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诉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卷宗部 > 訟狀 > 訴狀 訴狀 sùzhuàng 亦稱“訟詞”、“訟牒”。訴訟之呈文。《正字通·片部》:“古人訟詞曰牒。”《宋書·文五王傳·竟陵王誕》:“又獲吳郡民劉成、豫章民陳談之、建康民陳文紹等,並如訴狀,則姦情猜志歲月增積。”宋·韓琦《答孫植太守後園宴射》詩:“鈴索聲沈訟牒稀,優游大司養疎拙。”《宋史·高宗紀》:“置臨安府左右廂官,分掌訟牒。” 诉状 诉状公民个人为刑事自诉案件或民事案件进行诉讼时所写的书状。古称“辞谍”、“讼谍”。诉状包括起诉状、上诉状、申诉状、答辩状等。以案件性质分为刑事诉状和民事诉状。刑事诉状与起诉书和抗诉书基本相同,区别是起诉书和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以国家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公诉文书,刑事诉状则是自诉人以个人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刑事申诉状也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是自诉文书,或诉讼私文书。 ☚ 司法文书 辞牒 ☛ 诉状 诉状状(状纸;状子;状呈;状词;状牒;呈状;首状;起诉状) 讼书讼辞 讼状 讼谍 讼牒 讼牍 词牒 词纸 诉呈 诉辞 诉牒 笺 诉 手本 起诉书 另见:诉讼 案件 文书 ☚ 诉讼文书 凭证文书 ☛ 证照 证照盖有官印或政府发的凭证:证(证明;~书;党~;粮~) ☚ 信物 根据 ☛ 诉状memorial当事国作为请求国在国际法院诉讼案件的书面程序中提出的第一种书状。1945年《国际法院规约》第43条第2款规定,“书面程序系指以诉状、辩诉状、及必要时之答辩状连同可资佐证之各种文件及公文书,送达法院及各当事国。”1978年《国际法院规则》第49条(1)诉状应包括有关事实的陈述、关于法律的陈述和诉讼主张。 诉状又称“起诉状”。诉讼文书之一。民事原告人和刑事自诉人用以向法院提出诉讼的文书。主要应记明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2.请求事项,即向法院提出需要保护的民事权益的具体内容(如请求返还被侵占的财产等)或向法院表明要求判处被告人何种罪;3.事实和理由,即说明诉讼请求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并列举证据证明所述事实属实。 诉状 诉状亦称“起诉状”,又称“状子”。民事案件的原告人和刑事案件的原告人或自诉人用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文书。起诉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诉,由人民法院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诉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 法律书状 刑事诉状 ☛ 诉状民事案件原告人用以提起民事诉讼、刑事案件自诉人用以提起自诉的文书。诉状应明确记载被告人,所诉事由和根据,以及其他应予记载的事项。 诉状plaint;indictment 诉状wri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