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侄盗卖田案
南宋理宗绍宝二年至嘉熙三年,华纲、华纬及其子惟德、惟忠“前后十契,将田六亩有奇,正典断卖与陈舜臣为业,并已经官投印。华纲、华纬死,陈舜臣亦死,而华大成者,乃以为故祖华泳遗下未分之田,诉其侄惟德、惟忠瞒昧盗卖与陈舜臣之子可久。”浙江富阳知县受理后,追各人供对,惟德、维忠称田是故父华纲、华纬已受分之田。知县并未继续追查各家干照,便判华大成备二亩价钱,向可久赎回二亩。华大成不服,再次诉于临安知府。知府吴恕斋认为此案关键是搞清田的性质,在没有弄清是已分田还是未分的情况下,允许华大成赎回二亩,不为妥当,既使果真是未分田,则华泳有四子,祖业该分四份,华大成一份岂可赎回二亩。而“华泳四子,先分析于开禧二年,华纲、华大成兄弟又分析于嘉宝年间,何为已分析三十年,而尚有未分之田邪?又何为不争诉于三十年前华纲未死之日邪?”此田若是未分之田,当有凭证,限富阳县追索证据,五日内从公结绝。宋代财产继承是以诸子均分为原则的,对已分之田,各人有权处置,而未分之田系家庭的共同财产,只有家长享有处分权,卑幼擅自典卖,是为法律严格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