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同义词反义词 > 词,词汇 【同】 都是名词;都是语言学术语。 【异】 “词”是普通概念或个体概念,可以指单独的一个词或若干词;前边能受数量短语修饰。此外,还可指一种韵文形式,通常由不同字数的句子组成,押韵有一定格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其后演变为曲;“词汇”没有这种意义和用法。[例]这个句子里共有10个~。“词汇”是集合概念,是一种语言里(或特定范围)的所有词和固定短语总汇;不能单独指一个词;前边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但可以受语言名称、作家名称和作品名称修饰。[例]对《红楼梦》~研究的专著有好几部。 词;词汇cí cíhuì【同】 都是名词;都是语言学术语。 【异】 “词”是普通概念或个体概念,可以指单独的一个词或若干词;前边能受数量短语修饰。此外,还可指一种韵文形式,通常由不同字数的句子组成,押韵有一定格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其后演变为曲;“词汇”没有这种意义和用法。[例]这个句子里共有10个~。“词汇”是集合概念,是一种语言里(或特定范围)的所有词和固定短语总汇;不能单独指一个词;前边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但可以受语言名称、作家名称和作品名称修饰。[例]对《红楼梦》~研究的专著有好几部。 词汇cíhuì〈名〉一种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如汉语词汇,藏语词汇,也指一位作家、一部作品所用的词。 词汇又称语汇。 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 (熟语) 的总汇。 它是实现语言交际职能的建筑材料,同语音、语法构成语言三要素。由于词汇特别是其中的一般词汇直接而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 因此经常处在变化的状态。 一种语言的词汇是一个集合, 词和固定结构是其中的单位。 各个单位相对独立而又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结, 形成一些词语聚合。 如根据词语在词汇中的地位和作用, 词汇分为基本词系列和一般词系列,通常把这些不同的词语聚合也叫做词汇。 基本词系列叫基本词汇, 一般词系列叫一般词汇。 有时也把语言发展某一阶段词语的总汇, 某一语言变体的词语总汇或某人、 某部作品所掌握、 所使用的词语总汇叫做词汇。如: “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吴方言词汇、鲁迅词汇、 《水浒传》 词汇” 等。 词汇 词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词汇一词,有时也用来概括方言里所有词的总和,或某个作家、某部作品的所有词的总和。 ☚ 词 基本词汇 ☛ 词汇 词汇也叫“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的总和,是语言建筑材料的宝库。人们可以从中取出必要的词语,按照语法规则组成句子或文章,以表达各种思想内容。词汇的成员是词,一个语言有成千上万个词,却只有一个词汇。词汇是一个系统,语言中每一个词在这个系统里都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并和其他的词互相依存。其中某一个词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的词跟着变化。如上古汉语中“涕”是眼泪,“泗(洟)”是鼻涕。《诗·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后来“涕”的意义转变为指鼻涕,汉语里就新产生一个“泪”字来表示眼泪。“泗”字也不再表示鼻涕的意义。王褒《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表明这一变化在汉代已经完成。词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在语言的发展中,基本词汇比较稳固,一般词汇却几乎处于经常变动的状态之中,非常敏感地反映着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不断产生,旧词不断死亡。总的趋势是词汇越来越丰富和充实。语言不同,词汇也各有差异。汉语历史悠久,在甲骨文时代,它的词汇显然还不太丰富。现代汉语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它的词汇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充分满足人们表达任何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 词 语汇 ☛ 词汇亦称“语汇”。一种语言里全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般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部分。词汇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发展变化,几乎经常处于新陈代谢状态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新词不断产生,旧词不断消亡,词义不断演变,词汇也随之日趋丰富和充实。古代汉语词汇向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其一、一部分词古今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这是所谓基本词汇,它反映了语言的继承性和稳固性。例如“人、牛、大、小”等。其二、一部分词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消亡了。例如“傩(nuo),古代指腊月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早已废而不用了。这一类为数不多。其三、一部分词古今有继承也有发展,即有同有异。这类词在全部词汇中所占比重最大。它集中体现了词汇的继承、发展和变化。例如“走、劝、河”等等。 词 词词(名~;动~;代~;连~;叹~;量~;副~;宾~;助~;介~;单~) 辞 词和句子:词句 词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根 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根词 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词缀 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前缀 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后缀 词的后缀:语尾 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词素 加在词后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词尾 几个词的组合:词组(固定~) 仂语 短语 固定不可分开的词组:熟语 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 词在词组里和句子里的前后次序:词序 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语序 一种语言所有的词:词汇 语汇 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生词 表示数目的词:数词
另见:字 词语 ☚ 词 辞藻 ☛ 词汇 词汇cihui语言的建筑材料,许多词的集合体。词汇也叫语汇。词汇可以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的全部的词和固定词组,也可以指语言中某类词语的总和;可以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的总和,也可以指某篇作品(著作)中所使用的词的总和。语言中个别的词不能叫词汇。现代汉语词汇由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也叫非基本词汇)两大部分构成。基本词汇在语言的发展中是相对稳定的,一般词汇则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命的变化,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在一般词汇中,除了继承和重新启用一些旧词,还有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外来词的借入等语言现象发生。词汇越丰富、越纷繁,语言也就越发展。参见“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条。 ☚ 训诂 基本词汇 ☛ 词汇 词汇cihui也称“语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语的总和,也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或一部分著作所使用的词的总汇。如现代汉语词汇,便是现代汉语全部词语的总汇。所谓词语是指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大于词的固定结构(固定词组和固定句子),它们同词一样作为一种语言的现成语言材料存在和使用。词汇和词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按词汇的性质和任务来分,现代汉语的词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一种语言的词汇不是词语的杂乱堆积,每个词汇单位都因有其不同特点和作用而在词汇中占一席地位;它们又因受同一语法体系的支配并在声音形式的构造上属于同一语音体系而聚合起来。因此,由它们汇集成的词汇是一个含有种种小组织的整体,具有组织性。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要素之一。词汇能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的实践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新词产生、旧词消失、词义变化是经常发生的。 ☚ 词 词义 ☛ 词汇 词汇Cihui也叫“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某种语言里所有的词的总和。语言学里一般所指的词汇,不仅包括词儿,也包括由词构成的、性质作用相当一个词的语言单位,叫“语”或“固定结构”,即“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等。词汇可以指一种语言词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可以指语言各类词语的总和(如书面语词汇、口语词汇等),可以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的总和(如鲁迅的词汇,郭沫若的词汇等),也可以指某本著作的词语的总和(如《红楼梦》的词汇,《水浒》的词汇等)。词汇是个总称,所以单个词不能叫做词汇。现代汉语词汇由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也叫一般词汇)两大部分构成。在语言的发展中,基本词汇相对比较稳定,生命力也较强。非基本词则不同,几乎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很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不断地有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外来词的借入等语言现象的变化。因此,词汇的发展,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新生的比消亡的多,词汇的数量在不断扩大,越来越丰富,词汇的意义也越来越精密越细致。 ☚ 韵书 词汇学 ☛ - 古代词汇
- 现代词汇
- 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
- 成语、典故
- 歇后语
- 格言
- 俗语、外来语
- 略语、叠语
- 字源学
- 语法
- 写作、修辞
- 文体论、标点法
- 翻译
- 字典、词典、古代字书
- 说文、其他字书
- 字典
- 词典
- 方言
- 汉语教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文
☚ 简明速记手册 古代词汇 ☛
词汇 词汇宋长庚等主编,华龄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16开,874页。 ☚ 多音多义字典 语海 ☛ 词汇又称“语汇”。一种语言里全部词和固定短语的总称。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也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的总和。如茅盾词汇,《红楼梦》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部分。 词汇 词汇也称“语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词汇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的总汇,如现代汉语中所有的词合起来就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也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的总汇,如《毛泽东选集》的词汇;还可以指某方面全部词的总汇,如《生物学词汇》等。词汇的组成部分是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和特殊词汇。基本词汇为常用的,富有稳固性的基本词的总和;一般词汇为吸收来的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以及新造词的总和;特殊词汇即熟语,是一些现成的词组,为一般人经常使用,也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 词典 工具书 ☛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使用的词的总和。 词汇 词汇1.中原官话在词汇上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常用词语不仅在本区内普遍通行,而且也都是在普通话里作为规范的词语巩固下来的。例如:打雷、打闪、下雨、刮风、窗户、头、脸、舌头、腿、桌子、包子、酱、醋、公鸡、母鸡、蚊子、蚂蚁、茄子、地方、时候、你们、他们、晚饭、吃饭、稀、稠、胖(指人)、肥(指动物)、一把刀等等。 第二,有些词语虽然跟北京话有所不同,但在各地却是比较一致的。例如:灰(灰尘)、面(面粉)、指甲盖子(指甲)、脖梗子(脖子)、衣裳(衣服)、年纪(年龄)、晌午(中午)、今(儿)个(今天)、后(儿)个(后天)、舒坦(舒服)等。 2.中原官话区各地有一些普遍通行的独特词语,是跟普通话的说法完全不同的。例如:姥、姥娘(祖母)、妗子(舅母)、曲蟮(蚯蚓)、老鸹(乌鸦)、小(小)虫儿、老雀子(麻雀)、蛛蛛子、罗罗蛛(蜘蛛、结网的)、冷子(冰雹)、扁食(饺子)、擀汤(擀面条)、包汤、捏扁食(包饺子)、不得劲、不舒坦、不调和(生病)、板掉(扔掉)、瓤了(面和软了)、肉(形容做事动作慢、不快当)等。 3.中原官话区各地第一人称代词表复数的“我们”,都有与它相应的包括式“咱们”或“咱”,还有表亲密感情色彩的“俺们”和“俺”。 4.中原官话区各地表示家畜的性别一般很少用“公”和“母”、“雌”和“雄”,而是采用较为特殊的名称。例如:臊马(公马)、骒马(母马)、牤牛(公牛,未阉)、老犍(公牛,已阉)、草驴(母驴)、水羊(母羊)、臊猪(种公猪)、牙狗(公狗)、草狗(母狗)、郎猫(公猫)等。 5.中原官话区各地有一些音同(或音近)字同的词语,意义却与北京话不同或超出了北京话基本义、引申义的范围。如果不弄清它们的含义,有时会造成很大的 误解。例如: 媳妇 指妻子。 (喝)茶 ❶白开水; ❷用少量的米或白薯熬成的汤。 甜 ❶指甜味; ❷指味淡(盐分少)。 静 ❶没有声响; ❷凝结,如“鱼汤~了”。 厚 ❶跟薄相对; ❷请客。 乱 ❶没有秩序或条理; ❷胡闹,如“明子,别~!” 石 ❶石头; ❷用头撞。 面 ❶面粉; ❷酥松柔软,如“苹果~了”; ❸慢性子,如“他性子~”。 6.有些常用的基本词或一般词,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有些词叫法甚至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原官话内部词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 月亮 月亮、月姥姥、月姥娘、月光、月婆婆、月亮爹儿、月姑娘 厨房 厨房、厨屋、锅屋、灶屋、锅下 厨子 厨子、做饭的、大师父、掌锅的、厨师、掌灶的 外祖父 老爷、外老爷、外爹、外爷爷、外爷、俺(或“你、他”)老爷 妻子 老婆、妻子、女人、家里、媳妇、家里的、家里人 额头 额头子、额脑头子、额头、额脑盖子、额口头子、脑头子、额脑壳、前额头子、脑瓜儿 羹匙 调羹、勺子、汤勺子、汤匙、茶匙子、汤勺、汤匙子、勺儿、调勺子、调勺 玉米 玉蜀黍、玉秫秫、玉米、玉六、棒子、大芦秫、六谷、玉黍、油秫秫 向日葵 葵花、朝阳花、转转莲、向日葵、葵瓜、向日莲、转莲、转日莲、玉葵、葵葵、葵果 马铃薯 马铃薯、地蛋、山药蛋、地豆子、地瓜子、土豆子、地豆、洋山芋 谈天儿 谈心、拉瓜、闲谈、叙家常、拉拉瓜、闲拉话、拉瓜儿、叙闲话 7.中原官话区各地有一些音同(或音近)字同的词,但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别。例如: 房子 指全所,皖北多数市县。指单间,蚌埠市、金寨。 屋、屋子 指单间,皖北多数市县。指全所,淮北市、濉溪、萧县、亳州市、灵璧、泗县、金寨。 爹、爹爹 称祖父,五河、泗县、凤阳、蚌埠市、寿县、霍邱。称父亲,阜阳市、阜南、临泉、界首市、宿州市、砀山、泗县、蚌埠市。 爷、爷爷 称祖父,皖北多数市县。称父亲,五河、泗县。 饺子 指厚面皮包馅儿的半圆形食品,皖北多数市县,有些地方又称扁食。指馄饨,阜阳市、阜南、宿州市、淮北市、濉溪、凤阳、蚌埠市、凤台、金寨。 ☚ 语音 语法 ☛
词汇 词汇1.江淮官话区内普遍通行的一些常用基本词语是跟普通话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例如:打雷、石灰、奶奶、头、脸、鼻子、腿、早饭、晚饭、包子、公鸡、母鸡、苍蝇、蚊子、茄子、东西、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吃饭、喝茶、淡(不咸)、胖(指人)、瘦、一把刀、一支笔、一条牛等等。还有一些跟普通话一样的常用词语,是绝大多数市县普遍通用的,只有部分或极少数市县不一样(括弧内注明这些不同的词语)。例如:煤(炭、煤炭)、灰(尘灰)、房子(屋)、姐姐(姐)、嘴唇(嘴唇子、嘴皮)、舌头(舌条)、老鼠(老鼠子)、肥皂(胰子、洋胰子)、酱(酱板)、醋(忌讳、米醋)、哪个(谁个)、地方(处块、场子)、一口猪(一个猪)等。 2.江淮官话区内有一些普遍通行的词语跟普通话常用的说法略有不同。例如:老鸹、老鸹子(乌鸦)、颈子(脖子)、衣裳(衣服)、洋火(火柴)、脚踏车、钢丝车(自行车)、饭、干饭(米饭)、面、面条(面条儿)、粉丝、粉条(粉条儿)、包心菜、包菜(洋白菜)、气味(味儿)、年纪、岁数(年龄)、早上、清早(早晨)等。 3.江淮官话区内有一些较为通行的词语,说法特殊,是跟普通话完全不同的。例如:称父亲为“大大、大”,称发疟子为“打脾寒、打摆子”,称蚯蚓为“曲蟮、寒”,称蝙蝠为“檐老鼠”,称玉米为“六谷、六谷子”,称甘薯为“山芋、芋头”,把菜油叫“香油”,把围裙叫“围腰子”,把衣服口袋儿叫做“荷包”,把伞叫做“撑杆子”。 4.有些常用的基本词或一般词,江淮官话区内有不同的叫法,有些词叫法更是多种多样,这充分反映了方言区内部词汇上存在的差异。例如: 闪电 打闪、扯霍、扯闪、探霍、闪电 雹子 冷子、冰雹、雹子、盐豆子、雪子子 厨房 锅上、锅间、厨房、锅心、灶屋、锅屋、锅前、灶门前、锅下、灶间 小孩儿 小孩子、小把戏、小伢、小伢子、小家伙、小伢儿、小妹妮、小伢妮 外祖母 家婆、外婆、家奶奶、外奶奶、姥娘、家婆奶奶、婆婆 丈夫 男人、丈夫、先生、老板、当家的、家里、老的们、我家、外头人 胳臂 胳膊、手膊、手膊子、膀子、手胳子、胳臂、胳膊子、手夹骨 泻肚 痾肚子、拉肚子、泻肚子、拉稀、痾肚、跑稀、泻肚、痾稀屎、肚痾 羹匙 调羹、勺子、汤匙、调子、汤勺、汤瓢、羹匙、汤匙子 高粱 芦穄、秫秫、芦秫子、小芦秫、芦秫、秫子、芦穄子 舒服 好过、舒坦、快活、舒服、好受、伸坦、调活、畅快 5.江淮官话区里部分市县有一些跟普通话音同、字同的词,意义上却完全不同。如果不弄清它们的意义,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解。例如: 炭 普通话指木炭,方言指煤。怀远、淮南市等8个市县。 屋、屋子 普通话一般指单间,方言指全所。肥东、芜湖市等12个市县。 房子 普通话指全所,方言指单间。怀远、肥东、和县。 伯伯 普通话指伯父,方言指父亲。合肥市、安庆市等12个市县。 爷、爷爷 普通话称祖父,方言称父亲。怀远、桐城、南陵。 爹爹、爹 普通话称父亲,方言称祖父。合肥市、芜湖市等20多个市县。 姨娘 旧时子女称父亲的妾,方言称姨母。合肥市、芜湖市等20多个市县。 奶奶 普通话称祖母,方言称妻子。含山、庐江、贵池市等。 厚 普通话本义是跟“薄”相对,方言可用于指“稠”。合肥市、和县、芜湖市等17个市县。 涝 普通话本义是跟“旱”相对,方言可用于指“稀”。芜湖市、当涂、南陵等。 6.江淮官话区内有一些音同(或音近)字同的词,不同地方表达的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别。例如: 房子 指全所,合肥市等多数市县。指单间,肥东、怀远、和县等。 爷爷 称祖父,马鞍山市、当涂、广德、郎溪。称父亲,桐城、南陵。 爹爹 称祖父,合肥市等多数市县。称父亲,当涂、郎溪。 姑娘 称女儿,巢湖市、无为、庐江、安庆市、桐城、芜湖市、当涂、广德、南陵、郎溪、铜陵市等。称姑,淮南市、定远(未婚的)、嘉山、安庆市、枞阳(已婚的)等。 娘娘 称姑,霍山、广德。称母亲,淮南市。 面 指面条儿,合肥市、安庆市、芜湖市等20多个市县。指面粉,淮南市、怀远、庐江、和县、嘉山、来安。 水饺、水饺子 指饺子,怀远、嘉山、天长、当涂、郎溪等。指馄饨,桐城。 味道 指口味,合肥市等绝大多数市县。指气味,含山、和县。 7.有些通用的词,江淮官话区内的一些地方所表示的意义比普通话及本区内其他地方要宽。例如: 胖 和县、庐江、天长、广德也可以兼指动物。 饺子 合肥市、安庆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六安市等15个市县可兼指馄饨。 老的们 合肥市、肥东、肥西既可指男人,也可兼指丈夫。 老板 庐江、含山、桐城、宣州市、铜陵市、青阳等可兼指丈夫。 奶奶们 合肥市、庐江等可指女人,也可兼指妻子。 先生 合肥市、庐江等可指医生,也可兼指丈夫。 小米 合肥市、芜湖市等10多个市县可指粟,也可兼指籼米。 四脚蛇 芜湖市、当涂等地可指蜥蜴,也兼指壁虎。 8.一些原是外来的东西,江淮官话区内老辈人口头上仍保存着词根前加“洋”的习惯。例如:煤油、火柴,几乎绝大部分地区都称“洋油、洋火”;西红柿有20多个市县称“洋柿子”,安庆市、郎溪、广德称“洋茄子”;肥皂,肥西、六安市、嘉山、桐城等9个市县称“洋胰子”或“洋皂、洋肥皂”;马铃薯,舒城、滁州市、马鞍山市等10多个市县称“洋山芋”或“洋芋头”等。此外,如水泥、钉子、香烟、平纹布等,一些地方分别称作“洋灰、洋钉、洋烟、洋布”。 9.江淮官话区内对于动物性别的表示方法,一般不大用“公、母”或“雌、雄”,而是采用不同的语素来表示。 例如:叫驴(公驴)、牯牛(公牛)、黄㸺牛(母黄牛)、犍牛(未阉公黄牛)、角猪(种公猪)、婆猪(产崽母猪)、儿狗(公狗)、咪猫(母猫)等。 ☚ 语音 语法 ☛
词汇 词汇1.赣语跟普通话在词汇上有较大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大量的常用基本词和一般词跟普通话一致。例如:太阳、月亮、打雷、石灰、妈妈、奶奶、姐姐、儿子、头、脸、鼻子、嘴唇、腿、衣服、肥皂、桌子、伞、早饭、面粉、包子、饺子、菜、醋、酱、味道、东西、麻雀、老鼠、苍蝇、蜘蛛、茄子、我、昨日、前日、中间、吃饭、淡、稀、从等等。 二是有大量的常用基本词和一般词在词形上跟普通话稍有差别,有的在普通话里也是通用的。例如:雹子、灰、窗子、门坎、母舅、额头、害病、泻肚子、尿片、汤匙、中饭、夜饭、饭、粉丝、葵花、包心菜、气味、哪个、清早、日里(白天)、里头、外头、前头、后头、谈心等等。 2.赣语区内有一些较为通行的词语,别具特色,是跟普通话完全不同的。例如:扯霍(打闪)、槛子(窗户)、郎中(医生)、打脾寒(发疟子)、钢丝车(自行车)、馍馍、发粑(馒头)、老鸹(乌鸦)、寒(蚯蚓)、玉榴(玉米)、芦穄、芦秫(高粱)、堂客(妻子)、上昼(上午)、中时(中午)、下昼(下午)、黑里(晚上)、赖呆(肮脏)、么会子(什么时候)、么场子(什么地方)、做么事(做什么)、停当(女人贤慧)、好过(舒服)等等。 3.有些常用的词语,赣语区内各地有不同的名称,有些词的叫法更是多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方言区内部词汇上存在着差异。例如: 厨房 厨下、灶下、灶屋 女人 女的、女人、妇人、奶奶家 小孩儿 小伢、的的伢(儿)、小伢家、小孩子 父亲 大大、伯伯、爹爹、大、爷爷 外祖母 家婆、外婆 女儿 女儿、姑娘、女、女孩子、丫头 夫 男人、男子汉、客、老板、家里、外头人、老的 妻 堂客、奶奶、老婆、女人、家里、烧锅的 脖子 颈子、颈、颈脖、颈上 涎布 常围、围兜、围嘴、兜兜、 围、痰围 白薯 红芋、山芋、白芋、红薯、薯 辣椒 辣椒、大椒、辣胡椒、胡椒 一辆车 一乘车、一挂车、一部车、一架车 4.赣语区里有一些词形跟普通话相同的词,意义却完全不同。如果不弄清它们的含义,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解。例如: 炭 普通话指木炭,岳西、宿松指煤。 房、房子 普通话一般指全所,望江、太湖、潜山、岳西、宿松指单间。 伯伯 普通话指伯父,怀宁、望江、宿松、东至指父亲。 爹爹 普通话称父亲,望江、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指祖父。 姨娘 旧时子女称父亲的妾,怀宁、潜山、岳西、宿松、东至称姨母。 面 普通话通常指粮食磨成的粉,并特指面粉,整个方言区都指面条儿。 香油 普通话指芝麻油,怀宁等指菜油。 作孽 普通话指做坏事,太湖等地指怜悯。 5.赣语区里有一些词形跟普通话相同的词,但意义概括的范围比普通话要宽。例如: 清汤 普通话指没有菜的汤,望江、宿松既指没有菜的汤,也指馄饨。 男子汉 普通话指男人,太湖、宿松既指男人,也指丈夫。 老板 普通话指掌柜的,怀宁、潜山既指掌柜的,也指丈夫。 鼻子 普通话指五官之一的鼻梁,怀宁等地既指鼻梁,也指鼻涕。 硬 普通话指跟软相对的物质性状,太湖、潜山、岳西、东至等除有这个意义外,还指稠,如“粥太硬了”。 6.赣语区内有一些音同(或音近)字同的词,不同地方表达的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反映了方言区词汇上的内部差异。例如: 大大 怀宁、太湖、潜山等称父亲,而东至称祖父,望江还可以称伯母。 爹爹 望江、怀宁、太湖、潜山、岳西称祖父,而宿松称父亲。 奶奶 整个方言区都称祖母,但太湖又称女人,岳西、潜山又称妻子。 家里 怀宁、岳西称妻子,但怀宁也可用于称丈夫。 姑娘 怀宁、宿松、东至称姑,而太湖、潜山称女儿,怀宁也可用于称女儿。 饺子 整个方言区都指半圆形有馅儿的面食,但怀宁、太湖、岳西也指馄饨。 7.赣语区内有一些词语是跟吴语、湘语相同的。例如:落雨(下雨)、落雪(下雪)、沰雨(淋雨)、今朝(今日)、明朝(明日)、旧年(去年)、推板(差)、壮(肥)、先前日(大前日)、囥(藏)、温吞水(温水)、小伢子(小孩儿)、堂客(妻子)、一部车(一辆车)、摊尸(睡觉,骂人话)等。 8.望江、太湖、宿松、东至等地,表示动物雌雄性别,有在动物名称后面加上表性别的语素的形式,这跟普通话以及皖北、江淮等地的官话方言完全不同。例如: 鸡公(公鸡) 鸡母(母鸡) 鸭公(公鸭) 鸭母(母鸭) 猪娘(母猪) 狗娘(母狗) 不过这种形式的词为数不多,多数的词还是在动物名称前面加“牯、牙、犍、草、爵、郎”等语素来表示性别。例如:牯牛(公牛)、牙猪(公猪)、犍狗(公狗)、犍猪(公猪)、草狗(母狗)、草猪(母猪)、爵牛(种公牛)、郎猫(公猫)等。 9.赣语区内有些词具有生动的形象性,是采用比喻、比拟、借代、讳饰等等修辞手段构造而成的,用在言语中富有较强的表现力。例如:蛾眉月(月牙儿)、月亮菜(扁豆)、团鱼(鳖)、鞋底板(比目鱼)、骨牌凳(方凳)、鸡眼茧(鸡眼)、火烧天(晚霞)、和尚头(光头)、双身人(孕妇)、圆房(结婚)、吊线(男女双方在一定距离内以目传情)、捡香茶(抓药)、过着身(成年人去世)、装妖(装模作样)、貂蝉(指机灵而刁钻的女人)、半油篓子(即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等等。 ☚ 语音 语法 ☛
词汇 ☚ 语音 语法 ☛
词汇 ☚ 语音 语法 ☛ 词汇 词汇宋长庚、赵玉秋主编。华龄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收录汉语词汇40余万条,包括单音词、双音词、复合词、成语、俗语、俚语、谚语、习语、惯用语及各行各业专用学科用语。词目按首字笔画排列。书前设“笔画索引”。 ☚ 汉语异名辞典 常用图形符号辞典 ☛ 词汇 词汇亦称语汇。构成语言的要素之一。作为解释的材料和工具,是某种语言的全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词汇在语言体系里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不同语言的词汇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这体现在词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上,即什么样的语音和什么样的语义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的词汇中是不同的;也体现在用不同的单位标志同一事物上,即一种语言用词来标志的事物,另一种语言用词组来标志。词和词的固定词组是词汇总体的两种单位。词汇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 词义学 词汇学 ☛ 词汇vocabulary;lexicon 词汇 词汇vocabulary亦称“语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如固定短语)的总汇。分为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两大类别。在语言的发展中,基本词汇较稳定,一般词汇则很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几乎处在不断变动的状态中。词汇是一个系统,每个词在这个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并和其他的词相互依存。单个词或若干个词不能称为词汇。 ☚ 完形优势效应 句子 ☛ 00002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