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薮 诗薮诗话。明胡应麟撰。共二十卷。计内编六卷,分论古今体诗,以体为序;外编六卷,历评周、汉、六朝、唐、宋、元各代诗,以时为序;杂编六卷,其中遗逸三卷,谈前代亡佚篇章,闰余三卷,述五代、晚宋及金代诗;续编二卷,论明初洪武至嘉靖年间作品,亦以时为序。论诗以前后七子“格调说”为标准,比李梦阳、王世贞为李白、杜甫,至谓“诗家之有王世贞,实集大成之尼父”,显然推崇过分。但不主模拟,提倡“妙悟”,强调诗的“兴象”,见解亦不完全同于前后七子。且征引甚富,对诗歌的艺术分析颇多精辟见解,作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资料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有清末广雅书局本。又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 ☚ 修辞鉴衡 怀麓堂诗话 ☛ 诗薮 诗薮诗话著作。明胡应麟撰。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举人。为当时所谓“末五子”之一。著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诗薮》成书于万历十八年(1590),共二十卷,计内编六卷,分论古、近体诗;外编六卷,历评周、汉、六朝、唐、宋、元诗;杂编六卷,补述亡佚篇章、载籍及三国、五代、南宋、金诗;续编二卷,专论明洪武至嘉靖年间诗。其诗论受王世贞、王世懋影响较大,核心为格调说和拟古主义,但又体现出向神韵说演变的趋势。善于调和,变而不离其宗,是其理论特色。书中主要的诗学见解,一是论“变”主“格”,即所谓“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三百篇》降而《骚》,《骚》降而汉,汉降而魏,魏降而六朝,六朝降而三唐,诗之格以代降也”(内编卷一)。这是全书论诗的总纲,故内编分体论述,外编、杂编分时代论述。既承认“体以代变”。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诗体,本不必倡言复古;但又认为“格以代降”,格调还是以高古为上,这就仍然要导致师古拟古。胡应麟企图将两者调和起来,他虽然看到了历代诗歌的发展变化,但并未跳出拟古主义的圈子。二是论“悟”主“法”,即所称“汉唐以后谈诗者吾于宋严羽卿(按严羽字仪卿,明人多作严仪字羽卿)得一‘悟’字,于明李献吉(梦阳)得一‘法’字,皆千古词场大关键。第二者不可偏废:‘法’而不‘悟’,如小僧缚律;‘悟’不由‘法’,外道野狐耳”(内编卷五)。论诗重“悟”,必然会折入神韵说;论诗主“法”,则必然仍坚守格调说。胡应麟又把这两者调和起来,他说:“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故法所当先,而悟不容强也。”(内编卷五)《诗薮》开始引进了“神韵”的概念,全书有二十馀处直接以“神韵”论诗评诗,如称盛唐诗歌“气象混成,神韵轩举”等,这对清代神韵说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三是承七子之说,崇唐抑宋,但又认为宋诗中也有“可参六代、三唐者”,不容尽废,因而主张以风格来区划唐、宋。这较之当时盲目排斥宋诗者要高出一筹。此外,《诗薮》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见解,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对宋以来关于唐诗“夜半钟声到客船”句中“夜半钟”是否实有的争论,指出:“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 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外编卷四)这就看到了抒情诗“借景立言”的艺术特点。又如推崇《沧浪诗话》,称“昭代声诗,上追唐、汉,实有赖焉”(杂编卷五),也颇有眼力地看到了《沧浪诗话》对有明一代复古风气的深远影响。但书中对明诗和明代诗人的评论,往往揄扬过分,特别是对王世贞,更是推崇备至,不足为定评。要之,《诗薮》对前代诗人诗作的评论尚属中肯,且论诗细密,能自圆其说,又广征博引,亦足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批评价值和诗学资料价值。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校补本。 ☚ 兰庄诗话 艺林学山 ☛ 诗薮 诗薮明胡应麟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共二十卷,其中内编前三卷专论古体诗,外编前二卷论周至六朝诗。全书征引甚富,论涉亦广,是在师承王世贞《艺苑巵言》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复古主义巨著。因而,此书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作者的两个重要观点:“体以代变”、“格以代降”。“体以代变”,即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诗风亦因而各异,《诗经》是“温厚和平”,楚辞则“怆恻浓至”,两汉之诗“神奇浑璞”,建安之诗“雄瞻高华”,六朝之诗则又“靡曼精工”。“格以代降”,即诗格日降。作者对古诗是推崇备至的,认为是“千秋独擅”,把《诗经》、《楚辞》、汉乐府看作是“天地无声”,“文义蔚然,为万世法”。后世论诗,当“断自两汉”,而宋以后,几可谓“无诗”。作者认为孟子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义”是“千古谈诗之妙诠”,因而论诗时多从“文质”二字着眼。他认为两汉之诗以质胜,六朝之诗以文胜,而魏“稍文”,所以又逊于两汉,唐“稍质”,则又过于六朝。周诗“文质彬彬”,因而最为作者所推崇。在作诗之法上,强调“兴象风神,格律音调”,即诗歌既要蕴以“神韵”,又要有“格调”经纬之,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诗作来。 ☚ 古诗归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 诗薮 胡 《诗薮》 自骚、雅、汉、魏、六朝、三唐、宋、元以迄今代, 其体无不程, 其人无不, 其程且, 亦无弗衷。 唐诗,其论诗中之一也,而论定于是。元美才地高,书所腹也。元瑞见地实,书所目也。即元美亦称其上下千古,周密无漏而刻深,成说诗一家言,此可征矣。吾尝谓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其别出胜解者,惟郑继之老杜诗评,可与刘辰翁诸家诗评并参。吟人从此入,庶不误歧向尔。 胡元瑞《诗薮》,自 《三百篇》、《骚赋》、汉魏六朝以至唐宋,昭代之诗靡不详论,最为宏博,然冗杂寡绪,内编十得其七,外编杂编夸多衒博,可存其半。其论汉魏六朝五言,得其盛衰,论唐人歌行绝句,言言破的,惟于唐律化境,往往失之。至盛誉诸先达,则有私意存耳,大抵晚唐宋元诸人,论诗多失之不及,而国朝昌榖、元美,时失之过,惟元瑞庶为得中。 胡应麟幼能诗……所著 《诗薮》十八卷,大抵奉世贞《卮言》为律令,而敷衍其说。谓诗家之有世贞,集大成之尼父也。其贡谀如此。 是书凡内编六卷,分古今体各三卷,外编六卷,自周至元,以时代为次。杂编六卷,分遗逸、闰余各三卷,皆其评论之语。 诗薮诗话。二十卷。明胡应麟撰。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举人。筑室山中,聚书四万多卷,从事著述。 《诗薮》广泛而系统地评论了自周至明的各体诗歌。其中内编六卷,分论古体与近体诗各三卷;外编六卷,以时代为序,分论自周至元(周汉一卷,六朝一卷,唐代二卷,宋、元又各一卷)之诗;杂编六卷,分遗逸、闺余各三卷;续编二卷,系论当代之诗,也以时代为序,自明初至嘉靖。胡氏以依附王世贞而得名,故其论诗亦颇受王氏《艺苑卮言》的影响。然征引广博,较王氏更为系统化。 《诗薮》有着非常庞大的体系,对自《诗经》至明嘉靖二千多年内的中国诗歌进行了非常详尽而深刻的评论。其中有对每一朝代诗风及其流变的总括,对每一诗体变化的寻绎,如他所说:“优柔敦厚,周也;朴茂雄深,汉也;风华秀发,唐也。”又说:“诗至于唐而格备,至于绝而体穷,故宋人不得不变而之词,元人不得不变而之曲。”此外,书中还对每一种诗体的创作原则进行了确立和规范化,对每一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也进行了广泛的比较,指出他们之间的优劣得失,诗风的来源与影响,有时甚至精细到对用字工拙的评判,因此,该书具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倾向。尽管作者对每一诗人及其诗作都作了比较贴切公允的评价,但其中最推崇的还是曹植、杜甫等少数几家。另须提及的是,该书《杂编》中,并对古代的诗赋文集进行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论述与罗列,对于今人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由于胡应麟对于诗歌有着很高的鉴赏识别能力,因此该书的品位较高,对诗歌没有一定修养的人,是难以理解他的评论的。而且,他还喜欢以形象的譬喻来论诗,如论李白、杜甫:“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总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畜。”这是作者评诗的基本风格,故全书文采飞扬,颇堪玩味。明人评诗好系统化,如胡震亨《唐音癸签》、许学夷《诗源辩体》等,但没有一本诗话可以超过此书,即使清代人的诗话也很少有这种庞大的体系。故此书的论评,常被明末人所引用,至清稍为偏废,即使如此,它在中国的诗歌批评领域中仍具有十分重要和显著的地位。 《四库存目》著录《诗薮》仅十八卷,没有把《续编》二卷计算进去。今存有明刻本,又有清末广雅书局刊本,附在所刻《少室山房笔丛》之后,但此刻本缺少了《外篇》五、六两卷以及《续编》;又各卷之中大约因底本有缺页缺字的缘故,往往脱字或整段漏去。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南京图书馆所藏日本贞享三年丙寅,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本校正广雅书局本,加句读排印。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新标点印行,这是目前最好的一个本子。 诗薮明胡应麟著。20卷。有中华书局62年标点本。此书是明代复古运动的诗话巨著,篇幅弘大,内容繁浩。著者论诗,宗旨《艺苑卮言》,主张诗必盛唐。其要点有二。首先是既讲“格以代降”又讲“体以代变”。体即诗歌的体裁,体以代变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书中系统地阐述各种诗体的源流(如七律、七言歌行、绝句之变),品评各体中的代表作家(如杜甫七言歌行、五、七言律诗的“集大成”)和作品(如论杜甫《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努力探索各体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如“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概括了各个流派(如盛唐五律之两种)的风格特点,有很多精辟的见解。这是全书中价值最大的部分。但是著者“体以代变”的思想是受“格以代降”的思想制约的,他认为汉代古诗“无非神境”,唐代开天以前的诗歌也还可观。此后则诗格日降。“诗至钱刘,遂露中唐面目。”“钱刘以下,句渐工,语渐切,格渐下,气渐悲。”李商隐诗“句意愈精,筋骨愈露”。在论述诗歌演进之迹时,对初盛唐的探讨较多,而对中晚唐则简单带过,甚至一笔抹倒,如认为“七律开元之后,遂到嘉靖”,并未脱离复古的窠臼和谀美王世贞、李攀龙的习气。其次,既尚法,又重悟。法即体格声调,或叫格调等;悟即兴象风神,或叫神韵等。“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以镜花水月为喻,前者如水镜,后者似花月,“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即神韵应以格调为基础,格调应以神韵为归宿。他在评论时处处使用了这个标尺。如谓初唐七律“体裁明密,声调高华,而神情兴会,缛而未畅。”崔颢《黄鹤楼》“兴会适超,而体裁未密。”杜甫的许多七律则“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既注意诗歌格调,又注重诗人思想感情和意境风格,更接近于对诗歌特性的把握。本书对研究唐诗体裁演进、风格特点有重要参考意义。 诗薮 诗薮诗话著作。明代胡应麟撰。本书分内、外、杂、续四编,共20卷。内编六卷,以诗体为纲,分论古今诗体。外编6卷 ,以时为序,评论自周至元诗。杂编6卷,分遗逸、闰余各3卷,为补遗与考证。续篇二卷,评国朝自洪武至嘉靖的诗。胡氏论诗宗王世贞《艺苑卮言》,倡格调而兼神韵,认为“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格正体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此书虽非开派创新之作,但对认识明中叶前后七子之文学思潮颇有补益。在探讨诗歌流派和艺术分析中,亦时有精到见解。他在论诗时,不时涉及到辞赋。如《内编》卷一云:“昔人云:诗人之有骚赋,犹草木有竹,禽兽有鱼,难以分属。然骚实歌行之祖,赋则比兴一端,要皆属诗。近之若荀卿《成相》、《云》、《礼》诸篇,名曰诗赋,虽谓之文可也。屈、宋诸篇,虽遒深闳肆,然语皆平典。至淮南《招隐》,叠用奇字,气象雄奥,风骨稜嶒,拟骚之作,古今莫迨。昭明独取此篇,当矣。”《杂编》卷一《遗逸上·篇章》考证屈宋及两汉赋篇存佚情况,皆可补史书艺文记载之缺。《诗薮》版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校本为最善。(叶幼明)【诗人之赋】 语出扬雄《吾子·法言》:“或问:景差、唐勒、宋玉、枚乘之赋也益乎? 曰:‘必也淫。’淫则奈何?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此就赋的类别而言,指本诗人讽谕之义所作的赋,如屈原诸人之作。 ☚ 法言 诗赋欲丽 ☛ 诗薮 诗薮明·胡应麟撰。二十卷。应麟 (1551—1602),字元瑞、明瑞,号少室山人、石羊生。兰溪(今属浙江) 人。神宗万历四年举人。此书计内编六卷,以体裁为序,分论古、今体诗,各为三卷;外编六卷,以时为序,历评周、汉、六朝、唐、宋、元各代诗歌;杂编六卷,分为遗逸、闰馀各三卷,主要谈论亡佚的篇章、载籍,以及三国、五代、南宋和金代诗歌; 续编二卷、亦以时为序,论明代之作。全书征引资料甚富,论述范围颇广,对于历代诗歌之品论,颇能造微,多有可采,是研究古代诗歌及其理论批评的重要参考资料。 ☚ 曲论 唐音癸签 ☛ 诗薮 诗薮20卷,明胡应麟撰。本书是评论古今诗歌的一部诗话,其中内编卷一,外编卷一、卷二,杂编卷一、卷二,均有论赋内容。此书有广雅书局刊本、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 ☚ 谷城山馆诗集 群书备考 ☛ 诗薮诗论。明胡应麟(1551—1602)撰。二十卷。应麟有《少室山房笔丛》已著录。此编计内篇五卷,分论古今诗体;外篇六卷,评周、汉、六朝、唐、宋、元各代诗歌;杂编六卷,内遗佚三卷,谈前亡佚篇章,闰余三卷,述五代、晚宋及金代诗;续编二卷,论明初至嘉靖间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记十八卷,漏续篇二卷。胡氏依附王世贞得名。论诗一依王氏《艺苑卮言》为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品评古人诗作,论述诗歌特点与作法,有不少精到见解。唯推崇王世贞与李攀龙为杜甫、李白,偏私过重。有清末广雅书局刊本,附刻《少室山房笔丛》后。一九五八年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有校点本,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排本最完备。 诗薮 诗薮诗话。二十卷。明胡应麟撰。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举人。筑室山中,聚书四万多卷,从事著述。 ☚ 艺苑卮言 唐音癸签 ☛ 诗薮诗话。明胡应麟撰。二十卷。内编六卷,分论占今体诗;外编六卷,按朝代论自周至元诗;杂编六卷,为补遗与考证;续编二卷,按时序评述本朝诗。又搜采甚丰,颇具史料价值。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校本。 诗薮十八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生平详见《笔丛》辞目。本书凡内编六卷,分古、今体各三卷;外编六卷,以时代编次;杂编六卷,分遗逸、闰余各三卷,皆其评诗之语。胡氏作此书时,王世贞尚在人世,大抵奉王世贞卮言为律令,而敷衍其说。胡氏在其内编中有自己作哭王长公诗二百四十韵事,胡应麟是否又续有所增益,则不得而知。是书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胡氏少室山房原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58年曾出版本书的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于1979年出版了校点本的新版。 诗薮shi souCollection of Poems by Hu Yingling of the Ming Dynasty 《诗薮》shi souPoetry Oasis→comp.胡应麟 (Hu Yingl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