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行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行露

 
 厌浥行露,① 道上的露水湿漉漉,
 岂不夙夜,② 难道清早不走路,
 谓行多露?③ 还怕那道儿湿漉漉?
 谁谓雀无角?④ 谁说那雀儿没有角?
 何以穿我屋? 怎么穿破我的屋?
 谁谓女无家?⑤ 谁说我女儿没婆家?
 何以速我狱?⑥ 怎么送我进监狱?
 虽速我狱, 那怕你送我进监狱,
 室家不足。⑦ 强追婚姻你的理不足。
 
 谁谓鼠无牙? 谁说那耗子没长牙?
 何以穿我墉?⑧ 怎么打通我的墙?
 谁谓女无家? 谁说我女儿没婆家?
 何以速我讼? 怎么逼我上公堂?
 虽速我讼, 那怕你逼我上公堂,
 亦不女从。⑨ 要我依从那可是妄想。

 

(余冠英译)


 
 【注】 ①厌: “湆 (qi)” 的假借字。厌浥(yi): 潮湿貌。行: 路。②夙夜: 早夜,即天未明时。夙与 “早” 同义。③谓: “畏”的假借字,与下文的“谁谓”的“谓”不同。④角: 鸟的嘴。“角”是“噣(zhou)”的本字。⑤女: 韩诗作“尔”。故此句程俊英译作: “谁说你家没婆娘。”家: 夫家。⑥速: 招致。狱: 案件。速我狱:逼我吃官司。⑦室家: 指夫妇。古时男子有妻称室,女子有夫称家。室家,犹言结婚。⑧墉 (yong) : 墙。⑨女从: 从汝,即嫁你。
 
 余冠英先生在《诗经选》中对《行露》这首诗作了如下的解释: “一个强横的男子硬要聘娶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并且以打官司作为压迫女方的手段。女子的家长并不屈服,这诗就是他给对方的答复。诗的大意说:你象麻雀和耗子似的害了我,教我吃官司,但是谁不知道我的女孩儿已经许了人家?你要娶她,你可没有充足的法律根据。我拚着坐牢也不依从你。”
 这首拒婚诗写得颇有气势,义正词严,锋芒毕露。男方要逼婚,女方要拒婚,矛盾不可调和,一场官司不可避免。男方逼婚的目的没有达到,于是恶人先告状,企图借助官府的力量来使女方就范。然而女方认为对方法律根据不足,哪怕吃官司,也坚决不顺从。矛盾的焦点就是谁有理。女方自信有理,所以理直气壮给对方以答复。“虽速我狱,亦不女从。”即便上公堂、甚至是颠倒是非的判决,女方表示决不屈服。诗歌就是这样通过自述的方式成功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是: 诗中主人公是以进攻者的姿态出现,提出一连串的质问、设问和反诘,步步紧逼,先从精神上就压倒了对方,即无论对方使用什么手段都不能达到目的。例如仅“谁谓”句、“何以”句,在短短的十五行诗句中就各用了四次。从语气看,诗中主人公是被对方的无理逼婚所激怒,于是连珠炮似地发出质问。我们从“谁谓……?“何以……”?的语调也能体味出主人公内心的情绪和表情动作。
 特点之二是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联想相结合的手法。第一章是说只要不在清早走路就不怕露打湿身上,“似比喻不犯法就不怕刑罚” (余冠英《诗经选》)。“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是以麻雀有嘴啄穿屋子来比喻男方有口告状。“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是以耗子有牙咬穿屋墙来比喻男方有口告状。“穿屋”、“穿墉”都是比喻害人的行为。细加体味,还带有嘲讽意味。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二、三章的前四句是对喻的形式 (正文和比喻上下相符的一种形式)。以第二章为例: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是比喻。“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是正文。第三章前四句也同此。余冠英先生则是将这首诗的比喻和联想联系起来考虑。他认为: “第二章的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关系虽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却是很自然的联想,因为有角和有家同是有,穿我屋和速我狱同是侵害。第三章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关系同此。” (《诗经选》)
 特点之三是这首诗在构思上也有自己的路子。首章借行露作比,说明自己既然没有犯法就不怕刑罚。首先充分表明自己是有理的一方,因而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二、三章“乘势翻入,毫不碍手” (方玉润《诗经原始》)。“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是层层紧扣第一章而来的。二、三章的前四句是进攻的态势,后两句是以退为进——即便吃官司坐牢也不屈从。全诗写得跌宕起伏、一气贯下。这与作者的巧妙构思是分不开的。

《诗经》·《行露》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行露》

厌浥行露,道上露水湿漉漉,

岂不夙夜?难道不想早逃去?

谓行多露。只怕露浓难行路。

谁谓雀无角?谁说麻雀没有嘴?

何以穿我屋?怎么啄穿我房屋?

谁谓女无家?谁说你尚未娶妻?

何以速我狱?为何害我蹲监狱?

虽速我狱,即使让我蹲监狱,

室家不足!你也休想把我娶!

谁谓鼠无牙?谁说老鼠没牙齿?

何以穿我墉?怎么打通我墙壁?

谁谓女无家?谁说你尚未娶妻?

何以速我讼?为何害我吃官司?

虽速我讼,即使让我吃官司,

亦不女从!我也坚决不嫁你!

这首诗的主旨,从古至今,聚讼纷纭。《毛诗序》联系《甘棠》而理解为召伯之时,强暴之男不能侵凌贞女,而《韩诗外传》、《列女传·贞顺篇》却认为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虽讼不行的诗作,清龚橙《诗本谊》、吴闿生《诗义会通》等承袭此说。明朱谋玮《诗故》又以为是寡妇执节不贰之词,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以为是贫士却婚以远嫌之作。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是一个女子嫌弃夫家贫穷,不肯回家,被丈夫讼于官府而作;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的家长对企图以打官司逼娶其女的强横男子的答复;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是一个女子拒绝与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重婚的诗歌。笔者认为余说近是,但诗中的主人公应是那位女子。

全诗三章,首章比较隐晦难懂,以至于宋人王柏《诗疑》卷一断言是别诗断章错入,其实,可以根据清张澍《读诗钞说》将首章理解为这个女子表明态度,而下面两章是假设之辞,“乃预拟其变而极言之”,以示自己心意决绝,未必是真讼于官府。

首章首句“厌浥行露”起调气韵悲慨,使全诗笼罩在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中,暗示这位女性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抗争的过程也将相当曲折漫长,次二句“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文笔稍曲,诗意转深,婉转道出这位女子的坚定意志。次章用比兴方法说明,即使强暴者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用诉讼来胁迫自己,她也决不屈服。“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四句是正话反说,表示雀虽有嘴而无穿我屋之理,你已有妻则无致我陷狱之理,委婉巧妙;而“虽速我狱,室家不足”两句则是正面表态,斩钉截铁,气概凛然。第三章谓鼠虽有牙而无穿我墙之理,你已有妻则无使我遭诉讼之理,但你若欲陷我于诉讼,我也不会屈从你。句式复沓以重言之,使得感染力和说服力进一步加强。全诗风骨遒劲,格调高昂,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女性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