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诛心之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诛心之论 诛心:犹诛意,责备人动机不善。原指不问事实,只推究其居心来判定罪名。现多指揭穿其动机的议论或批评。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三七:“我并不是那样见利不取的人,因为有个奢望,希望报业发达了再分红。自己作~吧,乃是‘欲取姑予’。”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 〔近义〕一语中的 〔反义〕泛泛之论
诛心之论指不问其罪迹如何,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评断、谴责或惩罚。春秋时,晋国的赵穿杀了国君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不出境,不讨贼,虽无弑君之事,不免被怀疑有弑君之心,故以纵贼而见书。《左传 ·宣公二年》: “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 (赵盾) 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诛心之论 诛心之论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议论。诛心:也作“诛意”,指不论实际行为而单独推究其居心蓄意以定罪状。 ☚ 众口铄金 转弯抹角 ☛ 好的议论 好的议论通达的议论:通论 ☚ 议论2 不好的议论 ☛ 批评 批评说(~话) 碰 撸 刮 切 褒贬包弹 抨弹 短长 责备 击难 另见:意见 挑剔 责难 责备 斥责 否定 褒扬 夸奖 ☚ 批评 非议 ☛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exposure of sb’s ulterior motives; penetrating (/cutting) criticism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诛心:谴责要害。指批评人击中了要害。penetrating criticism, exposure of sb.’s ulterior motives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解义】诛心:谴责别人的用心或动机。原指人推究其用心而定罪。后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与“诛意之法”同。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诛心:犹诛意,责备人动机不善。原指不问事实,只推究其居心来判定罪名。现多指揭穿其动机的议论或批评。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三七:“我并不是那样见利不取的人,因为有个奢望,希望报业发达了再分红。自己作~吧,乃是‘欲取姑予’。” 诛心之论zhūxīnzhīlùn诛心:推究、揭露人行为的真正用心。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识见深刻的议论。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❶ 指只推究其用心然后定罪。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 Z【解义】 诛心:谴责别人的用心或动机。原指人推究其用心而定罪。后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诛心之论zhu xin zhi lun诛心:谴责人心。原指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后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深刻批评或评论。语本《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则见书。” Y34Y【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揭穿动机的批评。也可指深刻的议论,可以使得对方无话可说,不能与之争辩。诛心:也作“诛意”,指不问实际行动而单推究其居心蓄意以论定罪状。 诛心之论zhūxīnzhīlùn〔偏正〕 揭穿他人行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镜花缘》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如何不切!” 诛心之论zhū xīn zhī lùn诛心:触及要害,揭穿动机。论:议论、批评。指触及要害的议论或揭发动机的批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