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桓》绥万邦,万国和睦, 娄丰年,连年丰收, 天命匪解。全靠上天降福祥。 桓桓武王,威风凛凛的武王, 保有厥士,拥有英勇的兵将, 于以四方,安抚了天下四方, 克定厥家。周室安定兴旺。 於昭于天,啊,功德昭著于上苍, 皇以间之。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 ……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前面《我将》一诗的赏析文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本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 《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诗经·桓绥万邦,① 安万邦, 娄丰年,② 屡丰年, 天命匪解。③ 天命不懈怠。 桓桓武王!④ 桓桓周武王! 保有厥士, 保有其猛士, 于以四方, 用之于四方, 克定厥家。 能定其国家。 於昭于天,⑤ 啊,光焰万丈, 皇以间之。 顺天以代商。 【注】 诗序说本篇为“讲武类祃”之作,陈子展解云: “类是祭天; 祃是祭造为军法者,殆谓祭军神,亦犹后世之所谓祃牙或祭旗邪?”邹肇敏则认为是“祀武王于明堂”的乐歌。两说都有相当的影响。但近代和当代学者多根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庄王的一段话 (大略云: 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 ,认为这是成王时《大武》乐歌的第六章,主要歌颂武王克商以后,国泰民安,物阜年丰的景象。 周代歌舞,已形成一种功利性很强,而以表演为主的综合性文艺样式,而舞曲歌辞只是其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本非独立的诗歌。一离开音乐舞蹈,其文辞“早失了春光一半”,剩下一个空空洞洞的外壳,所以大多数颂诗,孤立看都不那么烂漫,不客气地说便是“味同嚼蜡”。然而在它们产生的当时,却曾配合乐舞,打动过听众,有着活泼的生命,全不似今日之“涸辙枯鲋”。欣赏这类作品,必须有历史感和想象力。除非你还原它舞曲歌辞的面貌,是不能唤回其青春,从而嗅到它原有的馥郁的。 正因为歌辞是乐舞的配角,所以它就不能喧宾夺主。一般说,舞曲歌辞内容都不复杂,不具体,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涵盖力。它本身的形象性被减弱的同时,却对形象感与表现功能很强的舞蹈动作有辅助渲染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大武》据说是要以干戚为舞具的,试想一下,当皇家舞队手持干戚,在舞场上摆开气势磅礴的队形后,一声“安万邦,屡丰年”,将使观众感到何等的庄严伟大。对于“桓桓武王”的崇拜与感激,将从心底油然而生。汉高祖威加海内归故乡的当儿,不是组织过百人歌舞队唱他亲自写作的《大风歌》吗,那歌辞多么简短,但唱起来该是多么雄壮,多么令人感奋! 歌辞不是说“安得猛士守四方”吗?这简直就是《桓》中“保有厥士,于以四方,以定厥家”的转语。然从马瑞辰以来注家都疑“厥士”是“厥土”之误。可“保有厥士”有什么不通呢? 还是朱熹不改本字的解释为好: “保有其士而用之于四方,以定其家”,就这意思。配合这几句,场上执干戚的舞蹈者当有相应的形体动作,使人感到威风凛凛,所向披靡; 似乎在那些明快刚健的动作下,一切的敌顽都如灰飞烟灭了。于是乐曲推向高潮: “啊,光芒万丈,顺天以代商”,观众情绪为之一振,为黑暗时代的结束,光明时代的展开而欢欣鼓舞了。当然,这些“观众”的阶级归属也是很清楚的。 要之,《桓》和周颂中不少作品一样简短,却已经成功了很标准的舞曲歌辞。它的某些特征,如主题鲜明,语言浅近,节奏明快,依附于乐舞等,在后来乃至今日之历史歌舞剧中仍然保留了下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