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百科辞典︱附录: 五四以来研究论文索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百科辞典︱附录: 五四以来研究论文索引
  • 位置: 首页/附录库/诗经百科辞典

附录: 五四以来研究论文索引

总 论


 三百篇与楚辞的比较 张静华 云岭 2卷2期
 诗经以前的中国诗歌 陈廷宪 矛盾月刊 3卷1期
 诗与史 颉刚 小说月报15卷4期
 葺芷缭衡室读诗札记七 俞平伯 清华月刊 38卷4期
 读诗札记 张寿林 国学丛选 1—6集
 诗经的鸟瞰 储皖峰 浙江大学文理科专刊 4期
 谈谈诗经 胡适 艺林18—19期
 韩诗证选 (1—6) 李详 国粹学报 (4—9) 号 1910. 4—9
 诗 说 陈柱 中国学报1913. 6,9期
 阅诗经札记 孔令恒 清华月刊 1917. 2. 15,96期
 韩诗内传未亡说 杨树达学艺 2卷20号 1921. 4
 守玄阁诗学叙 唐文治 国学专刊 1卷3期 1926.9
 论诗经 朴安 北京益世报1926. 9. 30
 三百篇究竟是什么 蒋善国晨报副刊 1927. 6. 18~27
 荀子与韩诗外传的关系 李廷弼 光华期刊 1928. 5 3期
 关于诗经 钟敬文 文学周报 1928年5卷
 我来谈点诗经 渠 益世报1929. 5. 30
 诗三百篇与长短句 陈友琴青年界 1933. 9 4卷4期
 汉齐诗学家翼奉的思想解剖姚璋 光华大学半月刊 1934.3 2卷6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吴烈 国民文学 1935年1卷合订本
 读诗琐记 陈光汉 光华半月刊 1935年1卷5期
 诗经中的民歌新探 李镜池岭南学报 1935年4卷1期
 读诗札记 罗植乾 国学论衡 1935. 6 5期
 诗三百篇之分析 纪廷藻
 正中半月刊 1935. 6 2卷1期
 读诗偶识 王先献 国学月刊 1936. 3 3卷2期
 论诗经 钟敬文 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 1936. 7. 30 59期
 三百篇底构成 儿岛献吉郎胡行之译 中国文学研究1936. 9
 韩诗外传佚文考 赵善话制言 1936. 9 24期
 诗学说略 冯愿 广西大学学报 1937. 1
 三家诗源流考 李永儒 励学 (山东大学) 1937. 5 7期
 张孟劬题: 韩诗外传 (亦有生斋校刊本) 王钟翰 史学年报1938. 12 2卷5期
 中国古代的伟大作品——诗经 武承彝 新光杂志 1940. 5.10 1卷2期
 诗经札记 王端 文史季刊1942. 2. 1
 四家诗异义序 罗孔昭 学志 1942年12期
 三家诗无南陔六篇名义说 龚向农 学志 1942年4期
 论 诗 李九魁 文艺与生活 1946. 11 1卷3期
 韩诗内传的流传及其渊源 金德建 新中华 1948. 4 1卷7期
 简单地谈谈诗经 郭沫若 文艺报 1951年3卷7期
 我们读了 《楚辞》、《诗经》、《三国》 都感到受了教育 张强之文艺学习 1954. 2
 读《诗》一得 艾芜 光明日报 1954. 3. 15
 《诗经》 (文学知识) 王瑶 文艺学习 1954. 6. 27
 谈谈学习 《诗经》 李松筠天津日报 1954. 10. 4
 《诗经》略论 余冠英 新建设 1955年12月号
 略谈《诗经》 吕恢文 新民报晚刊 1956. 4. 5
 周代诗歌——诗经三百篇 游国恩 教师报 1956.7.31~8.3
 读诗偶记 冯京 光明日报1956. 11. 18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 褚斌杰 读书月报1956年16期
 标签颂——读诗札记 龚棘木 文艺报 1956年23期
 《诗经》简介 郁文 《吉林日报》 1956. 12. 28
 读了 《读诗偶记》 后的几点小意见 又今 光明日报 1956.12. 30
 诗书简介诗三百篇、尚书、逸周书 苏渊雷 历史教学问题1957. 1
 略谈《诗经》 曾炽海 青岛日报 1957. 2. 26、28; 3. 2
 略谈关于进修“诗经”和 “楚辞” 廖秉真 中学教育 1957.2. 25 (5)
 读《三百篇》 向叙典 兰州大学学生科学研究论文集刊1957. 3
 略谈诗经 程俊英 语文教学 1957. 6. 10.(10)
 周诗三百篇 贺凯 火花1958. 2
 毛诗 椒 语文学习 1958年2月号
 “诗经”和“楚辞” 高熙曾天津日报 1959. 6. 5~7
 关于《诗经》大部分是否民歌问题 胡念贻 文学遗产增刊 (7)1959. 12
 诗经 崔月东 鞍山日报1961. 10. 5
 从 《诗经》 到 《聊斋》 的拟人间 何乡超 儿童文学研究1961. 12
 泽螺居读诗札记 于省吾新建设 1962. 2. 3
 “兴、观、群、怨”解 吴文辉学术研究 1962. 6
 “采诗”和“赋诗” 夏承焘中华文史论丛 (1) 1962.8
 略谈《周易》与 《诗经》的关系 平心 华东师大学报 1964.1
 谈谈《诗经》 穆謇 宁夏文艺 1964. 4
 略论《诗经》 金启华 南京师院学报 1977. 4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 马积高 语文教学 (湖南)1978. 2
 关于《诗经》 李增林 教与学 (宁夏) 1978. 2
 《诗经》介绍(上、下) 陈铁镔 语文学习(锦州) 1978. 23~4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刘高权 语文函授(华中师院) 1978. 5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武显漳 云南教育 1980.1. 22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叶晨辉 太原文艺 1980.1. 57
 《诗》有楚声说 潜思荃 江汉论坛 1980. 4
 《诗经》漫谈 刘祖 黑龙江文艺 1980. 6
 读诗臆札 吴培德 昆明师院学报 1980. 6
 《诗经》三题 许德政 文学评论丛刊 1980. 7
 《诗经》漫谈 刘恒 黑龙江艺术 1980. 8. 55
 诗三百篇臆札 吴小如 文史 1980.9
 诗经 秦嘉 河北文艺1980. 10
 略谈《诗经》 程俊英 语文学习 1980. 12. 15
 从风骚并称看诗经与楚辞的关系 厂冰 牧丹江师院学报(哲社) 1981. 1. 46
 《诗经》浅谈 王洪生 黑龙江图书馆 1981. 3
 《左》疑三则——兼释《诗经》《楚辞》有关疑义 萧兵 扬州师院学报 (社科) 1981. 4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阴法鲁 《词刊》1981. 5
 《周易》的卦象和《诗经》的庾语 艾荫范等 辽宁师院学报(社科) 1982. 2
 读《诗》札记 何剑熏 南充师院学报 (哲社) 1982. 4
 读《韩诗外传》札记 王赞叔教学与科研 1983. 1
 论《诗经》(未完) 金启华镇江师专 教学与进修 1983. 2
 诗三百与显学争鸣、经师异义段熙仲 文学遗产 1983. 1. 1
 《诗经》叙说 张碧波 克山师专学报 (哲社) 1983. 1
 《诗经》和《楚辞》 韩兆琦自修大学 (文史哲经) 1983. 2
 《诗经》的“言志”与美刺 夏传才 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社)1983. 3
 《诗经》 其书 姚奠中 刊授大学 习作与辅导 1983. 3
 《论诗经》(续) 金启华 镇江师专 教学与进修 1983. 3
 读《诗》柿札 张永鑫等 南充师院学报 (哲社) 1983. 3
 刘勰论 《诗》、《骚》 张文勋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4. 1
 《诗经》逸诗考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84. 1
 读诗札记 (二则) 高朗 文学遗产 1984. 2
 《〈诗经〉逸诗考》补遗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84. 3
 读《诗经》札记 刘万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4. 3
 韩婴 顾恒敬 河北学刊1984. 4
 《诗》义新探 石宗石 文学遗产 1983. 4
 《诗经》 和荷马史诗——谈谈文学的民族个性 吴德宏 外国文学研究 1984. 4
 《诗经》 与律诗 支菊生 天津师大学报 1984. 5
 论赋与诗六义之“赋”的关系曹明纲 江海学刊 1984. 5
 简叙“风”“骚”传统 褚斌杰电大文科园地 1984. 5
 从《诗经》到乐府——琐谈乐府诗对于《诗经》的继承和发展魏同贤 上海广播电视 (文科月刊) 1984. 5
 京华五教授谈《诗经》 语文导报 1985. 1. 9
 1. 略谈怎样读《诗经》 季慎淮
 2. 《诗经》产生的时代和地域阴法鲁
 3. 《诗经》 的赋、比、兴手法辛志贤
 4. 《诗经》中的叙事诗 张之强
 5. 《诗经》 民歌的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褚斌杰
 “献诗”质疑补说 卢龙祥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5.1
 屈赋与 《诗经》比较论——谈屈赋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熊熊 孝感师专学报(哲社) 1985.1.
 鲁迅对《诗经》与 《楚辞》的比较论述浅析 肖彬夫等 辽宁商专学报 1985. 3.
 《诗经》札记 汪维辉 研究生学报 (华中师大) 1985. 4.
 读《诗》一得 夏宗禹 西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86. 1.
 读《诗》札记 王锡九 扬州师院学报 (社科) 1986. 1.
 《诗经》三题 麦若鹏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86. 2.
 《诗经》、《楚辞》对后世文学形成的影响 杨公骥 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 1986. 5.
 《诗经》 和楚辞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韦凤娟 文学遗产1987. 1.
 《诗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比较 蒋见元 铁道师院学报 (社科) 1987. 1.
 《易经》与《诗经》的关系 黎子耀 文史哲 1987. 2.
 从先秦历史散文中探《诗》之故 黄仁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 1987. 3.
 从 《云南彝族歌谣集成》 与《诗经》比较,看我国古代社会自然科学的萌芽 陈烈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7. 4.
 《诗经》三题 黄永堂 贵州师大学报 (社科) 1988. 1.
 诗三百篇的创作与累积考说刘操南 杭州大学学报 (哲社)1988. 2.
 周诗新诠 任乃强 南充师院学报 (哲社) 1988. 2.
 《诗经》 与后世文体之赋间的源流关系 李湘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 1988. 3.
 略论从《诗经》到楚辞的诗歌发展流变问题 张碧波等 学习与探索 1988. 3.
 被遗忘的精神之流——读《诗》随笔 疏野 读书 1988. 7.
 《诗经》的传统 徐公特 文史知识 1988. 7.
 《诗经》二题 李心得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89. 1.
 《诗经》文学渊源初探 盛广智 蒲峪学刊 1989. 1.
 《诗经》是中国的史诗 何维鸿 镇江师专学报(社科) 1989.3.
 读 《诗》札记 游泽生 西南民院学报 (哲社) 1989. 4.
 《诗经》和中国文学的起源、本质 李浩非 中州学刊 1989. 5.
 《诗经》 鉴赏三题 亚子 徽州师专学报 (哲社) 1990. 1.
 《诗经》祭祀诗与《九歌》 赵沛霖 河北师院学报 1990. 3.
 艰难的对话—— 《诗经》 中“史诗” 与荷马史诗的比较 王长华 河北师院学报 1990. 3.
 学 《诗》札记三题 夏传才河北师院学报 1990. 3.
 读诗札记 林沄 史学集刊1991. 3.
 对《诗》的再认识: 兼及先秦时代语言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马亚中 文学遗产 1991. 3.
 从“三百篇”看周人诗观 邹然 江西师大学报(哲) 1992. 3.
 学《诗》札记六题 夏传才河北师院学报 (社) 1992. 4.
 简论《易》之诗化与 《诗》之哲理化 陈元锋 山东师大学报(社) 1992. 5.
 “莎”、“诗”、“骚”关系浅见(苗)麻勇斌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 1992. 4.
 《诗经》“风雨”应用系列 李湘 中州学刊 1992. 5.
 《诗经》二题 东克宽 渭南师专学报 (社) 1992. 7
 《诗经》新解 黄震云 思茅师专学报 (综合) 1992. 8

诗经的年代


 三百篇中时代的大概丰姿曾宪雄 南开 108期
 诗经篇中所见之周代政治风俗 张世绿 史地学报 1926年4卷1期
 三百篇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及思想 张寿林 晨报副刊 1928.4. 9—14
 三百篇诗的地产及其时代 芸渠 益世报 1929. 6. 30; 7. 7
 三百篇的年代 陆侃如 说文月刊 1943. 4
 周诗笺说 蒋天枢 志林1942年3期
 诗三百篇成书中的时代精神朱东润 国文月刊 1946年45期
 周代诗歌研究 杨公骥 东北师大科学集刊 (语言文学)1956. 2
 从读史的方面谈谈“诗经”的时代和地域性 孙作云 历史教学 1957. 3.
 《诗经》结集平王初年考 许廷桂 西南师院学报 1979. 4
 论《诗经》产生时代的社会性质 陈建中 张乃格 淮阴师专学报 (社科) 1980. 1
 《诗经》中“劳者”之歌产生及被编纂成集时的社会 胡义成贵阳师院学报 (社科) 1982. 3
 《诗经》时代逸诗三题 赵生群 南京师院学报(哲社) 1983.4
 从《诗经》的农事诗看周代社会 周学报 华中师院学报 (哲社) 1983. 4
 《诗经》 中的周代天命观及发展变化 褚斌杰等 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 1983. 6
 略论《诗经》的起源、性质、流变和史料意义 王德培 天津师大学报 1984. 3
 “思无邪”新解——兼谈 《诗駉》篇的主题及孔子对“诗”的总评价 薛耀天 天津师大学报1984. 3
 关于《诗经》各篇的年代问题刘心予 广州师院学报 (社科)1987. 2
 《诗经》制作年代镌略 李家树 中州学刊 1987. 5. 89
 纪念艾芜; 兼谈 《诗经》所收诗歌的时代问题 张白山 文艺报 1993. 5. 1

孔子与诗经


 删诗问题 金国斌 绵延2期
 古史诗摭遗 (关于删诗) 朱东润 武大文哲季刊6卷1期
 诗经的传统 张寿林 晨报副刊 1926. 9. 18. 20. 25
 读诗经之传出 辛素 晨报副刊 1926.11. 8
 论删诗代寿林兄答辛素君李宜琛 晨报副刊 1926.11. 10
 诗经是不是孔子所删定的? 张寿林 国学门月刊 1927年1卷2号
 答张李二君说孔子不删诗说田津生 晨报副刊 1927. 3. 9
 删诗“疑” 林之棠 国学月报汇刊 (1) 1928. 1. 1
 诗之删修 诸桥辙次 益世报 1929. 10. 10—16
 孔子未曾删诗辨 华钟彦女师学院期刊2卷2期 1934. 7
 孔子删诗之我见 梁景昌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月刊 1935. 4
 孔子删诗辨 李常山 北平晨报(“思辨”19期) 1935. 10.25
 删诗辨 薛思明 国专月刊3卷4期 1936. 5
 亡诗说 瞿润缗 天津大公报 (人文周刊) 1937. 1. 1
 关于改 “诗” 问题——讨论《诗经》 文字曾否经过修改的一封信 余冠英 文学评论 1963. 2
 论孔子删诗——关于 《诗经》的编选问题 周通旦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64. 6
 孔子删《诗》管见 岳修业学术研究辑刊 1980. 1
 《诗经》和孔子的关系 夏传才 河北师院学报 1980. 3
 谈孔子诗说 毛贵廷 四平师院学报 (哲社) 1981. 2
 《诗经》与孔子 杨凌羽 华南师院学报 (哲社) 1981. 2
 试论《诗经》和孔子思想中的“民主” 因素 李凌 中国史研究1981. 4
 关于孔子诗学观的评价 毛毓松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1. 4
 孔子与 《诗经》 宋尚斋 山东师大学报 (哲社) 1981. 6
 孔子定诗未删诗佐证 王问靖 武师孝感分院学报 1982. 1
 《诗经》 并非孔子编订 赵后起 文荟 1982. 5
 孔子论诗 秦海 北京晚报1982. 7
 试论孔子无删诗之事而有正乐之功 吴超 人民音乐 1982.10
 略论孔子删诗——兼答赵后起、吴超二同志 程云 人民音乐1982. 12
 孔子与 《诗经》 胡义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3. 1
 孔子删编诗的主导思想和贡献 曾多 江西社会科学 1983.2
 司马迁说过孔子编《诗经》吗?吉联抗 人民音乐 1983. 3
 孔子“删诗”说辨证 王化钰大庆师专学报(哲社) 1983. 3
 否定孔子删诗说的几点补充意见 李伯勋 社会科学 (甘肃)1983. 3
 孔子编选《诗经》辨正 李欣复等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4. 4
 重评孔子删诗之争 陈剩勇求索 1985. 2
 孔子诗论管见 詹福瑞 河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85. 2
 春秋赋诗及孔子说诗之辨正徐达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1985. 4
 孔子删诗说 翟相君 河北学刊 1985. 6
 从《左传》看孔子删《诗》痕迹 张汉东 山东师大学报 (哲社) 1985. 6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 “思无邪” 刘向荣等 文史知识1985. 9
 孔子删《诗》之我见 周光旦宁夏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1986. 1
 孔子和 《诗经》 孙斌来 山西师大学报 (哲社) 1987. 2
 孔子与 《诗经》 韩恒德 武汉大学学报 (社科) 1987. 2
 孔子删《诗》初探 刘操南杭州大学学报 (哲社) 1987. 7
 采诗与删诗 牛梦琪 江汉大学学报 (社科) 1987. 2
 “诗可以兴”和孔子说《诗》胡山林 北京师院学报 1987. 2
 关于孔子 “诗可以兴”的理解毛毓松 孔子研究 1989. 3
 孔子 “《诗》可以兴”命题与先秦思维方式 陆晓光 齐鲁学刊 1989. 5
 春秋政治与孔子 《诗》 “可以观”的历史意蕴 陆晓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0. 2
 孔子《诗》论的再评价 王启兴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 1990.5
 期待满足与视野重建: 论孔子对《诗经》的接受 王守华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1. 3
 孔子论《诗》与鲁迅论《诗》孙昌熙 文史哲 1992. 1
 “孔子删诗说” 管见 徐醒生 淮北煤师院学报 (社科)1992. 4
 重审 “孔子删诗”案 沈心芜文学遗产 1992年增刊 (17)
 论孔子绝非 《诗经》选家 梁南 丹东师专学报(哲社) 1993.1

论诗序


 诗大序小序说 许新堂 民彝杂志1卷8期
 诗序的作者 金国斌 绵延半月刊7期
 论诗序 廖平 中国学报4期 1913. 2
 毛诗序传相应说 陈庆琪国故3期 1919. 5
 读毛诗序 郑振铎 小说月报 1923. 14
 毛诗序考 吴时英 晨报副刊 1924. 4
 毛诗大序疏证 邵次公 南金 1927.3期
 诗序作者考证 黄优仕 国学月报汇刊1集 1928. 1
 毛诗序之背景与旨趣 顾颉刚 史语所周刊 1930. 12
 诗 序 屠祥麟 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15期 1930. 6
 诗序 品思勉 光华大学半月刊2卷10期 1934. 6
 诗序考原 李繁阇 励学(山东大学) 4期 1935. 6
 序诗为孟子遗学证 庞俊 四川大学季刊1期 1935. 7
 说诗序 苏维岳 国风半月刊7卷4号 1935. 11
 诗序作者 李嘉言 北平晨报 (“思辨” 21期) 1935.11
 诗疏问序 徐行可,制言 22期 1936. 8
 论诗序 熊化莲 中国文学会集刊3期 1936. 8
 诗序删定 儿岛献吉郎 胡行之译 中国文学研究 (北新版)1936. 9
 毛诗序传违异考 魏佩兰《北师大》月刊 1936年30卷
 诗序作者考 李淼 《国专学刊》 1937. 5
 毛诗序驳议 夏敬观 学海(创刊号—6期) 1944. 7
 毛诗序略说 张西堂 人文杂志 1957年创刊号
 《诗序》的复古倒退思想必须批判 中文系73级甲班二组 厦门大学学报 1975. 2
 论《毛诗序》的美学思想 聂恩彦 云南社会科学 1984. 2
 《诗序》作者考辨 陈允吉 中华文史论丛 1980. 1
 关于《毛诗序》作者问题的商讨 王锡荣 文史 1980. 10
 毛苌与 《诗经》 左泗英辑河北日报 1980. 12
 关于《毛诗序》(上) 魏炯若四川师院学报(社科) 1980. 2
 诗经序传笺略例续 黄焯兰州学刊 1982. 2
 诗经序传笺略例 黄侃遗著兰州大学学报 (社科) 1982. 3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看《毛诗序》的“情”“志”观 胡大雷 广西师大研究生论文集1983年。
 关于《毛诗序》(下) 魏炯若四川师院学报(社科) 1983. 1
 《毛诗》车乘考 郑思虞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3. 2
 《毛诗大序》论析 夏传才山西大学学报 (哲社) 1983. 4
 “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大序》的合理内核 顾农 福建论坛 1983. 6
 《诗序》当出谁手? 幼英 华中师院学报 1984. 1
 《毛诗序》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张佩玉 新疆大学学报 1984. 1
 《毛诗序》作者问题辨说 赵敏俐 沈师院社科学报 1984. 1
 《毛诗序》产生的时代及其作者考辨 袁伯诚 固原师专学报(社科) 1984. 1
 《毛传》系“兴”考 李湘 江淮学刊 1984. 1
 《毛传》释义条例补述 罗邦柱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 1984.2
 论《毛诗序》的美学思想 聂恩彦 云南社会科学 1984. 2
 论《毛诗·大序》 刘斯翰等广东社会科学 1984. 2
 汉儒的诗论——读《毛诗序》小札 蔡厚示 宁波师院学报1984. 3
 《毛诗序》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点 敏泽 电大文科园地 1984.4
 关于 《毛诗序》 的作者问题(与王锡荣先生商榷》 朱冠华文史1984年16辑
 《诗序》余论 朱冠华 文史1984年总20辑。
 关于《毛诗序》的作者和评价问题答朱冠华 王锡荣 社会科学战线 1986. 2
 《周南》之“序”与《大学》之“道” 周建渝 社会科学研究1987. 4.
 谈 《诗序》论《诗》之得失陈贻炜 语文园地 1987. 7
 《诗经·小序》辩解 李叔华长沙水电师院社科报 1988. 4
 《毛诗序》评议 李端清 昆明师专学报 (哲社) 1989. 2
 关于 《毛诗·大序》研究的一点质疑 黄浩 松辽学刊 (社科)1989. 3
 重评《诗毛氏传》——兼就教于废序派 李博 许昌师专学报(社科) 1990. 2

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三百篇之篇名 张寿林 女师学院期刊3卷2期
 诗经中关于日蚀的诗 天下10月号
 论诗经的改革 王书文 绵延 21期
 诗经中表现的土地关系 非斯 食货丰月刊5卷7期
 从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顾颉刚 歌谣周刊39号 1923.12
 诗古义 姜忠奎 学衡1925年 43期
 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上、中、下) 顾颉刚 《北大国学门周刊》 1925年1卷10、11、12期。
 论诗辨说——写在《三百篇后的风诗问题》之后 郑宾于 北大国学门月刊 1926年1卷3期
 诗经史描写劳动的作品与思想 敬敏 《劳动大学》月刊1930年1卷8期。
 论三百篇中的两篇合歌 张寿林 北平晨报(学园9—11号)1930. 12. 29—31.
 书与诗中的哲理 (尚书、诗经) 蒋维乔 新中华2卷15期1934. 8
 诗教 朱东润 珞珈 2卷4期 1934.12
 诗经之伦理观 陈柱 大夏1卷7号 1934. 12
 诗三百篇之诗的意义及其乐之关系 张西堂 北师大·月刊1934. 14
 诗经学纂要论诗乐 徐英安大月刊 2卷3期 1935. 1
 毛诗考 儿岛献吉郎 胡行之译 中国文学研究(北新版)1936. 9
 诗的功用 儿岛献吉郎著胡行之译 中国文学研究 (北新版) 1936. 9
 诗发乎情止乎礼义说 范宁国学丛刊11册 1942.11
 毛诗初讲 潘石禅 国学会刊 1期 (四川大学) 1942. 2
 论诗乐之起源 罗卓汉 学原 1卷7期 1947. 11
 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 李长之 中国建设1949年7卷6期
 毛诗谷名考 齐思和 燕京学报 1949. 36
 诗经中的民歌新探 李镜池岭南学报 1950年11卷1期
 《诗经》里所表现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詹安泰 人民文学 1953年7、8月号.
 诗经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邓谭州 文史哲 1955. 10
 锋利的投枪——谈诗经中的讽刺诗 吴运兴 安徽日报1956. 11. 28
 试从《诗经》的创作方法谈中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 郭晋稀 西北师院学报1957. 1
 谈《诗经》的人民性 聂石樵文学遗产增刊第4辑 1957. 3
 对 “诗经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一文的意见 黄作兴 《文史哲》1957. 3
 关于《诗经》及我国现实主义的形成问题 李嘉言 奔流1957. 6
 关于《诗经》的一些问题及其中封建教化观点的分析批判 李嘉言 《语文教学通讯》 1957.10. 8
 诗经的内容不容歪曲 中文系三年级“中国文学史新论”批判小组 西北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1958. 4 1959. 1
 《诗经》 里的灭鼠知识 高阳新民晚报 1958. 5. 28
 《诗经》和中国诗歌的传统(苏) 费道连柯著 宁希渊译 1959. 2
 论诗经中民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文系先秦诗歌研究小组山东大学学报 1960. 1
 泾渭清浊辨 张佛言 光明日报 1961. 5. 6
 《诗经》 中的怨刺诗 胡念贻文学遗产 增刊第8辑 1961.1
 “经迻”辑稿(诗经部分) 孙贻让 雪克 杭州大学学报1962. 1
 《诗》是哪一家的歌声 刘念先 陕西师大学报 1975. 2
 评《诗经》的政治倾向 金实秋 肖维琪 哈尔滨师院学报1977. 4
 全部 《诗经》是宣扬 “周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吗? 蔡守湘武汉大学学报 1978. 3
 略论《诗经》 中的奴隶文学郁贤皓 语文学习 1978. 3
 奴隶制时代的一面镜子——评《诗经》(之一) 杨寄林 河北师院学报 1978. 4
 浅谈《诗经》的性质——与金实秋、肖维琪二同志商榷 薛晓威哈师院学报 1978. 4
 《诗经》 中的工人诗 张震泽丹东师专学报 1979. 1
 漫谈《诗经》与科学 刘后一中国青年报 1979. 3
 论《诗经》所反映的阶级内容李松筠 河北师院学报 1979.4
 漫谈《诗经》与现代民歌的关系 肖风 雨花 1979. 5 说演弹唱 1979. 7
 万舞的民俗研究——兼释《诗经》《楚辞》有关疑义 萧兵 辽宁师院学报 1979. 5
 三星为参说补正 颜景常 淮阴师专学报 1980. 1
 《诗经》续考 高亨 文史哲1980. 1
 略谈《诗经》及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王蒸民 岳阳师专学报1980. 2
 漫谈《诗经》反映的农业生产情况 彭兰.武汉师院学报1980. 3
 论《诗经》中的爱国思想 陈铁镔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0. 3
 从《诗经》 ·两汉乐府民歌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蔡守湘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1981. 1
 《诗经》音乐初探 家浚 音乐研究 1981. 1
 《诗经》与现代派手法 修森诗探索 1981. 2
 读《诗》臆札—— 《诗经》 中的教谕诗 (规范诗)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鲁守民 丹东师专学报(社科) 1981. 3
 古诗《诗经》鉴余闲札 李传国 牡丹 1981. 6
 从《诗经·硕鼠》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乌托邦思想 唐任伍经济科学 1982. 1
 《诗经》迭咏体浅论 王晓平内蒙古师院学报(哲社) 1982.2
 也谈《诗经》的编者——与程云同志商榷 赵后起 人民音乐1982. 3
 从《诗经》看中国远古的英雄观 孙适民 邵阳师专学报1982. 4
 《诗经》 中的民歌 蜀仁 吉林民间文学 1982. 4
 诗经中的舞蹈形象 阴法鲁舞蹈论丛 1982. 4
 《毛诗》 中的蚕桑与物候 王进珊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2. 4
 古代的人民文艺—— 《诗经》讲稿两则 冯文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 6
 爱国主义的乐章——学 《诗》札记 向一尊 荆州师专学报(社科) 1983. 3
 《诗经》 中所反映的农业情况公盾 语文园地 1984. 4
 谈 《诗经》 中 的 “美” 与“丑” 王念孔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5. 1
 谈《诗经》民歌中的爱国主义王潜生 新疆大学学报 (哲社)1985. 1
 《诗经》与体育 杨文清 体育文史 1985. 2
 《诗经》与植物 胡相峰等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5.2
 《诗经》文学观点浅说 谷云义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 1985.2
 《诗经》 中的爱国精神林祥征 山东师大学报(哲社) 1985.2
 乱世苦行役、哀怨动古今——试论《诗经》行役诗中情感特征李清文 绥化师专学报(社科)1986. 2
 《诗经》中的射猎舞蹈春游活动 体育文史 1987. 1
 《诗经》与音乐 陈曼平 牡丹江师院报 (哲社) 1987. 1
 《诗经》与《雅歌》的比较 张启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1987. 2
 《诗经》 民歌伦理思想初探 金城 扬州师院学报 (社科)1987. 4
 论《诗经》 民歌的集体性表现邱朝曙 文学遗产 1987. 6
 《诗经》小吏形象浅析 萧月贤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1988.1
 《诗经》探赜二题 周文麟西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88. 1
 论《诗经》中的占梦诗与古代占梦制度 傅正谷 中州学刊1988. 1
 《诗经》与丝绸 黄仁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1988. 3
 《诗经》战争诗思想特征浅说赵沛霖 学术研究 1988. 3
 《诗经》 中的咏物诗及其传统特色 买鸿德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3
 《诗经》 的社会交流功能和符号学——兼论赋诗言志风气形成的原因 张启成 贵州社会科学(文史哲) 1988. 10
 读诗说鸟 姜宝珠 阴山学刊 (社科) 1989. 2
 《诗经》 与民族文化心理 李家欣 江汉论坛 1989. 2
 《左传》 所记赋诗例发微——论《诗》在春秋时期一种独特的社会功能 王扶汉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9. 2
 《诗经》悼亡诗浅论 庄伟民绍兴师专学报(社科) 1989. 3
 《诗经》农事诗与豳风、豳雅、豳颂研究述评 赵沛霖 大庆师专学报 1989. 3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吴培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 4
 《诗经》 与三代巫史礼乐文化袁伯诚 青岛师专学报 (社科)1989. 4
 读《诗》月知 倪祥保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 1989. 4
 季札观周乐考析——关于《诗经》的系列论文之三 吴宗铭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科) 1989. 5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赵沛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89. 6
 《诗经》 中的意象浅说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1990. 1
 初探《诗经》 中的类景物 马煦增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哲社)1990. 1
 《诗经》是阴阳五行之诗吗?刘操南 浙江学刊 1990. 2
 仪礼与 《诗》辨析 刘操南杭州大学学报 (哲社) 1990. 2
 文化的断裂与 《诗》义的丢失张岩 文艺理论家 1990. 2
 从《诗经》的景物描写看西周社会生活 束有春 宝鸡师院学报 (哲社) 1990. 2
 《诗经》“乐土”和“桃花源”的时代现实性——兼谈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超越 杨作龙 孔子研究 1990. 3
 试论《诗经》 中的宗教意识华锋 河南大学学报 (哲社)1990. 5
 《诗经》与音乐、舞蹈的关系 赵纯伟 鞍山师范专科学报 (社科) 1991. 1
 从《诗经》 中的农事诗看上古农业 陈公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91. 1
 《诗经》 与华夏民族的道德人格文化 王敏 理论学刊 1991.1
 《诗经》地理考辨三则 周明初 杭州大学学报(哲社) 1991.2
 《诗经》抒情特征的原始痕迹试探 陈洪波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哲社) 1991. 2
 “思无邪”是对《诗经》教育功能的总评价 陈志信 台州师范专科学报 (社科) 1991. 1
 高歌《诗经》有土家 彭南均民族文学研究 1991. 3
 《诗经》 中的空间方位迭析李炳海 中州学刊 1991. 3
 《诗经》与体育 寇永俊 甘肃理论学刊 1991. 5
 《诗经》 中的讽谕诗 林徐典社会科学战线 1991. 4
 《诗经》时代劳动人民婚恋观刍议 贺松涛 文史知识 1991.8
 论《诗经》的理性精神 贺光速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 1991.4
 论《诗经》中的悲剧主题 张剑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 1991.4
 试论《诗经》中所反映的战争观 龙连荣 贵州社会科学1991. 11
 《易经》、《诗经》中的建筑问题路秉杰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1992. 2
 《诗经》 中的图腾崇拜 郭丹福建师大学报(哲社) 1992. 3
 《诗经》 中有关人类对环境认识的初探 李丙寅 黄淮学刊(社科) 1992. 3
 《诗经》行役诗的情感及其悲剧美 李清文 崔康柱 渭南师范专科学院 (社科) 1992. 2
 论《诗经》的战争诗 张庆利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2.3
 从《诗经》中的战争诗看秦人的尚武风气 田静 宝鸡师院学报 (哲社) 1992. 3
 论《诗经》的战争诗 张庆利绥化师范专科学报 1992. 3
 《诗经》 中的图腾崇拜 郭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92. 3
 简论《诗经》 中的周民族史诗鲁洪生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1992. 4
 《诗经》行役诗的情感及其悲剧美 李清文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哲社) 1992. 5
 原始社会的收获祭礼与 《诗经》中的有关篇章 张岩 文艺研究 1992. 6
 《诗经》新解 黄震云 思茅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综合) 1992.1
 试论《诗经》所反映的战争观龙连荣 贵州社会科学 1992.11
 音乐性: 把握《诗经》结构作品的钥匙 张永鑫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92. 3
 关于 《诗经》抒情性的文化探讨 蒋方 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1992. 2
 “蝃在东, 莫之敢指”: 《诗经》民俗考释之二 周蒙 齐哈师院学报 (哲) 1993. 1
 试论《诗经》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宪群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 1993. 1
 从天文星象说到牵牛织女:《诗经》民俗文化论之三 周蒙学术交流 1993. 1
 也说《诗经》 中的 “乐土”和桃花源——兼对《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超越》的质疑 蓝家勇 孔子研究 1993. 1
 从《诗经》看周人思想解放的历程 夏泰生 北方论丛 1993.2
 《诗经》恒星笺证 侯云龙松辽学刊 (社科) 1993. 2
 《诗经》中的边塞诗:兼谈边塞诗的起源 何新国 文史知识1993. 4
 《诗经》忧患情感浅论 刘松来 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 1
 诗经中的婚姻与爱情诗经时代的女性生活研究 李建芳 新创造半月刊 2期
 诗经上妇人的地位观 褚松雪 觉悟 1923. 11.14
 诗经妇女观 陆渊 学灯1924. 2. 23—26
 论《诗经》 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 李厚基 张士聪 文学遗产增刊第3辑 1956. 8
 《诗经》里的情歌 吕恢文 新民报晚刊 1956. 4. 17
 《诗经》里的妇女诗 吕恢文新民报晚刊 1956. 5. 17
 《诗经》 恋歌发微 孙作云 文学遗产增刊第5辑 1957. 10
 “诗经” 里的两首劳动情歌—— “摽有梅” 和 “萚兮” 陈文钧 人文杂志 1958. 1
 淳真、高尚、优美——谈 《诗经》里的爱情和婚姻问题 胡念贻江海学刊 1962. 10
 试论《诗经》 中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及其评价问题 贾晋华厦门大学学报 1979. 2
 从婚制看《诗经》里的情歌 王守华 思想战线 1979. 3
 从西周春秋时代的家庭婚姻制度说《诗经·国风》言情诗的性质 郭人民 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9. 4
 如何评价《诗经》 中的自由恋爱诗——自由恋爱就是反封建礼教吗? 之凡 学术研究丛刊 1980. 1. 90
 从《诗经》看殷周三世的婚姻关系——读书笔记 骆宾基 柳泉 1980. 1 新华月刊 1980. 10
 试论《诗经》的爱情诗 王守谦 四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0. 2
 读《诗经》 中的两首爱情诗 朱大刚 语文学习 1981. 1
 略谈对《诗经》 中爱情、婚姻诗评价的演变 陆永品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1. 2
 青春的美、心灵的歌——介绍《诗经》 中的几首爱情诗 陈贻炜名作欣赏 1981. 3
 《诗经》 中爱情诗的思想与艺术 范文质 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哲社) 1982. 1
 真挚、淳朴、深沉、优美——《诗经》恋歌欣赏 周瀚光 工人创作 1982. 8
 国风爱情诗论 卢益中 研究生论文集刊 (社科) 1983. 1
 从《诗经》看我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丁绍洛 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新科) 1983. 2
 谈读《诗》之法——从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说起 李家树文学遗产 1983. 2
 《国风》情诗性质小议 张兆飞 南宁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3. 3
 国风情诗三解 周建忠 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3. 3
 “诗经” 中的婚姻习俗 姚晶华 电大学刊 (语文) 1984. 1
 《诗·关雎》与古代抢婚制 王振铎 史学月刊 1984. 3
 《诗经》 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吕晴飞 电大文科园地 1984. 3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 高原 山西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4. 4
 《诗经》弃妇诗漫笔 林兴国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综合版) 1986. 1
 《国风》里的中州情歌 申畅中州今古 1986. 3
 《诗经》束薪与上古婚俗的补证 李炳海 民间文学论坛1987. 2
 《诗经》 中反映的先秦婚俗袁梅 文史知识 1987.11
 文化学视野中的《诗经》情诗朱杰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7. 3
 试论《诗经》中的弃妇诗 张亚权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社科)1986. 4
 论《诗经》中礼教盛行前后的爱情诗 钟来因 青海社会科学1986. 3
 略论《诗经·国风》 中的恋女形象 徐送迎 求是学刊 1987.1
 《诗经·国风》 中两个弃妇形象的对比 顾岩 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7. 1
 从《诗经》看西周春秋的一夫一妻制 张彦修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 1988. 1
 永具魅力的艺术群象——《诗经》女性形象系统考察 朱卉 湘潭大学学报 (社科) 1988年增刊
 《诗经》恋歌所反映的古代“歌圩”习俗 韦金岭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 1988. 2
 谈 《国风》 中恋爱婚姻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徐送迎北方论丛 1988. 4
 试论《国风》中家庭婚姻诗的女性形象 徐送迎 求是学刊1988. 6
 《诗经》爱情诗艺术探赏 (一)李培坤等 唐都学刊(哲社)1989. 1
 魂灵的复活,形式的衰败——从“国风”的三首爱情诗说起 李亚华等 龙岩师专学报(社科)1989. 1
 《诗经》爱情诗艺术採赏 (二)李培坤等 唐都学刊(哲社)1989. 2
 试论《诗经》情诗的历史命运赵沛霖 贵州社会科学 (文史哲) 1989. 2
 从文化学视野看 《诗经》几首爱情诗的审美意义 皇甫修 名作欣赏 1989. 3
 《诗经》爱情诗探赏(三) 李培坤等 唐都学刊 1989. 3
 错幻意象——《诗经》艺术变态心理素描 王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9. 4
 《诗经》爱情诗探赏(四) 李培坤等 唐都学刊 1989. 4
 从情欲到理性—— 《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比较 王一娟 中州学刊 1989. 5
 《诗经》爱情诗的社会意义 韩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9.7
 群星灿烂,照耀千秋——试析《诗经》 中的妇女形象 欧阳修刚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1990. 1
 《诗经》“弃妇词”点滴 赵民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1990. 1
 《诗经》 中动植物崇拜与情爱意识 徐燕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90. 1
 合乎自然,邻于理想—— 《诗经》情歌别论 安国复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90. 2
 试谈《诗经》中的爱情美学 韩明安等 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90. 3
 《诗经》 中的宣姜故事 金性尧 文史知识 1990. 10
 论《诗经》婚恋诗的价值 陈冬季 西部学坛(哲社) 1991. 1
 《诗经》 中所见之婚制与婚俗吴培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91. 2
 《诗经》与浪漫爱:中国古代浪漫爱研究之一 江永源 西部学坛 (哲社) 1991. 3
 从《诗经》谈父系文化对中国妇女形象的影响 林光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1. 3
 浅谈《诗经》 中的性爱隐语 吴培德 云南师范大学社科报1991. 5
 《诗经》 中有关女性诗歌的时代特色 路雪彩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92. 4
 《诗经》 中所见婚俗文化 翟振业 思茅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综合) 1992. 2
 千载悲歌动地哀:《诗经》弃妇诗刍议 邓启华 思茅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综合) 1992. 2
 《诗经》婚俗刍议 刘初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92.3
 《诗经》 中的爱情观 江福训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2. 3
 《诗经》婚姻爱情诗产生的人文自然背景探微 武小林 西南民院学报(哲社) 1992. 4
 从《诗经》五篇弃妇诗看内心展示与个性刻画的关系 李中耀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92. 3
 《诗经》与《汉乐府》的婚姻爱情诗比较 邬文清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93. 1

诗经表现手法、艺术特点


 诗经章法探源 纪庸 国文月刊 1948年69期
 诗经的艺术表现 张西堂西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57.1
 略谈诗经的表现手法 程俊英 语文教学 1957. 12
 论诗经的表现手法——兼评张西堂先生 “诗经的艺术表现”中文系三年级“诗经六论”批判小组集体写作 西北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 1958. 4
 谈诗三百篇的现实主义问题杨白桦 江海学刊 1958. 3
 “古风”春种一粒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林庚诗刊 1959. 10
 论《诗经》 中民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文系先秦诗歌研究小组 山东大学学报 1961. 1
 论《诗经》的艺术(上、下)张震泽 社会科学辑刊 1979. 3
 略论《诗经》的艺术成就 王守谦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79. 2
 敷陈 ·比附·起兴—— 《诗经》的艺术手法 韩黎范 语文学习 1980. 12
 《诗经》对人体美的描写 修森等 江汉论坛 1982. 6
 试论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黄素芬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3. 1
 试谈衬托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 王宝贵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3. 3
 《诗经》的辩证艺术 林祥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83. 4
 《诗经》 的优秀艺术传统 万云俊 中文自修 1983年创刊号
 美景如画——试论《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尤志心 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 1985. 2
 《诗经》 中的自然美 谭容培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6. 1
 试论《诗经》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萧月贤 郑州大学学报 (哲社) 1986. 3
 试论《诗经》的浪漫主义 尹建章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6. 4
 试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尹建章 郑州大学学报 (哲社)1986. 6
 《诗经》的意象及其审美经验王长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7. 3
 试论《诗经》的浪漫主义色彩吴宗铭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科) 1987. 3
 试论《诗经》 中的几点文学心理思想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87. 3
 《诗经》美学三题 徐乃建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88.1
 论《诗经》艺术意境的创造 廖柏昂 中国文学研究 1988. 2
 《诗经》 的潜美思想 古风人文杂志 1988. 3
 《诗经》部分诗篇意境结构形式初探 王占威 文科教学1988. 3—4
 补《诗》,删《诗》,评《诗》——《诗经》接受史上的三个“异端”肖华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8. 6
 试谈《诗经》的意境与风格 赵纯伟 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9. 1
 “诗经”审美心理论 柴文华求是学刊 1989. 2
 《诗经》美学二题 刘树元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9.3
 试谈《诗经》 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曹文江等 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9. 3
 简论《诗经》的艺术构思 尹建章等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1989. 3
 《诗经》意境初探 王占威内蒙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9.4
 谈《诗经》山水云雨的象征意义 刘振中 东岳论丛 1989. 6
 《诗经》浪漫主义因素浅谈 永加 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哲社) 1990. 1
 周代思想家的社会意识及其抒情形象 许志刚 社会科学辑刊 1990. 2
 论《诗经》悲剧性作品的审美价值 张剑 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90. 6
 《诗经》言语的形式美 赵纯伟 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90. 4
 美的殿堂: 试论《诗经》 国风的审美意识 萧依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1991. 2
 论诗经中 “人化自然”的美学思想 冷国剑 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1.4
 《诗经》与 《万叶集》: 美学思想的比较对照 徐送迎 学术交流 1992. 1
 诗经的审美观念 张启成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社科)1992. 1
 从《诗经》看我国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与审美观念 祝振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92.3
 王船山对《诗经》语言艺术的探索 周示行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92. 4
 从《诗经》五篇弃妇诗看内心展示与个性刻画的关系 李中耀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92. 3
 关于 《诗经》现实主义艺术问题的重新审视 廖群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92. 4
 《诗经》象征艺术探微:兼与王齐洲同志商榷 陶长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93. 1
 《诗经》的“人化自然”美及其他 徐世杰 理论探讨 1993. 2
 《诗经》感伤诗的美学价值肖建华 江汉论坛 1993. 3

风 雅 颂

诗的 “六义”


 六诗说 章绛 国粹学报(1—3册) 1910. 1
 诗有六义起源考 卢自然国文学会丛刊 1924年1卷2号
 诗六义说 胡蕴玉 国学(上海大东) 1926年1卷2期
 寄胡适之书 (论风雅颂之音乐性) 陆侃如 国学月报汇刊1928. 1
 诗六艺说略 高明 中央大学艺林 1929. 1
 诗经六义自序 唐文治 国学论衡2期 1933. 12
 六义说考辨 郭绍虞 中华文史论丛 (7) 1978. 7
 风雅比兴零笺 周示行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1981. 1
 风雅比兴零笺 (续) 周示行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1981. 2
 《梨俱吠陀》 的祭祖诗和 《诗经》的 “雅”、“颂” 金克木 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 1982. 2
 “风、雅、颂”得名解 王远杰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4. 2
 《诗经》与“六义” 周国瑞 电大文科园地 1984. 3
 季札风、雅、颂评论析义 谷云义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84. 3
 《诗》三体平议 彭声洪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5. 3
 浅谈《毛诗序》对风雅颂含义的阐释 王问靖 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 1986. 1
 “六诗”本义辨 汤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8. 3
 论 “雅颂”文学传统: 兼论汉民族之善良意识 刘毓庆 中国文学研究 1991.4
 《诗经》 中的赞颂诗 林徐典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91. 4
 “六义” 与诗教: 读《毛诗序》臆札 跃进 杭州大学学报 (哲社)1993. 1

国 风


 周南新解 胡适 青年界1卷4期
 读秦风 姚永朴 民彝杂志1卷1期
 读吴桂华说豳 卫聚贤 国学门研究所月刊1卷5号
 豳风豳雅豳颂辨 许新堂民彝杂志1卷2期,1卷8期
 郑卫风里的爱情描写 冰心 世界旬刊9期
 国风入乐辨 胡怀琛 小说世界 1926年13卷12期
 国风非民歌本来面目辨 胡怀琛 小说世界 1926年13卷13期
 国风不能确切代表各国风俗辨 胡怀琛 小说世界 1926年13卷18期
 辨国风中之巫诗 胡怀琛小说世界 1926年14卷22期
 论三百篇后的风诗问题 郑宾于 国学门月刊 1927年1卷3期
 论诗辨说——写在“三百篇后的风诗问题”之后 郑宾于 国学门月刊 1927年1卷3期
 郑风研究 罗慕华 晨报副刊 1927. 4.7;11.13
 二南研究 陆侃如 国学论丛 1927年1卷1号
 周召二南与文王之化 陈槃国立中大语历所周刊 1928年4集37期
 郑风淫 刘大白 旧诗新话(开明版) 1929
 国风新评 谢焜 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 1930. 3,9期
 释豳风 郭镂冰 文艺月报(开封) 1931年1卷5—6期
 诗国风“周南”“召南”考 鲁肃 民大中国文学系丛刊 1933年1卷1期
 周南召南与邶鄘卫的关系 卫聚贤 教授与作家 1934年1卷1期
 周南召南考 刘节 禹贡1934年1卷11期
 周南新探 张寿林 民大中国文学系丛刊 1934年1卷1期
 诗经国风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林柏华 大学杂志 1934年2卷1期; 河南政治月刊4卷7期
 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 朱东润 武汉大学文哲季刊 1935年5卷1号
 郑风淫之研究 牛磊若 河南政治月刊 1935年5卷3期
 从诗经卫风上证明黄河流域与气候的关系 鲍先德 复兴月刊 1935年3卷9期
 豳风说 徐中舒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36年6卷4期
 周南补话 许笃仁 进德月刊 1937. 6
 诗经新义 (二南) 闻一多清华学报1937年12卷1期;《闻一多全集》(二) (开明版)
 豳风是战国中年西周武公时的诗 卫聚贤 说文月刊 1939年1卷8期
 我谈国风 洪为法 创造日创造社 (大光版) 1937. 4
 十五国风新解 苏侬 369画报 1942. 5. 6 15卷1—8期
 谈风雅 丁易 大学月刊1945. 4. 1—2
 诗经通义邶风篇 闻一多清华学报 1947年14卷1期
 释 “风”名 王达津 光明日报 1954. 9. 28
 《国风》今译 王泽红 红岩1956. 3
 风诗分类解题 吴树德 西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57. 2
 风雅颂分类的时代意义 刘持生 西北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1957. 2
 最古的山西民歌——诗经中的 《唐风》和 《魏风》 贺凯 火花 1957. 4
 周代的民间诗歌——国文及其他 (中国文学史〔一〕中的一章) 刘尧民 云南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 1958. 1
 山西最早的民歌——诗经中的《唐风》《魏风》 顾植 山西师院学报 1960. 4
 《诗经·邶风》新解(上) 高亨 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 1961. 2
 《诗经·邶风》新解(下) 高亨 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 1961.3
 最早的中州民歌——谈 《诗经》 中的 《周南》、《卫风》 和 《郑风》 王毓 奔流 1962. 3
 论《二南》 徐公恃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 1963. 4
 试论《国风》 的政治倾向 开封塑料厂工人理论组等 开封师院学报 1975. 2
 从《国风》看形象化的艺术概括方法的形成 林深 文学评论1978. 4
 《国风》 的主导倾向是反动的么? 石文英 厦门大学学报1978. 1
 读《风》琐记 王振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9. 1
 “郑卫之声”浅说 王文君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79. 3
 “郑风淫”辨 姚汉荣 复旦分校校庆二周年科学报告论文集(1980年)
 读 《风》琐记 (二) 王振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 1
 试论《魏风》 与 《秦风》——《诗经》 国风选论之一 张启成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1. 1
 魏唐风诗浅论 侯文正 山西大学学报 1981. 2
 风诗蠡测 郭晋稀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 1981. 4
 浅谈《国风》比喻艺术特色石晓林 江淮论坛 1981. 5
 《豳风》 岂能是鲁诗——与徐中舒、常民光先生商榷 陈浮 理论研究 1981. 6
 再说“风”——关于《诗经》研究中一个流行观点的商榷 胡义成 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 1982. 2
 简论郑风 杨凌羽 华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2. 2
 风诗蠡测续篇 郭晋稀 西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2. 4
 谈《诗经·国风》中“劳者”阶级属性的判别问题 胡义成 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1982. 4
 国风的时代和史实 金启华社会科学 (甘肃) 1982. 4试论《郑风》的情歌 张启成文学评论1982. 6
 读《周南》札记三则 余福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3. 1
 《郑风》错简臆断 翟相君江汉论坛 1983. 4
 《豳风》说 金景芳 学术月刊 1983. 11
 论《桧风》和《曹风》 张启成 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 1
 《诗经·陈风》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周昌维 周口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1984. 1
 国风中的怨刺诗 翟相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4.3
 邶鄘卫分编臆断 翟相君河北学刊 1984. 3
 《齐风》的舒绶之体 张启成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4. 4
 “郑声淫”辨 辛筠 中州学刊 1984. 5
 《国风》 中为什么没有“楚风”张国荣 民间文学集刊 1984年总5
 论“周南”和 “召南” 张启成 贵州社会科学 1985. 2
 《诗》二“南” 释义新探 侯绍庄 人文杂志 1985. 2
 《国风》章法系统初探 朱崇才 江海学刊(文史哲版) 1985.2
 风诗臆解八则 林维民 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5. 4
 试论《陈风》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1985. 4
 “秦风” 非民歌说 翟相君社会科学 (甘肃) 1985. 5
 徐中舒《豳风》应为鲁诗说驳论 陈恩志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6. 1
 魏风论 袁传璋 淮北煤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6. 1
 读《诗·邶风》札记 吴平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1986. 1
 邶鄘卫诗义索原 黄瑞云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1986. 4
 风诗蠡测末篇 郭晋稀 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7. 1
 论《诗经·郑风》的产生及其评价问题 赵敏俐 沈阳师范学校学报 (社科) 1987. 3
 二南诗义管窥 (二) 黄瑞云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7.4
 风诗解结三则 林维民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8.1
 试说“郑声淫” 段吉福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 1988.1
 国风非民歌说——邶鄘卫非民歌考论 翟相君 郑州大学学报 (哲社) 1988. 2
 “郑卫淫声” 与 “南朝艳曲” —— 《诗经 · 郑风》 与 《吴歌》《西曲》爱情主题之比较 郑泽黎 重庆社会科学 1988. 5
 《桧风》《曹风》非民歌管窥曹小云 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9 1
 《诗经·周南》 言情诗艺术探微 辛惠康等 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9. 1
 “风”名源于乐器考 蒋长栋学术研究 1989. 1
 从《唐风》《魏风》谈中国诗歌传统 予今 文史知识 1989. 12
 《诗经·卫风》 言情诗艺术探微 辛惠康等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 1990. 1
 《诗经.召南》言情诗艺术探微章惠康等 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90. 1
 从《诗经·齐风》看齐文化王志民 东岳论坛 1990.2
 《诗经·国风》 与 《旧约·雅歌》之比较研究 林寒生 国外文学 1990. 2
 《风》中之“颂”分析 蒋长栋广西大学学报(哲社) 1990. 4
 风诗新说三题 顾农 江海学刊 1990. 5
 《诗经》国风与《圣经》雅歌的情诗比较研究 孙苏荔 外国语1991. 1
 “十五国风” 的悲剧美 王开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92. 2
 《诗经·陈风》言情艺术探微章惠康 黄冈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1. 3
 《圣经·雅歌》 与 《诗经·国风》爱情篇章的艺术特色 朱徽外国语 1991. 4
 试论《诗经·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苏边疆 广西商业专科学校学报 1992. 1
 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论 修海林 音乐研究1992. 1
 《诗经》风诗新说三题 顾农吴中学刊 (社科) 1992. 1
 国风花儿赋比兴表现手法的比较 陈良煜 青海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1992. 1
 浅议 《国风》的消费思想 肖三洲 西北大学学报 (哲社)1992. 3
 “十五国风”的美学价值 王开元 新疆大学学报 (哲社)1992. 4
 诗三百异文钞:二南 李思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 4
 “郑”“卫”情诗之比较 宋力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92. 4
 《诗经》“风”诗抒情方式论 牛晓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92. 5
 《国风》与人的审美观念 陈绍炎 贵州文史丛刊 1993. 1

大雅、小雅


 小疋 (雅) 大疋 (雅) 说 章绛 食货半月刊5卷7期
 大小雅研究 陆侃如 小说月报 1928年19卷9号
 汉石经残字跋尾(鲁诗小雅残字) 罗振玉 北平图书馆月刊1928年3卷2期
 汉熹平石经鲁诗大雅残石 (图片) 罗振玉 北平图书馆月刊1929年3卷4号
 汉石经鲁诗小雅二石读校记方国瑜 国学丛刊 1930年1卷1期
 诗大小雅说臆 朱东润 武汉大学文哲季刊 1936年5卷3期
 说雅 余冠英 国文月刊1942. 13
 说“雅” 孙作云 文史哲1957. 1
 论《诗经·小雅》 贺凯 山西师范学院学报 1957. 1
 说 “诗经·大小雅” 同为西周末年诗 孙作云 文史哲 1957.8
 诗经大小雅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 江逢僧 文史哲 1957. 10
 释“雅” 董鸿毅 文汇报1961. 9
 读《诗经·小雅》札记 王毅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79. 4
 《犁俱吠陀》 的祭祖诗和 《诗经》的“雅”“颂” 金克木 北京大学学报 1982.2
 《节南山之什》诗义管窥 (一)黄瑞云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3. 6
 《雅》、《颂》——殷周的史诗 祝恩发 抚顺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 1
 《节南山之什》诗义管窥 (二)黄瑞云 黄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4. 2
 关于 《诗经》“正《大雅》”的创作年代、作者及其思想艺术 王振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1984. 2
 《鹿鸣之什》诗义管窥 黄瑞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5. 1
 雅颂诗篇的思想倾向 杨凌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5. 1
 古原沃土上的艺术之花——浅论《诗经》风雅情诗的美学特征 张元勋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5. 3
 说宣王朝 “二雅” 王振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6. 4
 从“二雅”怨刺诗看周代诗坛的民主精神 刘毓庆 山西大学学报 (哲社) 19871.1
 大雅、小雅所塑造的圣贤的贵族思想家形象 许志刚 辽宁大学学报 (社科) 1987. 6
 《诗经·小雅》 象征功能谈略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8. 1
 礼的规定性与现实生活感觉—— 《诗经》大小雅的创作成因许志刚 辽宁大学学报(社科)1989. 1
 试说《诗·小雅》与 《易·卦爻辞》之间的关联 赵俪生 东岳论丛 1991. 1
 《诗经·小雅》 言情诗艺术探微 章惠康 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 1992. 1


 论商颂年代 俞平伯等 古史辨3册
 三颂研究 陆侃如 国学月报 1928年1集
 商颂时代的伪证 胡润修中国文学季刊 1929年1卷1期
 商颂考 张寿林 睿湖1930年2期
 商颂总论 周干庭 进德半月刊 1936年2卷3期
 周颂鲁颂商颂作者古今文异说辨 朱逖先 文史杂志 1945.12 制言 1936. 11
 论商颂 杨公骥等 文学遗产增刊 (2) 1956. 1
 “诗经” 中的颂赞诗 胡念贻光明日报 1959. 10
 《诗经·周颂》 中周伐商唐的旁征 李平心 文汇报 1961. 1
 中国最早的歌舞剧——两周的颂乐 刘季高 江淮学刊1963. 1
 周颂考释 (上) 高亨 中华文史论丛 (4) 1963. 10
 周颂考释 (中) 高亨 中华文史论丛 (5) 1964. 6
 周颂考释 (下) 高亨 中华文史论丛 (6) 1965. 8
 《诗经·商颂》 非宋人作考刘毓庆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1980. 1
 对 《诗经·颂》的几点看法李文炳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2. 3
 鲁颂考辨 常教 文献1983. 15
 论《商颂》为商诗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85. 1
 浅析《周颂》的艺术特色 黄位平等 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文科版) 1985. 2
 《颂》诗新说——“颂”为原始宗教诵辞考 刘毓庆 晋阳学刊1987. 6
 商颂作于殷商述考 常教文献 1988. 1
 《诗经·商颂》史诠 江润屋贵州大学学报(社科) 1988. 2
 《诗·商颂》作年作者的再探讨 黄挺 学术研究 1988. 2
 从颂诗看周朝统治者重视人事的特点 张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 1988. 3
 颂为武舞之首容说 汤斌文学遗产 1988. 6
 《诗经》颂诗再评价 成顼武汉大学学报 (社科) 1988. 3
 再论周初颂诗的评价问题 王潜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88. 6
 正考父“作《商颂》”新考 梅显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1989. 3
 人类精神初次觉醒的产物——论《周颂》在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蔡守湘等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 1990. 3
 吟之有因,颂之有理——从历史上的鲁僖公看《鲁颂》四篇的思想倾向 王连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90. 5
 论《周颂·三象》 姚小鸥中州学刊 1991. 5
 殷商旧歌《商颂》述评 赵明文史哲 1992. 3

赋 比 兴


 诗的赋比兴谈 杨佩瑛 采社杂志6期
 什么是赋比兴 王晴漪 新晨报副刊 1928. 10
 赋比兴的研究 杨次道 学艺 1929年9卷8号
 关于诗经通论及诗的起兴 何定生 中山大学周刊 1929年9卷97期
 三家 “诗”作“赋”二字通用考 苏维岳 制言 23期 1936.8
 赋比兴说 朱自清 清华学报 1937年12卷3期
 说比兴 王季思 国文月刊34期 1944. 12
 《诗经》 中的赋比兴 胡念贻文学遗产增刊 (1) 1955. 9
 《诗经》的“兴”及其起源 张朝珂 文学遗产增刊 (2) 1956.1
 关于 “诗经” 中的 “兴”及其所起作用问题的讨论 金沙江光明日报 1961. 11
 论“兴” 袁晖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62. 1
 谈谈赋比兴 段熙仲 雨花1962. 8
 诗“兴”发微 徐公恃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 1964. 2
 《诗经》 的比兴 程俊英 文学评论丛刊 1978. 1
 说“兴” 周伟民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 1978. 2
 略谈《诗经》 中的比兴赋 杨磊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 1978. 3
 赋比兴与 《诗经》的比兴艺术陈定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78. 3
 《诗经》 中的比兴 黄瑞云华中师范学院学报 1978. 4
 《诗经》的比兴 周示行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0. 1
 略谈《诗经》兴的发展 程俊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80. 4
 “比兴”新笺 安旗 诗刊1980. 7
 敷陈比附起兴—— 《诗经》的艺术手法 韩黎范 语文学习1980.12
 谈 《诗经》中的赋比兴 罗星明 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1. 1
 《诗经》中的“比”法 李湘 中州学刊 1981. 1
 谈 《诗经》 中 “兴” 的表现方法 汤国铣 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1. 1
 论《诗经》的赋 傅义 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1. 3
 赋兴·意象·意象迭加 陈浦清 教与学 1981. 3
 再说“比、兴” 陈祥耀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1. 3
 说 《诗经》 的赋 (上) 傅义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1.4
 “赋比兴”今释 常光明 齐鲁学刊 1981. 6
 说《诗经》的赋 (中) 傅义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2.1
 赋比兴源流浅探 陈富权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2.1
 诗经的赋、比、兴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卢良彦 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2. 1
 试论《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赋 黄加灏 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2. 2
 象征型兴象与解《诗》的分岐赵沛霖 河北大学学报 (哲社)1982. 3
 《诗经》中的“兴”与人和自然的对应 王健 复旦大学学报(社科) 1982. 4
 “兴”义辨源 李湘 中州学刊 1982. 4
 比兴别解 张国风 学术研究 1982
 说《诗经》的赋 (下) 傅义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1982. 2
 《诗经》“赋”、“比”、“兴”略论 曹文安 宜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 1
 《诗经》“赋”法刍议 曹文安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3. 1
 赋比兴本义说——兼论赋体的发展 张志岳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83. 2
 《诗经》赋、比、兴本义新探 张震泽 文学遗产 1983. 3
 关于 “比兴说”——与萧华荣同志商榷 葛成民 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3. 3~4
 “兴”法分类考 李湘 中州学刊 1983. 5
 论《诗经》中的两种赋 张立伟 江汉论坛 1983. 11
 赋、比、兴三体辨异 曹菁常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 2
 关于赋比兴的再探讨 刘国培 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 1
 虚拟动物兴象的起源与祥瑞观念 赵沛霖 福建论坛 1984.2
 论《诗经》的比兴艺术 范重长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4. 3
 兴产生的时代与原始诗歌和神话的结束 赵沛霖 天津社会科学 1984. 3
 关于 “六义”中 “赋”的概念佘斯大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4. 4
 谈《诗经》中的“赋”法 佘斯大 华中师范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摘要集 1984
 《诗经》“赋”篇举隅——兼谈赋的主要特征:直书其事 金泉中国古典文学鉴赏 1985年创刊号
 《诗经》的赋比兴 程俊英中文自学指导 1985年创刊号
 浅谈《诗经》弃妇诗的比兴手法 郑红枫 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哲社) 1985. 1
 《诗经》赋、比、兴本义辨——与张震泽同志商榷 李湘 中州学刊 1985. 4
 《诗经》中的比兴 沈玉成 文史知识 1986. 5
 《诗经》的形成及赋、比、兴艺术手法 程俊英 北京成人教育 1987. 1
 简论《诗经》 与 《楚辞》 的比兴 彭德猷 萍乡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87. 1
 《诗经》“兴”意类探 倪祥保苏州大学学报(哲社) 1987. 2
 略论《诗经》 的 “赋” 法 潘啸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87. 2
 《毛传》标兴辨析 鲁洪生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哲社)1987. 2
 《诗》“比兴”辨 潘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88. 3
 《诗》赋、比、兴古义发微 陈元锋 文学遗产 1988. 6
 《诗经》兴法刍议 苗草 理论探讨 1989. 2
 兴: 中国诗歌之本——中国诗歌的原型研究之一 刘传新 东岳论丛 1989. 2
 《国风》、《小雅》的兴诗 吴舜成 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 1989. 3
 《诗经》的比、兴与《周易》卦、爻辞的象征 李炳海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9. 4.
 论《诗经》“赋比兴”之“赋” 褚斌杰 文史知识 1989. 10
 谈《诗经》比兴缘起与相关诗意 李家生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90. 1
 分封与山岳比兴 朱籍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90. 1
 论汉儒以 “兴”说诗 周刚文史哲 1990. 2
 论汉赋与诗经的渊源关系 章沧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90. 2
 从《左传》 引诗看赋比兴的初意 张利民 青海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1991. 2
 略谈 《诗经》比兴中的隐喻思维系统 郑军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91. 4

诗经用韵


 诗韵之话 施相 真知学报2卷3期
 毛诗韵例 丁以此 国粹学报 1911年9号
 三百篇用韵之研究 徐家齐国学丛刊 1924年2卷4期
 诗经音例释音 林之棠 国学月报汇刊 1928年1集
 诗经章句与韵例之研究 向映富 金声 1931年1卷1期
 齐东语——苢字音读(毛诗中之用字) 丁惟汾 山东图书馆季刊 1931年1期
 读牟应震毛诗古韵考 罗莘田 天津益世报 1936. 4
 诗音去作入证 施则敬 制言 1936年9期
 诗经韵例 李从云 语言文学专刊 1936年1卷1期
 毛诗双声通转韵征 丁惟汾山东省图书馆季刊 1936年1卷2期
 风雅韵例 陆侃如 燕京学报 1936年20期
 敦煌唐写本晋徐邈毛诗音考刘诗孙 真知学报 1942年2卷1期
 跋蜀刻毛诗古音考屈宋音义徐仁甫 学志 1944年14期
 诗韵谱 陆志韦 燕京学报1948年专号之21
 略谈《诗经》的用韵 崔叔江海学刊 1958. 7
 《诗经》 古韵部分方法征释朱星 河北师范学院论文集(1)1960年
 先秦古韵拟测问题 王力北京大学学报 1964. 5
 “兮”、“啊”——音的有力佐证张德鸿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79. 2
 《伐檀》《硕鼠》的用韵及其他高先德 温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2年创刊号
 《诗经》韵读举例 张汝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3. 1
 《诗经》的叠音 俞居上 丹东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 2
 《诗经》“坎坎”音读考 张柏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83. 4
 说《诗经》的句式和韵例——教学随笔之一 周斌武 上海广播电视 (文科月刊) 1984. 2
 郑声辨 张皓 江汉论坛 1984. 8
 《国风》 多用开口韵说 胡先泽 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 1985. 3
 国风韵新探 胡先泽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5. 4
 应给朱熹《诗集传》叶韵以正确评价 周望成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社) 1986. 4
 关于陈抡《诗经》研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的应用 曼如等 学术研究 1986. 4
 对 《诗经》 中双音重叠句的观察和思考 梁占先 毕节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7. 2
 《诗经》 阴入通押问题新解丁启阵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4
 《诗经》 齐风魏风唐风韵读图解 庞存周 渝州大学学报 (哲社) 1991. 4
 《诗经》 中联绵字的特殊作用与语音联系 吕琨荧 唐山师范专科学校、唐山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92. 1
 《诗经》 用韵的两大方言韵系:上古方音初探 王健庵 中国语文 1992. 3

语言、修词和词语


 诗三百篇“言”字解 胡适古史辨3册
 一点诗经新诂 王书文 绵延 15期
 齐东语——毛诗中之状物字刘师培 国粹学报28号
 诗经“中”字说 邢庆澜 南开大学文科研究所 边疆人文1卷3、4期
 诗经 “言”字解 胡朴安 国学汇编3集
 迭字与诗经 袁湘槐 出版周刊89号。
 毛诗动植物今释 薛蛰龙 国粹学报 1910. 4~9号
 诗邶风“忧心悄悄”新解 国粹学报 1922年7册2号
 诗经 “言”字解 胡适 留美学生年报 1913. 2
 毛诗假借字考 (1~2) 方秋士 国学杂志 1915年 4、5期
 毛诗词例举要 刘师培 国故 1919年1、2期
 三百篇修辞之研究 唐圭璋 国学丛刊 1924年2卷4期
 邶风静女篇“夷”的讨论 董作宾 现代评论 1926年85期
 诗经与楚辞助字之比较 谢佐禹 国学丛刊 1926年1卷2期
 诗经文字学 胡蕴玉 国学(大东书局) 1927年1卷4期
 诗经重言字释例 林之棠国学月报汇刊 1929年2卷12号
 诗经对举字释例 林之棠 国学月报汇刊 1929年2集
 诗经数字释例 林之棠 国学月报汇刊 1929年2集
 毛诗涟语释例 姜亮夫 史语所周刊 1929年8集88期 民铎杂志 10卷5期
 论语诗经里面的君子 徐式圭 学艺 1929年9卷10号
 三百篇之“之” 黎锦熙 燕京学报 1929年6期 1930年8期
 诗经语词表 李孟楚 中山大学周刊 1930年11卷123期
 释书诗之“诞” 吴世昌 燕京学报 1930年8期
 齐东语——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解 (谷风) 丁惟汾 山东图书馆季刊 1931年1期
 齐东语——释皖 丁惟汾山东图书馆季刊 1931年1期
 诗三百篇“言”字新解 吴世昌 燕京学报 1933年13期
 三百篇之联绵字 张寿林燕京学报 1933年13期
 诗经“载”字之分析 李玮 清华月刊 1934年41卷7期
 诗经言字解驳胡 沈昌直国学论衡 1934年3期
 三百篇助词解释——释思、哉张寿林 女子师范学院期刊1934年2卷2期
 毛诗训诂之误 吕思勉 光华大学半月刊 1934年2卷1期
 国风辞格举 征风 珞珈 1934年2卷4期
 四周考 张汝舟 学风 1935. 2
 周颂“彼徂矣岐,有夷之行”解于省吾 禹贡 1936年5卷1期
 诗经复词考 唐圭璋 制言1936年17期
 答杨三毛诗“言”字义 太炎制言 1936年19期
 三百篇的修辞法及押韵 儿岛献吉郎 胡行之译 中国文学研究 (上海北新版) 1936. 9
 诗经的修辞 王俊瑜 天津益世报 (读书周刊67期) 1936.9. 24
 诗经“式”字说 丁树声 史语所集刊 1936年6集 文摘1937年2期
 诗 “食我农人”之一新解 (大田) 非斯 食货 1937年5卷7期
 诗经的修辞 张芦泊 北平晨报 (艺圃) 1937. 5. 30、31
 与胡适之论诗经言字书 杨树达 考古学社社刊 1937年6期
 释诗经之“于” 吴世昌 燕京学报 1937年21期
 释诗经之“于” 陈梦家 燕京学报 1937年21期
 释狄狄 孙次舟 历史与考古四回 1937年6. 25
 七器考释 曹诗成 史学年报 1938年2卷5期
 诗的 “文字学”观 绞 说文月刊 1940年2卷合订本
 诗绪辑雅 (名物解释) 宋维惠 国艺 1940年2卷1、2期;3卷1~3期
 萑 苇表解 马林 国艺1941年3卷1期
 四国多方考 于省吾 考古社刊 1941. 1
 关关睢鸠解 陶在京 宇宙风 1941年56期
 三百诗篇迭字类辑 杨即墨真知学报 1943年3卷1期
 诗经中的“何”、“曷”“胡”丁树声 史语所集刊 (10) 1948年
 “投我以木瓜”及 “如之何勿思”解 均地 语文教学通讯1956. 2
 关于 “十月纳禾稼” 夏宗禹光明日报 1956. 12. 6
 闻一多先生 “诗新台鸿字说”辨正 王纶 光明日报 1956. 12·30
 释“凫雁丑” 郭沫若 人民日报 1957. 1. 5
 关于诗经新台篇“鸿”字说 文学遗产编辑部 光明日报1957. 2. 10
 释诗经中的“私”与“私人” 憩之 争鸣 1957. 5
 《诗经》里“同仇”的解释 白丁 语文学习 1957年6月号
 说“雎鸠” 陈文均 语文学习 1957年8月号
 略谈 “诗经”训释的几个问题——对李金牧先生意见的商榷吴小如 光明日报 1957. 9. 15
 逸诗篇句表 (附表) 张西堂西北大学学报 1958年7月1期
 《诗经》 中成对关联词的格式竹安 中国语文 1959. 3
 《诗经》 中跟重言作用相当的“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和 “思”字式 王显 语言研究1959. 4
 诗义重章互足说 黄焯 武汉大学学报 1959. 6
 诗经中的重言词和联绵词的分合运用 贺凯 山西师范学院学报 1959. 3
 诗“骏惠我文王”解 于省吾吉林大学学报 1962. 3
 论“诗经” 里的 “言” 字 诸祖耿 江海学刊 1962. 5
 “诗经”中的“所”字用法初探黄广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62. 3
 谈 《生民》 “艺之荏菽” 五句——兼探讨诗句的省略 张叶卢浙江师院学报(人文) 1963. 1
 “舟人”解 张启成 光明日报 1963. 3. 17
 《诗经》中“止”字的辨释 于省吾 中华文史论丛 (3) 1963.5
 释“二南”“初吉”“三餐”“麟止” 金景芳 文史(3) 1963.10
 《诗经》乐章中的“乱” 阴法鲁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 3
 诗“履常武敏歆”解 于省吾中华文史论丛 (6) 1965. 8
 《诗经》 的句法偶谈——语文质疑录之一 杨伯峻 中国语文1978. 1
 关于《诗经》中的一些”行”字的探讨 艾芜 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创刊号
 《诗经》助词 钱小云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79. 1
 “坎坎伐轮”辨 金韦 学术研究 1979. 3
 简谈 《诗经·伐檀》 中的廛、亿、囷 霍宏才 中国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 1979. 10
 《诗经》 中的 “于归” 和 “有行” 郭芹纳 兰州大学学报1980. 2
 “万寿无疆”考(读《诗经》有关篇章的札记) 韦庆远 读书1980. 3
 《诗》“采采卷耳”新解——兼论《诗》无动词重叠式 彭秀模吉林大学学报 1980. 1
 《诗经》修辞格举隅——纪念闻一多先生逝世三十三周年 江辛眉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0. 2
 《诗经》 的语言艺术——兼谈诗、词、曲的修辞 程俊英 文学遗产 1980. 3
 《诗经·硕鼠》 “顾” “德”“劳”三名新释 夏荫范 刘代纯辽宁师范学院学报 1980. 3
 《诗经》里的“所”字 侯兰笙兰州大学学报(社科) 1980. 3
 “秬秠”辨 崔富章 杭州大学学报 1980. 4
 释 《诗经· 静女》 中的 “彤管” 严修 学术月刊 1980. 6
 《诗经·关雎》“流”字新解朱一清 文学评论 1980. 6
 略谈《诗经》复音词的构词形式 潘祖炎 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1. 1
 《诗·氓》“复关”一解 张代科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1. 1
 《诗经》 叠字琐谈 张汝法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1981. 1
 《诗经》叠字试探 梁克虎广西大学学报 (哲社) 1981. 1
 关于 “顾”、“德” 劳” ——《诗经·硕鼠》 解释商榷 雷庆翼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2. 1~2
 《诗经》中“其”字用法点滴 李夏树 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1. 2
 《诗经·氓》“以望复关”辨 吴悦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1982. 2
 “振振君子” 辨 (诗 · 召南)——和鲍昌同志商榷 王长华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1. 2
 评 “《诗》有楚声”说 彭丹江汉论坛 1981. 2
 《诗经》“行露”“新台”的语言结构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1. 2
 从《诗经》中的叠音词说起周棉、胡相峰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1. 3
 毛诗叠音词浅说 罗邦柱学术论坛 1981. 3
 略说《诗经》中的几个“谓”字艾荫范 辽宁大学学报 1981.3
 好逑、好仇、同仇 黄瑞云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1. 3
 “骏发尔私”新解(《诗经·周颂》) 晁福林 中国古代史论丛1981. 3
 试谈诗经中 “君子”的涵义 韩明安 学习与探索 1981. 4
 “十月流火、九月授衣”辨 陈大同 学术月刊 1981.11.80
 《诗经》 中所记载的鱼类考释成庆泰 博物 1981. 4
 《诗经》反训词拾零 华学诚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1. 4
 《诗经》中的“过渡词” 程湘清 语文研究 1982. 1
 《诗经》单音节同义词复用探析 王定涣 宁波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2. 1
 《诗经》 中的重言 江灏 湖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2.
 《诗经·新台》 “鸿” 字新论——对闻、郭二说的不同意见 孙风态 丹东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2. 3
 《诗·硕鼠》“三岁贯女”考释何崇恩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 3
 《诗经》互文略论 丁忱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2. 3
 略谈《诗经》重言的形式和分析方法 宋子然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2. 3
 《毛诗》 中的蚕桑与物候 王进珊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4
 释《诗》“其军三单”兼说军字意义的演变 王冠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 4
 《诗经》“之”字用法初探 萧海波等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1982. 4
 《诗经》通假论 丁忱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2. 4
 论《诗经》中的“载×载×” 蓝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3.1
 “昔育恐育鞫” 黄石师范学院学报 1983. 1
 关于 “蚕月条桑” 谭明煜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1983. 1
 “妇叹于室”的“叹”字小议 张继虞 铜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3. 1
 “尔” 是谁?—— 《诗经·无羊》新解之一 董文成 文学遗产1983. 1
 《诗经》 的虚字运用之妙 王俊衡 修辞学习 1983. 1
 《诗经》“于”字的用法分析 姚冠群 西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3. 1
 《毛诗》车乘考 郑思虞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3. 2
 释“俟我于城隅” 陈文钧人文杂志 1983. 2
 说《诗经》“重章互足”法 曹文安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3. 2
 “爰,於也” (读诗札记) 黄瑞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83.3
 《诗经》语汇中的词头问题献疑 刘基森 湖南教育学院院刊1983. 3
 “溯回,溯游”新解[《诗经·秦风·蒹葭》] 韩明安 齐鲁学刊 1983. 3
 《诗经》“于”的再讨论 姚冠群 社会科学 (甘肃) 1983. 3
 《诗经》 的 “重章互足”(读诗札记) 石采 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3. 3
 “溯回、溯游”辨——与韩明安同志商榷[《秦风·蒹葭》] 雷庆翼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3. 3~4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新解[《诗经·七月》] 詹鄞鑫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983. 6
 《诗》中“特”字考 黄瑞云西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84. 1
 《诗经》名物新解五则 李儒泉 常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 1
 《诗经》之役车(附郑思虞:对《诗经之役车》一文的商榷) 翟相君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4. 1
 说 《伐檀》 中的 “廛”、“亿”、“囷”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4.2
 《诗经》中的“兮”字 李先耕求是学刊 1984. 2
 《诗》 “伐檀”、“伐辐”、“伐轮”正义 杨亦鸣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4. 3
 简论《诗经》的复沓结构 朱家驰等 天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 2
 《诗经》以“采”兴“怀”通解翟桐君 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4. 2
 《诗经》迭字初探 陈庆省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1984. 3
 论《诗经》“以意胜”倾向 袁謇正 西北大学学报 (哲社)1984. 3
 论璧雍、泮宫、灵台起源于水牢——兼释《诗经》、《楚辞》有关疑义 萧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84. 4
 例论《诗经》修辞艺术 应华河北学刊 1984. 4
 “田畯至喜”新解 聂本立河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84. 4
 “断章取义” 辨微——论对《诗》的赋、引、解 朱德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4. 4
 《诗》“不竞不絿”解 詹勤鑫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984. 5
 《毛诗传》 重言词训释略说姜宝琦 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 6
 谈谈《诗经》重言词的艺术表现力 孟传书 天津教育学院1985年试刊1期
 《诗·国风》“彼其之子”试释黄典诚 语文园地 1985. 1
 《诗经》的语言和诗体 夏传才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1985. 1
 《诗》难义三则解 石宗石文学遗产 1985. 2
 不要任意生发和拔高——简释“雎鸠”及其他 江城都 艺谭1985. 2
 《蒹葭》“溯回、溯游”解考辨涂光雍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5.3
 诗经的语言 (续完)Dobson著 田园翻译 语文辅导1985. 3~4
 “遂及我私”、“骏发尔私”解 马开樑 思想战线 1986. 3
 复沓是否是歌谣的突出特点辨——《诗经》札记 辛志贤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6. 4
 “尔” 是从事放牧的奴隶吗? ——对《 “尔”是谁》 的商榷陈化新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 1986. 4
 《韩诗》郑子尹批语并跋 (二)翁仲康 贵州文史丛刊 1986.4
 谈毛传解说诗句 (一) 萧璋文献 1986. 4
 《诗经》“南亩”解 曲英杰江汉论坛 1986. 5
 谈毛传解说诗句 (二) 萧璋文献 1987. 1
 《诗经》“薄言”质疑 谢奉生零陵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1987. 1
 谈毛传解说诗句 (三) 萧璋文献 1987. 2
 《诗经》 中同黄鸟有关的几首诗 艾荫范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 1987. 3
 《诗经》 问句初探 李索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7. 3
 谈毛传解说诗句 (四) 萧璋文献 1987. 3
 谈毛传解说诗句 (五) 萧璋文献 1987. 4
 诗经“昭假”辨释 刘成德兰州大学学报 (社科) 1988. 1
 《诗经》“薄言”解 杨合鸣固原师范专科学报(社科) 1988.1
 反复咏叹,诗意出新——谈《诗经》 的重章叠句 高光起 大学文科园地 1988. 2
 论《诗经》中的数词 王文清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8. 2
 屈原骚赋对《诗经》语言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施明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4
 “蚕月条桑”“猗彼女桑” 刍议李家生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88. 4
 也说“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曲家兴 辽宁电视大学学报1988. 4
 《诗经》“交交”、“关关”新考高明山 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9. 1
 《诗经》和《楚辞》语言形式比较 罗昌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89. 1
 “以意逆志” 的得失及其影响——从孟子论《诗》、引《诗》谈起成孚 文史知识 1989.10
 “南仲大祖”考——读《诗经》札记 李西兴 人文杂志 1990.1
 《诗经》 摹声中的双关用法——兼谈 “央央”、 “��睆”的词性张嘉星 营口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哲社) 1990. 1~2
 《卫风·氓》篇“复关”解 李增林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1990. 2
 《诗经》“山有x;隰有x”句新解——)兼与徐公恃同志商榷 刘振中 争鸣 1990. 2
 释 “德音” 与 “虽无”: 读《诗》偶记 罗英凤 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90. 2
 “兴观群怨”辨 朴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90. 3
 《毛诗》工祝考 郑思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90. 4
 《诗》无 ‘正变’浅说 云希人自贡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综合)1990. 4
 情感与哲理默契的复合象征—— 《诗经》 山、隰对举发微 李炳海 中州学刊 1990. 5
 《诗经》复沓浅议 孙峰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 1991. 1
 《诗》“周行”“周道”辨 刘乃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 2
 《诗经》“东门”考 钱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91.3
 《诗经》“维”字解 张联荣语文研究 1991. 4.
 《诗经》“术”字说 邢公畹中国语文 1991. 6
 释 “对”: 《诗经》 字义探源之王敬骝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1992. 1
 释 《无衣》 中的 “仇” 字 王玉训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1992. 1
 《诗经》“中唐有甓”考释 张剑 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92. 2
 也谈“唧唧复唧唧” 李贵良 淮北煤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92. 2
 《诗经》中“子”字一词的多用和商榷 王广聪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 1992.3
 也说《诗·新台》之“鸿” 汪维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 3
 对《诗经·桃夭》 中 “桃”的考释 朱三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2. 4
 《诗经》迭音词简论 朱美秋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1992. 4
 《诗经》训诂史述略 余家骥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2. 4
 《诗经》“风雨”应用系列 李湘 中州学刊 1992. 5
 《诗经》 中的一处错简 王雪樵 晋阳学刊 1992. 5
 释 《诗经》 和 《楚辞》 中的“爰” 罗英凤 学术研究 1992.6
 论《诗经》四言组合的文化维度 南都学坛 (哲社) 1992. 3

诗经篇章研究


 医斋尺牍 (芣苡、狼跋与周公) 闻一多 学文 1931年1卷2期
 读诗杂记 ( 《北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郑风·东门》、《秦风·车邻》) 素心 珞珈1934年2卷4期
 读诗札记 (《关雎》、《摽有梅》、《子衿》、《葛生》、《蒹葭》、《素冠》、《东山》 龚书辉 厦门图书馆馆报 1936年1卷5.6期
 魏风三篇 (陟岵、伐檀、硕鼠) 明园写作与阅读 1937年2卷2期
 《诗经》今译六章(采薇、隰桑、伐檀、鸨羽、静女、狡童) 余冠英 文艺学习 1954年总3号
 《诗经》今译(芣苢、小星、野有、死麕、匏有苦叶、七月,无羊) 余冠英 人民文学 1955年总68号
 《诗经》选译 余冠英 人民日报 1956. 7. 10
 “诗经”六篇今译 (关雎、氓、黍离、伐檀、蒹葭、无衣) 余冠英 语文学习 1956. 59. 26
 谈“诗经三篇”(木瓜、采葛和君子于役)均地 语文教学通讯1956. 1
 《诗经》今译三首 (君子于役、无衣、氓) 龚棘木 文艺学习1956. 9
 《诗经》今译(墙有茨、遵大路、涉岵) 人民日报 1956. 9
 评余冠英《诗经六篇今译》及对高中文学课本《诗经》注释的一些商榷 李金牧 北京文艺1956. 10
 读“评余冠英诗经六篇今译及对高中文学课本诗经注释的一些商榷”后的一些意见 傅玉品 北京文艺 1956. 19. 24
 一篇 《诗经》的不同注释 太凡 新民晚报 1956. 11. 5
 诗经八篇今译——关雎、谷风、北门、氓、黍离、伐檀、蒹葭、无衣 陈介日 人文科学 1956.3
 《诗经》今译(萚兮、狡童、褰裳) 蓝菊孙 人民日报 1956.12
 诗经几篇作品的分析 (氓、伯兮、黄鸟、七月、东山) 方步瀛华中师范学院学报 1957. 1
 诗经的错简 (关雎、卷耳、行露、皇皇者华、卷阿) 孙作云人文科学杂志 1958. 1
 《诗经:伐檀、硕鼠》注释、说明 语文函授 (16) (北师大)1977. 9
 《诗经》三篇浅析 童嘉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80. 2
 《诗经》 三篇新义——录自明诗札记 陈子展 复旦大学学报(社科) 1982. 1
 《诗·周颂》 两篇译解 陈子展 今昔谈 1982. 4
 《诗经》五首篇名试解 杨合鸣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 1991.5
 《诗经》 中的一处错简 王雪樵 晋阳学刊 1992. 5
 诗经四始诗赏析 金启华名作欣赏 1993. 1

国 风

周 南

关 雎


 关雎之研究 梁造今 文学丛刊1集
 关雎 张寿林 北平华北日报 (徒然副刊) 1929. 4. 30
 关雎小解 胡怀琛 学术世界 1935年1卷2期
 诗关雎中的“鸠”和女人 张延举 时代青年1936年1卷2期
 关雎篇义今解 潘重规 中国学报 1944年1卷3期
 关雎名物图考 张震泽 教学研究集刊 1956. 8
 《关雎》是一首表现爱情题材的民歌 石航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0. 1
 《关雎》意臆断 柳正午 文学评论 1980. 2
 《关雎》赏析 百草庭 陕西教育 1980. 3—4
 我国第一首爱情诗—— 《关雎》浅析 周国荣 书林 1981. 1
 《诗经·关雎》首句新解——读书随笔 (上篇) 骆宾基 百花洲 1981. 1
 《诗经·关雎》首句新解——读书随笔(下篇) 骆宾基 百花洲 1981. 2
 《关雎》是自由阶层的一首恋歌——兼与柳正午同志商榷 顾永华 嘉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2. 2
 《关雎》小议 曾永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2. 3
 说《关雎》 张震泽 文史哲1982. 6
 论《关雎》诗义及孔子取冠正风之首之意 阮永谦 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教学与研究 1984. 2
 《关雎》 系脱简残篇 翟相君北京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4. 3
 谈“雎鸠” 李谷鸣 艺谭1984.4
 《关雎》是求贤诗 翟相君求索 1985. 2
 《关雎》 之新研究——古诗文研究新尝试 刘毓庆 中州学刊1986. 3
 从接受美学观点看《关雎》的反馈信息 邹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7. 1
 《关雎》本义述评 张启成贵州文史丛刊 1987. 2
 《关雎》新议 曲家兴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社科) 1987.3
 《关雎》“思服”解 孙雍长中国文学研究 1987. 3
 《关雎》释解之我见 郑兆钧文史知识 1987. 9
 《诗·关雎》新探 洪东流复旦大学学报 (社科) 1989. 2
 《关雎》 究竟是何诗 刘延嫱浙江学刊 1989. 4
 《诗经·周南·关雎》 错简说疑 贾庆申 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91. 1
 《关雎》是一首思妇诗 谭卫宁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1991. 2
 “圆”及其他: 关于《关雎》的美学思考 黄维华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92. 3
 《关雎》主旨辨析 孙绿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 1993. 1

葛 覃


 《诗经·葛覃》的主人公和主题 陈山榜 河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81. 2
 两千年前女奴诗——浅谈《诗经·周南·葛覃》 唐莫尧 贵州社会科学 1984. 2
 《周南·葛覃》的时代和地域——兼与唐莫尧同志商榷 翟相君 贵州社会科学 1984. 5
 再谈 《诗经 · 周南 · 葛覃》——答翟相君同志 唐莫尧贵州社会科学 1985. 2
 《葛覃》辨妄 倪祥保 齐鲁学刊 1986. 4
 《诗·周南·葛覃》释义 刘操南 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哲社) 1988. 2
 试说“归宁”:兼谈《诗·周南·葛覃》主旨 山乡 文科教学1991. 1

卷 耳


 谈周南卷耳——葺芷缭衡室读诗札记 俞平伯 古史辨3册
 卷耳 闻一多 大公报(文艺9期) 1935年
 《诗经》解释(卷耳、柏舟)公木 星星 1957. 1
 论《卷耳》 高熙曾 天津师 范大学学报 1959.1
 《卷耳》析解 徐公恃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 1963. 1
 《卷耳》臆断 雷庆翼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1. 1
 《诗经·卷耳》臆断 雷庆翼华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1. 3
 《诗经·卷耳》新探 曹文安文学评论丛刊 1983年总18期
 说《卷耳》主人公非采卷耳者?林维民 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4. 1
 释《卷耳》 张震泽 文史哲1984. 3
 《诗经·卷耳》本义考 张启成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 1987.3
 《周南·卷耳》之新解 方世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7. 5
 《卷耳》 与爱情的深层心理结构 胡大雷 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0. 1

樛木


 齐东语——累腾(诗樛木葛覃等之用字) 丁惟汾 山东图书馆季刊 1931. 1
 《周南·樛木》的时代和地域翟相君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4. 2

螽 斯


 《诗·周南·螽斯》别解 刘继才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1986. 3
 远古图腾主义的祝祷歌——《诗·螽斯》新解 龚维英 荆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哲社) 1987.3
 螽斯何来阶级仇恨: 《诗经·周南·螽斯》议 刘燕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 1992. 2

兔 置


 田猎铸智勇—— 《周南·兔罝》与 《齐风·还》之比较探索徐香阁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4. 3
 《诗经·周南·兔罝》臆断 翟相君 教学与科研 (哲社)1984. 4

芣 苢


 《诗经·芣苢》新解 张海珊学术月刊 1980. 2
 《芣苢》《十亩之间》为歌咏劳动之作说质疑 张启成 贵州社会科学 1983. 2
 何物“芣苢”——读《诗》求解录之一 陈家霖 玉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7. 4
 《诗·芣苢》新解 陈化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1987.4
 说《诗经·芣苢》 解正德名作欣赏 1989.2
 试论《芣苢》诗的原始文化意义 刘昌安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90. 2

汉 广


 论《汉广》 张震泽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 1987. 5
 情思缠绵,韵味悠长——读《诗经·周南·汉广》 唐佩瑶文史知识 1987. 11
 《诗经·周南·汉广》浅论二札 郑必铭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1989. 5

汝 坟


 《诗经·汝坟》新解 翟相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86. 1

麟之趾


 《诗·周南·麟之趾》新解鲍昌 破与立 1978. 5
 《周南·麟之趾》与宗教性兴象 赵沛霖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83. 3
 《麟舞曲》汲古——《诗经·周南·麟之趾》研究发覆 周文麟西北大学学报 (社科) 1990. 4

召 南

鹊 巢


 诗鹊巢今说 郭晋稀 争鸣西北师范学院学报 1957. 3
 与郭晋稀老师商榷“诗鹊巢今说” 陈增宁 争鸣 西北师范学院 1957. 5
 答陈增宁同学谈鹊巢诗 郭晋稀 争鸣 (西北师范学院)1957. 5

草 虫


 《诗经·草虫》新解 翟相君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5. 4
 《召南·草虫》新解 武小林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1991. 2

采 


 意藏篇终——试论召南 《采》《采蘩》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周示行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6. 1

甘 棠


 读诗札记 (召南甘棠、郑风溱洧) 曹松叶 民俗120期 1933.5

行 露


 召南·行露 俞平伯 古史辨3册
 关于《诗经·行露》的作者我见 何志刚 延安大学学报1980. 1
 《行露》旧释质疑 陈智贤等 中山大学学报(哲社) 1982.4
 关于《诗经·召南·行露》的解释 郭丹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 1
 《诗经·行露》脱句小考 翟相君 广西大学学报 (哲社)1985. 1
 《诗·行露》反映了婚姻中的以富欺贫 许廷桂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91. 1

羔 羊


 《诗经·羔羊》是一首表现西周时期商业活动的诗歌吗? 白丁江苏商业专科学刊 (商业经济版) 1986. 1

殷其雷


 《诗·召南·殷其雷》新解鲍昌 文学评论 1980. 6
 《诗·召南·殷其雷》别解许廷桂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1. 3
 《殷其雷》是 “逃亡之歌”吗?廖高群 文学评论 1981. 5
 《 〈诗·召南·殷其雷〉新解》商榷 李博 中州学刊 1982. 3
 《诗经》爱情诗艺术探赏——《诗经·召南·殷其雷》欣赏 李培坤 唐都学刊 1990. 2

小 星


 召南·小星 俞平伯 古史辨3册
 小星诗集释 刘钟明 政衡1935年2卷6期
 《小星》臆说 翟相君 江淮论坛 1987. 5
 《诗经·小星》新探 王连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1991. 5

江有汜


 《召南·江有汜》新解 周金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87. 2

野有死麕


 关于野有死麕的卒章 钱玄同 语丝33期 古史辨3册
 《野有死麕》的讨论 顾颉刚等 语丝31期 古史辨3册
 一首古人幽会的歌 田骢睿湖 1930. 1
 读诗札记二则(召南·野有死麕) 林庚 文史(4) 1965. 6
 释“驺虞” 鲍昌 南开大学学报 1978. 6

邶 风

柏 舟


 谈《邶风·柏舟》 俞平伯 古史辨3册
 《柏舟》二章解 张维思 志学21期
 奴隶社会妇女生活的一角——读《邶风·柏舟》等三诗 王长华 唐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 1
 《邶风·柏舟》试解 翟相君沈阳师范学院社科学报 1985.4

燕 燕


 《诗经·燕燕》的作者 翟相君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1984. 1

终 风


 《诗经·终风》试解 翟相君南宁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5. 1

凯 风


 《凯风》之我见 卫聚贤 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 3集33期 1928年6月
 《诗·邶风·凯风》新探 傅剑平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0. 2

雄 雉


 《诗·邶风·雄雉》新解 鲍昌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 1980.4

匏有苦叶


 一首优美的上古民间恋歌——《诗·邶风·匏有苦叶》新解 鲍昌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科)1982. 1
 《匏有苦叶》臆断 翟相君湘潭大学学报 1986. 2

谷 风


 葺芷缭衡室读诗杂记——邶风·谷风 俞平伯 小说月报1928年19卷1号 燕京学报1927. 1 古史辨3册
 谷风甫田诗义索原 黄瑞云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7. 1

式 微


 论三百篇中的两篇合歌——邶风式微、齐风鸡鸣 张寿林 北平晨报 (学园7—11号)
 《邶风·式微》本义述评 张启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社科)1989. 2
 《式微》解析 张红军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90. 2

旄 丘


 《诗·邶风·旄丘》新解 鲍昌 吉林大学学报 1979. 2
 《旄丘》《简兮》试解 翟相君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1982. 4
 《邶风·旄丘》本义述评 张启成 贵州大学学报 (社科)1988. 2

北 门


 《北门》臆断 翟相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4. 1

北 风


 《诗·邶风·北风》试解 周健忠 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2. 1
 《北风》试解 翟相君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 1985. 6
 《邶风·北风》篇辨释 陈绍哲 人文杂志 1987. 5

静 女


 读邶风静女的讨论 郭金和 语丝82期 古史辨3册
 读邶风静女的讨论 刘大白等 语丝74期
 北风静女的讨论 魏建功语丝 1926年83期 古史辨3册
 一篇诗邶风静女的总帐 叶德禄 辅仁广东同学会半年刊1934年1卷2期
 《诗·邶风·静女》新解 鲍昌 活页文史丛刊25页
 《静女》又一解 张炳森 中州学刊 1990. 5

新 台


 《邶风·新台》简释 赵荫棠遗稿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80. 1
 《诗经·新台》新探 潘中心贵州社会科学 1982. 4
 一首辛辣的讽刺古歌—— 《新台》 方朔 群众歌声 1982.10
 《诗经·新台》议解 刘燕及艺谭 1984. 4
 《〈诗经·新台〉新探》质疑 龚维英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5. 2
 《新台》诗义辨析 邬玉堂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88. 5
 应该推倒的建筑物: 《诗经·邶风·新台》议 刘燕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91. 1
 《新台》等诗非为刺“二宣”者作 张炳森 中州学刊 1991. 5

鄘 风

墙有茨


 《诗经》“墙有茨”与 《周易》“剥床”合解 平心 中华文史论丛 (5) 1964年
 《墙有茨》与 “昭伯承于宣姜”无午——兼论收继婚制 邬玉堂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哲社)1989. 5

鹑之奔奔


 《诗经·鄘风·鹑之奔奔》新解鲍昌 文学评论丛刊 (2)1979. 2
 《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写的是什么? 黄典诚 福建论坛(文史哲) 1984. 4
 《诗·鄘风·鹑之奔奔》作者是谁?——对黄典诚先生新释的补正 龚维英 福建论坛 (文史哲) 1984. 6
 以诗论诗——读鲍昌 《 〈诗经·鄘风·鹑之奔奔〉新解》 王群天津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1985. 4
 《诗经·鹑之奔奔》考释 翟相君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87.1

蝃 


 释《蝃》 鲍昌 天津师范学院学报 1980. 4

相 鼠


 《鄘风·相鼠》为民间诗质疑张启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5. 4

载 驰


 诗《鄘风·载驰》札记 俞平伯 文史两月刊 1934年1卷1期
 诗鄘风“载驰”补证 陈延杰新中华 1945年3卷2号
 前七世纪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诗经·卫国》) 冯沅君 文艺报 1951年3卷10期
 春秋时代的女诗人——许穆夫人 泊沧 人民日报 1961. 3.5
 卫文公和许穆夫人 江春新民晚报 1961. 3. 12
 中国最早的女诗人——许穆夫人 韩几 河南日报 1961. 8.31
 《鄘风·载驰》正解 王锡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0.1
 许穆夫人著作考 贾庆申 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2. 1
 中国最早的女诗人 王传业北京晚报 1983. 3. 8
 我国最早的女诗人许穆夫人温绍坤 北京晚报 1983. 9. 24
 我国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和她的诗 吕万岩 北京晚报 1983.11. 14
 《诗经·载驰》矛盾辨析 张树波 河北学刊 1983. 4
 《诗经》 中的爱国乐章——许穆夫人诗篇说明 潘祖炎 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4.1
 《载驰》诠释辨 李孝中 南充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4. 3
 诗《载驰》 潘啸龙 文史知识 1984. 4
 《诗·鄘风·载驰》原始 翟相君 西北大学学报 (哲社)1985. 3
 许穆夫人及其《载驰》 庄穆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6.4
 我国古代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及 《载驰》、《泉水》解罗文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90. 4
 从屈赋到许穆夫人及其作品曹大中 中国文学研究 1991.2
 许穆夫人:我国最早爱国女诗人 张国光烟台大学学报 (哲社)1991. 3
 《诗经·鄘风·载驰》辨析 何道金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91. 4

卫 风

考 槃


 《考槃》臆断 翟相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4. 1
 《考槃》解析 刘运兴 文学遗产 1989. 6
 《卫风·考槃》新解 张启成贵州文史丛刊 1991. 3

硕 人


 硕人是闵庄姜的无子吗? 顾颉刚 古史辨3册
 硕人 颉刚 小说月报1923年14卷4号
 崔述硕人诗解 颉刚 小说月报 1923年14卷12号
 齐东语——释倩 (硕人: 巧笑倩兮) 丁惟汾 山东图书馆季刊1931年1期
 《诗经通义·卫风·硕人篇》闻一多遗稿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1. 3


 《诗经·氓》的艺术表现 何纯 语文学习 1956年62期
 “氓” 胡秀眉 东海 1957.1
 《氓》的译释 公木 春风1980. 1
 《诗经·卫风·氓》浅析 邹红 自修大学(文史哲经) 1983.3
 说《氓》 高海夫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83. 5
 释《氓》 谭科模 新筑学刊1984. 1
 《诗·卫风·氓》新解 周坊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4. 3
 《诗经·氓》的主题异议 沈端民 江汉论坛 1984. 12
 《氓》 的主题思想浅探 路桂湖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1985. 1
 从《氓》 和 《湘夫人》看两种创作方法的差异 张家平 中文自修 1985. 4
 关于 《诗·卫风·氓》的几个问题 祝中熹 人文杂志 1985.4
 《诗经·氓》表现艺术漫论沈彦 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6. 1
 怨愤交加. 美丑毕现——谈《氓》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陈树馨等 中文自修 1987. 1
 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艺术形象——《氓》中女主角并非弃妇 杨浩中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1987. 4
 《氓》之浅析 梁德成 理论学习 1987年增刊88页
 《卫风· 氓》 对比艺术浅谈——兼议 《诗经》对比手法的运用李金坤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8. 1
 没有构成三角形——也谈《氓》的主题 戴懋政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3
 在负心汉与伪君子之间——《氓》诗“欺骗说”质疑 刘乃亮石油大学学报 (社科) 1988. 3
 《氓》的心理学透视 刘绍信语文学刊 1988. 4
 说 《诗经·卫风·氓》 公木名作欣赏 1989. 1
 《诗经·卫风·氓》 辨疑 王玉芳 学术交流 1989. 6
 无与士耽—— 《诗经·卫风·氓》新探 魏晋风 松辽学刊 (社科) 1990. 4
 为 《诗经·氓》 中人物之辨 王英群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91. 3
 浅谈《氓》的意识流手法 刘佳明 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2. 3
 浅谈《诗经·氓》的情节艺术孙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93. 3

竹 竿


 《诗经·竹竿》是许穆夫人的爱国诗 翟相君 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7. 1

河 广


 《诗经·卫风·河广》浅析程俊英 文史知识 1983. 4

伯 兮


 答汪静之先生“讨论诗经伯兮问题”的信 陈钟凡 暨南周刊3卷10期
 《伯兮》作于卫宣公时代 翟相君 郑州大学学报 (哲社)1986. 6

木 瓜


 《诗经·木瓜》原始 翟相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1987.2

王 风

黍 离


 “彼黍离离” 文怀沙 中国青年 1957. 3
 读《王风·黍离》“之”字解 艾灵 人文杂志 1958. 3
 谈 《诗·王风·黍离》 的主题殷炳昌 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4. 1
 《黍离》——奴隶的号叫 刘德煊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4. 3

君子于役


 寓情于景而情愈深——说《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潘啸龙语文学习 1984. 9
 景真·意切·语朴——说《诗经·君子于役》 顾伟列 中文自修 1987. 2

葛 藟


 《诗经·葛藟》新解 翟相君广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4. 3~4

采 葛


 谈“彼采葛兮” 潮水 语文教学 1957. 8

大 车


 论《王风·大车》 姚小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9.2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臆说 王长华河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2.3

郑 风

缁 衣


 新袍子怎么破旧了: 《诗经·郑风·缁衣》议 刘燕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91. 4

将仲子


 关于对诗经《将仲子》一诗的看法 王宽行 人民文学 1954.3

叔于田


 郑风《叔于田》、《大叔于田》浅议 骆惠玲 渤海学刊 1988. 1

萚 兮


 《诗经》里的两首劳动情歌——《摽有梅》和《萚兮》 陈文钧 人文杂志 1958. 2
 哀婉的悲歌—— 《萚兮》 主题再认识 卢治安 天津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85. 4

褰 棠


 谈《褰裳》 顾颉刚 古史辨3册
 《褰裳》解 颉刚 古史辨3册

东门之


 关于 《郑风·东门之》 王书文 绵延18期
 《诗·郑风·东门之》的讨论 金照 绵延18期

风 雨


 《风雨》尾章 林庚 新苗3册 1936年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的赋诗义书 朱鸿寿等 古史辨3册
 《野有蔓草》新解 翟相君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1985.1

溱 洧


 一篇表现妇女生活的古诗——溱洧 黄石妇女杂志17卷7号
 我国最早的一首春游诗—《诗经·郑风·溱洧》 王恺 艺潭1984. 1
 《溱洧》句读一得 韩明安人文杂志 1984. 3

齐 风

鸡 鸣


 鸡鸣 王伯祥 古史辨3册《鸡鸣》是讽刺诗 翟相君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4.2
 谈《诗·齐风·鸡鸣》 雷庆翼 岳阳师范专科学校云梦学刊1986年增刊7页

东方未明


 《齐风·东方未明》正解 翟相君 东岳论丛 1985. 1
 写照一时,传诵千古——《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赏析 张文文史知识 1989. 3
 《齐风·东方未明》诗义新探舒绍昌 天津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90. 4

甫 田


 《诗经·甫田》错简臆断 翟相君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1986. 2

魏 风

葛 屦


 《魏风·葛屦》本文述译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88. 2
 《葛屦》和 《衡门》别解——与姚奠中先生“新说”商榷 周蒙等 文学遗产 1989. 4

十亩之间


 《芣苢》《十亩之间》为歌咏劳动之作说质疑 张启成 贵州社会科学 1983. 2

伐 檀


 从《伐檀》到 《翻身谣》 王季星 文艺 1卷6期
 《伐檀》和 《硕鼠》——论春秋时代晋南农民的觉悟 晓野文艺月报 1949年1卷3期
 关于《诗经·伐檀》篇和乐府《孔雀东南飞》的一些问题 余冠英 文艺学习 1955. 7
 从 “彼君子兮” 谈起—《伐檀》 任铭善 语文教学 1957. 1
 从《彼君子兮谈起》 的一点意见 马达远 语文教学 1957. 6
 泽螺居读诗札记 (魏风·伐檀) 于省吾 文史1集 1962.10
 《伐檀》思想立场略辨 马智强 程德祺 文史哲 1977. 3
 奴隶反抗的呼声不能抹杀—— 《伐檀》思想倾向辨正 李建中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978.1
 《伐檀》讽刺的对象 叶晨辉山西大学学报 1978. 1
 《伐檀》《硕鼠》注析 梅江 教育革命 1978. 2
 试谈《伐檀》《硕鼠》的思想和艺术 秦效琼 语文教学通讯1978. 3
 《诗经》 中的 《硕鼠》与 《伐檀》 商文 山西教育 1978. 7—8
 被压迫奴隶的嘹亮战歌——谈谈《伐檀》和《硕鼠》 苏学瞻云南教育 1980. 1
 《伐檀》、《硕鼠》 的语言分析黄岳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80. 2
 《伐檀》不是奴隶反抗的诗篇而是统治阶级实行教化的 “仁声”鲁守民 丹东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1. 1
 略谈《伐檀》的艺术表现 韦思 教与学 1981. 1—2
 《伐檀》一解 傅成角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1. 1
 略论近二十余年来关于诗经伐檀硕鼠的注释和讲解问题 孙风态 丹东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1. 3
 《诗经·伐檀》究竟是首什么样的诗? 胡义成 贵州社会科学1981. 6
 论《魏风·伐檀》 陈智贤 中华文史论丛 1981. 3
 《诗经·伐檀》新探 胡义成贵州社会科学 1981. 6
 《 〈伐檀〉 〈硕鼠〉 的语言分析》质疑 张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1. 4
 对《伐檀》中某些注释的商榷秦文兮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 4
 《伐檀》 是一首反动政治诗吗?——与胡义成同志商榷 肖月贤 郑州大学学报 1983. 2
 简析《伐檀》《硕鼠》的艺术手法 周铜 丑小鸭 1984. 1
 《诗经·伐檀》的若干问题 竺柏岳 语文月刊 1984. 10
 《伐檀》《硕鼠》与 “履亩税”卢文晖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85. 2
 《伐檀》主旨探幽 周振刚 学术月刊 1985. 2
 《伐檀》题旨讨论评述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86. 4
 《伐檀》河水发微 陆筱梅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92.1

硕 鼠


 《诗经·硕鼠》 宋候 语文学习 1955. 2
 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 傅子东 人文杂志 1957. 2
 《硕鼠》新解 胡义成 语文教学通讯. 1981. 12
 《硕鼠》新臆 王之明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82. 2
 “硕鼠”义说 岁本立 勋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2.2
 《硕鼠》注释“逝”通“誓”质疑 余大光 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 2
 《硕鼠》异文献疑 孔一 文学遗产 1985. 2

唐 风

蟋 蟀


 《诗经·唐风·蟋蟀》是爱国诗 翟相君 争鸣 1984. 2

山有枢


 《山有枢》辨析 翟相君 青海社会科学 1984. 4

绸 缪


 从民俗学看《诗经·唐风·绸缪》王文君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4. 1

鸨 羽


 《鸨羽》新臆 翟相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88. 2

葛生、采苓


 诗葛生、采苓新义 闻一多文史13辑

秦 风

小 戎


 齐东语—— “竹闭”之解释(诗小戎:竹闭、绲滕) 丁惟汾山东图书馆季刊 1931. 1
 爱国诗篇《秦风·小戎》 徐香阁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4. 3
 《诗·秦风·小戎》新解八条吕律 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哲社) 1985. 3
 怨而不怒的思妇之歌: 读《诗经·秦风·小戎》 王次海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90. 3—4

蒹 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评《诗经·蒹葭》篇 马欣来 山西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1. 2
 《秦风·蒹葭》是一首爱情怀人诗 张炳生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教学与进修 1983. 4
 写情人物,苍凉凄动——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李时人名作欣赏 1985. 6
 《诗经·蒹葭》艺术谈 程俊英 中文自学指导 1985. 7
 《蒹葭》考辨 张亚权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6.2
 《诗·秦风·蒹葭》内涵新探龚维英 福建论坛 (文史哲)1986. 3
 秋水伊人,深情绵邈——读《蒹葭》 乔彬 中文自学指导1987. 1
 《秦风·蒹葭》与 《黄鸟》的对比 赵荫棠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 1987. 2
 一首古老的朦胧诗——说《秦风 · 蒹葭》 蔡厚示 艺谭1987. 6
 说《蒹葭》,道《爱莲》 于年河 朝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8. 2
 永恒悲剧的象征——论《蒹葭》《雨苍》意蕴和艺术的一致性姚崇实 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 2
 《秦风·蒹葭》审美谈 韩明安等 学习与探索 1990. 1
 洞庭秋风,蒹葭白露——话“千古伤心之祖”《湘夫人》《蒹葭》(附原作) 张永鑫 名作欣赏1990. 1
 飞动的蒹葭之思——作为完形的蒹葭和作为原型的蒹葭 方正己 名作欣赏 1990. 5
 《蒹葭》新解 罗维明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92. 4
 “国风” 第一篇飘渺文字: 说《诗经·秦风·蒹葭》 魏耕原文史知识 1992. 6

黄 鸟


 黄鸟篇 郑振铎 文艺复兴1940年1卷3期
 《秦风·黄鸟》的兴义 翟相君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 1984.4

晨 风


 《诗经·晨风》新解 翟相君延安大学学报(哲社) 1984. 2
 谈《诗经·秦风·晨风》的诗意 李家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91. 3

无 衣


 道是“无衣”却有衣——关于《诗经·无衣》的作者、内容及其他宫玉海 欣赏与评论 1981. 1
 《诗经·秦风·无衣》诠释异议 李古一 唐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2. 3
 昂奋的战歌——谈《诗经·秦风·无衣》 骆玉明 文学报1983. 10
 《秦风·无衣》 管窥 翟相君人文杂志 1984. 5
 是颂战诗还是反战诗——对《诗经·秦风·无衣》 的新识 朱景宇等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9. 4

陈 风

月 出


 评高亨先生对 《陈风·月出》篇的新解 (兼谈研究“诗经”的态度和方法) 王季星 文史哲1957. 3
 谈《诗经·月出》篇答王季星先生 高亨 文史哲 1957. 3
 诗经“月出”篇的另一新解 甘大昕 文史哲 1957. 8
 关于 《陈风·月出》篇——与高亨先生商榷 高海夫 人文杂志 1957. 5
 《诗·陈风·月出》题旨及义诂辨疑 林寒生 华侨大学学报(哲社) 1988. 2
 《诗经》发微《陈风·月出》 何善周等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89. 1

泽 陂


 关于《陈风·泽陂》的主题 林祥征 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1. 2

桧 风

匪 风


 《诗经·匪风》新解 翟相君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0. 3

曹 风

候 人


 《候人歌》的时代意义 赵沛霈 贵州社会科学 1985. 1
 《诗·曹风·候人》写的是什么 黄典诚 福建论坛 (文史哲)1987. 1
 说《曹风·候人》 姚小鸥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9.4
 维鹈在梁不濡翼,荟蔚朝季女饥:《诗经·曹风·候人》赏析姚庆瑞 文史知识 1991. 6

豳 风

七 月


 从社会发展史的观点对《豳风·七月》的新解 贺凯 山西大学图书馆馆刊2卷2期。
 谈七月在野 知堂 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50期) 1936. 5.28
 译七月流火 辛文 人间世(121号) 1935年2月
 诗经 《豳风·七月》的三种语译 张震泽 教学研究集刊1955. 1
 对《诗经·豳风·七月的三种语译》一文的商榷 苑士兴等 教学研究集刊 1956. 2
 “七月”诗中的历法问题 华钟彦 历史研究 1957. 2
 读“七月流火” 甘大昕 文史哲 1957年2月刊7页
 奴隶社会的最后诗篇——《豳风·七月》 憩之 争鸣 (西北师范学院) 1957. 3
 关于 “纳禾稼”及七月作者 胡毓寰 光明日报 1957. 8. 4
 《诗经·七月》的作者问题初探 胡毓寰 文学遗产增刊(5)1957. 12
 王安石解“剥枣”所说明的遇抗奇 光明日报 1961. 11. 18
 《诗经·七月》作者臆说 赵民乐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79.3
 谈《诗经·七月》 魏炯若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79. 3
 论《豳风》应为鲁诗——兼论《七月》诗中所见的生产关系 徐中舒 历史教育 1980. 4
 关于 《诗经·七月》若干句的解释 祝恩发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 1981. 1
 《七月》札记——授衣、褐、举趾、殆及公子同归、微行、穹窒张震泽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1981. 3
 也谈 《诗经· 七月》 的作者——与赵民乐同志商榷 蒋见之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1981. 1
 《诗经·豳风·七月》的时间名词 张山河 广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1. 2
 成都百花潭洞与 《豳风·七月》 王文君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1. 4
 《诗经·七月》文义丛考 王雅轩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1982. 1
 《七月》诗所反映的西周农村生活 朱世滋 电大语文 1982.7
 《七月》之历探 殷崇洁 文史15辑
 《诗·七月》“女儿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新解 王益强 厦门大学学报 (哲社) 1983. 2
 《诗经·七月》作者设疑 于学志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83.3
 《七月》新解 翟相君 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3
 关于 《豳风·七月》的几个问题 陈智贤等 求索 1983. 4
 《豳风·七月》——鲁诗与鲁历的解决 夏宗禹 社会科学(上海) 1984. 1
 《诗经·七月》的作者及其意义 刘兆伟 沈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84. 4
 《诗经·豳风·七月》 古注质疑 董希谦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5. 2
 从吃羊肉说到 《豳风·七月》卒章的意思 叶晨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5. 5
 也从《豳风·七月》看西周的社会性质 王治功 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版) 1986. 1
 《豳风·七月》的作者及其思想倾向 张启成 贵州社会科学(文史哲) 1986. 8
 《诗经·七月》浅析 丁仪中文自修 1987. 1
 《豳风·七月》作者新探 吴穹 中州学刊 1987. 1
 关于 《豳风·七月》的几个问题 陈江风等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 1987. 2
 《豳风·七月》 中心思想小议蒋南华 贵州大学学报 (社科)1988. 1
 《豳风·七月》的时代——郭民新说评议 谢伯良 西部学坛(哲社) 1989. 2
 《七月》历法探微 翟相君河北学刊 1990. 3

鸱 鸮


 《豳风·鸱鸮》篇作者考 顾颉刚 古史辨3册
 《鸱鸮》的作者问题 刘泽民古史辨3册
 释《鸱鸮》 鲍昌 天津师范学校学报1979. 2
 《诗经·鸱鸮》臆说 祝尚书南充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0. 1
 《诗经·鸱鸮》中的“我”到底指什么? 吴贤哲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社科) 1986. 2
 说《鸱鸮》兼及《金滕》 赵俪生 齐鲁学刊 1992. 1

东 山


 《东山》诗新解 李镜池 岭南学报 1947年7卷1期
 试谈《东山》 李金彝 星星 1957. 2
 我对《东山》的看法——与郭沫若、余冠英同志商榷 华钟彦开封师范学院学报 1960. 1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东山》抒情艺术试析李泉 名作欣赏 1983. 1. 42
 《东山》的时代及作者 翟相君 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4. 3—4
 《东山》的心理探索 张澄中文自学指导 1985. 8
 《东山》诗新探 王宽行 河南大学学报 (哲社) 1986. 2
 《诗经·东山》作者辨议 曾抗美 华东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88. 5
 《东山》的意境创造 何必等文史知识 1988. 7
 同是征人,悲歌各异—— 《东山》、《采薇》的作者及其他 文迟阴山学刊 (社科) 1988. 2
 《豳风·东山》是一首艺术精湛的反战诗 王英 教学研究(社科) 1990. 1

九 罭


 《豳风·九罭》是一首诚挚的抒情诗 陈彤 唐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5. 1
 失恋的哀歌—— 《豳风·九罭》新释 杨成孚 南开大学学报(哲社) 1990. 5

狼 跋


 读“医斋尺牍”质闻一多先生解豳风狼跋 张玄 北平华北日报 1934. 9. 30; 10. 30
 对《幽风·狼跋》进一解 穆家军 文学评论丛刊 1983年总18期

小 雅鹿鸣之什

鹿 鸣


 《诗·小雅·鹿鸣》三篇阐义刘操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91. 2

天 保


 《小雅·天保》新探 陈江风中州学刊 1987. 5

采 薇


 对于《采薇》的一些理解 何家槐 语文学习 1956. 10
 关于《采薇》的一点商榷 谢然 北京文艺 1956. 11
 《诗·小雅·采薇》新释 陈彤 唐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1. 4
 内容深邃·布局巧妙·情景交融——谈《采薇》 金伟源 中文自学指导 1985年创刊号
 卒章显其志——《采薇》举隅黄渊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5. 2
 千古名篇 《诗经》 绝唱——《诗经·采薇》赏析 林根 中文自学考试辅导 1985. 4—5
 相济为用,风采兼得—— 《诗经·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黄腾火 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6. 1
 《诗经·采薇》新解 汪汉洲思想战线 1986. 2
 《采薇》和《何草不黄》——浅析《诗·小雅》 中两首反映征夫的诗 吴小如 名作欣赏 1987. 1
 《诗经》 绝唱—— 《小雅·采薇》 赏析 章沧授 语文学刊1988. 1
 《诗经·小雅·采薇》末章四句 “以乐景写哀”说质疑 赵立生清华大学学报 (哲社) 1989.3—4
 是反衬,还是正衬? ——关于《诗经·采薇》 中四句诗的表现手法 吴林森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89. 2
 匀称和谐,典雅庄重—— 《诗经·小雅·采薇》的形式美 张永鑫 名作欣赏 1989. 5
 《皇皇者华》篇与 《采薇》篇:试论中国古代的剧诗 (日)赤觳塚忠著 蒋寅译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91. 1
 《小雅·采薇》末章刍议 胡克善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0.1

南有嘉鱼之什

采 芑


 《采芑》时代的质疑 黎昔非中国文学季刊1929年1卷1期

鸿雁之什

鹤 鸣


 中国最古的一首意象诗 石天河 诗探索 1984. 11
 我国最早的一首哲理诗——简论《诗经·小雅·鹤鸣》 刘国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 1
 《诗经·鹤鸣》集释集评 王占威 文科教学 1991. 1

黄 鸟


 《小雅·黄鸟》臆断 翟相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984. 5

我行其野


 《小雅·我行其野》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许志刚 辽宁大学学报 (哲社) 1981. 2

斯 干


 《诗经·斯干》篇新解 骆宾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4. 2

无 羊


 论《无羊》《良耜》两诗 李松筠遗作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1. 4
 议 《小雅·无羊》 应华 河北大学学报 (哲社) 1984. 1
 《无羊》诗义管窥 黄瑞云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4. 1
 《诗经·无羊》新解 董文成辽宁大学学报(哲社) 1984. 4

节南山之什

正 月


 正月 辛志贤 自修大学(文史哲经) 1983年创刊号

十月之交


 《诗·十月之交》作于平王时代说 赵光贤 齐鲁学刊 1984.1
 《诗·十月之交》应为七月之交说 赵光贤 人文杂志 1992.5

雨无正


 《诗·雨无正》辨 罗孝行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4.1
 《雨无正》章句臆说 翟相君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4. 2

小 弁


 闻一多“《小弁》为弃妇诗”补正 张启成 复旦大学学报 (社科) 1985. 2

谷 风


 《诗·谷风》中弃妇的形象彭立新 黔南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1989. 1

大 东


 《小雅·大东》篇释义 孙作云 文史哲 1956. 11
 对 “小雅大东篇释义”一文的意见 李坦坦 文史哲 1957. 6
 《诗经·小雅·大东》浅析 程俊英 文史知识 1984. 1
 一线相承的艺术想象: 从《诗经·大东》说起 王占威 语文学刊 1992. 2

北 山


 《诗经·北山》臆断 翟相君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7. 3

甫田之什

大 田


 《诗经·大田》篇毛传郑笺误解八则 黄中业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1. 4

鱼藻之什

采绿


 《小雅·采绿》新解 张启成贵州大学学报(社科) 1989. 2

隰 桑


 《诗经·隰桑》新解 翟相君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4. 4

大 雅文王之什

大 明


 诗《大明》首章解 张维思学志 (5) 1945. 5
 《诗·大明》“缵女维莘”的考释 蒋天枢 复旦大学学报1957.2


 《诗·绵》篇 “来朝走马”解于省吾 禹贡 1935年4卷2期
 《诗·绵》篇新解 骆宾基学术研究 1982. 5

棫朴


 《棫朴》解 温庭敬 文史学研究所月刊 1935年3卷3期

思 齐


 《诗·大雅·思齐》篇“不显亦临,无射亦保”释义 沈昌直国学论衡 1935年5期上

灵 台


 《诗·大雅·灵台》孟子旧解驳议 王毅 文学遗产 1987. 4
 从《灵台》的主题说到孟子的用 《诗》 水渭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89. 2

生民之什

生 民


 《生民》“有相之道”解 吴北江 1935年9卷6号
 姜嫄弃子为图腾考验仪式考——《诗·大雅·生民》《楚辞,天问》疑义新解 萧兵 南开大学学报 1978年4期、5期
 从母系制度到父系制度的一场夺子之争——对《诗经·生民》神话的一种解释 涂元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1. 1
 后稷,夷人的农神—— 《诗经·生民》新解 翁银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4. 3
 《生民》诗义新探 盛广智 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哲社)1985. 1
 后稷生于母系社会说质疑(《诗经·大雅·生民》) 李家祥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社科)1988. 1
 存其异迹,赏其奇文——周族史诗《大雅·生民》论析 周蒙等求是学刊 1990. 2
 试论《大雅·生民》 中之民俗文化现象——从 “敏” 与 “达” 字之训释说起 周蒙等 学习与探索 1990. 6
 《彝族祭谷神词》与《诗经·大雅·生民》对比研究 张纯德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1. 3

既 醉


 对于《诗·既醉》篇旧说的批判和新的解释 于省吾 学术月刊 1962. 12

公 刘


 说《诗·大雅·公刘》及其反映的史事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82. 5

荡之什

烝民


 “诗经·烝民”首章新释 李定凯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3. 2

韩 奕


 《大雅·韩奕》义 章炳麟 华国月刊 1924年1卷11号
 《诗·大雅·韩奕》地名考辨刘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 2

常 武


 “常武”的时代考 刘宇 中国文学季刊 1929年1卷1期
 “常武”“瞻卬”的时代 丁强汉 中国文学季刊 1929年1卷1期

周 颂

清朝之什

时 迈


 周颂《时迈》本为周大武乐章首篇说——批判王国维及陆侃如两家说 张西堂 人文杂志1959. 6

臣工之什

臣 工


 《周颂·臣工》简发微 憩之文学遗产增刊 (4) 1957. 3

噫 嘻


 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憩之 光明日报 1956. 7. 22
 读了 《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 郭沫若 光明日报 1956. 8
 关于 《诗经·噫嘻》篇 “昭假”一词意义的问题 胡毓寰 光明日报 1956. 9. 23
 试论《周颂·噫嘻》篇的制作时代 李晔 光明日报 1957. 2.3
 关于《诗经·噫嘻》篇的解释问题 梁园东 山西师范学院学报 1957. 1
 关于《周颂·噫嘻》篇解释的我见 江逢僧 人文科学杂志1957. 1
 从《诗经·噫嘻》篇的一些词义说到西周社会性质 胡毓环学术月刊 1957. 10
 《诗·周颂·噫嘻》之通考 陈彤 唐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2. 2


 《周颂·武》非《大武》幼莫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 1984. 1

闵子小子之什

良 耜


 《良耜》不是祭祀诗 应桦河北学刊 1982. 1

鲁 颂

閟宫


 鲁颂《閟宫》的作者问题 段熙仲 光明日报 1959. 11. 8
 《鲁颂·閟宫》新解 张启成贵州大学学报(社科) 1985. 2

商 颂

玄 鸟


 关于《商颂·玄鸟》篇 俞平伯 北平华北日报 1934. 12. 30
 《玄鸟》篇 郑振铎 中国公论 1937年创刊号

诗经研究评述


 诗经新论 王华显 采诗杂志2期
 诗经的种种问题 雪芬 圣教杂志6期
 研究诗经的参考书 读书杂志3期
 毛诗《周南》经序传笺文例略说 段凌辰 孤兴2期
 读江晋三 《诗经韵读》札记 层冰 文学杂志3期
 诗经逸诗篇名及逸句表 伍剑禅 文学旬刊28期 中文季刊1卷3期
 毛诗荀子相通考 刘光汉国粹学报 1905年12号
 毛诗申成 (藏书介绍) 邓实国粹学报 1910年1—3号
 跋毛诗 陈潮 国粹学报1912年2号
 毛诗郑笺破字解 章奎森国学 1915年2期
 《山海经》为诗旧传考 廖平地学杂志 1918年4号
 宋朱熹的《诗经集传》和诗序辨 傅斯年 新潮 1919年1卷4号
 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 郑振铎 小说月报 1923年14卷3号
 诗经字句篇章之多寡异同伍剑禅 晨报附镌 1924. 5. 21
 守玄阁诗家叙例 陈柱 华国月刊 1924年1卷11号
 诗经研究法 金受申 北京益世报 1926. 2. 21
 两汉诗经学 胡蕴玉 国学(上海大东) 1926年1卷1期
 关于诗经问题的讨论 刘雁声 北京益世报 1926. 10. 25—12. 1
 姚际恒《诗经通论》述评 陈柱 东方杂志 1927年24卷7号
 三百篇之文学观 张寿林晨报副刊 1927. 9. 12—26
 诗经参考书提要 陆侃如国学月报汇刊 1928年1集
 诗经史学目录说明书 白之藩 国学月报汇刊 1928年1集
 章炳麟六诗说后 李笠 史语所周刊 1928年6集61期
 诗经的文学之价值 北鸥益世报副刊 人间评论 1929. 6.21
 诗经毛传改字释例 陈钟凡中山大学周刊 1929年8卷92、93期
 三百篇主述例文句例 黎锦熙 师大月刊 1933年1卷2期
 毛诗征文 李源澄 河南图书馆刊2册 1933. 4
 诗经作者隽略 高芒 清华周刊 1933年40卷10期
 诗经的史研究 万曼 文史1934年1卷2、3期
 毛诗传授之诬 吕思勉 光华大学半月刊 1934年12卷1期
 读毛诗传 张瑛 国学论衡1934年4期下
 诗三百篇义旨参考书目备要培五 中原文化 1934年14期
 诗经学纂要论诗教 徐英安大月刊 1934年2卷2期
 朱子攻击毛诗序的检讨 龚书辉 厦大周刊 1934年14卷11、12期
 高邮王氏诗学方法论 萧树朴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 1935年10卷4期
 诗经在古代的价值 茅乐楠厦门周刊 1935年14卷19期
 《诗经正葩》自序 陈柱 学术世界 1935年1卷1期
 守玄阁诗学序 陈柱 学术世界 1935年1卷1期
 毛诗声类纂叙例 何容心学风 1935年5卷10期
 于思泊《毛诗新证》序 吴北江 北平图书馆馆刊 1935年9卷6号
 清代诗经著述考略 张寿林女师学院期刊 1935年3卷1期 燕京大学图书馆馆报(50—52期) (54—56期)
 毛氏说诗 知堂 天津益世报 1936. 1. 16
 湘绮楼诗经评点 王闿运船山学报(11—13期) 1936. 4—1937. 3
 诗经正训序 柳诒征 国风1936年8卷3期
 诗厄篇 邵祖平 中国文学会集刊 1936年2期
 诗义申难录序 徐行可 制言 1936年22期
 记万历刊本毛诗六帖发现记宗泽 圣教杂志 1936年25卷9期
 孔子说诗 废名 北平世界日报 (明珠18期) 1936. 10. 6
 论诗学与陈光汉书 夏承焘国专学刊 1937. 5
 左传毛诗之互证 林彦博古学丛刊 1939年4期
 诗经研究法 金受申 新民报半月刊 1940年2卷3期
 清代诗经书目提要叙目 (1—2) 金受申 国艺 1941年3卷1、2期
 毛诗故训传用周礼考 徐仁甫 学志 1942年4期
 唐以前毛诗著述佚亡考 高启杰 经世 1942年2卷3期
 诗经篇卷考 罗孔昭 学志1942年7期
 毛诗例纂序 徐仁甫 学志1942年12期
 毛诗传笺七卷 王永祥 奉天图书馆季刊 1942年1期
 怎样读诗经 朱东润 国文杂志 1943年1卷4、5期
 从《诗经》备课谈古典文学教材的钻研 沈国华 广西教育1956. 10
 毛诗笺疏质疑 (二南部分)黄焯 武汉大学 (人文科学学报)1957. 1
 关于诗经诸篇成立之研究 松本雅明 东京东洋文库 1958年
 闻一多先生与 《诗经》 夏宗禹 新建设 1958. 10
 毛诗笺疏质疑 (邶鄘卫部分)黄焯 武汉大学 (人文科学学报) 1959. 6. 3
 刘大杰抹杀 《诗经》的阶级性复旦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先秦文学组 学术月刊 1958. 2
 从孙作云先生对《诗经》的研究中看资产阶级的科研道路 胡思庸 史学月刊 1958. 9
 高亨先生的考证实质是什么王延晞等 山东大学学报1959.1
 释“思无邪” 徐公恃 黑龙江日报 1963. 3. 12
 《诗经》新解 平心 中华文史论丛 (5) 1964. 6
 关于《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兼斥 “彻底扫荡论” 蒋立甫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77. 4
 《诗经》 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张碧波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77. 4
 《诗经》疑义解析 徐仁甫中华文史论丛 1980. 3
 近几年来《诗经》研究简况 谭家健 文学遗产 1980. 2
 关于研读《诗经》和《文心雕龙》的两封信 罗庸 江汉论坛1980. 3
 《诗经》学述译 吴鹭山 文献 1980. 3
 《诗经》幸运与厄运 费振刚光明日报 1980. 4. 30
 陈子展教授与 《诗经》研究 陈元吉 复旦学报 1980. 5
 《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 王晓平 外国文学研究 1981. 1
 谈《诗经》保存、流传的原因陈荣滨 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1. 1
 鲁迅与 《诗经》 胡义成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 1981.3
 荷马(Homer)史诗与《诗经》史诗的比较研究 陈铁镔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 4
 “诗无完解”臆断 张宿宗黄石师范学院学报 1981. 4
 关于孔子诗学观的评价 毛毓松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1981.4
 论汉代和宋代的《诗经》研究及其在清代的继承和发展 胡念贻 文学评论 1981.6
 胡适与 《诗经》 胡义成 江西师范学院学报 1982. 1
 试论闻一多先生关于 《诗经》中一些新义的发掘 陈士溉 湖南教育学院分院论文选刊 1982.1
 从先秦法家的批判态度探讨《诗经》 的主旨 胡义成 玉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2. 1
 帕利——劳德理论及其在《诗经》研究中的应用 周祥发 学习与思考 1982. 1
 也谈《诗经》的编者——与程云同志商酌 赵后起 人民音乐1982. 3
 论宋学《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夏传才 文学遗产 1982. 2
 试论郭沫若对《诗经》研究的贡献 夏传才 文学评论 1987.6
 论清代《诗经》研究的继承和革新 夏传才 天津师范学院学报 1982. 4
 胡适和古史辨派对《诗经》的研究 夏传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 1982. 4
 先秦法家对《诗经》的批判 胡义成 江淮论坛 1982. 4
 历代《诗经》研究评述 程俊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2. 3
 《诗经》二千年 孙玄常 运城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83. 1
 读鲁迅推荐的谢无量《诗经研究》札记 胡义成 福建论坛1983. 1
 论 “毛传”、“郑笺”的异同祝敏彻等 兰洲大学学报 (社科)1983. 1
 谈读诗之法 李家树 文学遗产 1983. 2
 诗经世俗讽刺诗研究 王文君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3. 2
 论朱熹对诗经研究的功过 曾伯藩 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学报 (社科) 1983. 2
 读《诗》柿札 张永鑫 南充师范学院学报 1983. 3
 怎样读《诗经》 蒋立甫 学语文 1983. 3
 燕赵—— 《诗经》流传和研究的故乡 夏传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3. 4
 荀况对《诗经》的批判继承 胡义成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83. 4
 《诗经》崇尚壮大美 郑志国求索 1983. 5
 《诗经》 中的周代天命观及其发展变化 褚斌杰 北京大学学报 1983. 6
 先秦《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夏传才 文学遗产 1984. 1
 高邮王氏释诗凡例说略 胡从曾 杭州大学学报 (哲社)1984. 2
 荀况与 《诗经》 胡义成 教学与科研 (哲社) 1984. 2
 《毛传》释义条例补述 罗邦柱 武汉大学学报 1984. 3
 抒情诗的比较研究——读《诗经》札记〔美〕余宝林著 耿百鸣等摘译 文艺理论研究 1984.2
 试论王夫之的 《诗经》比较研究——《诗广传》学习札记 张俊虎 宝鸡师范学院 教学与科研(哲社) 1984. 2
 “思无邪”新解 薛耀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984. 3
 论徐光启的 《诗经》研究 程俊英 中华文史论丛(3) 1984年
 先秦儒家《诗》论之产生和发展 刘斯翰 学术研究 1984. 4
 阜阳汉简 《诗经》 简论 胡平生 文物 1984. 8
 阜阳汉简 《诗经》 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文物 1984. 8
 《诗经》 与哲理 鲁虹 文艺欣赏 1984. 10
 《诗经》 中有科学 刘后一科学诗刊 1984年创刊号
 从 “思无邪” 到 “诗歌总集”——简评《诗经》研究的几个观点 姚俊成 商丘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5. 2
 船山 《诗经》学面面观 李中华 船山学报 1985. 2
 论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学的异同及历史意义 谢谦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5. 3
 敦煌古写本《诗经》校释札记(二) 黄瑞云 敦煌研究 1986.3
 郑玄《注》《笺》中诗说矛盾原因分析 杨天宇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 1985. 4
 释“思无邪”于承斌 信阳师范学院 (哲社) 1986. 4
 《诗经》研究方法探微 翟相君 河北学刊 1986. 4. 108
 试论朱熹的 “美刺”之辨 谢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7. 1
 谈方玉润的 《诗经》研究 李先耕 求是学刊 1987. 1
 《诗经》与“国人暴动”研究何凡 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87. 2
 答《 〈诗经全译〉质疑》 袁愈荌 贵州文史丛刊 1987. 2
 谈谈《诗经》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 林祥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 1987. 2
 朱熹“淫诗”之说平议 谢谦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科)1987. 2
 《诗经》诗歌发展中的两次演变 张碧波等 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7. 3
 从 “安州所献六四”铭文谈到《诗经》中的“周道”、“周行”——纪念赵荫棠、憩之先生 张平辙西北师范专科学院学报(社科)1987. 3
 诗经分类标准新探 胡少兆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1987. 4
 《诗经》史诗古今研究大势赵沛霖 河北学刊 1987. 5
 《诗经》研究的反思 许志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1987. 6
 阜阳汉简《诗经》校释补记 许廷桂 文学遗产 1987. 6
 《诗》喻的形式类型研究 屈哨兵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1988.2
 杜甫如何学习 《诗经》中民歌的表现手法 朱炯远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1
 历代诗经研究述略 韩明安学术交流 1988. 1
 民俗研究与诗经研究——说狐、茅 李湘 中州学刊 1988. 1
 《诗经》研究史鸟瞰 程俊英等 江海学刊 1988. 1
 《诗经》祭祀诗古今研究概说赵沛霖 天津社会科学 1988.2
 诗义新探 滕志贤 宁波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4
 《诗经》在西方的介绍与研究张清 文学研究参考 1988. 4
 建国后 《诗经》怨刺诗研究述评 赵沛霖 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1988. 4
 历代《诗经》研究论略(上) 伍心镇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4
 敦煌本毛诗传笺校录读记 刘操南 宁波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8. 4
 魏源论 《齐》、《鲁》、《韩》与《毛诗》的异同 何慎怡 湖南师范大学社科学报 1988. 5
 论《诗经》的分类标准 邓鉴坤 江汉大学学报 (社科) 1989年增刊97页
 郑玄《诗·笺》例释 周国瑞殷都学刊 1989. 1
 阜阳汉简 《诗经》异文研究黄宏信 江汉考古 1989. 1
 《诗经》研究论略 高国兴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1989. 1
 关于 《诗经》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赵沛霖 中州学刊 1989. 1
 民俗研究与 《诗经》研究——说雉 李湘 中州学刊 1989. 5
 “《三百篇》有物色而无景色”辨——与钱钟书先生商榷 愈明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 1
 毛传要例索隐 冯浩菲 文献 1989. 2
 《诗经》研究展望——关于深化《诗经》研究的几点设想 赵沛霖 天津社会科学 1989. 2
 诗经中的君子考辨 徐俊超上海大学学报(社科) 1989. 2
 历代《诗经》研究论略(下) 伍心镇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9. 3
 《诗经》 艺术成就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赵沛霖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9. 3
 纪昀在《诗经》研究史上的贡献——《四库提要》补记 张宏生南京大学学报(哲社) 1989. 5
 小说《诗经》注释的几个问题李思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 5
 汉儒以美刺说诗的新检讨张伯伟 南京大学学报 (哲社)1989. 5
 郑玄笺诗寄托感伤时事之情刘成德 兰州大学学报 (社科)1990. 1
 《诗经》中天(帝)的探讨 陈志信 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 1990. 2
 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 张岩 文艺研究 1991. 1
 姚际恒的《诗经》研究:《诗经通论》读后 关培德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1. 4
 汉乐府民歌与 《诗经》 民歌之比较 崔康柱 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92. 2
 从“三百篇”看周人诗观 邹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92. 3
 关于《诗经》的分类 鲁洪生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1992. 3
 诗三百异文钞: 二南 李思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 4
 《诗经》训诂史述略 余家骥内蒙古社会科学 (文史哲)1992. 4
 《诗经》研究中传统方法的终结: 蒋善国先生《三百篇演论》读后侧记 胡义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92. 4
 《诗经》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猜想: 兼论张岩 《简论汉代以来 〈诗经〉学中的误解》 李维田 文艺研究 1992. 6
 《诗经》 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赵沛霖 音乐研究1993. 1
 《诗经》与西汉社会思潮:兼论《诗经》在西汉的传授 朱杰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93.2
 《诗》诂杂俎 曾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 2
 谈两汉诗经研究 余家骥语文学刊 1993. 2
 《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质疑: 与张岩同志商榷 雒三桂 文艺研究 1992. 6
 读《诗经新义》 张维思 斯文 1940. 4
 从影印《诗集传》谈到清除文学古籍刊行工作中的资产阶级思想 王季星 光明日报 1955. 12
 《诗经》 引论 高亨 文史哲1955. 5
 读《国风选择》(陈子展著 上海春明出版社1955年) 万树楠新港 1956. 3
 有关《诗经选》的几点意见程毅中 余冠英 光明日报1956. 8
 谈高亨先生“诗经引论”(附高亨的回信) 王乃阳 文史哲1956. 9
 《诗经今译》商榷 陈十 文史哲 1956. 9
 评余冠英“诗经六篇今译”及对高中文学课本诗经注释的一些商榷 李金牧 北京文艺 1956.1
 读“诗经引论” 陈康 光明日报 1956. 11
 谈“诗经选译” 管汀 光明日报 1957. 4
 诗经语译 公木 北方1957. 9
 “读诗经引论”的商榷 高亨光明日报 1957. 2
 对林著 《中国文学简史上卷》《诗经》部分的意见 张朝珂 文史哲 1957. 11
 闻一多先生与 《诗经》 夏宗禹 新建设 1958. 10
 读高亨先生的“诗经选注”及其它 曾仲珊 光明日报 1958.2
 “中国诗史”诗经部分批判曾炽海 文史哲 1958. 7
 关于诗经的翻译 吕恢文文史哲 1958. 8
 从《诗经引论》、《诗经选注》来看高亨先生的学术思想 张可求山东大学学报 1959. 1
 《诗经通论》 简评 江九 光明日报 1959. 3
 《诗经直解》之序与跋 陈子展 复旦大学学报 1979. 6
 论《诗毛氏传》 李博 河南师范大学科学讨论论文集 1980年
 评孙作云著《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赵光贤 史学史资料1980. 6
 力创新义求真谛——评高亨的《诗经今注》 李泉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 1982. 2
 漫话《诗经意译》 张灯 苗岭 1982. 4
 《诗经》选析三章(附原诗》 潘中心 贵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 1982. 2
 读 《诗经意译》致公弦 家浚苗岭 1982. 4
 《诗》解三则 丁忱 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学报 1983. 1
 闻一多未刊稿: 诗经新义 (三则) 黄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3. 2
 闻一多未刊稿: 诗经新义 (三则) 黄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83. 3
 评《诗经今注》 的 《二南》新义——与高亨先生商榷 张启成临沂师范专科学院学报 (社科)1983. 3—4
 “《诗经》新解与古史新论”编后记 骆宾基 社会科学 (上海)1983. 12
 《诗经稗疏》校点后记 周示行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社科) 1984. 2—3
 读王力先生的 《诗经韵读》李葆瑞 中国语文 1984. 4
 评余冠英先生 《诗经选》——兼与余先生商榷 刘毓庆 晋阳学刊 1985. 6
 闻一多 《风诗类钞》补注 李思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6.3
 《诗经全译》质疑 吴培德贵州文史丛刊 1986. 4
 读 《 〈诗经全译〉 质疑》后唐莫尧 贵州文史丛刊 1987. 1
 闻一多遗稿《诗经通义》选刊闻惠羽整理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7. 2
 《诗集传》与毛传郑笺训诂相通论 李开金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 1987. 3
 新见迭出,别树一帜——评《诗经百首译释》 张国瀛 黑龙江日报 1987. 5
 闻一多遗稿《诗经通义》选刊闻惠羽整理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7. 4
 一本挑战的书——读《诗经探微》 杨凌羽 博览群书 1987.12
 方玉润的 《诗经》研究——《诗经原始》读后 吴培德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8. 1
 疑义相与析——答唐莫尧等同志 吴培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1988. 4
 沉埋半个世纪的星彩——读《风诗决疑》手稿本 王志民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9. 3
 一部富于学术个性的著作——读陈子展《诗经直解》 赵沛霖 复旦大学学报(社科) 1989.4
 《诗经》译注四十年回顾 程俊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9.5
 说诗千家语,管锥透纸背——《管锥编·毛诗正义》学习札记 林祥征等 学术交流 1990. 1
 怎样给《诗经》注音——评袁梅《诗经译注》 刘俊一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1990. 1
 朱熹《诗集传》对《诗经》研究的贡献 梁宗华 东岳论丛1990. 3
 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的批判和继承 原新梅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1990. 4
 读《国风诗旨纂解》 王延海辽宁大学学报(哲社) 1990. 5
 一部别开生面的 《诗经》导读书——读《诗经主题辨析》 李开金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 1990.5
 寻找具有时代高度的新起点——关于 《诗经研究反思》 赵沛霖 天津日报 1990. 11
 不学诗,无以言——王占威著《诗经名篇集释集评》序 廖仲安人民日报 (海外版) 1990. 11
 《毛诗品物图考》述略 郑天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增刊
 《诗经入门》评介 顾绍炯贵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1992. 4
 《诗经》译注指瑕 吴培德云南师范大学哲社报 1992. 5
 《诗集传》体例特征 张祝平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 1
☚ 诗经百科辞典︱本书编写人员   诗词今古韵大字典 ☛
000130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