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因1249—1293宋元之际学者。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应召入朝,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老母多病,辞不做。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再召为集贤学士,不就。他认为“非如此则道不尊”,但又肯定君臣大义“亘万古而不可易”,因而被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后卒于家。他虽不是南宋人,但在元初文人中是反映遗民思想较多的一位,不少诗作表达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感情真挚而沉痛。著作有《静修集》。 共1首 (词)元· 春风满面。 是胸中春意,与春相见。 不醉陶然,无人也笑,况是一年清宴。 宁儿挽须学语,爨妇举杯重劝。 道惟愿。 贫常圆聚,老常康健。 □□□□□,二十七年,世事经千变。 今是昨非,春风花柳,消尽冰霜残怨。 门外晓寒犹浅。 门上垂帘休卷。 灯花软。 酒香浓趁歌声,试轻轻咽。 按:以上四部丛刊缩印元刊小字本静修先生文集卷十五,间以百家词本樵庵词、四印斋本樵庵词、疆村本樵庵乐府校补 共1首 (词)元· 金张家世费貂蝉。 七叶待中冠。 若就诗家攀例,生儿合唤添官。 凭谁寄语廉泉,父老斗酒相欢。 今岁孙枝新长,甘棠消息平安。 共1首 (词)元· 同诸公饮王丈利夫饮山亭,索赋长短句,效晦翁体 一诺与金重,一笑比(一作对)河清。 风花不遇真赏,终古未全平。 前日青春归去,今日尊前笑语,春意满西城。 花鸟喜相对,宾主眼俱明。 平生事,千古意,两忘情。 醉眠君且去我,扶我者、有门生。 窗下烟江白鸟,空(一作窗)外浮云苍狗,未肯便寒盟。 从此洛阳社,莫(一作休)厌小车行。 共1首 (词)元· 故园平似掌。 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 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 君试望。 远山颦处,白云无恙。 自唱。 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 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 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 花又放。 满意一篙春浪。 共1首 (词)元· 我本渔樵,不是白驹空谷。 对西山、悠然自足。 北窗疏竹。 南窗丛菊。 爱村居、数间茅屋。 风烟草屩,满意一川平绿。 问前溪、今朝酒熟。 幽禽歌曲。 清泉琴筑。 欲归来、故人留宿。 共2首 (词)元· 四海荆州吾所爱,虎贲谁似中郎。 小孙今拟唤甘棠。 添官前有例,簪笏看堆床。 明日乃公归旧隐,后园乔木苍苍。 青衫竹马雁成行。 当年廉孟子,应有读书堂。 (词)元· 送王从事(王原误作二,兹从疆村丛书本樵庵乐府改) 行色匆匆缘底事,山阳梅信相催。 梅花香底有新醅。 南州今乐土,得意即衔杯。 君见太行凭寄语,云间苍壁崔嵬。 平生遮眼厌黄埃。 高楼吾有兴,无惜送君来。 共2首 (词)元· 自从谢病修花史,天意不容闲。 今年新授,平章风月,检校云山。 门前报道,曲生来谒,子墨相看。 先生正尔,天张翠幕,山拥云鬟。 (词)元·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 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 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共2首 (词)元· 题外舅郭氏留耕堂壁上(舅原误作曰,兹从百家词本静修词改。四印斋本及疆村业书本樵庵词,舅误作甥) 方寸足留耕。 大胜良田万顷平。 阴理不随陵谷变,分明。 霜落西山满意青。 千载董生行。 鸡犬升平画不成。 终日相看天与我,高情。 身外浮云自古轻。 (词)元· 窗下络车声。 窗畔儿童课六经。 自种墙东新菜荚,青青。 随分杯盘老幼情。 千古董生行。 鸡犬升平画不成。 应笑东家刘孝子,无能。 纵饮狂歌不治生。 按:四印斋本樵庵词注云,按换头与上阕复,必有错简,诸选皆然,姑仍之。 共2首 (词)元· 悠悠万古。 茫茫天宇。 自笑平生豪举。 元龙尽意卧床高,浑占得、乾坤几许。 公家租赋。 私家鸡黍。 学种东皋烟雨。 有时抱膝看青山,却不是、长吟梁甫。 (词)元· 纥干生处。 几时飞去。 欲去被天留住。 野人得饱更无求,看满意、一犁春雨。 田家作苦。 浊醪酿黍。 准备岁时歌舞。 不妨分我一豚蹄,更试听、今秋社鼓。 共3首 (词)元· 男儿勋业古来难。 叹人世,几千般。 一梦觉邯郸。 好看得、浮生等闲。 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 风味似陈抟。 休错比、当年谢安。 (词)元· 临流相唤百东坡。 君试舞,我当歌。 不乐欲如何。 看白发、今年渐多。 青天白日,斜风细雨,尽付一渔蓑。 天地作行窝。 把万物、都名太和。 (词)元· 冥鸿有意避云罗。 问何处,是行窝。 今古一渔蓑。 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 髀肉尽消磨。 浑换得、功名几何。 共3首 (词)元· 留在平生落落,休嗟世事滔滔。 青云底柱本来高。 立向颓波更好。 一片花飞春减,可堪万点红飘。 江花江月可怜宵。 莫赋招魂便了。 (词)元· 看竹何须问主,寻村遥认松萝。 小车到处是行窝。 门外云山属我。 张叟腊醅藏久,王家红药开多。 相留一醉意如何。 老子掀髯曰可。 (词)元· 买得鸡泉新酿,病中无容同斟。 遣人持送旅窝深。 呼取毛翁共饮。 少个散花天女,维摩憔悴难禁。 安排走马杏花阴。 咫尺春风似锦。 按:彊村丛书本樵庵乐府 共4首 (词)元· 吾乡先友今谁健。西邻王老时相见。 每见忆先公。音容在眼中。 今朝故人子。为寿无多事。 惟愿岁长丰。年年社酒同。 (词)元· 水围山影红围翠。翠围红影山围水。 西近小桥溪。溪桥小近西。 隐人谁与问。问与谁人隐。 孤鹤对言无。无言对鹤孤。 (词)元· 种花人去花应道。花枝正好人先老。 一笑问花枝。花枝得几时。 人生行乐耳。今古都如此。 急欲醉莓苔。前村酒未来。 (词)元· 元龙未减当年气。呼山卧向高楼底。 今日到山村。青山故意昏。 商歌聊一振。千里浮云尽。 老子气犹豪。山灵未可骄。 共5首 (词)元· 青天仰面。 卧看浮云卷。 苍狗白云千万变。 都被幽人窥见。 偶然梦到华胥。 觉来花影扶疏。 窗下鲁论谁诵,呼来共咏风雩。 (词)元· 棋声清美。 盘薄青松底。 门外行人遥指似。 好个烂柯仙子。 输赢都付欣然。 兴阑依旧高眠。 山鸟山花相语,翁心不在棋边。 (词)元· 青松偃蹇。 不受春风管。 松下幽人心自远。 惊怪人间日短。 微茫云海蓬莱。 千年一度春来。 争信门前桃李,年年花落花开。 (词)元· 山翁醉也。 欲返黄茅舍。 醉里忽闻留我者。 说道群花未谢。 脱巾就挂松龛。 觉来酒兴方酣。 欲借白云为笔,淋漓洒遍晴岚。 (词)元· 雨晴箫鼓。 四野欢声举。 平昔饮山今饮雨。 来就老农歌舞。 半生负郭无田。 寸心万国丰年。 谁识山翁乐处,野花啼鸟欣然。 刘因 刘因1249—1293初名驷,字梦骥。后改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元至元十九年征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旋以母疾辞归。二十八年再征为集贤学士,不就。诗、文、词均为时人推重。诗受元好问影响较深,或闲婉,或雄浑,意多深沉含蓄。散文颇多道学气。词则比兴深微。有《静修集》、《四书集义精要》。 ☚ 仇远 吴澄 ☛ 刘因 刘因?—1293原名骃,字梦骥,后更名因,字梦吉,号樵庵、雷溪真隐,时人称之为“静修先生”。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元初著名儒学大师。青年时曾在真定讲学。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为不忽木所荐,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教授宫中。未几以母疾辞归。四十五岁卒。著有《四书精要》、诗文集《静修集》。诗才豪放,词风兼豪放婉约。《全元散曲》存其小令二首。《元史》有传。 ☚ 伯颜 姚燧 ☛ 刘因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今河北容城)人。精研理学,乡居授徒,爱诸葛亮“静以修身”语,题所居曰“静修”。尝游郎山雷溪间,号雷溪真隐,又号樵庵。至元十九年(1282),以荐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病辞归。二十八年,复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召,不赴。三十年,卒于家,年四十五。追谥文靖。《元史》卷一七一有传。苏天爵撰《静修先生刘公墓表》(《滋溪文稿》卷八),并撰《刘文靖公遗事》。工诗文,善画,今传《秋江垂钓图》,藏日本国大阪美术馆。著有《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八卷、《静修集》三十卷。词存集中。《唐宋名贤百家词》有《静修词》一卷,《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有《樵庵词》一卷,《彊村丛书》又有《樵庵乐府》一卷,凡三十五首。刘因以理学家填词而能当行出色。“朴厚深醇中有真趣洋溢,是性情语,无道学气”(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引王鹏运语)。刘熙载云:“东坡谓陶渊明诗臞而实腴,质而实绮,余谓元刘静修之词亦然。”(《艺概》卷四) ☚ 陆文圭 程钜夫 ☛ 刘因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原名骃,字梦骥,尝游郎山雷溪间,自号雷溪真隐,又号樵庵。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因慕诸葛亮“静以修身”一语,遂称所居为“静修”,人称静修先生。幼年聪慧,六岁即能诗,七岁能文。长而习程朱之学,为理学名儒,与许衡齐名,但并不斤斤拘守程朱门户。其为人性不苟合,不妄交结,即使公卿相访,也多避而不见。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征拜右赞善大夫,不一年,以母病辞归。至元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又以疾固辞,被世祖称为“不召之臣”。至元三十年,病逝家中,卒年四十五,谥文靖。元初北方诗人中,因成就最大,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其古体受韩愈、李贺影响,想象奇特,色泽浓烈;《登镇州隆兴寺阁》诗最足以代表。七律沉郁豪迈,《渡白沟》和《遂城道中》等均是佳作。晚年学陶渊明,有《和陶诗》七十馀首,风格淡雅。他祖上世代仕金,诗中有怀思亡金、故宋之作,前者沉痛呜咽,后者叹喟悲凉,故清人全祖望说他“南悲临安,北怅蔡州”。刘因还写有不少题画咏物诗,大抵托物言志,抒发抱负,感慨疮痍,关怀民瘼,这类作品诗艺既佳,品位也高。他论诗提倡风骨高古,以及沉郁、清刚之气。他的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实践了他的论诗主张。著有《静修先生文集》。《元史》卷一七一有传。 ☚ 程钜夫 胡炳文 ☛ 刘因1249—1293初名驷,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号静修、雷溪真隐、牧溪翁。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元代文学家。与卢挚并称“刘卢”。世祖至元十九年征召入朝,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因母老多病,辞官回家。至元二十八年再以集贤学士召,坚辞不就,卒于家。谥文靖。有《静修集》三十卷。 刘因 刘因1249—1293元代理学家、辞赋家。《元史》有传。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家贫,性不苟合。教授生徒,皆有成就。精研理学,尤尊朱熹,称其学“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至元十九年(1282),因不忽木推荐,朝廷征召,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辞归。至元二十八年(1291),复召为集贤殿学士、嘉议大夫,以疾固辞不就,元世祖忽必烈叹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后卒于家。延祐中,追封容郡公,谥文靖。其诗文学两宋,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皆为所取法者。内容多有对两宋之亡的感叹之词,对宋初之苟安政策和王安石之变法、对元军之屠戮都流露不满之意,而对生民涂炭颇表同情。《静修集》收骚体《白云辞》两首,辞意隐约,归趣难求;《历代赋汇》收其赋3篇,则雄肆而有气骨。《渡江赋》作于至元五年(1268)蒙古大举攻宋之际,赋中虽谓宋有五可图,然其重点则在充分论述江东可守之道,实含劝阻征伐之意。《苦寒赋》写春至而寒威犹盛,以严酷的自然气候喻指严酷的政治气候,隐寓着对蒙军残酷屠戮无辜的强烈抗议。刘因著有《静修先生文集》20卷。 ☚ 任士林 刘诜 ☛ 刘因 刘因1249—1293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年刚二十,天资过人。为人正直,性不苟合。早丧父,家境贫寒,事继母孝。至元十九年(1282),不忽木以学行荐于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职回乡。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征召他,但他却以“素有羸疾”为由,谢辞不就。至元三十年四月,刘因病卒家中。卒谥文靖。 ☚ 郝经 赵孟頫 ☛ 刘因1249—1293元学者。字梦吉,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因慕诸葛亮“静以修身”一语,遂以“静修”自号,学者称为静修先生。与许衡一起被称为“元北方两大儒”(《宋元学案·静修学案》),为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自幼天资绝人,初从国子司业砚弥坚学,后通过赵复得周、程、张、邵、朱、吕之书,遂由章句之学转向程朱理学。至元19年(1282),诏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借口母病辞归。至元28年(1291),又诏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他以病谢辞不就。隐迹乡野,授徒以终,对程朱理学在北方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死后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所代表的学派为“静修学派”。刘因认为,封建伦理纲常根源于理,是理的产物与表现。由于“理”的宣而化之,就“成象成形”,有了世界万物。“天化宣矣,而人物生焉。人物生焉,而人化存焉。”从“大而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道,小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静修文集·宣化堂记》),都是理所决定的。认为要体认理,除了精读六经、《论语》、《孟子》等书籍之外,就要靠自求于己,而“无待于外”。强调养气持守、静心无欲、视物若无等修养方法,认为这样就能引发、扩充自身固有的德性、善端。其学虽属朱学的范围,但也杂有一些陆学自求本心的内容。认为道德修养的目标不是治世,而是人的自我完善,成为圣人,达到己与天合一的境界。他发挥了周敦颐《易通》中“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的思想,作《希圣解》,论述了自己的圣人观。认为人“受天地之中,禀健顺五常之气”,人之性即“圣之质”,人之学即“圣之功”,因此,圣人可企,圣人可至,人皆可能为圣人。“圣希乎天,至则天,不至则大圣;贤希乎圣,过则天,不至则大贤;士希乎贤,过则圣,至则贤”。但要达到“过”与“至”,则需要一个“修而静之,勉而安之,践其形,尽其性,由思入睿,自明而诚”内省反求的修养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天地,人也;人,天地也。圣贤,我也;我,圣贤也”的理想目标。刘因的著作今存《静修文集》,此外《四书精要》、 《丁亥集》、《易系辞说》、《小学四书语录》,均佚。 刘因 刘因1249—1293Liu Yin元代诗人。字梦吉,号静修,河北容城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诏征为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至元二十八年,再召为官,以疾坚辞不就,元世祖称之为“不召之臣”。 ☚ 戴表元 虞集 ☛ 刘因1249—1293元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属河北)人。官承德郎、右赞善大夫。诗、词、文俱见重于当时。诗多抒写遗民之情、故园之思,真挚沉痛。亦有描写民生疾苦之作。诗风雄浑深沉。词、文亦有佳作。有《静修集》三十卷。 刘因 刘因1249—1293元文学家。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因喜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少时才华出众,7岁作文,落笔惊人。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因母病辞官归乡。二十八年又召为集贤学士,以疾辞。于诗推崇欧、苏、黄。其诗作《塞翁行》、《武当野志歌》、《白沟》等都流露出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表现出宋遗民对亡国的沉痛。还有不少作品揭露了战乱中百姓所遭受的灾难,总结南宋灭亡的教训。诗风雄浑,语言朴素。也有富于理趣的小诗。能文,但文章中大多有道学气味。其词作风格朴厚深醇,情感真挚。他曾自选作品100余篇,名为《丁亥集》。有《静修先生文集》22卷,《四库全书》本作30卷。 ☚ 元代南戏 杨维祯 ☛ 静修集/静修集/静修先生文集/静修先生文集 ☚ 松雪斋文集 静修集 ☛ 刘因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字梦骥,容城(今属河北)人。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以母病辞官,母死居丧在家,忽必烈召他为官,以疾辞。为人清高傲岸,引陶渊明为知己。博览群书,7岁即能属文。精通经学及宋儒理学。论诗推崇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文章写得流畅明析,著名的如《上宰相书》,以恳切委婉的措词申明了自己辞官的理由,“书上,朝廷不强致”(《元史·刘因传》)。著有《静修先生文集》。 ☚ 熊朋来 吴澄 ☛ 思友古人/耿介寡合 ☚ 构亭著史 思友古人 ☛ 刘因 刘因1249~1293元代文学家。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属河北)人。至正十九年,诏征为右赞善大夫,不久辞官还家。二十八年,复召为集贤学士,未就。有《静修集》30卷。其诗多怀念和悲悼赵宋之作,表现了一种遗民情绪,如《书事》、《桃源行》、《白沟》等。艺术上受元好问影响较深,诗风豪放健伟。模仿陶渊明之作,则从内容到风格都有五柳先生之风。其词亦小有成就,然逊于其诗。其文道学气多。少数描写士人心境和揭示平民遭遇的篇章,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康进之 宫天挺 ☛ 刘因1249~1293Liu Yinman of letters of the Yuan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Dinghai,etc. 刘因1249—1293元学者。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旧容城县)人。诏征为右赞善大夫,未几即辞归。后更拒绝应聘,有一定民族意识;但又肯定君臣大义“自万古而不可易”,主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和许衡同有元代“北方两大儒”之称。诗歌风格豪放,多写古今兴亡之感。著作有《静修集》。 刘因1249—1293元朝理学家。一名骃,字梦吉、梦骥,号静修,容城(今属河北)人。天资聪慧,六岁能诗,七岁善文。继承朱熹“理在气先”的论点,认为君臣之义是“亘万古而不可易”之理。至元中,继王恂教近侍子弟,不久辞归。再诏任职,以疾固辞。著有《四书精要》、《静修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