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信南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信南山

 


 信彼南山,① 终南山坡绵延长,
 维禹甸之。② 大禹治过这山罔。
 畇畇原隰,③ 田原平坦又宽广,
 曾孙田之。④ 曾孙耕作田原上。
 我疆我理,⑤ 我划田界开沟洫,
 南东其亩。⑥ 界渠南东有方向。
 
 上天同云,⑦ 上天沉沉布密云,
 雨雪雰雰,⑧ 大地纷纷扬雪花,
 益之以霢霂。⑨ 再加绵绵春雨下。
 既优既渥,⑩ 雪盛雨足年成好,
 既霑既足,(11) 滋润大地宜庄稼,
 生我百谷。 催我百谷快发芽。
 
 疆场翼翼,(12) 田界齐整排成行,
 黍稷彧彧。(13) 黍稷茂盛长势旺。
 曾孙之穑,(14) 曾孙庄稼大丰收,
 以为酒食。 做成酒美饭又香。
 畀我尸宾,(15) 酒饭敬神待宾客,
 寿考万年。 保佑我寿万年长。
 
 中田有庐,(16) 田中长着大葫芦,
 疆场有瓜。 田边陇头种香瓜。
 是剥是菹,(17) 切开瓜儿做腌菜,
 献之皇祖。 祭祖供神得用它。
 曾孙寿考, 上天神灵来保佑
 受天之祜。(18) 曾孙添寿增年华。
 
 祭以清酒, 祭祖要用清醇酒,
 从以骍牡,(19) 再加红毛大黄牛,
 享于祖考。 酒肉供奉神享受。
 执其鸾刀,(20) 鸾刀明亮操在手,
 以启其毛,(21) 披开皮毛宰黄牛,
 取其血膋。(22) 取出牛血和膏油。
 
 是烝是享,(23) 进酒献肉供神享,
 苾苾芬芬, 膏油燃起满屋香,
 祀事孔明。 祭祀事事按规章。
 先祖是皇。(24) 先祖神灵临庙堂,
 报以介福, 降以大福为报偿,
 万寿无疆! 赐我长命寿无疆!


 
 【注】 ①信:同“伸”,指延伸长远。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②甸: 治理。③畇畇(yun): 田地平整貌。④曾孙:周王对祖先神的自称。⑤疆: 田界。理: 田地的沟垄。这里“疆”、“理” 均作动词用,指规划田界,整治沟垄。⑥南东其亩:谓田地的界和沟垄或南向,或北向,皆因地制宜。⑦同云:指天被云层遮住。 ⑧雰雰: 犹“纷纷”。 ⑨霢霂(mai mu):小雨。⑩优: 充足。渥: 润泽。(11)足: 通“浞”,润湿貌。(12)疆场 (yi) : 田界 。(13)或或 (yu) : 同 “郁郁”,茂盛貌。(14)穑: 收割庄稼。(15)(bi): 给予。 (16)庐: 旧说多 解为庐舍。“庐”与下句 “瓜”字相对为文,当指一种植物,或曰为葫芦一类东西,疑近是。(17)剥,割、切。菹(zu): 腌菜。(18)祜(hu) : 福。(19)骍(xin)牡: 毛色赤红的公黄牛。(20)鸾刀: 一种带有鸾铃的刀。(21)启: 开。(22)膋(liao): 脂膏,指牛脂。(23)烝: 进。享: 献。(24)皇: 通 “廷”,归来。
 
 本篇也是一首周代统治者祭祀祖先的乐歌,诗中的 “曾孙”是周王的自称。它记的可能是荐新之祭,即 “尝祭”。(也有学者认为是冬之 “烝祭”) 。此诗与《楚茨》篇虽同属祭祀诗一类,但又有明显的差异,王质《诗总闻》云: “《楚茨》烝尝之祭也,其仪差详; 《信南山》荐新之祭也,其仪差略。”从内容上来看,《楚茨》篇详叙祭祀仪礼典制和祭祀活动的情形,而《信南山》对这些却写得其极简略,诗人的兴趣似乎不在以写祭祀诸事来表明祭主对先祖的崇拜和诚敬,他更注重“因祭祀而推原粢盛之所自出。” (方玉润语) 这就见出本篇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楚茨》篇有所不同。因此,它在构思,表现手法和风格上都有不同于《楚茨》的特点。
 全诗有六章。首章写田原。头两句“信彼南山,维禹甸之,”从大禹疏理河川,整治山原写起。这两句并没有追古思远,克返先圣功烈的涵意,也没有如后儒所说的禹创 “丘甸之法”,“三代相因”之类的意义,它只是表明曾孙拥有终南山下这片广阔肥沃的原野,古时曾经大禹亲手整治。所以,接下有“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两句即明此意。章末的“我理我疆,南东其亩”,写宽广平整的田原上,界垄沟洫依其地势错综布列,所谓“物土之宜以布其利”。此章言田原之美,是对万物赖以生长的大地的歌颂。次章由地利写到天时,冬之盛雪、春之雨霂,覆原盖野,润泽大地,极宜于农作物生长。此章言冬春雪雨充沛,是对“生我百谷”的天时的歌颂。三、四、五章分别写黍稷,瓜果、牲畜。黍稷“以为酒食”,瓜果醃制为菹,骍牡杀为牺牲,都是用作祭祖的供品。祭品之丰盛美洁,以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皆出之于大地,得之于天时。这三章言物备年丰,亦旨在歌颂养育万物的大地与美好的年成。末章以“是烝是享”一句,总随前三章所写的黍稷、瓜果、牲畜,转入到祭祀事上来,用省洁几笔,结束全篇。
 此诗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祭祀供品。诗人多祭品之丰洁,与其说旨在表明曾孙对先祖神灵的敬诚,毋宁说是在对奉献出如此富饶物产的大自然表示深情的赞美,这就与《楚茨》篇有显而易见的不同。
 这首诗在章法结构方面也极为精巧,体现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和经营匠心。全诗紧紧围绕赞美大自然这一主题组织描写。这里着重谈谈二至四章。二章重点写天时之美,“雨雪雾雾,益之以霢霂”两句,描绘雪雨丰盛饶洽,又见出冬春两季的更替,这里所举冬、春,实兼概夏秋,以表四时充美,风调雨顺。接下“既优既渥”两句,以天时映带地利,末句“生我百谷”承此而来,言春天草木甦生,百谷萌发,遥领三章的“黍稷彧彧”和四章的“中田有庐,疆场有瓜”,由春之百谷萌发到夏之庄稼旺盛和秋之收成丰硕,实有对天时颂美这一暗脈贯穿。又三、四章都扣住疆场、田地来写,明示其与首章对田原的颂美一意相承,巧妙地表示出庄稼生长收成之好,乃受益于地利,得惠于天时这层意思。五章首句的“祭以清酒”,与三章的“以为酒食”相呼应,以“清酒”该美“食”,双绾前两章之言黍稷,庐瓜。以下转出 “从以骍牡”一句,由写农作物过渡到祭前杀牲,表现牲畜的膘肥毛纯,这儿章把天时地利与庄稼春生秋熟一并写出,相为映衬,笔意浑融绵密,结构完美,章法错综多变,实在高明。
 与《楚茨》的铺叙详赡周密相比,本篇笔调显得舒展灵活,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诗中描写自然风物很有特色,诗人善于运用不同的笔墨来表现不同自然景物的特点。如写田原,从大处落墨,突出田界沟洫纵横交错,笔直延伸向远方,给人以一种辽阔苍茫之感,又写连峰叠嶂,逶迤绵延的终南山脉为之屏障,更显示出雄浑气象。首章写田原高山,只用粗线条几笔简洁勾勒,却有涵千里于尺幅之中的艺术效果。再如写冬雪,云“上天同云,雨雪雰雰”,上句写天,阴云万里,沉沉欲坠,天云浑然一色; 下句写地,霰雪乱舞,纷纷扬扬,山原银妆素裹,画面极为开阔壮观。写春雨,则另换成一付轻柔笔触,云: “益之以霢霂”,那“当春乃发生”的春雨轻盈细密,大地一片迷濛的景象,如在目前。冬雪、春雨这两幅风调绝然不同的景致,经诗人妙手组接在一起,刚劲之中含温润娟秀,给人以特殊的美感。这几句写景笔墨跌宕多姿、疏宕之中融入细腻柔婉,十分动人。此章四五两句“既优既渥,既霑既足”,连用四个动词。“优”、“渥”描绘雪雨覆盖大地,既充沛又均调,不浸不淫,恰到好处; “霑”、“足(浞) 则写雪雨渗入土壤,滋润大地,霑溉万物。用词之贻切生动,运笔之细致入微,确如姚际恒所说“后世不能到。”全诗写景状物,纯用白描手法,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深挚的感情。
 有位外国著名学者谈到中国文学特色时,曾说过,“那些在别国文学中不成其为文学素材的东西”,在中国文学中却以其出色的描写而成为文学名作。中国文学的这种“诗歌性”的“总体方向”,早在《诗经》的创作中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如 《信南山》一篇,不仅用诗的形式来描写 “别国文学中不成其为文学素材”的宗庙祭祀,而且描写得如此生动精美,如此丰富多采,情致动人,足以表明中国文学自其源头 《诗经》里,就有着无限的创造性活动。

《诗经》·《信南山》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信南山》

信彼南山,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

维禹甸之。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

畇畇原隰,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

曾孙田之。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

我疆我理,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

南东其亩。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上天同云,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

雨雪雰雰。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

益之以霢霂,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

既优既渥,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

既霑既足,滋润大地并霑溉四方,

生我百谷。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疆埸翼翼,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

黍稷彧彧。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

曾孙之穑,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

以为酒食。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

畀我尸宾,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

寿考万年。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中田有庐,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

疆埸有瓜。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

是剥是菹,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

献之皇祖。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

曾孙寿考,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

受天之祜。都是依赖上天的佑护。

祭以清酒,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

从以骍牡,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

享于祖考。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

执其鸾刀,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

以启其毛,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

取其血膋。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是烝是享,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

苾苾芬芬。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馨。

祀事孔明,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

先祖是皇。列祖列宗们欣然驾临。

报以介福,愿赐以宏福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以此回报子孙的孝心。

这首诗与上篇《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但二者也有不同。《楚茨》言“以往烝尝”,乃兼写秋冬二祭;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而且它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的描绘,表现出周代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的文化特色。烝祭是一年的农事完毕以后的最后一次祭典,周人以农立国,奉播植百谷的农神后稷为始祖,那么在这年终的祭歌中着力歌唱农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毛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此序与《楚茨》的诗序一样,都属牵强附会之说。姚际恒评此诗曰:“上篇(按指《楚茨》)铺叙闳整,叙事详密;此篇则稍略而加以跌荡,多闲情别致,格调又自不同。”(《诗经通论》)概括颇当。

此诗对于研究古代的井田制也有参考价值。井田之制因其年代久远,难以稽考,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则可为我们提供若干讯息。诗首章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指终南山,诗人显然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在诗人看来,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辟出来的。毛传训“甸”为治,而郑笺则落实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孔疏承郑笺之说,谓“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调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孔疏引孙毓说),但郑、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义。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古人对经理田界是非常重视的。毛传释此诗云:“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学者解释得更为具体,如王安石说:“疆者,为之大界;理者,衡从(横纵)其沟涂。”(《吕氏家塾读诗记》引)吕氏又引长乐刘氏说云:“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导之也。”刘氏之说当是依据《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里所谓“南东其亩”也与井田制有关。此句指顺应地形、水势而治田,南指其田陇为南北向者,东则为东西向者,此即《齐风·南山》所云“衡从其亩”。郑笺释曰:“‘衡’即训为横。韩诗云: 东西耕曰‘横’。‘从’……韩诗作‘由’,云: 南北耕曰‘由’。”《左传·成公二年》载: 晋郤克伐齐,齐顷公使上卿国佐求和于晋营,晋人要求“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也就是使齐国的陇亩全部改为东西向,这样晋国一旦向齐国进兵,就可长驱直入。国佐回答晋人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国佐引本篇为据,说明先王当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据不同的地势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的田陇,如今晋国为了军事上的便利而强令齐国改变田陇的走向,是违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见诸其他典籍,但情节上有些出入。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晋文公伐卫,东其亩。”《吕氏春秋·简选》云:“晋文公东卫之亩。”郭沫若引成公二年事云:“这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种证明。因为亩道系以国都为中心,故有南北纵走与东西横贯的两种大道。南北纵走的是南亩,东西横贯的就是东亩。《诗》上所说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就是这个事实。……这些资料好像与井田制并无直接关系,而其实它们正是绝好的证明。”(《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评》)

本诗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庐”,说者也以为与井田有关。《吕氏家塾读诗记》引邱氏说云:“公田百亩内,除二十亩为八家治田之庐。”又引董氏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每家庐舍二亩半。”按《孟子·公孙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范宁注:“此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除二十亩,家合二亩半为庐舍”,“八家共居”。《韩诗外传》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以上诸说大同小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庐舍二十亩。说诗者多从其说,但笺疏别有所解。郑笺云:“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农时则出而就田,须有庐舍,于田中种谷,于畔上种瓜,所以便地也。”按笺疏之说,田中的庐舍成了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的临时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旧说,以为庐与瓜为对文,庐也当为植物,故庐为芦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台、莱、瓜、壶均为植物一样。郭氏别出心裁,也可聊备一说(参见《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