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陟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陟岵》陟彼岵兮,登临葱茏山岗上, 瞻望父兮。远远把我爹爹望。 父曰:“嗟!似闻我爹对我说: 予子行役,“我的儿啊行役忙, 夙夜无已。早晚不停真紧张。 上慎旃哉,可要当心身体呀, 犹来无止。”归来莫要留远方。” 陟彼屺兮,登临荒芜山岗上, 瞻望母兮。远远把我妈妈望。 母曰:“嗟!似闻我妈对我道: 予季行役,“我的儿啊行役忙, 夙夜无寐。没日没夜睡不香。 上慎旃哉,可要当心身体呀, 犹来无弃。”归来莫要将娘忘。” 陟彼冈兮,登临那座山岗上, 瞻望兄兮。远远把我哥哥望。 兄曰:“嗟!似闻我哥对我讲: 予弟行役,“我的兄弟行役忙, 夙夜必偕。白天黑夜一个样。 上慎旃哉,可要当心身体呀, 犹来无死。”归来莫要死他乡。”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毛诗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点明了诗旨,亦提供了背景。不过,不必“孝子行役”,才“思念父母”;行役之人,思亲思家,实人情之常。着一“孝”字,反见经生之迂执。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陟岵》一诗,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乔亿《剑溪说诗又编》)。这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思乡诗一种独特的抒情模式。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常言: 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人子行役,倘非思亲情急,不会登高望乡。此诗开篇,登高远望之旨便一意三复: 登上山顶,远望父亲;登上山顶,远望母亲;登上山顶,远望兄长。言之不足而长言申意,思父思母又思念兄长。开首两句,便把远望当归之意、长歌当哭之情,抒发得痛切感人。 然而,诗的妙处和独创性,不在于开首的正面直写己之思亲之情,而在于接下来的从对面设想亲之念己之心。抒情主人公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幻境: 在他登高思亲之时,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也正登高念己,并在他耳旁响起了亲人们一声声体贴艰辛、提醒慎重、祝愿平安的嘱咐和叮咛。当然,这并非诗人主观的刻意造作,而是情至深处的自然表现。在这一声声亲人念己的设想语中,包含了多少嗟叹,多少叮咛,多少希冀,多少盼望,多少爱怜,多少慰藉。真所谓笔以曲而愈达,情以婉而愈深。千载下读之,仍足以令羁旅之人望白云而起思亲之念。 细心体味,这一从对面设想的幻境,在艺术创造上有两个特点。其一,幻境的创造,是想象与怀忆的融会。汉唐的郑笺孔疏把“父曰”、“母曰”和“兄曰”,解释为征人望乡之时追忆当年临别时亲人的叮咛。此说初看可通,深究则不然;诗人造境不只是追忆,而是想象和怀忆的融合。钱钟书指出: “然窃意面语当曰:‘嗟女行役’;今乃曰:‘嗟予子(季、弟)行役’,词气不类临歧分手之嘱,而似远役者思亲,因想亲亦方思己之口吻尔。”(《管锥编》,下同)如古乐府《西洲曲》写男“下西洲”,拟想女在“江北”之念己望己:“单衫杏子黄”、“垂手明如玉”者,男心目中女之容饰;“君愁我亦愁”、“吹梦到西洲”者,男意计中女之情思。《西洲曲》这种“据实构虚,以想象与怀忆融会而造诗境,无异乎《陟岵》焉”。别具赏心的体会,也符合思乡人的心理规律,因而为历代思乡诗不断承袭。其二,亲人的念己之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毛传在各章后曾依次评曰:“父尚义”、“母尚恩”、“兄尚亲”。这虽带有经生气息,却已见出了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从诗篇看,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母亲的“犹来无弃”,叮咛这位小儿子不要抛弃亲娘,这更多地从母亲这边出发,表现出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以及“娘怜少子”的深情;兄长的“犹来无死”,直言祈愿他不要尸骨埋他乡,这脱口而出的“犹来无死”,强烈表现了手足深情,表现了对青春生命的爱惜和珍视。在篇幅短小、语言简古的《诗经》中,写出人物的个性,极为不易,而能在从对面设想的幻境中,写出人物的特点,更为难能。这在后世同类抒情模式的思乡诗中,也并不多见。因此,从艺术创意看,把《陟岵》称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是极有见地的。 诗经·陟岵陟彼岵兮,① 登上青山岗, 瞻望父兮。 远远把爹望。 父曰: “嗟! 好象听见爹嘱咐: 予子行役, “孩子啊, 夙夜无已。 早晚不停你真忙! 上慎旃哉,② 可要小心保安康, 犹来无止!” 回来吧,不要滞留在他方! ” 陟彼屺兮,③ 登上秃山顶, 瞻望母兮。 遥望我母亲。 母曰: “嗟! 好象听见娘叮咛: 予季行役,④ “孩子啊, 夙夜无寐。 早晚不睡真苦辛! 上慎旃哉, 身体千万要当心, 犹来无弃!” 回来吧,不要忘记你娘亲! ” 陟彼冈兮,登上高山岗, 瞻望兄兮。遥望我兄长。 兄曰: “嗟! 好象听见我哥讲: 予弟行役,“兄弟啊, 夙夜必偕。 ⑤ 早晚服役神太伤! 上慎旃哉,当心身体保安康, 犹来无死! ” 回来吧,不要尸骨埋他乡! ” (程俊英译) 【注】 此属春秋初期魏地 (今山西芮城一带) 民歌 是一位征人思亲的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沉重徭役负担下的痛苦生活。 虽是怀人作,但直接写征人思亲的只有每章开头两句: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和“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在这重沓出现的两句中,通过对征人登高望远的描写,一下就将其强烈的思亲之情揭示无遗。试想,如果这种思亲之情不是已经到了不可抑制的程度,他又怎么会登高眺远,以望代归呢? 这样起笔,可谓开门见山,痛快淋漓。不过作为一首思亲诗,更令人激赏的还是每章后面六句。照理,直叙了征人思亲之后,应该进一步翔实描写他如何思亲才对,或者诉说自己非人的处境,或者诉说对亲人安恙的牵挂,等等。然而诗却完全调转笔锋,写起远方亲人如何思念征人来了。原来,征人身临高处,思绪遐飞,虽目不见亲人,心却早飞到了亲人身旁,恍惚之中,他似乎听到了亲人对自己深挚关切和虔诚祝福的话语。这里,不论其父说的“予子行役,夙夜无已”,还是其母说的“予季行役,夙夜无寐”,或者其兄说的 “予弟行役, 夙夜必偕”,都无非是说征人不堪忍受的痛苦: 劳作一天到晚不停,昼夜不得休息,黑天白日一样。所以他们一致发出了“上慎旃哉” 的祝愿,要他好生保重自己: 父亲希望他“犹来无止”,母亲希望他“犹来无弃”,兄长希望他“犹来无死”。这里,又无非是说: 服役期限永无休止的久长。本来,行役之苦,乃征人之切身感受;期限之长,乃征人之素来畏惧; 保重自己,乃征人之暗中打算; 尽早生还,乃征人之唯一愿望。耐人寻味的是,所有这些,无一出自征人之口,全由父母与兄道出。如此表达,不但曲折有致,而且更显出征人思亲之情的挚着深切,真可谓别人道而胜于自己道。 读这首诗,很容易想起另一首怀人作《卷耳》来。虽二者颇有区别:一是写贵妇思念远行的丈夫,一是写奴隶思念家中的亲人; 一写登高纯属想象,一写登高纯属写实; 一是推想对方行动写自己怀人之意,一是推想对方话语写自己思亲之情; 一仅两章重沓,一是通篇复叠。但这些小异并不能掩盖其大同,那就是: 想象入妙,都把笔墨重点放在所怀所思之人身上,诗从彼岸飞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