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三家义集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三家义集疏 诗三家义集疏诗经学专著。二十八集。清王先谦(1842—1917)撰。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职,并曾主持南菁书院多年。编有《皇清经解续编》、《续古文辞类纂》、《十朝东华录》等。著作甚富,除《虚受堂文集》外,以《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较为知名。此书专集三家诗的佚文、遗说。秦火以后,西汉初年,五经中《诗经》出现最早,由于最初流传的地区、传授的经师不同,今文《诗经》遂有鲁、齐、韩三家。《鲁诗》因最初流传于鲁国而得名,由大师申培所传。《汉书·艺文志》记载《鲁诗》的重要著作目录有《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鲁故》当是申培所注的《诗训故》,《鲁说》是其弟子韦、张、唐、褚诸氏的继续补充。西汉时,《鲁诗》最为盛行。至西晋时亡佚。据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考证:“凡荀子书中说诗者,大都为鲁训所本。孔安国从申公受诗为博士,太史公尝从孔安国受业,所习当为《鲁诗》。刘向父子世习《鲁诗》,著《说苑》、《新序》、《列女传》诸书,其所称述,必出于《鲁诗》无疑矣。《白虎通》诗皆鲁说,《尔雅》亦《鲁诗》之学。”《齐诗》由齐人辕固所传,以传者的地区得名。他的弟子们有所谓翼、匡、师、伏之学,把《齐诗》进一步与阴阳五行之说相结合,在西汉后期开始兴盛,东汉前期盛极一时。《汉书·艺文志》载《齐诗》主要著作目录有《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孙氏传》二十八卷、《齐杂记》十八卷。上述这些著作,在魏时失传。据陈乔枞考证,董仲舒学习《齐诗》,他的《春秋繁露》以及荀悦的《汉记》、焦氏《易林》、桓宽的《盐铁论》等所称引的《诗》说,当是《齐诗》。《韩诗》由传授者燕人韩婴得名。在当时影响不及鲁、齐二家,《汉书·艺文志》载《韩诗》的主要著作目录,有韩婴的《内传》四卷、《外传》六卷,还有其后传者的《韩故》三十六卷、《韩说》四十卷。《韩诗》亡佚较晚,至北宋后才失传。现在留存的《韩诗外传》十卷,已非韩婴原著,亦非释诗之作。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清代三百年间,范家相、冯登府、陈寿琪、陈乔枞、魏源等,都有考辑专著。迨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出,而集其大成。本书收辑西汉以来鲁、齐、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书中所述三家对于诗篇本事的说解,如《周南·汉广》所咏江汉人民敬慕汉神的故事,《郑风·溱洧》所述郑国三月上巳节溱、洧之滨男女聚会的风俗等,都比《毛诗》的说法近于情理。其他如《周南·芣苢》、《召南·行露》、《王风·大车》、《小雅·小弁》诸篇本事的叙述,虽间有怪诞之说,亦可备参稽。王先谦辑录之馀,有时也用案语的形式,发挥己意,每有创获。如据韩、齐二家之说,认定《召南·小星》为卑官奉使、早夜勤劳之作;说《邶风·击鼓》“是与陈宋伐郑之役军士所作”,“一时怨愤离叛之状可见”,都是有识之论。凡三家与《毛诗》的章句与文字异同,亦一一举出,对于理解诗义,颇有裨益。三家与《毛诗》,本是同源而异流,此书对于三家解说诗旨与《毛诗》相同者或三家无说者,都注以“三家无异义”、“三家义未闻”,采取“阙疑”的处理办法。书中论诗,也有比《毛诗》迂曲之处。如论《郑风·野有蔓草》不取《毛诗》“男女之词”的解说,而取三家诗说“思遇贤人”的旨义,是亦通人之蔽。《诗三家义集疏》有民国四年(1915)虚受堂刊本。 ☚ 诗经原始 诗经形释 ☛ 诗三家义集疏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此书辑录汉代以来齐、鲁、韩三家诗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并作考核说明,详实完备,是三家诗学辑佚的集大成之作。1915年虚受堂刻本,1987年中华书局点校排印本。 ☚ 三家诗遗说考15卷 韩诗外传10卷 ☛ 《诗三家义集疏》训诂书。28卷。清代王先谦著。“诗三家” 即鲁诗、 齐诗与韩诗的合称, 属今文诗学。西汉时,均立于学官。齐诗佚于三国,鲁诗亡于西晋,南宋以后韩诗亦亡, 仅存外传。 本书遍寻唐宋以前经史子集及字书、韵书、类书等,于三家诗遗文异义,几乎采摭无遗。唐宋以后,尤其是清代学者的学术著作,也被大量钩稽征引。 体例是于经文下以三家 《诗》说作注。疏语则先列 《毛传》、《郑笺》, 间取 《孔疏》。又辑录自宋至清 《诗经》 学者之论说, 兼收并蓄, 精密排比, 并参以己意, 评为疏解, 创获颇多, 也使久已失传的今文诗学比较可以稽考。 有1914年虚受堂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2月 《十三经清人注疏》丛书本。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1842—1917)撰。二十八卷。先谦字益吾,号蔡园,湖南长沙人。清末著名学者。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职,并曾主持南菁书院多年。工诗文,著有《虚受堂诗文集》、《汉书补注》、《庄子集解》等。并编有《皇清经解续编》、《续古文辞类纂》、《十朝东华录》等。先谦治《诗经》,谓毛氏于训诂不无可取,然自称子夏所传,以亲受于圣人之门欺世,且借以掩盖与诗义不合诸谬说,实不足论。乃欲探求“三家”诗说,以窥诗义之所存。其于宋代以来搜求三家诗遗文异义的学者,颇多称许。然考稽遗文诸作多录只言片语,散而无纪,乃研覈《诗经》三百篇,参汇众说,博采“三家”之异文胜义附以己见,为之贯通;对汉唐以后研究毛郑之学而有独到见的者,亦酌加择取,力求破除门户之见。有一九一五年虚受堂刊本。 诗三家义集疏二十八卷。清王先谦 (1842—1917)撰。该书收集三家遗说,很有独到见解。在序例中,王氏称《毛诗训沽》,有可取之处。如没有毛诗,则三家之说除见传记外,连其经文作何字都无法得知,《诗经》更无法成为完整的典籍了,自己也就无法编撰此书了。由于三家对许多诗都没有材料,所以此书不能不来取序说。毛传郑笺对三家诗无说者,则往往于序传下注“三家无异议”,其实由于三家诗多已佚失,只能说未了解到三家诗有无异议,不能直称三家诗无异议。魏源《诗古微》称: “三家遗说,凡鲁诗如此者,韩也同之。韩诗如此者,鲁必同之。齐诗存什于千百,而鲁韩必同之。”王以为不然。事实上,韩、鲁对《黍离》一诗的解释就大不相同。《韩诗说》认为尹吉甫信后妻谗言,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新序·节士篇》则认为卫公子寿悯其兄被害,作《黍离》诗。王氏将韩说列入正文,将鲁说排在疏注之中,并引用胡承珙援引《左传》驳《新序》之说,认为《新序》之说不足为凭。又认为刘向《列仙传》解释《周南·汉广》,近乎语怪,对研读三家诗义无补。本书现存版本为1915年刊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