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词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词韵 词韵词类名词。填词所用之韵。见于韵书。词韵较诗韵为宽。唐宋人“倚声填词”,用韵无严格限制,也没有专供填词用的韵书。现存最早讲词韵的韵书为南宋无名氏《词林韵释》(一说明陈铎作),但实系曲韵而非词韵。清道光间戈载编《词林正韵》,较为精审,为近代填词者所遵用。 ☚ 词谱 慢调 ☛ 词韵 词韵词韵较诗韵为宽,韵部为少。据清戈载《词林正韵》,词韵凡十九部,每一部含诗韵若干部。下面是词韵各部韵目,其韵字可依所示韵目到相应诗韵韵部查寻,不另列。戈载《词林正韵》原用《集韵》韵目,为便于查检,兹改用本书“诗韵”韵目。词韵韵目 ☚ 十七洽 词韵韵目 ☛ 词韵 词韵所谓“韵”,就是字音的韵母。韵书即是按字的读音来编排文字。隋时陆法言斟酌南北之音,编定《切韵》,共分一百九十三部。唐代科举考试作诗作赋,礼部即以《切韵》作为押韵的准则。宋初陈彭年等在《切韵》的基础上撰成《广韵》五卷,凡平声二卷,上、去、入各一卷,分二百零六个韵部。嗣后丁度等又在《广韵》基础上撰成《礼部韵略》五卷,于仁宗景祐四年(1037)由国子监颁行,作为科举审音辨韵的标准。上述这些韵书,就是唐宋时代的诗韵。词韵源出于诗韵。但自唐五代至北宋,并没有单独的词韵之书。唐宋词人作词,大体上是沿用或依傍诗韵。不过作词用韵,可以四声通押,也可以间押方音,这就比诗韵为宽。因为作词主要为了应歌,而不是为了应举,无须受官方制定的韵书的拘束。《四库全书总目》于清仲恒所撰《词韵》条下,曾论及唐宋无撰词韵的原因。“考填词莫盛于宋,而二百馀载,作者云兴,但有制调之文,绝无撰韵之事。核其所作,或竟用诗韵,或各杂方言,亦绝无一定之律。”“盖当日所讲,在于声律.抑扬抗坠,剖析微茫。至其词则雅俗通歌,惟求谐耳,所谓有井水吃处都唱柳词是也,又安能以《礼部韵略》颁行诸酒垆茶肆哉。作者不拘,盖由于此。”南宋时,朱敦儒曾拟《应制词韵》十六条,外列入声韵四部。后由张辑加以注释,冯取洽复加以增补,元时陶宗仪则讥其分合混淆,欲为改定。然其书久佚,韵目已无从考见。清乾隆时,厉鹗尝见署为绍兴二年(1132)菉斐轩所刊《词林要韵》,以为是最早的词韵。但此书以入声分隶平、上、去三声,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即谓是曲韵而不是词韵。道光时秦恩复刊入《词学丛书》,跋中且谓“疑此书出于元明之季,谬托南宋初年刊本”。对于《词林要韵》究竟是“词韵之祖”,还是“曲韵之嚆矢”,目前尚有不同看法。明清之际,沈谦、赵钥、曹亮武、李渔,各有《词韵》之作。继之者,又有胡文焕《文会堂词韵》,许昂霄《词韵考略》,吴烺、程名世《学宋斋词韵》,郑春波《绿漪亭词韵》诸书。然皆疏谬甚多,未堪依据。研究词韵,必须从唐宋词的创作实际出发,即唐宋词韵,盖不在韵书,而存乎唐宋两代之词。戈载的《词林正韵》,成于道光元年(1821),即本此原则而作。戈载认为:“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词林正韵》列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共十九部,“皆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之”。在书前的《发凡》中,还列词韵与诗韵各有界域凡六条。王鹏运《词林正韵跋》云:“夫词为古乐府歌谣变体。晚唐北宋间,特文人游戏之笔,被之伶伦,实出声而得韵。南渡后与诗并列,词之体始尊,词之真亦渐失。当其末造,词已有不能歌者,何论今日。居今日而言,词韵实与律相辅。盖阴阳清浊,舍此更无从叶律,是以声亡而韵始严,此则戈氏著书之微旨也。”所论颇确。近人罗常培尝取唐宋金元人词所用之韵,一一录出,参互比勘,归纳为《唐宋金元词韵谱》一书,作为研究唐宋以来声韵学的基础。至于探讨敦煌词与各名家词用韵特点的论文,则时有所见。 ☚ 词律 词序 ☛ 词林要韵/笠翁词韵/学宋斋词韵/词韵略/词韵/词林正韵/天籁轩词韵/碎金词韵/晚翠轩词韵/词韵谐声表/词韵中声 ☚ 待拍 词林要韵 ☛ 词韵 词韵清仲恒撰。本书系订定沈谦《词韵》而成,上下两卷。韵分十九部,舒声韵十四(东董、江讲、支纸、鱼语、佳蟹、真轸、元阮、萧筱、歌哿、麻马、庚梗、尤有、侵寝、覃感),入声韵五(屋沃、觉药、质陌、物月、合洽)。舒声韵中又明分平仄二音。每韵中按平水韵目分列韵字。常用字下无注音、释义。若有注音,多用直音法,个别用反切。如“芎”下注:“兄。香草。”其中“兄”为音,“香草”为义。卷前有“词韵论略”。有《词学全书》本。 ☚ 词韵略 词林正韵 ☛ 词韵清仲恒撰。本书系订定沈谦《词韵》而成,上下两卷。韵分十九部,舒声韵十四(东董、江讲、支纸、鱼语、佳蟹、真轸、元阮、萧筱、歌哿、麻马、庚梗、尤有、侵寝、覃感),入声韵五(屋沃、觉药、质陌、物月、合洽)。舒声韵中又明分平仄二音。每韵中按平水韵目分列韵字。常用字下无注音、释义。若有注音,多用直音法,个别用反切。如“芎”下注:“兄。香草。”其中“兄”为音,“香草”为义。卷前有“词韵论略”。有《词学全书》本。 应制词韵/词林韵释/乐府混成集/词学筌蹄/啸余谱/诗余图谱/文会堂词韵/笠翁词韵/填词图谱/词韵/记红集/词韵简/词谱/学宋斋词韵/白香词谱/词韵考略/榕园词韵/词韵略/晚翠轩词韵/有真意斋词谱/词林正韵/天籁轩词韵/天籁轩词谱/碎金词谱/碎金词韵/词系/红萼轩词牌/三百词谱/考正白香词谱/词学初桄/填词图谱/词韵中声/词式/词韵谐声表/词谱简编/词牌释例/词谱范词注析 ☚ 诗词曲格律纲要 应制词韵 ☛ 词韵 《词韵》词韵书。清仲恒撰。清康熙十八年(1679)《词学全书》本,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1月据木石居石印本影印。凡2卷。以沈谦《词韵略》为蓝本,参之吴绮《词韵简》、赵钥《赵氏词韵》,细心考较,编次而成。亦分三声为14部,入声韵5部。所不同者据《广韵》分部而已。后附柴绍炳的《古韵通略》。此书是清初流行较广、较完整的词韵著作,为当时填词之指南。 ☚ 填词图谱 记红集 ☛ 词韵 词韵指填词所用之韵。词韵宽于诗韵。邻韵可以通押,同韵母的上声去声和入声亦可通押。押韵方式也不同于诗,有押平、押仄、平仄互押、三声通押、入声独押及中间转韵等多种方式。不同的词调各有其固定的押韵格式,不可随意变更。唐宋词人依声填词,因韵无严格限制,亦无专供填词用的韵书。现存最早的有关词韵的著作《菉斐轩词林要韵》,相传为南宋无名氏撰(一说为明陈铎撰),但实为曲韵而非词韵。清戈载《词林正韵》,是参酌唐宋名家之词而定,较为精密,为近代填词者所遵用。 ☚ 词的用典 词谱 ☛ 词韵词的用韵。关于词韵,没有过任何正式的规定。影响最广泛的词韵著作是清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14部,入声分为5部,共19部。19部的韵目取自《集韵》。它们是:(a)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b)平声江阳唐,上声讲养荡,去声绛漾宕;(c)平声支脂之微齐灰,上声纸旨止尾荠贿,去声置至志未霁祭太(半)队废;(d)平声鱼虞模,上声语噳姥,去声御遇暮; (e)平声佳(半)皆咍,上声蟹骇海,去声太(半)卦(半)怪夬代;(f)平声真谆臻文欣魂痕,上声轸准吻隐混狠,去声震稕问焮圂恨;(g)平声元寒恒删山先仙,上声阮旱缓潸产铣狝,去声愿翰换谏裥霰线;(h)平声萧宵爻豪,上声篠小巧皓,去声啸笑效号;(j)平声歌戈,上声哿果,去声个过;(k)平声佳(半)麻,上声马,去声卦(半)祃;(l)平声庚耕清青蒸登,上声梗耿静迥拯等,去声映诤劲径证隥;(m)平声尤侯幽,上声有厚黝,去声宥候幼;(n)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o)平声覃谈盐沾严咸衔凡,上声感敢琰忝俨豏槛范,去声勘阚艳栝验陷㽉梵;(p)入声屋沃烛;(q)入声觉药铎;(r)入声质术栉陌麦昔锡职德缉;(s)入声勿迄月没曷末黠鎋屑薛叶帖;(t)入声合盍业洽狎乏。 词韵 词韵填词所用之韵或所依据的韵书。词韵宽于诗韵。邻韵可以通押,同韵母的上声和去声亦可通押。押韵方式也不同于诗,有押平、押仄、平仄互押、三声通押、入声独押及中间转韵等多种方式。不同的词调各有其固定的押韵格式,不可随意变更。唐宋词人依声填词,用韵无严格限制,亦没有专供填词用的韵书。现存最早的有关词韵的著作是《词林韵释》,相传为南宋无名氏撰 (一说为明·陈铎撰),但实为曲韵而非词韵。清·戈载《词林正韵》,是参酌唐宋名家之词而定,较为精密,为近代填词者所遵用。 ☚ 片 词谱 ☛ 词韵 词韵词的用韵。词由于最先流行于民间,所以用韵比较自由,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平水韵》来衡量,常常有不同韵的字通押。清代以前,填词用韵并无专门的韵书作为依据(清前流传的无名氏《词林韵释》是曲韵而非词韵),词人填词多以前人作品中的用韵和实际语音为依据。沈谦在宋词用韵的基础上,编成《词韵略》,将词韵分为十九部。道光年间,戈载又在此基础上编成《词林正韵》十九部。在词韵的著作中,这种分韵影响很大。十九部中平上去声韵合为十四部,入声韵五部。但在宋词的实际用韵中,仍有不少突破十九部而通押的用韵实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等。 ☚ 诗余 词的平仄 ☛ 词韵韵书。清·仲恒编。归纳宋词韵脚而成,基本上符合词的用韵规律。共分十九部,其中以平声统摄上声去声。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韵,入声为五韵。每韵中的字按《诗韵》分组排列,常用字排在前面,以便检用。有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世德堂刊词学丛书本。 谈吐 谈吐词韵 辞气 辞吐 谭吐 音吐 吐纳 吐发 吐谈 吐属 谈风 语言 另见:谈话 措辞 神情 ☚ 各种言谈 说话流畅 ☛ 气韵 气韵韵(道韵) ☚ 作品的韵味 韵律 ☛ 词韵词论。清仲恒撰。二卷,首一卷。恒,字雪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此刻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万余字。作者以为沈谦(玄矜)《词韵略》“斟酌未尽,注释未详”,于是“更加考订,补其阙略”而成是编。此编以沈氏《词韵略》为蓝本,分词韵为十九部,平、上、去合部,分十四部;入声单立,分五部,成词学界公认之词韵规范。“以作词常用者列于前,偶用者次之,难用者又次之”,有适用之特色。有康熙十八年(1679)鸿宝堂刻本,王又华辅切清刻本及旧钞本。 词韵二卷。清仲恒撰。仲恒字道久,号云亭,钱塘 (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平、仕履均不详。填词之风极盛于宋代。作者云兴,却绝无撰韵之事。或用诗韵,或杂方言,亦绝无一定之律,仍抑扬铿锵,朗朗上口。但元明之后,古乐失传,使填词押韵出现了困难。明沈谦始著 《词韵略》,将宋人所用之韵,分为平上声十四部,入声五部,共十九部。为填词提供一定的依据。仲恒在沈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修订成《词韵》一书。本书分韵仍为十九部,但各韵所属却有不同之处。所录之韵虽多有讹误,对沈氏原书失误之处亦未订正,但仍流传颇广。有康熙本、《词学全书》本、文宝书局石印本等行世。 词韵ci yunrhymes of ci poetry;rhyming dictionary 词韵rhyme of ci poems;rhyming dictionary of ci poem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