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东门之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东门的大白杨呵,

其叶牂牂。叶儿正“牂牂”低唱。

昏以为期,约好在黄昏会面呵,

明星煌煌。直等到明星东上。

东门之杨,东门的大白杨呵,

其叶肺肺。叶儿正“肺肺”嗟叹。

昏以为期,约好在黄昏会面呵,

明星晢晢。直等到明星灿烂。

倘若将“明星”视为夜晚升空的众多星辰,这首诗的情致便当是欢乐的: 当黄昏将临,月儿尚未朗照,夜空上开放灿烂如花的第一朵明星时,约会的情人便要到来——这时的主人公,隐身在“牂牂”“肺肺”的白杨树荫下,心中该漾动着几多期盼的喜悦!

但“明星”在古代实为“启明星”之专名,它在黄昏的时候隐于西天,直到黎明时分方才灼灼升现东方。《郑风·女曰鸡鸣》所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说的就是它凌晨升空的景象。明白了“明星”之特指,这首诗的基调便刹那间改观了: 涌动在诗中的,再不是黄昏约会的喜悦,而只有终夜不见情人来会的焦灼和惆怅了。

我们实在很难判断,那在白杨树下踯躅的人儿,究竟是男、是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或她)一定是早早吃罢晚饭,就喜滋滋来到城东门外赴约了。这约会在初恋者的心上,无疑既隐秘又新奇,其间涌动着的,当然还有几分羞涩、几分兴奋。陈国都城的“东门”外,又正是男女青年的聚会之处,那里有“丘”、有“池”、有“枌”(白榆),“陈风”中的爱情之歌《东门之池》、《宛丘》、《月出》、《东门之枌》,大抵都产生于这块爱情圣地。

现在主人公的伫足之处,正有一排挺拔高耸的白杨。诗中描述它们“其叶牂牂”、“其叶肺肺”,可见正当叶儿繁茂、清碧满树的夏令。当黄昏降临、星月在天的夜晚,乌蓝的天空撒下银白的光雾,白杨树下便该映漾出一片怎样摇曳多姿的树影。清风吹过,满树的叶儿便“牂牂”、“肺肺”作响。这情景在等候情人的主人公眼中,起初一定是异常美妙的。故诗之入笔,即从黄昏夏夜中的白杨写起,表现着一种如梦如幻的画境;再加上“牂牂”、“肺肺”的树声,听来简直就是心儿的浅唱低回。

但当主人公久待情人而不见的时候,诗情便出现了巨大的逆转。“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昏以为期,明星晢晢”——字面的景象似乎依然很美,那“煌煌”、“晢晢”的启明星,高高升起于青碧如洗的夜空,静谧的世界便全被这灿烂的星辰照耀了。然而,约会的时间明明是在黄昏,现在却已是斗转星移的清寂凌晨,连启明星都已闪耀在东天!情人却在哪儿呢?诗讲究含蓄,故句面上始终未出现不见情人的字眼。但那久待的焦灼,失望的懊恼,分明已充溢于字里行间。于是“煌煌”闪烁的“明星”,似也感受了“昏以为期”的失约,而变得焦灼不安了;就是那曾经唱着歌儿似的白杨树声,不也化成了一片歔欷和叹息?

朱熹分析此诗说:“此亦男女期会而有负约不至者,故因其所见以起兴也。”(《诗集传》)其实此诗运用的并非“兴”语,而是情景如画的“赋”法描摹。在终夜难耐的等待之中,借白杨树声和“煌煌”明星之景的点染,来烘托不见伊人的焦灼和惆怅,无一句情语,而懊恼、哀伤之情自现。这正是此诗情感抒写上的妙处。由于开笔一无征兆,直至结句方才暗示期会有失,更使诗中的景物描摹,带有了伴随情感逆转而改观的不同色彩,造成了似乐还哀的氛围递换、变化的效果。这样的表现,就尤其令人叹为观止了。

这样一首情诗,《毛诗序》却附会为“刺时之作”,以为刺的是“昏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者”,未免太离谱,其为今人所不取,自然是理所当然。


诗经·东门之杨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 东门一片大白杨,
 其叶牂牂。① 风吹树叶得朗朗。
 昏以为期, 林中人约黄昏后,
 明星煌煌。② 天上明星亮堂堂。
 
 东门之杨, 东门一片白杨林,
 其叶肺肺。③ 风吹树叶滴玲玲。
 昏以为期, 林中人约黄昏后,
 明星晳晳。④ 天上明星亮晶晶。


 
 【注】 ①牂(zang) 牂: 象声词。②明星: 明亮的星星。一说即金星(又叫太白、启明、长庚)。煌煌: 明亮的意思。③肺 (pei)肺: 象声词,同牂牂。④皙(zhe)晳: 同煌煌。
 
 这是一首乍看似乎很简单,而越琢磨问题越多的诗。说它简单,首先是因为它采用的是《诗经》国风中常见的重章叠句形式,第二章仅仅换了两个词,并且还是词换意不换,两章完全可作一章读。其次是因为它每章只有四句,每句的意思都不深奥: 从第三句的“昏以为期”,我们知道这是恋人约会,时间定在黄昏之后;返过头来,第一句的“东门之杨”就是告诉我们约会的地点; 剩下的二、四两句“其叶牂牂” “其叶肺肺”、“明星煌煌” “明星皙皙”则是对约会环境的描述。——一切都是这么显豁,我们很容易地就可以得出 “这是一首写恋人约会的诗”的结论。
 然而,能够肯定下来的也就到此为止,再往下,则每走一步都会叫我们徘徊难决: 这是写双方的相会呢,还是写一方的等待?如果是写一方的等待,那么是谁在等谁?又等了多久?随之而来的是:它表现的是相会的幸福,还是会面前的甜蜜的遐想?是等待的焦灼,还是久候不至的失望?……细味全诗,只觉得哪一种说法都不能肯定,哪一种说法都无法排除。古今各家的注释或译文五花八门,连思想相当解放而且敢于下结论的经学大师方玉润,也在他的专著《诗经原始》中,连连感叹它“辞意闪烁”,“玩其词颇奇奥,隐约难详”,而终于不得不以“阙之”作罢了。
 造成这种让我们莫衷一是的复杂情况的原因,是它明示给我们的太少而暗示给我们的太多。它用树林、叶声、明星三种物象构成的意境,具有太广的包含性和太多的启发性。既可以使我们眼前出现一幅情人幽会的画面,则那轻柔的、有节奏的树叶的沙沙声,正是这曲情歌的最美妙动听的伴奏,而那明亮而善解人意的星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疏疏拉拉地照射在他们身上所形成的斑驳的图案,恰似这天然情场最协调最理想的装饰;又可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俊美的姑娘或憨厚的小伙子怀着甜蜜的遐想在等待,则那轻柔的、有节奏的树叶的沙沙声,正是向他(她)发出的祝贺与鼓励,而那深广无垠的星空,则在诱发他对未来的憧憬; 也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位姑娘或小伙子在焦灼地等待,则那轻柔的、有节奏的树叶的沙沙声,成了他(她)烦躁紊乱的心律的反衬,而那过于明亮的星光,使他(她)心中呈现一片迷惘;还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位姑娘或小伙子在失望地等待,则那轻柔的、有节奏的树叶的沙沙声,仿佛一位知心朋友的同情与安慰,而那越走越远、越来越稀的星群,好似把幸福从他 (她) 的身边带到了遥远的、不可知的另一个世界……
 接受美学认为,一切都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既然这首诗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宽广的天地,我们难道还肯束缚住自己想象的翅膀,硬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一隅吗?它给人造成的那种如隔雾看花的朦胧之感,不也是一种美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