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大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大车

 


 大车槛槛,① 大车驶过声坎坎,
 毳衣如菼。② 身穿毛衣青色淡。
 岂不尔思? 难道是我不想你?
 畏子不敢。 怕你犹豫心不敢。
 
 大车哼哼,③ 大车驶过慢吞吞,
 毳衣如。 ④ 身穿毛衣红殷殷。
 岂不尔思? 难道是我不想你?
 畏子不奔。 怕你犹豫不相奔。
 
 谷则异室,⑤ 活着各住各的房,
 死则同穴。 死后同埋一个圹。
 谓予不信, 别说我话难凭信,
 有如皦日。⑥ 天上见证是太阳!


 

(据程俊英译文有改动)


 
 【注】 ①大车:牛拉的载重车。槛槛(kan):车行声。②毳(cui)衣: 用兽毛织成的衣服。菼(tan) : 初生的芦荻,青白色。③啍啍(tun): 车行声。 ④ (men): 红色的玉。 ⑤谷: 活着。⑥如: 此。皦:同 “皎”,白,光明。
 
 在诗经为数众多的恋歌中,《大车》是很有特色的一首。诗中女主人公爱上了一位男子,但又不肯贸然和他同居 (“谷则异室”) 。并非她心怀二志,而是她对恋人的态度尚无十分的把握。《大车》一诗便是在这种矛盾心情中所作的爱的试探。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大车哼哼,毳衣如璊”,这不纯是兴语。车走雷声,毛衣鲜艳,都暗示出一个很有身分的男子的形象,那无疑便是女子的意中人了。这里应隐含有二情相逢的值得记忆的往事,或许他们曾经同车而行; 或许当初结识,他就是这样驱高车,盛服装,显得风流倜傥,令人一见难忘。时光可以使记忆变得模糊,但那车声,那服色却令人忘不了。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那人丽服乘车而来,要讨一个重要的口信。从后文“谷则异室,死则同穴”二句看,那女子其实是早已表明心迹的,所欠的只是一个“榖则 ‘同床’”的许诺。那么,她在犹豫什么呢?
 读者须知,当时的婚俗,已逐渐受到礼教的干预了。“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齐风·南山》)舆论已不容非礼的自由结合,连上层统治者也不免这种约束。诗中那个好身分的男子虽怀有爱的觊觎,又不能不顾虑重重。这从“岂不尔思,畏子不敢”两句,有着充分的暗示。什么不敢? 私奔的不敢。“畏子不奔”,便是进一步的补说。换言之,那男子受到了一些约束,不敢将两个人的隐密感情、隐密关系,公之于众。他只能采取幽会的形式,而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作出更多的牺牲,尤其是名誉上的牺牲。这正是女主人公深感不满的,所以她话里带刺,而且一语破的: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这与其说是讥讽,不如说是反激,诗句妙处也正在这里。说你不敢,正表明“我”敢; 说你不敢,是希望你敢。也许先前是男方要女主人公表态; 现在反过来,是女主人公逼男方表态了。成,还是吹,都在一句话。诗通过活生生的人物语言,展现了极富戏剧性的爱情谈判,很有意味。“岂不尔思,畏子不敢”,这是火辣辣的挑逗。“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这是坦率的表白。那女子很有性格,决不如“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使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那等的盲动; 而是将命运攥在手里,引而不发跃如也。不怕她现在静如处子,只要对方一句话,她也能脱兔般地行动。
 的确,此诗所写一面是爱的大胆; 一面是爱的矜持。女主人公为再一次表白爱的心迹,于是旧誓重提: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今人曾翻新为“生不同床死同穴” (田汉《关汉卿》) 一句。这里值得玩味的是“谷则异室”四字,看来那女子是要坚持敢奔的条件的,否则不全则无,把希望留到身后。“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指天为誓,更见信念。
 诗人写到这里戛然而止。那男子听后是赧然而退,还是回应如响,并不是这首抒情诗的兴趣所在,诗人不画蛇足。他要表现的是一种爱的心境,一个活生生的个性,就此而言,《大车》一诗是完满成功了。

《诗经》·《大车》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大车》

大车槛槛,大车奔驰声隆隆,

毳衣如菼。青色毛毡做车篷。

岂不尔思?难道我不思念你?

畏子不敢。怕你不敢来相逢。

大车啍啍,大车慢行声沉重,

毳衣如。红色毛毡做车篷。

岂不尔思?难道我不思念你?

畏子不奔。怕你私奔不敢动。

穀则异室,活着居室两不同,

死则同穴。死后要埋一坟中。

谓予不信,如果你还不信我,

有如皦日!太阳作证在天空!

《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刺周大夫”,说他不敢信守诺言。这种说法不确,因为全诗并没有更多的社会背景描述。我们细味全诗,很自然地发现,这是一首爱情诗。诗的意思简明直截: 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恋,他要求她私奔(大概姑娘家里有人不同意),她却有点犹疑。于是,小伙子指天发誓,一定要和姑娘结合,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爱情的强烈、坚定、至死不渝,大概总可以感动姑娘了。

这首诗把环境气氛与主人公心情结合起来,相互烘托促进,是一个特色。第一章写小伙子赶着盖有青色车篷的大车奔驰,在隆隆的车声里,小伙子心潮澎湃:“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姑娘,你到底敢不敢与我相爱相恋呢?小伙子的冲动,与姑娘的犹疑,制造了恋爱中的痛苦。第二章以沉重的车轮声,衬托小伙子内心的苦恼。这时候,小伙子终于明白了: 姑娘的犹疑是因为她家里不同意这段恋情。因此,摆在面前的是: 姑娘敢不敢、能不能不经父母许可就和小伙子私奔,结成夫妻。这是姑娘的终身大事,不能不慎重考虑。因为一旦遇人不淑,又背叛了父母,那么自己的前途就十分悲惨了。第二章既回溯了第一章姑娘犹疑的原因,又提出私奔有无后顾之忧的考虑。诗歌是由小伙子口中唱出来的,表示小伙子已经明白姑娘的处境和心思了。于是,自然地引出第三章: 小伙子指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即使生不能同床,死后也要同穴。古人指天发誓是十分慎重的行为,这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时代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违反了诺言要受到天谴的。小伙子慎重的发誓,从意蕴而言,已是圆满地解释了姑娘的疑虑,使姑娘放心大胆地投向恋人的怀抱。从情节而言,诗歌却不再描述其最后结局了。人们可以从诗意延续中推想: 这一对恋人,一定高高兴兴地驾着大车,奔向相爱相伴的幸福生活了。

这首诗,将环境气氛与人物心情相结合相衬托,把故事按情节发展而安排诗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结局,都有特色。千年之下,读者感受到的,主要仍然是那两颗充满忠贞爱情的年轻的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