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词林正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词韵名。清戈载撰。三卷。本书据《广韵》二百零六部,以平声统摄上声、去声,归纳为十四部,又立入声五部,共十九部。戈氏此书在词韵书中较为晚出,故得以参酌前出诸书,考订较为精密,填词者多遵用之。有《四印斋所刻词》本及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出版。

☚ 白香词谱   词学全书 ☛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误,多所纠弹。分为十九韵部,前十四部为舒声韵。因词之押韵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故是书将平上去三声合并于一部,每部中又分为平仄两声,仄声中再分上、去声;凡入声作平声或上、去声者,则附载于某部。入声因在词中不与舒声相混,故另列五部入声韵。十九韵部无韵目,但在每一部中均标明该部所包《广韵》之韵部,如第一部包括“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韵部及每部内的小韵(即同音字组)的排列,基本与《广韵》一系韵书的排列同。每一小韵之首字,用〔 〕标出,并注明反切。反切多依《集韵》,韵字下无注释。书前有“发凡”一卷,简述编是书之目的、经过,该书之简况,词韵与诗韵、曲韵之差别等,举例甚详。王鹏运跋谓:“《文会堂》、《学宋斋》诸家强作解事,未足依据。戈氏书最晚出,而最精核,可谓前无古人矣。”但王氏对是书亦有所批评,云:“宝士著书,动谓宋词失韵,余谓执韵以绳今人之不知宫调者则可,若以绳宋人,似尚隔一尘也。”本书初刻于道光元年(1821),全书收韵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字。清人词韵之学,至戈氏而总其成。但尚有偏颇失当之处,罗常培曾拟为之重订。

☚ 词韵   天籁轩词韵 ☛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清戈载撰。“发凡”一卷,“正韵”三卷。戈字孟博,号顺卿,江苏吴县人。能辨阴阳,分宫调,姜夔集所列旁谱,亦能一一按诸管弦。此书一出,即为世所重,为清中叶以后的词家奉为圭臬。其书列平、上、去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共十九部,皆取古今有名之词,参酌而定,去取审慎,精诣特出,一扫前人陋习,是一部度越前人的词韵。它最早刊于道光元年(1821),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 洪武正韵   诗法 ☛

词林正韵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误,多所纠弹。分为十九韵部,前十四部为舒声韵。因词之押韵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故是书将平上去三声合并于一部,每部中又分为平仄两声,仄声中再分上、去声;凡入声作平声或上、去声者,则附载于某部。入声因在词中不与舒声相混,故另列五部入声韵。十九韵部无韵目,但在每一部中均标明该部所包《广韵》之韵部,如第一部包括“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韵部及每部内的小韵(即同音字组)的排列,基本与《广韵》一系韵书的排列同。每一小韵之首字,用〔 〕标出,并注明反切。反切多依《集韵》,韵字下无注释。书前有“发凡”一卷,简述编是书之目的、经过,该书之简况,词韵与诗韵、曲韵之差别等,举例甚详。王鹏运跋谓:“《文会堂》、《学宋斋》诸家强作解事,未足依据。戈氏书最晚出,而最精核,可谓前无古人矣。”但王氏对是书亦有所批评,云:“宝士著书,动谓宋词失韵,余谓执韵以绳今人之不知宫调者则可,若以绳宋人,似尚隔一尘也。”本书初刻于道光元年(1821),全书收韵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字。清人词韵之学,至戈氏而总其成。但尚有偏颇失当之处,罗常培曾拟为之重订。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词韵书。清戈载撰。清道光元年(1821)翠薇花馆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据此影印。3卷。《发凡》1卷。作者反对以土音协韵,标目及字次、字音,皆依宋《集韵》排列,将206韵归并为19部。以平声统摄上、去,凡14部,入声韵5部。《发凡》缕述条析,包孕丰富。取古人之词,博考互证,细加辨析;稽前人韵书,裁酌繁简,求协古音,纠正了不少前人词韵的错误,曾被填词者奉为金科玉律。

☚ 有真意斋词谱   天籁轩词韵 ☛

《词林正韵》

词韵专著。清戈载著。3卷。收14400多字。分十九韵,采用《广韵》标目字;小韵首字注有反切。分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虽然入声有五个韵部,但阴声韵中收有入声字。有道光元年(1821年)初刻本。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词韵书名。清戈载撰。三卷。“发凡”一卷。《词林正韵》一书,清中叶以后的词人奉为圭臬,其“发凡”中说:“因思古无词韵,词人之词即词韵也。古人用韵非必尽归画一,而名手佳篇不一而足,总以彼此相符、灼然无弊者即可援为准的焉。于是取古人之词,博考互证,细加辨析,觉其所用之韵,或分或合,或通或否,畛域所判,了如指掌。又复广稽韵书,裁酌繁简,求协古音,妄成独断,凡三阅寒暑而卒事。”《词林正韵》共分词韵为十九部,每部下含平、上、去三声,入声独立分为五部。每一声调下又列出《集韵》韵目,共收韵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个。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曾出版清道光元年翠薇花馆本影印本。

☚ 词律   曲律 ☛

词林正韵

韵书。三卷。清·戈载编。分韵与《词韵》基本相同,共分十九韵,平上去声十四韵,入声五韵。其中“业韵”,《词韵》在第十八部,《词林正韵》在十九部。此书按《集韵》韵部加以合并,不立韵目,以第一部、第二部……标目。每部韵字依《集韵》韵目分开排列,同音字中的常用字排在最后,只以一个反切注音,不释字义。阴声韵之后分别列入声作平声、作上声、作去声的字,说明了北宋以来词韵入声字可与平上去声字通押,这是很有价值的。今有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词林正韵

词论。清人戈载撰。三卷。戈载有《宋七家词选》已著录。此编成于道光元年(1821),目的在研究词的宫调音韵,为后人创作提供音韵准则。作者据《广韵》二百○六部,列平、上、去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共十九部。皆取古人著名词作,参酌审定。作者对音韵之学造诣颇精,于璇宫八十四调之旨,研讨至深,故是编缕述精赅,一扫前人陋习,被词家奉为金科玉律。然书中仍稍有疏误之处。有道光间刊本,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道光元年翠微花馆本影印。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韵书。三卷。清戈载编。戈载(生卒年不详),字宝士,一字孟博,号顺卿。江苏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嘉庆十二年(1807)选贡士,为大学典簿。未履任,以词学终老。另著有《翠薇花馆诗集》二十卷,《词集》三十九卷,《宋七家词选》七卷,均有传本行世。此外尚有《续绝妙好词》、《乐府正声》、《词律订》、《词律补》等,惜俱佚无传。《词林正韵》书成于道光元年(1821)。另有《发凡》一卷,收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
戈载以为,“填词之大要有二:一曰律,一曰韵。律不协则声音之道乖,韵不审则宫调之理失,二者并行不悖。韵虽较为浅近,而实最多舛误”;“予心窃忧之,因思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于是取古人之词,博考互证,细加辨晰,觉其所用之韵或分、或合、或通、或否,畛域所判,了如指掌,又复广稽韵书,裁酌繁简,求协古音,妄成独断,凡三阅寒暑而卒事,名曰《词林正韵》,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见《发凡》)。可知戈氏作此书是为填词用韵而作,系根据宋代词人用韵情况整理而成。因词之押韵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故此书亦将“平上去”三声合并为一部,舒声韵为十四部;而“入”声则不与舒声相混,另列五部,总共分韵为十九部。舒声韵十四部中又分为平声一类及仄声(含上去声)一类,平、上、去依次分别列出。入声虽独立为五部,但戈载又认为入声“欲调曼声,必谐三声”,因此于阴声韵平、上、去之后分别附“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声”,“凡入声之正、次清音转上声,正浊作平,次浊作去”。此书列反切,无注释。标目、韵次、字次及切语等多从《集韵》。
明清两代,虽词韵之作不少,顾诸家撰述,皆未堪依据。至《词林正韵》问世,精诣特出,一扫前人陋习,为时人所重。吴嘉淦《序》中云:“戈子之书出,而海内文人学士有志斯道者皆当争奉为圭臬。”顾千里《序》中亦云:“顺卿此举有功于词洵不细矣。”此书实为填词家所不可少。
有道光元年(1821)翠薇花馆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此影印。

☚ 李氏音鉴   切韵考 ☛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戈载编,扫叶山房1924年刊行。线装,4册。

☚ 国音新诗韵   音韵指南 ☛

词林正韵

三卷,发凡一卷。清戈载撰。戈载字宝士,一字孟博,号顺卿,一作润卿,又号山塘词隐。吴县 (今江苏苏州市) 人。嘉庆十二年 (1807年)县学生,选贡土,为太学典簿,未履任,以词学终老。精通音律,善丹青,尤以画梅见长。书室名潇碧轩、翠薇花馆。尚著《翠薇花馆诗集》、《词集》、《宋七家词选》、《续绝妙好词》、《乐府正声》、《词律订》、《词律补》等。是书卷首有道光辛巳 (1821年)顾千里等四人序,书即初刊于是年。词韵宋无专书,明清之际,沈谦、赵钥、李渔等各有词韵之作。又胡文焕之《文会堂词韵》、许昂霄之《词林考略》继有述作。迨吴烺之《学宋斋词韵》出,乾嘉词人尤多奉为规律。顾诸家撰述,皆强作解释,未堪依据。至戈载《词林正韵》问世,精诣特出,于旋宫八十四调之旨,研讨至深,宜于发凡中缕述精核,一扫前人陋习,论者谓自当奉为金科玉律,实为填词家所不可少之书也。卷首列《发凡》,大略云:填词之大要有二:一曰律、一曰韵。律不协则声音之道乖,韵不审则宫调之理失,二者并行不悖。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古人用韵非必尽归画一,而名手佳篇不一而足,总以彼此相符,灼然无弊者即可援为准的焉。于是取古人之词,博考互证,细加辨晰。觉其所用之韵,或分、或合、或通、或否,畛域所判,了如指掌。又复广稽韵书,裁酌繁简,求协古音。妄成独断,凡三阅寒暑而卒事,名曰《词林正韵》,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庶几韵正而律亦可正耳。是书列平上去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共十九部,皆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之。词韵与诗韵有别,然其源即出于诗韵,乃以诗韵分合之耳。以词盛于宋,用宋代之书,《广韵》、《集韵》稍有异同,而《集韵》纂辑较后,字最该广,因以《集韵》为本,而字之次、字之音俱从焉。词韵与曲韵亦不同,制曲用韵可以平上去通叶,且无入声,如周德清《中原音韵》列东钟、江阳等十九部,入声则以之配隶三声。盖《中原音韵》诸书,支思与齐微分二部,寒山、桓欢、先天分三部,家麻、车遮分二部,监咸、廉纤分二部,于曲则然,于词则不然;况四声缺入声,而词则明明有必须用入之调,断不能缺,故曲韵不可为词韵也。凡字有义有音,义之训释宜详,略则反多挂漏,是书欲其清简易寻不乱心目,故皆不注,至音则必不可少。是书切音俱从《集韵》。《集韵》之误者,则从《广韵》等书改正。《集韵》之字,有一字数音者、有一字一音而数义者、有散见数韵而其义同者、有收入一韵见数次而其义亦同者,盖其书原为广采字音,不欲遗漏,且因古人之读字各有不同耳。是书于韵中音异而义亦异者则并收之,若音异而义不异则随其切音之宜古宜今者收之,不以其次之先后也。四声之中,入声最难分别。是书入声分列五部,历观古人名词无有出此范围者耳。作词字眼不当生涩怪诞,押韵亦然,则不经见之字诚可不收,然又不容太略。是书共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字,不过《集韵》十之二耳,似亦不病其烦重耳。是书所分词韵凡十九部。第一部: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第二部:平声江阳唐、上声讲养荡、去声绛漾宕。第三部:平声支脂之微齐灰、上声纸旨止尾荠贿、去声置至志未霁祭太(半)队废。第四部:平声鱼虞模、上声语噳姥、去声御遇暮。第五部:平声佳皆咍、上声蟹骇海、去声太 (半)卦(半)怪夬代。第六部:平声真谆臻文欣魂痕、上声轸准吻隐混狠、去声震稕问焮囫恨。第七部:平声元寒桓删山先、上声阮旱缓澘产铣狝、去声愿翰换谏裥霰线。第八部:平声萧宵爻豪、上声筿小巧皓、去声啸笑效号。第九部:平声歌戈、上声哿果、去声箇过。第十部:平声佳(半)麻、上声马、去声卦(半)祃。第十一部:平声庚耕清青蒸登、上声梗耿静迥拯等、去声映诤劲径证隥。第十二部:平声尤侯幽、上声有厚黝、去声宥候幼。第十三部: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第十四部:平声覃谈盐沾严咸衔凡、上声感敢𨁹忝俨𨃰槛范、去声勘阚艳验陷梵。第十五部:入声屋沃烛。第十六部:入声觉药铎。第十七部:入声质术栉陌麦昔锡职德缉。第十八部:入声勿迄月没曷末黠屑薛叶帖。第十九部:入声合盍业洽狎乏。是书初刊于道光元年 (1821年),板旋毁失、印数无多。后收入《啸园丛书》第六函及《四印斋所刻词》(光绪本、景光绪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据道光元年初刊本影印,是本最易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