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内
《集韵》诺答切,入合,泥。 ❶ “[纳]”的古字。使进入;放入。 《孟子·万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汉}{王符}《潜夫论·德化》:“是故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乃以防姦恶而救祸败,检淫邪而内正道尔。”{汪继培}笺:“内,读爲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又东有汤井,广轮与火井相状,热势又同,以草内之则不燃,皆沾濡露结。”《新唐书·蒋俨传》:“爲莫离支所囚,以兵胁之,不屈,内窟室中。” ❷ “[纳]”的古字。接纳;容纳;釆纳。《礼记·檀弓下》:“{季孙}之母死,{哀公}弔焉;{曾子}与{子贡}弔焉,阍人爲君在,弗内也。”《文子·上德》:“海内其所出,故能大。”《新唐书·苏世长韦云起等传赞》:“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 ❸ “[纳]”的古字。迎娶。《汉书·陈平传》:“爲{平}贫,乃假贷币以赠,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❹ “[纳]”的古字。交纳;进献。《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汉书·王商传》:“及{商}以闺门事见考,自知爲{凤}所中,惶怖,更欲内女爲援。” ❺ “[纳]”的古字。收藏。{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监库旧有五臣注《文选》镂板,{奭}建白内于三馆。” ❻ “[纳]”的古字。补缀,弥补缝隙。 《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九》:“内读爲纳。纳者,补也。周,密也。 此承上‘上奏畏却’而言,谓密补其奏中之罅隙……‘锻练而周内之’,谓锻练其文而周纳其隙。” ❼ 通“[肭]”。肥。《楚辞·大招》:“内鶬鸽鹄,味豺羹只。”{王逸}注:“内,一作‘肭’。”{朱熹}集注:“内,与肭同,肥也。” ❽ 通“[讷]”。木讷,不善言辞。 《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衆不知余之异采。”{朱熹}集注:“内,木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