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词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词旨 词旨元陆辅之撰。是书为陆氏早年师事张炎时所闻教示之笔录,分为词说、属对、乐笑翁奇对、警句、乐笑翁警句、词眼、单字集虚、两字集虚、三字集虚九目,其中两字集虚、三字集虚二目仅存其目,而无其文,馀七目共二百三十二则。所述多本张炎《词源》之说,其意在标示作词规范,解析具体,而论说不深。所录属对、警句,虽多为残章断句,但保存不少佚词。是书有《砚北偶钞》本、《艺海珠尘》本、《学海类编》本、《四印斋所刻词》本、《古今文艺丛书》本、《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等。 ☚ 吴礼部词话 渚山堂词话 ☛ 词旨词话。二卷。元陆辅之撰。陆辅之(1275—1349?),名行直,一说名韶,字季道,号壶天居士。吴江(今属江苏)人。生于南宋末,元大德中任湖北十学士,迁翰林典籍。皇庆间致仕归,七十五岁尚健在。工诗文词,善书画。与南宋著名词人张炎交,并师承其词学,作《词旨》。张炎词学论著《词源》成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词旨》当成于其后。这是一本奉南宋风雅派词学观为宗旨,指导后学填词的入门读物。 今本《词旨》分上、下两卷。上卷提出关于词的创作理论,凡七则,其大要,一是力主清空:“《词源》云‘清空’二字,亦一生受用不尽,指迷之妙,尽在是矣。学者必在心传耳传,以心会意,当有悟入处。”二是严辨雅俗:“凡观词须先识古今体制雅俗,脱出宿生尘腐气。”缘于这两点,陆辅之提出雅词的创作规范:“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长,去四家之所短。”宗尚周、姜,兼取史、吴,从而将“典丽”、“骚雅”的审美标准和“句法”、“字面”的作法技巧融成一体。陆氏关于作法技巧的论述较详,如论命意、造句、炼字云:“命意贵远,用字贵便,造语贵新,炼字贵响。”论布局云:“制词须布置停匀,血脉贯串,过片不可断曲意,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论起句云:“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大致出于《词源》,可见严守张炎家法。 下卷以大量篇幅,采择两宋词作俊语名句,分成“属对”,“奇对”、“警句”、“词眼”等类,详加示范,所选多为重视形式技巧的词人,如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人作品;张炎词的名句又另行罗列,以示师承。这些示范构成了《词旨》的编撰特色。 《词旨》在理论上并无创新建树,但它把南宋风雅派讲论词法的风尚推向极致,直接影响到元初词坛追求文学辞章之美的风气。传授词的作法技巧固然有利于填词的普及,但模式化的示范又易于扼杀创作生机,导致因袭模仿之弊。清末况周颐认为:“词衰于元,当时名人词论,即亦未臻上乘。如陆辅之《词旨》所谓警句,往往抉择不精,适足启晚近纤妍之习。”(《蕙风词话》卷二) 元陶宗仪《说郛》、明冯可宾《广百川学海》收《词旨》,为一卷本;清光绪间长沙胡元仪作《词旨畅》为之疏证,厘为二卷,民国初陈去病又重刊,即《百尺楼丛书》本。唐圭璋收入《词话丛编》。 词旨 《词旨》元陆辅之著。此书论词悉遵南宋张炎论词之旨,主张清空之说,严雅俗之辨,以周邦彦、姜白石、史达祖、吴文英为创作规范。他把“清空”视为词之最高境界,主张“悟入”,且不为前人所拘,能“自出新意”。他说:“清空二字,亦一生受用不尽,指迷之妙,尽在是矣。学者必在心传耳传,以心会意,当有悟入处。然须跳出窠臼外,时出新意,自成一家。”他崇尚近雅而又不远俗。《诗大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而陆辅之之所谓雅,更多地还是指词的体格。认为“凡观词须先识古今体制雅俗。脱出宿生尘腐气,然后知此语,咀嚼有味”。就语言而论,则“造语贵新”,因为纤巧非新,能清而新,方近雅正。使用虚字,也须择近雅者,不可太俗。胡元仪《词旨畅》谓张炎、陆辅之是为防范时人为词“流入鄙俗”而发的。此外,还论及属对、奇对、警句、词眼等,亦可看出元代词人的美学追求。 ☚ 乐府指迷 弇州山人词评 ☛ 意旨 意旨进止 意指 颐气 另见:意愿 意思1 意义 意图 做事 ☚ 原意 主旨 ☛ 词旨一名《词旨畅》。词论。元陆辅之(1275—?)撰。二卷。辅之名行直,字季道,号壶天, 亦号壶中天, 或书壶中, 或称湖天居士,嘉禾(今属湖南)人。其父精经史,明春秋大义,能文章。辅之承家学,工诗文词,善书画。曾官翰林典籍,皇庆间致仕,年方四十。其名屡更,诸书记载,多有不同。此集论词,皆述叔夏(张炎)论词之旨,与张炎《词源》同条共贯。其中有“词说”七则,言创作要诀。虽篇幅无多,而词之矩范,已罗其要。此书原一卷,闇晦甚久,清光绪间有长沙人胡元仪,始为之疏证,析为二卷。并名之曰“词旨畅”,并作序。有《百尺楼丛书》本。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以此本收入《词话丛编》。另有《广百川学海》本、《学海类编》本、《四印斋所刻词》本等,作一卷。 词旨 词旨词话。二卷。元陆辅之撰。陆辅之(1275—1349?),名行直,一说名韶,字季道,号壶天居士。吴江(今属江苏)人。生于南宋末,元大德中任湖北十学士,迁翰林典籍。皇庆间致仕归,七十五岁尚健在。工诗文词,善书画。与南宋著名词人张炎交,并师承其词学,作《词旨》。张炎词学论著《词源》成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词旨》当成于其后。这是一本奉南宋风雅派词学观为宗旨,指导后学填词的入门读物。 ☚ 词源 渚山堂词话 ☛ 词旨一卷。元陆友仁撰。陆友仁字辅之,自号研北生,吴郡人。生卒年均不详。其父为布商,友仁独攻于学,博极群书。柯九思荐之,未及用,归卒。著有《吴中旧事》(已著录)、《词旨》、《砚史》等,本书前有陆友仁自序,序称:“予从乐笑翁(即张炎)游,深得奥旨制度之法,因从其言,命韶暂作《词旨》,语近而明,法简而要,俾初学易于入室。”集中按“词说”、“属对”、“警句”、“词眼”、“单字集虚”等分类阐述其词论主张,并列前人范例。最后的“两字集虚”、“三字集虚”则有题无文。其主张作词“命意贵远、用字贵便,造语贵新”,强调“不用雕刻”,“务在自然”,“须跳出窠臼外,时出新意,自成一家”,均系对如何为词的灼见,为后人作词辟一蹊径。因是集湮没已久,清胡元仪曾撰《词旨畅》予以疏证。《四库全书总目》列于存目予以介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