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词源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词源学研究语言中词的来源和历史发展的科学。属于广义词汇学的范畴。 具体研究词的起源或历史来源,词在发展中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及其原因、过程,词的同源关系和孳乳关系等。 如汉语词 “苦”本义是一种苦菜名 ( 《诗经 ·唐风 ·采苓》: “采苦采苦, 首阳之下。”); 因此菜味极苦, 引申指 “苦味” ( 《诗经 ·邶风·谷风》: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再由“苦味”派生出“劳苦,辛苦”(《商君书·外内》:“农之用力最苦。”)、“痛苦”(《后汉书·华陀传》:“病者不堪其苦。”)等意义,如今本义废,各种引申义通行。再如“决”本义指江河有缺口,“缺”本义指器皿有缺口,二者音义相通,是同源关系。词源学同语义学关系密切,它的研究成果为语义学特别是历史语义学提供了具体材料。有关同源词的研究也为历史比较词汇学分析亲属语言间的同源词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它对古代文献的阅读与整理、古代社会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研究等也有帮助。 词源学 词源学研究语言中各个词的来源及其发展过程的学科叫做“词源学”,也叫“语源学”。来源于拉丁语的etymology,原始意义应该是“真诠学”,即探讨词的真正意义。如汉语“桌子”一词,来源于“卓”,“卓”是“高”的意思。古人席地而坐,坐前放矮几。中古以后,坐具改成椅、凳,矮几变成高卓,后来写成“桌”,并加词尾成为“桌子”。汉代学者大量应用“声训”,实际上就是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说明词的真正意义。如“寅者,演也。卯者,茂也。辰,震也。甲者,万物孚甲也。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五行》)。“达,彻也。出,推也,推而前也。私,恤也,所恤念也”(《释名·释言语》)。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用“声训”来探求语源不一定可靠,因为声音和意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物最初得名是任意的。但“声训”的具体内容不能完全否定。因为由一个词演变为几个词的时候,语音上就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联系的。如《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释名·释衣服》:“被,被也,所以被覆人也。”这些解释是符合语源实际的。同源词有共同的来源。同源词研究也属于语源研究的范围。如“鉤”(曲钩)、“枸”(曲木)、“”(下曲的轭)、“笱”(曲竹的捕鱼器)、“痀”(曲脊、驼背)、“朐”(曲的干肉),都有“曲”的意思,就都是来源于“句”(勾)。 ☚ 词原 语源学 ☛ 词源学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词的历史来源、音义演变和词汇中的同源词。词源学的研究为语义学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材料,对于考察词汇系统、探求词义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和掌握古汉语词汇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词源学 词源学ciyuanxue语言学术语,是研究词的形式和意义来源的学科;是研究语言中词、词群和词族的起源及演变的历史过程的学科,例如:“轱辘”一词,源于圆的物体的滚动声音。 ☚ 语义学 词汇学 ☛ 分类字源/字源/同源字典 ☚ 骈字类编 分类字源 ☛ 词源学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指依据史实资料,对各个词的历史来源、音形义演变过程及同源词等所作的研究。 词源学 词源学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词的来源、音义变化和同源词的学科。词源的研究是考察词汇系统、词义发展规律的基础,同时对于了解词的本义、新义产生的时代界限以及思想文化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平仄 词汇学 ☛ 词源学 词源学语言学的一个学科。研究各个词的历史来源、音义演变,或研究词汇中的同源词。现代科学词源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研究成果之上的,而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则是19世纪语言学家提出的。当代词源学的一般原理是:词或构词成分的最初形式与所有平行或相关的形式一样,都必须予以确定;特定词或构词形式的每一个语音,必须与其所源出的对应音在形式上(通常叫做它的词源形式)进行比较;某一单词的语音变化,与该语言早已确定的语音对应规律有所违异时,必须合理地有说服力地予以解释;词在历史沿革中所出现的任何意义改变,也必须予以解释;表示非本地语音或音组的词,是该语言的孤立现象,或是与该语言一般语音对应关系有所违异,可能都是借用词,而不是传留下来的词,其原始语言必须予以确定。 ☚ 词根 译 ☛ 词源学etymology 词源学etymolog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