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防有鹊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防有鹊巢
(程俊英译) 【注】 这是一首“忧谗”之诗。诗人以事物的颠倒反常作比兴: 鹊巢本应筑在大树上,可现在却出现在堤坝上了; 鼠尾草本应长在低湿的土地里,可现在却出现在土丘上了;砖瓦是用来造房的,为什么却被铺设在中庭的大道;杂色的小绶草又为什么会长在高高的山丘上。世上的事情可以反复无常,可耻小人惯于作伪造谣,那些无根浮词离间了我和“予美”之间的关系,心中怎能不忧愁烦恼? 对这首诗的“忧谗”,从《诗序》到朱熹的《诗集传》乃至清代和近现代的学者,都没有异议。但对被谗的对象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分歧的焦点在对“予美”一词的理解。《诗序》首先提出“宣公多信谗,君子忧惧焉。”郑玄继其说,并明确指出 “所美,谓宣公也”。(《郑笺》孔颖达进而发挥: “臣之事君,欲君美好,故谓君为所美之人。” (《孔疏》)到了宋代,王质引用 《史记》 中陈宣公宠信嬖姬之子款,而杀太子御寇,公子完惧祸流亡齐国的故事,来坐实宣公的信谗。(《诗总闻》)那么,王质的“予美”,显然是“御寇”了。总之,这些说解都是把《防有鹊巢》当作政治诗来理解的。直到清代,象姚际恒,方玉润这样对《诗经》主题有着很多真知灼见的大学者,也都取这样的见解。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就是朱熹。朱子认为: “此男女之有私而忧或间之之辞。”他说: “予美,指所与私者也。”他的说解无疑于发聋振聩的惊雷,把笼罩在这首民歌表面的雾障一扫而空,还了它的本来面目。朱熹的功绩在于他能跳出《诗序》的束缚,就诗论诗,从诗篇的实际出发来分析认识它的主旨。他的方法是科学的,故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朱熹的观点虽然一直受到攻击,直到清代还不断有人发难,但现在他的见解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高亨先生引用《唐风·葛生》一诗中的“予美亡此”中“予美”指作者的妻子,(《诗经今注》) 进一步证实了朱熹的论断。 其实,我们从《防有鹊巢》的结构和特点看,这完全是一首民间情诗。有人评这首诗“柔肠曲尽”,(《吴闿生《诗义会通》) 可谓深得诗旨。仔细品味这首诗,一个失恋者的愁苦之情不是跃然纸上了吗?对情人的深爱、失去了心上人的苦楚和对挑拨者的一腔怨恨,交织在一起,编成了这首诗。没有“柔肠曲尽”的真切感受,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如此哀怨之作的吧! 《诗经》·《防有鹊巢》防有鹊巢。喜鹊搭窝在河堤。 邛有旨苕。紫云英草长坡地。 谁侜予美?谁会蒙骗我的爱? 心焉忉忉。担忧害怕藏心里。 中唐有甓,瓦片铺在庭中路, 邛有旨鹝。绶草栽入丘上土。 谁侜予美?谁会蒙骗我的爱? 心焉惕惕。担忧害怕心里苦。 把不协调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机的恐惧,是《防有鹊巢》一诗的情绪症结。不过,由于历代诠释各异,引申出许多有意思的观点。《毛序》说这首诗是“忧谗贼也。宣公多信谗,居子忧惧焉”。至于这位宣公是否信谗远贤,诗中并无实指。《毛诗序》仍然是一种揣想。朱熹则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在《诗集传》中说是“男女之有私而忧或间(离间)之词”。朱熹的说法,抓住了诗歌情绪的焦点,又从“予美”二字引申,才得出情诗的结论。 我们细味原诗,觉得落实为政治性的信谗远贤之忧,或者感情性的背信弃爱之忧,都比较勉强。特别是政治性的揣测,更为虚幻。关键在“予美”二字。“予美”为“我所爱慕的”这个意思。在《诗经》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丽、美好的意思。因为钟爱,觉得这个人(丈夫或妻子或情人)很美。所以,美字应该是一种感情亲爱的意思。如果这样理解可以接受,那么,“予美”的对象,就不一定是已经与作者定情相恋的人,但一定是作者明白地或暗暗地相恋之人。从全诗结构上看,被爱之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被谁暗中爱上了,而第三者悄然而至。于是,作者暗中焦急: 自己暗恋的人要被人抢去了呀!那是不合适的,不协调的!只有自己与这个人才是完美的一对。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暗暗的爱,暗暗的担忧,暗暗的感叹,于是,便出现了这首暗中担忧的歌。 从情绪上说,这首歌以猜测、推想、幻觉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动,表达平常的爱慕之情。正因为作者爱之愈深,所以他也忧之愈切。有没有第三者来蒙骗所爱者的感情呢?并无实指,或者干脆没有。然而,作者不管有没有第三者,就公开了他的担忧,这正是爱得深也疑得广。这一微妙的爱情心理,通过作者第一人称手法的歌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艺术手段上,大量的比喻是其特色。比喻中采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比喻人世间也不可能出现的情变。喜鹊搭巢在树上,不可能搭到河堤上;紫云英是低湿植物,长不到高高的山坡上;铺路的是泥土、地砖,决不是瓦片;绶草生长在水边,山坡上是栽不活的。这些自然现象本是常识,可是作者偏偏违反常识地凑在一起:“防有鹊巢”、“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鹝”,不可能的事物发生了。不过,自然规律不可违反,河堤上的喜鹊窝,山坡上的紫云英等等,都是不长久的。这里,显示了比喻运用中的感情倾向性,意味着作者的担心,也许是多余的。“谁侜予美?”实在谁也不能横刀夺爱,真正的爱情是坚贞不移的。这就是作者在担忧悬念中寄托的坚定信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