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权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权舆于我乎,① 唉,我呀! 夏屋渠渠,② 从前住的大厦高楼, 今也每食无余。 如今每餐勉强吃够。 于嗟乎!③ 哎呀呀! 不承权舆!④ 当初排场哪能讲究! 于我乎! 哎,我呀! 每食四簋,⑤ 从前每餐四碗打底, 今也每食不饱。 如今每餐饿着肚皮。 于嗟乎! 哎呀呀! 不承权舆! 再也没有当初福气! (程俊英译) 【注】 这是一首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留恋当年生活而自伤的诗。诗虽有短短两章,每章又仅仅有五句,但却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没落贵族的形象。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剧烈变革的时期。奴隶制开始走向崩溃,新兴地主阶级正在走向历史舞台。奴隶主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逐渐消亡,世袭制正在废除,政治上的特权也不复存在。面对历史的大潮,他们只有哀叹而已。重温昔日的“红楼之梦”,他们哀叹“于我乎”! 哀叹往日失去的天堂。从前,他们靠着贵族的特权,世袭的禄位,祖传下来的土地、奴隶,“不稼不穑”,“不狩不猎”,整天过着十足的吸血鬼生活。他们住的是高楼大厦 (夏屋渠渠) ,吃的是每顿四碗打底 (每食四簋) 的美味嘉肴。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哀叹“于嗟乎”! 哀叹今不如昔 (不承权舆) 。他们没落了,他们失去了昔日的天堂。一夜之间,他们成了不名一文的穷光蛋,生活上没了保障。他们连糊口都成了问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今也没食无余) ,甚至还要饿肚子 (今也每食不饱) 。在一章短短的五句中,竟然有两句描写他们的哀叹,可谓长叹复短叹。 历史上一切没落的剥削阶级都是这样,没落贵族阶级的思想情绪,代表了一切没落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他们只能在重温昔日的旧梦中得到一点可怜的精神满足。他们越是怀念过去,也就更加增添现实的痛楚感,他们将永远轮迥于怀旧——痛楚——怀旧的恶性循环中。他们的下场只有两个:一个是象岸边的贝壳一样,被大海默默地抛弃; 一个是由于憎恨的累积而变成复辟狂,正因为越发疯狂因而下场也更加可悲。也有人说这首诗是秦国人民讽刺秦康公的诗,恐未必正确。因为住“夏屋渠渠”吃“每食四簋”的人绝不是奴隶和平民,而是奴隶主贵族。从诗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绪看,是没落贵族的怀旧情绪,而不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 诗为叠咏体。两章在意义上是平行的,内容则是前后互补。前一章说从前住的是“夏屋渠渠”,后一章说吃的是 “每食四簋”,两章合起来正好说的是从前吃的和住的。吃住问题最能代表人生的富裕程度和享乐程度,所以贵族阶级在感叹 “今不如昔”时,往往拿吃住做对比。与诗的内容相适应,本诗采用了咏叹的修辞手法,充分揭示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哀怨的思想感情。《诗经》的语言,对汉语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新词和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本诗中“权舆”一词就是这样。 《诗经》·《权舆》於我乎!唉我呀! 夏屋渠渠。曾是大碗饭菜很丰裕, 今也每食无余。如今每顿吃完没剩余。 于嗟乎!唉呀呀! 不承权舆。现在哪能比当初。 於我乎!唉我呀! 每食四簋。曾是每顿饭菜四大碗, 今也每食不饱。如今每顿肚子填不满。 于嗟乎!唉呀呀! 不承权舆。现在哪能比当年。 《权舆》一诗,通过礼饩今昔薄厚悬殊,刺秦君养士不终。魏源以为“《权舆》诗人其冯谖之流乎”(《诗古微》),所比甚为贴切。《毛诗序》云:“《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虽有坐实之弊,亦不为误。 诗两章结构相同,在反复咏叹中见“低徊无限”(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之情,感慨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诗首句即以慨叹发语,让听者有“不提倒也罢了,提起两眼泪汪汪”的心理预设,作者以下提及的今昔强烈对比就显得自然而不突兀。过去的日子里大碗吃饭、大碗吃肉,而如今是每顿供应的饭菜都非常简约,几乎到了吃不饱的程度,前后待遇悬殊,让人难以承受。其实,饮食上的一点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的贤者在国君心目中的位置。嬴秦为求霸业,多有好养游士食客之君主(这一点可参见秦李斯所作《谏逐客书》),其中秦穆公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取由余于戎,获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枝于晋,并且屡败犹用孟明,善马以养勇士,一时间四方游士,望风奔秦。及至穆公死,其子康公立,忘旧弃贤,使游侠之士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诗人在此背景下,唱出这首嗟叹的歌,确实可以证史,“六经皆史”,由此可见。 诗的前后两章虽然相近,但些微变化间显示出歌唱者前后待遇的落差之大,第一章里提及的变化还只是从大碗饭食到每食无余,到第二章里已经从“每食四簋”到“每食不饱”了,于是作者一唱三叹,“于嗟乎!不承权舆”,这嗟叹声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 对遭受冷遇的现实的失望和对康公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从诗中我们无法看到诗作者慨叹之后待遇能否得到改变,但从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的战国齐孟尝君食客冯谖身上或可看到他的影子。 陈继揆《读诗臆补》云:“秦上首功,简贤弃士。《权舆》一诗,其逐客坑儒之渐欤?楚穆生因礼酒不设而去。唐明皇时,薛令之为东宫诗曰:‘朝日上团圆,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捥,羹稀箸易宽。’遂去。两贤其得诗人《权舆》之旨者!”他的这番话似乎可以使我们对《权舆》的意义与影响有更深的理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