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诗词今古韵大字典》使用说明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使用说明 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当属印欧语系,使用这种语系的逾20亿人。用此语系的人,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印欧语系,包括有:希腊语族、罗曼语族(法语属西罗曼语支,西班牙语也属西罗曼语支)、日耳曼语族(英语属西日耳曼语支,德语也属西日耳曼语支)、斯拉夫语族(俄语属东斯拉夫语支)、印度——伊朗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族等。 印欧语系具有一个特点,即:字声。为此,印欧语系的字典,理所当然地都用“字声”来排序。例如:法语用法文字母排序,德语用德文字母排序,俄语用俄文字母排序,西班牙语用西班牙文字母排序;英语用英文字母(属拉丁字母)排序,即按a、b、c、……x、y、z排序。所有的印欧语系的字典,尽皆如此,无一例外。 汉语与印欧语系不同,它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字声,另一个是字形。 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汉语字典是按什么排序呢?是按字声排序呢,还是按字形排序呢? 从汉到晋,到唐、宋,到元、明、清,一直到今天,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汉语字典一直在走双轨制的路。具体说,有的汉语字典是按字形排序,有的汉语字典则是按字声排序。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字形排序的汉语字典是东汉许慎撰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21年(即东汉安帝·建光元年)。按字形排序的更具体、更确切的含义,就是按偏旁部首排序。许慎《说文解字》分为540个偏旁部首,这偏旁部首实为许慎的一大发明。 历史的长河从东汉,流过了魏、晋、隋、唐、宋、元、明,一直到清。在公元1716年(即清·康熙55年),张玉书等奉诏编撰了《康熙字典》。《唐熙字典》也是按字形排序的,即按偏旁部首排序;它采用了214个偏旁部首。 《康熙字典》的偏旁部首方案,直至今天对国内外的影响都至深至大。譬如,商务印书馆《辞源》、中华书局《中华大字典》、日本《大汉和辞典》等,都采用《康熙字典》的偏旁部首方案。 从公元121年到公元1716年的一千五百年中,我们看到一部又一部辉煌的汉语字典。不过,这些汉语字典不是按字形排序,而是按字声排序的;更确切的含义是按古韵排序的。因为是按字声的古韵排序法编排的,历史上就称这些字典为“韵书”。它们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汉语字典;第二,是查找诗、词、曲等的韵。其第一个功能常常被众多当代人所忽视、忘怀,实为一大憾事。 历史上著名的按字声古韵排序的汉语字典有:成书于公元601年(隋·仁寿元年)的陸法言《切韵》,成书于公元1008年(宋·大中祥符元年)的陈彭年《广韵》,成书于公元1039年(宋·宝元二年)的丁度《集韵》,成书于公元1227年(南宋理宗·宝庆三年)的刘渊等《平水韵》……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正篇继承了魏、晋、隋、唐、宋、元、明祖辈的宝贵遗风,也是按字声排序的。更确切地说,是按笔者首创的“字声今韵排序法”编排汉字字头顺序的。其具体内容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层次,按中华诗诗词今韵体系的36个独立韵目排序,即按ang韵目、iang韵目、uang韵目……排序的。第二个层次,是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a、b、c、……x、y、z的英文字母(即拉丁字母)排序;即在同一韵目(譬如ang韵目)中,又是按汉语(拉丁)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a、b、c、……x、y、z顺序排序的,如ang、bang、cang……。第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是:在同一韵目(譬如ang韵目)中,如果汉语(拉丁)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譬如c)又相同,则按汉语(拉丁)拼音的第二个字母的a、b、c、……x、y、z的顺序排序,如cang、chang……。 笔者的15项首创、发现、发明,在这部《诗词今古韵大字典》里共有8项,它们是:中华诗词今韵体系;诗词曲八公式;押平声韵的模式诗律24则;32则词律句;模式词律;32则曲律句;模式曲律;汉语字典的字声今韵排序法(只第一层次即主层次,用了“汉语字典的字声今韵排序法”)。 【1】《诗词今古韵大字典》的正文里,包括24792个字头,几乎囊括了《辞源》、《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五部工具书中的全部字头。 “几乎”二字的意思,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说以上五种字典、辞典中的少许汉字字头未被列入。①复音字未被列入。如:“瓩”这一复音字,读音是q·ian(-)→ua (ˇ),它隶属于汉字两个韵目,即ian韵目和ua韵目。这部大字典是依照韵目的次序排列的,所以无法列入。②轻音字也未被列入,因为它的音调不在(-)、(ˊ)、(ˇ)、(ˋ)四声之中。③个别方言僻字,也未列入。 另一方面,以上五种字典、辞典中许多没有的汉字字头,这部大字典中也有。譬如,其中就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广韵》、《集韵》、《康熙字典》等里的字。 【2】与所有的字典、辞典不同,这部大字典是根据汉字四要素来定义汉字字头的:在汉字四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不相同,就被认为是不相同的汉字字头。 汉字既有形又有音,而字音又可以解析为声母、韵母和音调。这样一来,汉字在原则上就有四个要素:字形、声母、韵母和音调。通常的字典、辞典,是把字形的偏旁部首放在首要位置;而这部大字典却不然,它是把字声的韵目(即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第一层次的韵)放在首要位置。 譬如,这部大字典认为以下三者是不相同的字头:①龟g·ui(-):乌龟,爬行动物,腹部和背部皆有硬甲,寿命在动物中最长。②龟q·iu(-):地名用字,如“龟兹”,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自治区的库车一带;从今天的克孜尔千佛洞(位于库车和拜城之间)的石窟艺术中,还可以看到灿烂的古龟兹文化。③龟j·un(-):龟裂,也作“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等原因而破裂。 依一般传统的看法,如仅以字形来区分字头的话,则认为以上三者为同一个汉字字头。 【3】这部大字典正篇中的每一个字头,原则上包括有九种信息:①字形一种;②字音三种,即声母、韵目和音调;③今韵两种,即韵目和韵部,限于篇幅,未列入韵系,但由韵目、韵部却可一目了然地推知韵系;④古韵两种,即反切和古韵;⑤字义一种。 限于篇幅,在这部大字典中,未列入汉字的电脑信息。 限于篇幅,绝大部分字头只占约84个印刷字符空间。其中,字形占据6个印刷字符空间;字义约占41个印刷字符空间;其它的六种信息,约占37个印刷字符空间。 【4】字头的九种信息里的第一种信息,是字形。 字形中,既有规范简化字,也有繁体字,还有异体字、俗体字、古体字等。 【5】字头的九种信息里的第二、第三、第四种信息,是汉字字头的声母、韵母、音调。 此三者皆为汉字字头的字音信息。 本大字典采用的全部声母计21个: b,p,m,f; d,t,n,l; g,k,h; j,q,x; zh,ch,sh,r; z,c,s。 本大字典采用的全部韵母计36个: ang,iang,uang; an,ian,uan,üan; en,in,un,ün; ing,eng,ong,iong,ueng; ao,iao; u,ü,ou,iu; a,ia,ua; e,ie,üe,o,uo; i,er,ei,ui; ai,uai。 应当注意的是:ong和ueng是不相同的两个韵母。但如用“国语注音”(本书中未采用)标注,此二者则是相同的,都用“乂ㄥ”。这不能不说是“国语注音”的一大缺陷,即在“国语注音”中少掉了一个韵母。 本大字典中的今韵的音调计4个(今韵的音调与古韵的音调,有相当多的字并不相同。): 阴平声:(-) 阳平声:(ˊ) 上声:(ˇ) 去声:(ˋ) 当今中国大陆上出版的所有大、中、小型字典和辞典,诸如《辞源》、《辞海》、《新部首大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全都用声母、韵母、音调这三种信息来注音。这就是汉语拼音方案。 当今中国大陆出版的所有字典和辞典,汉字的注音与读音都采用了统一的格式。譬如,“康”字的注音与读音为: 康:kāng 而在这部大字典中,为了能把声母、韵母、音调三者清晰地解析开来,以便定义韵目,遂采用了注音与读音的特殊约定格式。仍以“康”为例,它的注音与读音的特殊约定格式为: 康:k·ang(-) 这种格式的最大特点是:把一个汉字字头的声母、韵母、音调三者清晰地解析开来:声母“k”居左,韵母“ang”居中,音调“ˉ”居右;声母“k”与韵母“ang”之间,用小圆点“·”隔开;音调“ˉ”在最右端,用圆括号( )括起来。 【6】字头的九种信息里的第五、第六种信息,是今韵的韵目、韵部。 今韵的韵目、韵部再加上今韵韵系,就是中华诗词今韵体系主体,也简称之为今韵。其要旨有如下十二点: ①中华诗词今韵体系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韵,计有四个层次:韵目、韵部、韵系、相邻韵系的通押。 ②韵目,是最严格的韵,计有39个,其中36个是独立的,而另外3个则是非独立的。 初始,这36个独立韵目,是从《广韵》、《集韵》中解析出来的,它们恰是《广韵》、《集韵》中的全部韵母。 对比之下,这36个独立韵目,也就是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中的全部35个韵母,再加一个er(也称它为韵母)。 应当指出的是,这36个韵目(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第一层次的韵),并不单单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36个韵母,而是36个韵母的有序排列。 今韵韵目,不像《广韵》、《集韵》、《辞源》那样用一个汉字来命名韵,而是干脆用韵母来命名,读韵母的阴平声(即音调的第一声)。 ③韵部,是用得最多、最广泛的韵,计有14个。韵部由韵目构成,每一个韵部包含有二至四个韵目。 ④韵系,是较宽的韵,用得较少,计有9个。韵系由韵部构成,每一个韵系包含有一至三个韵部。 ⑤韵系、韵部、韵目的编码,基本上是按照联合国IBRD组织编码原则进行的。 韵系的编码,只用一个数(即百位数)。譬如,9个韵系的具体编码是: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其中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皆为“0”)。 韵部的编码,要用两个数(即百位数和十位数)。譬如,900韵系共包含有三个韵部,它们的具体编码是:910,920,930(其中的个位数为“0”)。这三个韵部的百位数皆为“9”,说明这三个韵部皆隶属于900韵系。 韵目的编码,就得三个数(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都有)。譬如930韵部共包含有两个韵目,它们的具体编码是931,932。它们的具体含义是:931韵目是930韵部中的第一韵目;而932韵目则是930韵部中的第二韵目。 ⑥韵目、韵部、韵系再加上它们的编码,就构成了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框架。如下: 第100韵系:ang—iang—uang韵系。 第110韵部:ang—iang—uang韵部。 第111韵目:ang韵目,读作ang的阴平(-)音调,音“肮”。 第112韵目:iang韵目,读作iang的阴平(-)音调,音“央”。 第113韵目:uang韵目,读作uang的阴平(-)音调,音“汪”。 第200韵系:an—ian—uan—üan韵系。 第210韵部:an—ian—uan—üan韵部。 第211韵目:an韵目,读作an的阴平(-)音调,音“安”。 第212韵目:ian韵目,读作ian的阴平(-)音调,音“烟”。 第213韵目:uan韵目,读作uan的阴平(-)音调,音“湾”。 第214韵目: üan 韵目,读作üan的阴平(-)音调,音“渊”。 第300韵系:en—in—un—ün韵系。 第310韵部:en—in—un—ün韵部。 第311韵目:en 韵目,读作en的阴平(-)音调,音“恩”。 第312韵目:in 韵目,读作in的阴平(-)音调,音“因”。 第313韵目:un 韵目,读作un的阴平(-)音调,音“温”。 第314韵目:ün 韵目,读作ün的阴平(-)音调,音“晕”。 第400韵系:ing—eng—ong—iong—ueng韵系。 第410韵部:ing—eng韵部。 第411韵目:ing 韵目,读作ing的阴平(-)音调,音“英”。 第412韵目:eng 韵目,读作eng的阴平(-)音调。 第420韵部:eng—ong—iong—ueng韵部。 第421韵目:eng 韵目,与第412韵目全同,故此韵目为非独立韵目。 第422韵目:ong 韵目,读作ong的阴平(-)音调。 第423韵目:iong 韵目,读作iong的阴平(-)音调,音“拥”。 第424韵目:ueng 韵目,读作ueng的阴平(-)音调,音“翁”。 第500韵系:ao—iao韵系。 第510韵部:ao—iao韵部。 第511韵目:ao 韵目,读作ao的阴平(-)音调,音“熬”。 第512韵目:iao 韵目,读作ao的阴平(-)音调,音“腰”。 第600韵系:u—ü—ou—iu韵系 第610韵部:u—ü韵部。 第611韵目:u 韵目,读作u的阴平(-)音调,音“屋”。 第612韵目:ü 韵目,读作ü的阴平(-)音调,音“淤”。 第620韵部:ou—iu韵部。 第621韵目:ou 韵目,读作ou的阴平(-)音调,音“欧”。 第622韵目:iu 韵目,读作iu的阴平(-)音调,音“优”。 第700韵系:a—ia—ua韵系。 第710韵部:a—ia—ua韵部。 第711韵目:a 韵目,读作a的阴平(-)音调,音“阿”。 第712韵目:ia 韵目,读作ia的阴平(-)音调,音“鸦”。 第713韵目:ua 韵目,读作ua的阴平(-)音调,音“蛙”。 第800韵系:e—ie—üe—o—uo韵系。 第810韵部:e—ie—üe韵部。 第811韵目:e 韵目,读作e的阴平(-)音调。 第812韵目:ie 韵目,读作ie的阴平(-)音调,音“噎”。 第813韵目:üe 韵目,读作üe的阴平(-)音调,音“曰”。 第820韵部:e—o—uo韵部。 第821韵目:e 韵目,与第811韵目完全相同,故此韵目为非独立韵目。 第822韵目:o 韵目,读作o的阴平(-)音调,音“喔”。 第823韵目:uo 韵目,读作uo的阴平(-)音调,音“窝”。 第900韵系:i—er—ei—ui—ai—uai韵系。 第910韵部:i—er韵部。 第911韵目:i 韵目,读作i的阴平(-)音调,音“衣”。 第912韵目:er 韵目,读作er的阴平(-)音调。 第920韵部:i—ei—ui韵部。 第921韵目:i 韵目,与第911韵目全同,故此韵目为非独立韵目。 第922韵目:ei 韵目,读作ei的阴平(-)音调。 第923韵目:ui 韵目,读作ui的阴平(-)音调,音“微”。 第930韵部:ai—uai韵部。 第931韵目:ai 韵目,读作ai的阴平(-)音调,音“哀”。 第932韵目:uai韵目,读作uai的阴平(-)音调,音“歪”。 在以上中华诗词今韵体系框架中,有三个非独立韵目。譬如,第421韵目(eng韵目)就是一个非独立韵目。本来第421韵目就是第412韵目,即eng韵目。一方面,eng韵目与ing韵目关联异常密切,为此设置了第410韵部;另一方面,eng韵目又与ong韵目、iong韵目、ueng韵目关联密切,而ing韵目却与ong韵目、iong韵目、ueng韵目没有太多的联系。为此才又设置了第420韵部,才又另列出了第421韵目,但它是一个非独立韵目。至于“哪些韵目间关联密切而应设置韵部”的课题,决非笔者的主观臆断,而是以电脑为手段对数以十万首计的诗词进行科学评定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420韵部中,ong和ueng是不相同的两个韵目,但用“国语注音”标注,此二者却是相同的,都用“乂ㄥ”。这不能不说是“国语注音”的一大缺陷。也就是说,在“国语注音”中,少掉了一个韵目:作为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第一层次的韵目,本应是36个,但从“国语注音”的角度来看却只有35个。 ⑦本大字典正篇的24792个汉字字头,就是严格地按照上述的中华诗词今韵体系框架进行排序的。 这样一来,同韵(同韵部、同韵目)的汉字字头都排在一起。这对于读者在进行诗词曲创作时查韵、找韵、用韵,是极为方便的。 而且,每一个汉字字头的九种信息里,不只有今韵信息,并且还有古韵;古韵之中,当然还有入声字。这对于擅长古韵的诗词方家们,无疑也是极为方便的。 ⑧应当注意的是:今韵韵目,定义为韵母。只有韵母,才是今韵的韵目;而不像《广韵》、《集韵》、《康熙字典》、《辞源》的古韵那样,把韵定义为韵母加上音调。 这样一来,本大字典正篇中同一韵目里的诸多汉字字头,还可以读出四声来,即:阴平(-)、阳平(ˊ)、上声(ˇ)、去声(ˋ)。 阴平与阳平,定义为平声;上声与去声,定义为仄声。 应当注意的是:在中华诗词今韵体系中,平仄是音调,平仄与韵毫不相干;而在《广韵》、《集韵》、《辞源》的古韵中,平仄则与韵有极密切的关联。 ⑨同音的字,必然同韵;而同韵的字,却未必同音。在本大字典正篇中,同韵目(仅韵母相同,而声母和音调或同或不同)的字是排在一起的。这样一来,在小范围内,同音(同声母、同韵母、同音调)的字,必定排在一起。故此,在几十、几百个同音字中,只要正确地读出一个汉字字头来,其它的汉字字头也就可以全读正确了。 ⑩《广韵》、《集韵》、《康熙字典》、《辞源》等古韵的基石,是反切;而今韵即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基石,乃是现代汉语,是汉语拼音方案。因为在现代汉语、汉语拼音方案中没有入声,为此,在今韵中也是没有入声的。 (11)诗(唐诗、宋诗、元明清诗),用韵严格,经过对数十万首诗的科学抽样调查表明:诗,有的用第一层次的今韵(韵目),但最多的还是用第二层次的今韵(韵部);较少的情况下,也用第三层次的今韵(韵系)。对于诗,基本上不用第四层次的今韵(相邻韵系的通押),但在极少情况下也有例外。词(唐宋词、金元明清词),用韵比诗要宽,对数万首词的科学抽样调查表明:词在较多的情况下用第二层次的今韵(韵部)和第三层次的今韵(韵系),而在较少的情况下也用第一层次的今韵(韵目)和第四层次的今韵(相邻韵系的通押)。曲(元曲、明清曲),用韵相仿于词,但比词还要宽一些。无论对于诗抑或是词与曲,韵部(第二层次的今韵)是最为重要的韵,它是用得最多、最广泛的韵。 (12)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提出,决非笔者的主观臆断,而是诗、词、曲本身所固有的,是有着严格的科学依据的。它是以电脑为手段,客观地严格地对1000首诗(唐诗、宋诗、元明清诗)词(唐宋词、金元明清词)进行科学抽样调查而得出的。 其结果是:有961首诗词的用韵,完全在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韵目、韵部、韵系之内;有32首诗词的用韵,是相邻韵系通押的。这些,在拙著《中华诗词今韵(诗词与电脑之一)》中,有详尽的论述。 即是说,在1000首科学抽样调查的诗词中,共有993首诗词(占99.3%)是符合中华诗词今韵范畴的。不符合中华诗词今韵范畴的7首诗词,其“咎”也不在今韵,而在原作者,譬如,他们en与eng不分,或者in与ing不辨;尤有甚者,甚至ua与uo不明等(譬如甘肃省洛门的方言)。 【7】字头的九种信息里,第七、第八种信息是反切、古韵。 清代张晋祥在《七音谱》一书中说:“盖有反切,则类聚之,即成韵书。”由此可见,反切乃是古韵的基石。 所谓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给一个汉字注音。譬如,“康”的反切为“苦冈”;其古韵为,下平声唐韵。“苦”的汉语拼音为k·u(-),“冈”的汉语拼音为g·ang(-)。反切的第一个汉字“苦”读前半部分的音即声母“k”,反切的第二个汉字读后半部分的音即韵母加音调“ang(-)”,此二者合起来的音“k·ang(-)”就是汉字“康”的反切读音。 那么,“康”为什么又归属于唐韵呢? “康k·ang(-)”与“唐t·ang(-)”二字读音的后半部分即韵母加音调基本相同(注意:是基本,不是完全)。而这后半部分的读音(韵母加音调)正是《广韵》、《集韵》、《康熙字典》、《辞源》等书的古韵。于是就把“康”的古韵归属于“唐”韵(下平声第11韵)中了。 由此可见,反切和古韵,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信息;反切,是古韵的基石。 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反切和古韵又并非是完善的。因为: ①用反切的办法来读一个汉字的音,决不能把韵母和音调解析开来。为此,在《广韵》、《集韵》、《康熙字典》、《辞源》等韵书中,从反切所得出的古韵决不可能是纯韵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古韵的定义就只能是韵母加音调。 汉字“唐”的正确汉语拼音,应该是t·ang (ˊ);而“康”的正确汉语拼音应该是k·ang(-)。二者相比较,“韵母加音调”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把“康”归入“唐”韵也并非完全正确。 ②另一方面,古韵未必全是韵母加音调。从《钜宋广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版)第115页到第120页,可以确切地查到:“唐”韵所属的汉字字头,计有287个。从“古韵定义为韵母加音调”这一观点看来,在287个汉字字头中,竟有157个(占54.7%)汉字的韵母加音调不同于“唐”。因此,把这157个汉字字头归入“唐”韵也并非完全合适。 譬如,“黄”等32个汉字字头的韵母加音调是uang (ˊ),它们的音调(ˊ)虽同于“唐”的音调,但其韵母uang却不同于“唐”的韵母ang。 又如,“光”等14个汉字字头的韵母加音调是uang(-),它们均不同于“唐”的韵母加音调ang(ˊ)。 再如,“鸯”等7个汉字字头的韵母加音调是iang(-),它们也都不同于“唐”的韵母加音调ang(ˊ)。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清楚地看到:“黄”等32个汉字字头、“光”等14个汉字字头、“鸯”等7个汉字字头,归属“唐”韵,并非完全合理。 但从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观点看来,“黄”等32个汉字字头、“光”等14个汉字字头:“鸯”等7个汉字字头都归属同一个韵部,则是完全合理的。 今韵中的韵目(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第一层次的韵)只定义为韵母,而与音调无关:“唐”为ang韵目,“黄”为uang韵目,“光”为uang韵目,“鸯”为iang韵目。这样一来,“唐”、“黄”、“光”、“鸯”,乃属于同一个韵部(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第二层次的韵),即ang—iang—uang韵部。 特别注意的是:今韵的音调与古韵的音调,有相当多的汉字字头并不相同。 【8】字头的九种信息里,第九种信息是字义。 这部大字典中的字义信息,多来源于以下的字典、辞典和韵书:《辞源》、《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大字典》、《钜宋广韵》、《集韵》、《新部首大字典》等。 有的字义,也参照了《说文解字》及《说文解字注》,《尔雅》及《尔雅注》,《广雅》及《广雅疏证》,《字汇》,《字林》及《字林考》,《正字通》,《释名》及《释名疏证》,《类编》,《词诠》,《音韵阐微》,《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顾名思义,它是一部以今古韵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曲韵方面的大字典。为此,其字义信息与传统的韵书一样,只能退居到次要的位置。另外,这部大字典的字头数多达24792个,几乎囊括了《辞源》、《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五部工具书中的全部字头。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篇幅,就必须把每一字头的多层意义、字义举例、字义出处、字义诗词引证等精炼、浓缩,最后压缩到大约41个印刷字符空间中去。 如果读者需要更详细的字义,可从《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里去查找。 【9】《诗词今古韵大字典》正篇前面的前篇(上),是《诗词今古韵》。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古韵。含有:韵与韵书;反切是古韵的基石;本大字典中的古韵及其与《广韵》、《集韵》的对照。 第二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今韵。含有:本字典的注音格式与特殊约定;今韵要旨;中华诗词今韵体系;中华诗词今韵体系的韵目是从《广韵》中精炼出来的;韵部、韵系是以电脑为手段对千首诗词进行科学抽样调查得到的。 第三章,从唐宋金元明清的优秀诗词作品中遴选了韵例1532则。读者只要浏览一下这些韵例,就会彻底弄懂今韵体系,还会得心应手地运用今韵。譬如,读者会准确无误地讲出这1532则韵例的所有韵字是属于今韵体系的哪一个韵目、哪一个韵部。然而,除了诗词专家外,谁又能准确地讲出这1532则韵例的所有韵字是属于《广韵》、《集韵》、《辞源》 206韵中的哪一个古韵呢? 第四章,讨论了今韵与古韵的对应关系。由此,一方面可以对今韵(中华诗词今韵体系)有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会对古韵有个更实际、更确切的认识。 【10】《诗词今古韵大字典》正篇前面的前篇(下),是《诗词曲律韵指南》。也分为四章: 第一章,讲述了“唐诗律韵指南”。含有:关于诗;诗的句式;诗的用韵;建立八律句的三原则;诗的八律句;诗的联、对、粘;诗的对仗;七律、七绝、五律、五绝、长律的模式诗律;关于“打油诗”。 第二章,讲述了“宋词律韵指南”。含有:关于词;词调(词牌);如何选用词调(词牌);词调(词牌)的题目;词的同调异名等四则;小令、中调、长调;片、调、叠、阕;词调前缀——摊破、促拍、减字等;词调后缀——令、引、近、慢;词的用韵;词的对仗;以诗的八律句为依据确立词的诸律句;《诗词与电脑丛书》模式词律50则。 第三章,讲述了“元曲律韵指南”。含有:关于曲;曲的衬字;曲调(曲牌);曲的宫调;周德清《中原音韵》;元曲的用韵特点;曲的语言、对仗、自度曲;《诗词与电脑丛书》模式曲律30则。 第四章,讲述了“京剧、曲艺等用韵指南”。含有:京剧与用韵指南;地方戏(秦腔、汉剧、吕剧、评剧、豫剧、粤剧、川剧高腔、吉剧、莆仙戏、扬剧、含弓戏、祁剧、赣剧弋阳腔等)与用韵指南;曲艺(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桂林渔鼓、连珠快书、山东琴书、二人转、单弦、河南坠子、天津时调、山东快书、快板书、数来宝等)与用韵指南;歌词与用韵指南;儿歌与用韵指南;新诗与用韵指南。 前篇(下)的第一、第二、第三章中,以中华诗词今韵体系为依据,继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诗词曲宝贵遗产,以现代科学(如电脑、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手段,首创了统一的诗、词、曲的律谱,即《诗词与电脑丛书》的模式诗律、模式词律、模式曲律。这样的统一的诗、词、曲律谱,简单明瞭,好懂易记,通融古今;对于中华诗词的面向大众,立足现在,仰视未来,将是大有裨益的。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自古以来,诗有诗律,词有词牌,曲有曲谱,根本就没有统一的诗、词、曲律谱。清代王奕清《钦定词谱》中收录有826调,2306体;清代周祥钰《九宫大成南词宫调》中收录有2094个曲谱。这些词牌、曲谱,数量浩翰,几无普适的规律可循。 【11】《诗词今古韵大字典》正篇后面的后篇(上),是《字声今韵查韵表》。 本查韵表将本字典中的24792个汉字字头,按着36个独立韵目排序。例如u韵目有1798个字头,ü韵目有924个字头,ou韵目有729个字头,iu韵目有429个字头。由此可查到u—ü韵部有2722个字头,而ou—iu韵部有1158个字头。进而还可查到u—ü—ou—iu韵系里有3880个字头。 字声今韵查韵表中的每一个字头都含有今韵、古韵,还有该字头在这部大字典里的页数。这对于读者赏析古典诗词曲作品,作诗填词度曲,创作歌词与戏曲,是极为方便的。因为可以一目瞭然地查到排在一起的相同的韵(有今韵也有古韵,古韵中还有入声字),少则数十个,多则数百个、数千个。 【12】《诗词今古韵大字典》正篇后面的后篇(下),是字声今韵部首查字表。 字声今韵部首查字表,基本上采用了《辞海》的部首方案。但在部首的分合、次序上,则稍异于《辞海》。它参照了其它字典、辞典把《辞海》中的“曰”部并入“曰(日)”部。 本大字典所采用的“今古韵”合璧形式,在中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为此,像传统的字典、辞典那样采用“凡例”的形式,难于说明问题;于是才摈弃“凡例”而采用了这个“使用说明”的形式。 |
☚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诗词与电脑丛书》总序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诗词今古韵大字典》内容概况 ☛ 00013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