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暖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暖耳

暖耳

明代官员一种帽式。其制:以黑色纻丝作一圆箍,高二寸许,两旁垂以两块长貂皮,因此又称“耳衣”或貉鼠暖耳。百官十一月戴暖耳,但“是年朝觐外官及举人、监生,不许戴暖耳入朝”(《明史·舆服志三》)。例见第六十九回。

☚ 过桥巾   范阳毡笠 ☛
暖耳6521耳套。中原官话。陕西西安〖 〗。河南项城。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冠帽飾 > 耳衣 > 煖耳
煖耳  nuǎněr

即耳衣。

暖耳nuǎněr

也称“耳暖”。护耳之具。由唐代耳衣演变而成。形制不一,简单者以兽皮或质地厚实的布帛做成环状或条状,罩在耳朵上以御寒冷;复杂者则以布帛做成圆箍,两边以兽皮,使用时联缀在冠帽上。明代官员暖耳形制:以黑色纻丝作一圆箍,高二寸许,两旁垂以两块长貂皮。上朝时亦可戴之,最初由朝廷颁赐,后因费用过巨,乃停止颁赐,旋又禁止使用。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二○:“唐人《边塞曲》:‘金装腰带重,绵缝耳衣寒。’耳衣,今之暖耳也。”张岱《快园道古》卷一四:“罗汝敬、马铎同在馆阁,冬月,罗不戴暖耳,马不穿毡袜,时人戏曰:‘骡耳马足。’”刘若愚《酌中志》卷一九:“披肩……自印公公等,至暖殿牌子,方敢戴。其余常行近侍,则只戴暖耳。其制用玄色素纻,作一圆箍,二寸高,两傍缀貂皮,长方如披肩。凡司礼监写字起,至提督止,亦止戴暖耳,不甚戴披肩也。”《明史·舆服志三》:“万历五年……百官戴暖耳。是年朝觐外官及举人、监生不许戴暖耳入朝。”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京师冬月,例用貂皮暖耳,每逢冱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惟近来主上息止此诏,已数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为苦……盖赐貂之日,禁中例费数万缗,故今上禁之。”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下:“明世宗晚年爱静,常居西内,勋辅大臣直宿无逸殿,日有赐赉,如玲珑雕刻玉带、金织蟒服、金嵌宝石斗牛绦环……貂鼠暖耳。”《谈征·物部》:“今人惧耳寒,或用皮,或用绸缎,如其形而缝以衣之,谓之耳暖,亦谓暖耳。即古之所谓耳衣者。”

暖耳(《明太祖功臣图》)

暖耳

暖耳

俗称“帽套”。暖耳是明代百官入朝奏事时所戴的一种御寒用品。多用狐皮、貂皮等兽皮做成。样式一般为两种: 一种在耳部附加约四寸大小的皮毛套子,类似今天的耳套。一种用玄色素紵作一圆箍,二寸高,两旁用貂皮,长方如披肩。明代规定,必得有一定地位的人,并且在一定的时候,才可戴暖耳。据《明史·舆服志》记载: 宫中 “十一月百官传戴暖耳”。“朝觐外官及举人、监生,不许戴暖耳入朝”。寻常百姓则不许戴用,戴即治罪。

☚ 辫线袄   左衽 ☛
000022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