难挠 心痒毛抓 心痒难揉 心痒难抓 心痒难挝
(愉快而兴奋:高兴)

另见:喜欢 愉快 畅快 欢喜 兴奋 喜事

☚ 高兴   庆幸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说话

说话

言(言语;言说;言话;言传;言调;言称;言讲;语言;说言;由言;出言;道言) 唠 嘴 吭 云(人~亦~) 曰(孔子~) 口(出口) 舌 砍 吧(吧嗒) 鸣论 语(语话;语论;说语) 道(说道;言道) 说(说白;说嘴)话(调话;把话;摆话;叙话;讲话) 谈 念叨 念道 念到 鼓颊
说话(含贬意):呱嗒(~不停)
睡梦中说话:呓(梦呓;啽呓;魇呓) 说梦 寐语 病魇 说梦话
 因发烧而说梦话:热呓
 谵言呓语:谵呓
发言,出言:摇舌 动舌
掉舌弄唇,讲话:讲唇
说话的时候:言下
开口说话:声(声响;啃声;吱声;言声;出声;做声;作声;张声) 吭(吭气;吭声) 吱 嗲 哼气启口 启齿 启言 开谈 开科 开言(开言吐语) 开口 开腔 动口 错口 张口 出口 出言(出言吐语;出言吐句;出言吞气) 言喘 吐口 吐辞 吐词(吐词出语) 哼气 张嘴 发口 发言 发话 发语 摇舌 动舌 起齿 起语 啃气 吐语操辞

另见:讲说 谈话

☚ 说话   说的方式 ☛

说合

说合

说 撮合
说合生意:跑合
 说合买卖之间的价钱以成交:侩(~牛)
拉拢说合:撮合 撮弄
(从中介绍,促成别人的事:说合)

另见:劝解 调解

☚ 介绍   撮合 ☛

批评

批评

说(~话) 碰 撸 刮 切 褒贬包弹 抨弹 短长 责备 击难
批评、议论:评论
批评和轻视:贬忽
批评人:刮胡子
 对有德者的批评:批凤
对人批评是出于爱护:春秋责贤
直率的批评有利于改正缺点或错误:弹射臧否
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贬责
指出错误以求改正:针砭(~时弊;痛下~)
 规劝针砭:规砭
 对学术或社会存在的弊端进行针砭矫治:针肓起疾 箴肓起废
讥讽批评:讥评
 讥评他人:方人
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批评或指责:两面夹攻
主动地批评自己的错误,争取他人帮助:引火烧身
 找出缺点或错误,并作自我批评:检讨检查
 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刻己自责
褒贬批评:说好嫌歹
寓批评于表扬:示贬于褒
批评和指出缺点、毛病:攻瑕指疵 摘瑕攻颣 驳瑕指颣
批评缺点,找出错误:攻瑕指失
 批评不足,找出缺点:攻瑕索垢
当面批评:面议
 当面批评、指责:面折
直率地进行批评:弹射减否
用古代的事物来批评或否定当今的事物:以古非今
用历史来批评现实:借古讽今
隐晦的批评:微词 微辞
提出严厉的批评:开炮
众人的批评:物议(免遭~)
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诛心之论
(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

另见:意见 挑剔 责难 责备 斥责 否定 褒扬 夸奖

☚ 批评   非议 ☛

学说

学说

学(~术;~理;国~;家~) 说(说论;著书立~) 论(理~;进化~) 言
各种学说:众学
各种学说或议论:众说
主旨各异之语,各种学说:杂语
各派学说:杂术
各家学说:诸子百家 百家诸子
百家的学说:杂说
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说:哲学
儒家的学说:儒学 贵学 逢掖 阙里 孔孟之道
孔子的学说主张:孔教
解释儒家经书的学说:经学 经术 艺学
佛教的学说:佛学 释学 梵学 方外之学
道教的学说:玄(玄学) 道学
道家的处世哲学:雌节
儒家以外的学说:异端
古代术数家的学说:阳九
称霸的学说:霸论
阴阳五行之学:阴阳学
一家的学说:一家
一个学派或一个人的观点学说:一家之言一家之学 一家之说 一家之论 一家之辞
自成一家之学:颛家
自成一家的偏执学说或言论:家言邪说家言邪学
前人留下的学说:遗学
世代相传的某种学说:心传
著名的学说、学派、学问:显学
雅正的学说:雅说
指导人解除困惑、把握真谛的学说和方法等:金绳宝筏 宝筏金绳
杂乱的学说:杂学
冷僻之学:隐学
不同的学说:异说 异家
不合正道的学说或行径:邪魔怪道
非正统思想和荒谬有害的学说或言论:异端邪说 邪魔外道 邪说异端 野狐外道 邪魔歪道 天魔外道
非正统的异端学说:邪说
学说的精髓:关津
学说的源流:节脉
儒家经学衰败:五经扫地

另见:文人 学问 造诣

☚ 学说   学科 ☛

介绍

介绍

绍(绍介;媒绍) 说 介 荐(荐举) 见 引线
从中介绍,让双方搭上关系:牵线搭桥
 拉拢关系,牵线搭桥:走跳
媒人说合婚姻:媒妁之言
为促成某事而做中介工作:拉线搭桥
自我介绍:自报家门
 自我夸耀,自我介绍:自炫自媒
翻译介绍:译介
评论介绍:评介
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先容(恳为~)
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美言:先为之容
简要介绍:简介
(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介绍)

另见:推荐 说明 解释 促成 成全

☚ 介绍、说合   说合 ☛

言论

言论

谈 议(言议) 论 说 言词 言辞 言说 口语
言论和谋略:言策
敬称别人的言论:高论
谦称自己的言论:愚论 
 谦称自己浅陋的言论:刍言
言论实在:论笃
言论精确妥当:精当
言论典雅隽妙,有如明丽的春花:粲花
言论切要简明:要言不烦 要言不繁
言论正直:党正
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言必有物
言论和思想高深:海岳高深
言论奇特透辟:险诣
言论击中要害或恰到好处:中肯
言论激烈:尖锐
言论恣肆:横议
言论等雄健奔放,气势宏大:河倾海注
言论陈旧过时:老掉牙
言论空泛,不着边际:天马行空 云骥行空 龙马行天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论高寡合
言论相同:齐口(雷同~)
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并非如此:言是人非
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河汉
(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言论)

另见:议论 谈论 政治 政务

☚ 言论   各种言论 ☛

劝说

劝说

劝(诱劝) 说 哄怂 耸恿 耸臾勉谕 诱说 开说
劝人做皇帝:劝进
劝说使和解:说合 说和
劝说使变化:说化
劝说归顺投降:劝降
用好话连哄带劝:哄劝
用委婉的言语劝说:曲劝 劝讽 讽喻 讽谕 熟谏 软磨 和说
告诫劝说:诫语 镌说
开导劝说:开譬
晓谕劝说:晓劝
譬解劝说:譬说
鼓动劝说:鼓劝
不能去劝:劝不得
苦苦地劝说:哀劝
反复地劝说:说破嘴 说好说歹 左说右说
用各种方式反复劝说:横说竖说
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好说歹说
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做好做歹 做歹做好 作好作歹 做歉做好
恳切耐心的反复劝说:苦口婆心 婆心苦口 口苦婆心
热心恳切地再三劝说:热心苦口
对交情不深的人恳切地劝说:交浅言深
心怀诡诈地劝说:谲说
(劝人做某事或同意某事:劝说)

☚ 劝人   游说 ☛

小说

小说


包括:神话 传说 童话 寓言 话本 公案 闲书 稗说 演义 说部
野史小说:稗官小说
笔记小说:杂说
神怪小说:诺皋

☚ 体裁   戏剧 ☛

说説shuō;shuì;yuè

(一)失爇切,入薛。
❶陈述,解释。《论语·八佾》:“成事不~,遂事不谏。”
❷言论,主张。《论衡·问孔》:“伐孔子之~,何逆于理?”
(二) 舒芮切,去祭。劝说,说服。《孟子·尽心》:“~大人,则藐之。”
(三) 弋雪切,入薛。同“悦”。喜悦。《论语·子路》:“近者~,远者来。”

❶解说,陈述。《荀子·正名》:“说不喻然后辨。”徐光启《甘薯疏序》:“恐不可户说。”
❷学说,主张。苏轼《石钟山记》: “是说也,人常疑之。”
❸读shuì,动词。游说,说服。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说项羽曰。”❶读yuè,高兴,快乐。《论语·学而》: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墨子·公输》:“公输盘不说。”
❺通 “脱”,作 “解脱”、“舍弃”解。《诗经·召南·甘堂》:“召伯所说。”《诗经·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四言诗   书牍 ☛

明 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征等等表述明白,这就是说明。说明是写作论说文的基本表现手法。说明的方式有定义说明、分类说明、图表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比较说明等。说明可以在文章中介绍人物的经历,介绍事物的性质、形状、特征等,阐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讲解事物的客观意义。说明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形式。记叙文有时也用到说明的方法。运用说明要善于说明事物的特点,努力说明它的疑似处,要用浅显、准确和详尽的文字客观地说明事物,不要加自己的主观见解。

☚ 归谬法   定义说明 ☛

㊀ shuo❶用语言表达意思。如:说话,说故事,说道理。
❷解释。如:说明,说清楚。
❸言论,主张,如:学说,著书立说。
❹批评。如:说他一顿。
❺旧指说合,介绍。
❻古同“悦” (yue)。㊁shui用语言劝说,使别人听从自已的意见。如:游说。

文体名,论说文的一种。《说文解字》:“说者,道也,谈说也”。吴讷《文章辨体》:“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之名,起于《说卦》。汉许慎作《说文》,亦祖其名以命篇。至唐韩愈《师说》,则更具抑扬详赡。《文心雕龙》云:“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说之本则须“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

☚ 史论   原 ☛

说(說)shuì

 (说服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try to persuade: 游 ~ go around urging rulers to adopt one's political views; peddle an idea; drum up support for a scheme or plan
另见 see also shuō; yuè。


说(說)shuō

Ⅰ  ❶ (用话表达) speak; talk; say: ~ 得多做得少 talk much but do little; 那未免 ~ 得太轻了。 That's putting it too mildly. 你 ~ 得很对。 What you say is quite true. 请 ~ 慢一点儿。 Please speak more slowly. 俗话 ~ , “吃一堑, 长一智”。 As the saying goes,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她能 ~ 德语和法语 , 更不用说英语了。 She can speak German and French, not to speak of English. 他 ~ 个不停。 He talks without stopping. 我认为这些话 ~ 出来不是毫无意义的。 I don't think these words were uttered unmeaningly.
❷ (解释) explain: 他 ~ 了又 ~, 我还是不懂。 He explained and explained, but I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我一 ~ 他就明白了。 I told him how and he caught on at once.
❸ (责备; 批评) scold; criticize: 孩子做错了事, 母亲 ~ 了他一顿。 The mother gave her child a scolding for his wrong. Ⅱ  (言论; 主张) theory; teachings; doctrine: 著书立 ~ write books to expound a theory; 异端邪 ~ strange and false doctrine
另见 see also shuì; yuè。
◆说白 spoken parts in an opera;
说不得 unspeakable; unmentionable; scandalous;
说不定 perhaps; maybe;
说不过 unable to outspeak [outdebate];说不过去 cannot be justified or explained away; have no excuse; hardly justifiable; doesn't make sense;
说不上 cannot say; cannot tell; not worth mentioning;
说曹操, 曹操就到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Speak of angels and you hear their songs.; Speak of angels, and you will hear their wings.;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re he appears.;
说长道短 indulge in idle gossip; backbite people; gossip about people behind their backs; gossip idly; make captious comments; random talk; speak ill of a person who is absent;
说长论短 discuss a variety of subjects;
说唱 a genre of popular entertainment consisting mainly of talking and singing, e.g. comic dialogue, dagu, etc.;
说出 take the words out of sb.'s mouth;
说穿 tell what sth. really is; reveal; disclose;
说辞 excuse; plea;
说大话 brag; boast; talk big; draw the long bow; tell exaggerated [invented] stories; talk through one's hat;
说到 mention; speak of; refer to; as to;
说到底 in the final analysis; at bottom;
说到做到 suit the action to the word; act on what one says; act as one says; be as good as one's word; be truthful in speech and firm in action; do what one says; live up to one's words; match one's deeds to one's words; match one's words with deeds; One's deeds square with one's word; practise what one preach ̄es; whatever one professes, he does.;
说道 say;
说得过去 justifiable; passable;
说得来 can get along; be on good terms;
说定 settle; agree on;
说东道西 make all kinds of remarks; chatter away on a variety of things; engage in small talk; random talk;
说短道长 discussion as to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说法 way of saying a thing; wording; formulation; statement; version; argument;
说服 persuade; convince; prevail on; talk sb. over;
说好 come to an agreement [understanding];说好说歹 use all means of persuasion;
说和 mediate a settlement; compose a quarrel;
说合 bring two (or more) parties together; talk over; discuss;
说黑道白 practise groundless criticism; criticize others thoughtlessly;
说话 speak; talk; say; chat; talk; gossip; talk;
说黄道黑 tell lies about this and about that;
说谎 tell a lie; lie;
说教 (deliver a) sermon; preach(ing); expound something mechanically;
说客 person often sent to win sb. over or enlist his support through persuasion; persuasive talker; one who undertakes to “sell an idea”; hired agent to speak for sb.; lobbist;
说来话长 dwell on it at greater length; cannot explain all that in just a few words; It's a long story to tell.; It would take too long to tell that in full.; Thereby hangs a tale.;
说理 argue; reason things out; be reasonable;
说溜了嘴 (make) a slip of the tongue; crack the bell — leak out a secre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inadvertently blurt out;
说媒 act as matchmaker; act as go-between for betrothal;
说梦话 talk in one's dream; talk nonsense; talk in sleep;
说明 explain; illustrate; show; illustration; instruction; explication; specification; interpretation; demonstration; declaration; explanatory notes; explanation; directions; caption;
说起 bring up (subject); begin talking about; as for; with regard to;
说起来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说亲 act as matchmaker;
说情 plead for mercy for sb.; solicit [ask for] favour on behalf of others; intercede for sb.;
说三道四 make carping [thoughtless] comments on;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说时迟, 那时快 quicker than words can tell; in a twinkling; before you can say knife; before one knows where he is; at a snap; the very moment;
说书 storytelling;
说死 fix definitely; make it definite;
说头儿 something to talk about; things to discuss; excuse;
说妥 come to an agreement;
说闲话 make idle talk; talk behind sb.'s back;
说项 put in a good word for sb.; intercede for sb.; try to persuade; ask leniency or special consideration;
说笑 chatting and laughing;
说一不二 mean what one says; He is a man of his word.; He is as good as his word.; never make a promise one cannot keep; say one and it never becomes two — one never changes his words; stand by one's word;
说着 with this;
说着玩儿 joke;
说嘴 brag; boast; [方] argue; quarrel


说yuè

Ⅰ 同 “悦” [yuè] same as “悦” [yuè] Ⅱ  (姓氏) a surname: ~ 武 Yue Wu
另见 see also shuì; shuō。

说 (shuō) 读悦 (yuè)

【说】喜悦,高兴。
例1 为得操揗之,使体皆乐养,说泽以好,虽欲无为,作相呴相抱,以次戏道。(马王堆医书 《养生方》)
译文 为能控制抚慰对方,使双方身体都有快感,高兴地相好。即使不想性交,可作相互接吻呴气相互拥抱的姿势,借以引诱对方放肆戏耍。
例2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隋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一生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
译文 陛下现在罗致崑𪨧山北麓产的和田玉, 有隋侯珠、 和氏璧等宝物,身上悬挂光如明月的宝珠,佩戴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马,建立用翠鸟羽毛做成凤鸟形状装饰起来的旗子,设置鼍皮做的鼓。这几种宝物没有一样是秦国出产的,可是陛下喜欢它,这怎么说呢?
悦,古作说。《易·兑》: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诗·国风·召南·草虫》: “我心则说。”陈奂《诗疏》: “说、悦古今字。”《周礼·春官·大司乐》: “以说远人。” 《礼记·檀弓下》: “而民说。”《大戴礼记·五帝德》: “民说至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秦伯说。” 《释文》: “说音悦。” 《国语·晋语三》:“不若予之,以说其众。”《公羊传·襄公二十六年》: “於是未有说也。”《释文》: “说音悦。” 《庄子·齐物论》: “汝皆说之乎?”《释文》: “说音悦,注同,今本多即作悦字。” 《管子·中匡》:“人者说。”房玄龄注: “人见礼而悦者。”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公观之而不说也。”《论语·雍也》: “子路不说。”《孟子·公孙丑下》: “有士於此而子说之。” 《韩非子·十过》 “平公大说。”《吕氏春秋·疑似》: “乃今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 《淮南子·说山》: “画西施之美而不可说。”《贾谊新书·先醒》: “而诸侯说服。”《汉书·五行志》: “国人不说。”
先秦古籍中出现的悦字为后人所改。《庄子·列御寇》: “王悦之。”《释文》悦作说,《管子·版法》: “悦在施有众在废施。”《管子·版法解》作“四说在爱施,有众在废私。” 《孟子·万章上》: “孔子不悦於鲁卫。” 《说苑·至公》悦作说。《韩非子·十过》: “韩君大悦。”《战国策》悦作说。
其实,悦的古字本作兑。《书·说命》: “高宗梦得说。” 《释文》: “说,本作兑,音悦。”《礼记·文王世子》、《礼记·乐记》、《礼记·缁衣》等引 《说命》均作《兑命》。《易·兑》: “兑,说也。”《释文》: “兑,徒外反,悦也。”汉帛书《战国策》: “燕王甚兑。”《荀子·不苟》: “见由则兑而倨。”杨倞注: “兑,悦也。”《管子·七臣七主》: “重赋敛多兑道以为上。”房玄龄注: “兑,悦也。”《说文·部》: “兑, 说也。”兑悦是古今字, 说悦也是古今字。
《说文》无悦字。《说文·言部》: “说,说释也。”本义是说明。假借为喜悦,后来写作悦。《广雅·释诂》: “悦,喜也。”
古音兑、说、悦皆属月部,兑属定母,说属审母,悦属喻母。喻审旁纽,定喻准旁纽,月部叠韵。

☚ 脾   锡 ☛

(shuō) 失爇切,审母薛韵,合口三等,入声。
【说】说明
图象虽显,而义有未达者,不翼以说,其奥难窥。(张介宾《类经》序)
译文 图像虽然显明,而文义有未疏通的,不辅助以说明,其深奥处难以发现。
【说】学说
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丹溪翁传》)
译文 朱丹溪后来听说元代理学家许谦(浙江金华人,死谥文懿) 得到朱熹四传 (程颐弟子李侗传朱熹,朱熹传勉斋,勉斋传胡文定,胡文定传许谦) 之理学,当时许谦在八华山讲理学,朱丹溪又到八华山拜许谦为师,逐渐懂得了儒家道德和天人性命之学说,其学问渊博、精深、纯粹、细致,终于成了许谦的门生。
(shuì税) 舒芮切,审母祭韵,合口三等,去声。
【说】劝说
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枚乘 《七发》)
译文 现在太子的病,可不用药石、针刺、艾灸疗法等治疗,可用要言妙道劝说而除去。
“说”的本义是说明、解释,参见本书第一章 “说读如悦。”引申为学说。《荀子·王覇》: “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引申为言论。《荀子·非十二子》: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
由说明又可引申为劝说。《庄子·徐无鬼》: “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释文》: “说,始锐反。”

☚ 率   宿 ☛

说shui

persuasive rhetoric,persuasions; rhetorical anecdote

speak;talk;explain
这个问题~小也小,~大也大。The issue may be a big or a small one,depending on how you look at it./~假话utter falsehoods/~老实话call a spade a spade;say sth as it is;say it like it is;be frank/~清道理explain things clearly

旧题管仲作。三篇。今佚。《二十五史补编·汉书艺文志条理》有著录。

说shuō

白道黑|长道短|东道西|短道长|古谈今|歹|黑道白|今道古|梅止渴|三道四|一不二

❷ 胡八道|口无凭|能会道|奇怪论|有有笑|欲还休|众纷纭|自自话

❸ 痴人梦|代为项|讲经法|论今古|谈情爱|谈天地|谭天地|为人项|无从起|现身法|一言破|指天地|指一

❹ 稗官小|不容分|不由分|长话短|道听途|二话没|实话实|无可名|异端邪|淫词邪|郢书燕|直话直|著书立|自完其|自圆其

说説

(9画)
❶shuì
❷shuō

【提示】讠,2画,第二笔一笔连写,不要错分成两笔。右上丷, 旧字形作

*说(説)shuì

9画 言部 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的意见: 游~。
 另见shuō(377页);yuè(494页)。


*说(説)shuō

9画 言部 
(1) 用语言表达意思: ~话|~服|~笑|口~无凭|~三道四。
(2) 解释;阐明: ~明|解~。
(3) 言论;主张: 学~|著书立~|百家之~。
(4) 责备: 挨了一顿~|狠狠地~他一顿。
(5) 从中介绍: ~亲|~媒。
(6) 曲艺的一种语言表演手段: ~唱|~相声。
 另见shuì(377页);yuè(494页)。


*说(説)yuè

9画 言部 〈书〉同“悦”。
 另见shuì(377页);shuō(377页)。

说説1.shuō 2. shuì

1.shuō 古书本作兑中古后作悦。兑与悦音变,古声母舌尖音脱落,如兑悦阅、的约、多移例。韵变如兑阅、鳜(guì)厥(jué)例。说本通悦字,也读yuè。小篆以来作会意兼形声字。从讠(言),从兑(duì),兑亦声。兑与说古声母舌尖音分化为翘舌音,如兑税、堆谁、堵暑例。兑从儿(古代人字的异体字,现作兒(ér)的规范字)从口从八,八是分开状,口分开,是喜笑意,所以中古分化加心旁,作悦。说字也由喜悦张口义引申为说话,用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指言论,主张。如:学说|著书立说。引申为说合,介绍。又引申为责备。如:他挨说了。
2.shuì 转为使动词:读音变shuì。指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如:游说。

说説★繁◎常★常


説,形声,从言,兑声,本义读shuō,解释,引申为陈述、谈论、言论、主张、劝告、责备等;又读shuì,引申为劝说,使听从自己的意见;又读yuè,假借为喜悦、欢乐、喜爱等,与“悦”同。《简化字表》类推简作“说”。
【辨析】
❶用于喜悦、欢乐义,古籍经典多作“说”,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❷说/陈/叙/述 见382页“述”。

(1)〈动〉劝诫;批评。
《金》四五: 吃我~了他几句,从今改了,他也再不敢了。
《醒》十九: 亏了你前日~了他那几句,~得他死心塌地的了。
(2) 〈名〉话语;言语。
《醒》八六: 奶奶,这~是听得谁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