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又称言语艺术。是以语言为材料和工具,来塑造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态,一般指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形象必须通过语言中介和借助想象才能把握,其形象的塑造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它还常为其他艺术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和基础,或者成为某些艺术(如戏剧、电影、声乐等)的重要构成因素。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作者审美意识的一种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有三,一是形象的间接性。它不象其他艺术形式那样,塑造的形象可以直接作用人们的感官,而是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感知形象。二是概括的广泛性。“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它不象其他艺术形式那样,受时,空等条件限制较多,凡人们思维能够达到的地方,它都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更有利多方面地细腻地刻画和描绘生活现象。第三是思想的深刻性。它不象其他艺术形式那样只靠形象本身显示其意义,它可对所描写的内容加以分析,评价,因之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富于思想性。 语言艺术虽然具有同其他艺术不同的特点,但它与其他艺术的关系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密切关联的。 ☚ 艺术 造型艺术 ☛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yuyan yishu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主要是指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❶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文学以语言作为塑造形象的手段,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就使由语言构成的形象,不能象绘画、雕塑那样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只能作用于人的想象。于是,文学的形象就是间接的形象。文学形象的这种间接性有其局限性,也有其优越性。局限性是,由于文学的形象不是直观的,因此对不识字或语言不通的人来说,就无法独立地获得文学形象。这样,其普及性就不如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其优越性是,由于文学的形象是想象的,不象其它艺术形式的形象那样确定和明朗,要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才能确定下来。这样,对作家来说,就可以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从不同侧面,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创造艺术形象。这样,文学的形象就能够包容丰富、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 ❷能够多方面地、更细致地展示社会生活。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塑造形象,这就使文学有了广泛的表现功能。几乎世上的一切都可以通过语言而变为文学形象。正是借助语言的表现功能,文学才能够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广泛、更细腻地展示生活面貌。特别是文学可以通过大量心理描写将笔触伸向人物形象心灵深处,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 ☚ 典型形象 题材 ☛ 语言艺术见“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art of langu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