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诅楚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诅楚文

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石刻文字。文字内容是秦嗣王谴责楚王熊相的祀神文。大意是:秦王穆公与楚成王曾缔结和平盟约,十八世以来,双方互不侵犯,现在楚王熊相竟背叛盟约,侵略秦国,故秦王祭祀皇天上帝及诸神,要求天神惩罚楚师。查《史记》,秦穆公以后十八世,应是秦惠文王或昭襄王,这时的楚王应是怀王或顷襄王,但他们的名字都不是熊相。据郭沫若考证为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亦即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的作品。石共三块,祠祭后或沉于水,或埋于土,于北宋相继被发现。三石文字基本相同,分别以所祭神名命名:一称“巫咸文”,326字;一称“亚驼文”,325字;一称“大沈厥湫文”,318字。原石约在南宋末年亡佚,有元代拓本流传至今。其字多籀书结构,但笔势纤细悬针,很像“三体石经”中的古文。


诅楚文

诅楚文

诅楚文

宋代发现的石刻,共三石。一是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时在凤翔所得的巫咸(以文辞所祈之神命名)文,共三百二十六字;一是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在朝那湫旁得到的大沈久湫文,共三百一十八字;一是蔡挺所得的亚(音wū)驼文,共三百二十五字。原石南宋后亡佚,有翻印的拓本流传于世。三石文辞内容相同,是秦王向神灵诅咒楚王罪行的刻石。从字体上看,是规整的秦篆,可以肯定是战国末期的石刻文字。郭沫若有《诅楚文考释》,载《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卷(科学出版社,1982年)。

☚ 侯马盟书   鸟虫书 ☛

诅楚文

秦国刻石之一。共有三种刻石:巫咸文、大沉久湫文、亚驼文,各三百余字。因其内容为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兵,故后世称为“诅楚文”。刻石于宋代出土。据考证,约为秦惠文王和楚怀王时事。它同籀文的字形接近,特点是字形整齐、匀称,笔画圆转。继承了西周晚期金文的书写体势,又向匀称、圆转的方向发展了。体势与小篆很少分别,只是一般比小篆繁复。如“员”作。原石和拓本已不存,现只有后来的翻刻本。

诅楚文

诅楚文

宋苏轼的五言古诗,《凤翔八观》之二。诅楚文是战国时秦昭襄王诅楚怀王之罪于神之文。诅楚文共出土三石,文字相同而神各不同。凤翔出土之石“布忠告于不显大神巫咸”。巫咸是商王太戊的大臣,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被后人尊之为神。苏轼在诗题后有注曰: “碑获于开元寺土下。今在太守便厅。秦穆公葬于雍橐泉祈年观下,今墓在开元寺之东南数十步,则寺岂祈年之故基耶?淮南王迁于蜀,至雍道病卒,则雍非长安,此乃古雍也。”诗中先写了碑石的出土: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然后又记叙了碑文的内容:“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瓒。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质之于巫咸,万叶期不叛。今其后嗣王,乃敢搆多难,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诗人对碑文中的记载难以置信。“计其所称诉,何啻桀纣乱。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指出秦人多诈,将夏桀商纣的暴行都强加在楚怀王头上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看到古人这种较为简单幼稚的政治手腕,难怪诗人说: “辽哉千载后,发我一笑粲。”

☚ 石鼓歌   王维吴道子画 ☛
诅楚文

诅楚文

宋苏轼的五言古诗,《凤翔八观》之二。诅楚文是战国时秦昭襄王诅楚怀王之罪于神之文。诅楚文共出土三石,文字相同而神各不同。凤翔出土之石“布忠告于不显大神巫咸”。巫咸是商王太戊的大臣,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被后人尊之为神。苏轼在诗题后有注曰: “碑获于开元寺土下。今在太守便厅。秦穆公葬于雍橐泉祈年观下,今墓在开元寺之东南数十步,则寺岂祈年之故基耶?淮南王迁于蜀,至雍道病卒,则雍非长安,此乃古雍也。”诗中先写了碑石的出土: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然后又记叙了碑文的内容:“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瓒。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质之于巫咸,万叶期不叛。今其后嗣王,乃敢搆多难,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诗人对碑文中的记载难以置信。“计其所称诉,何啻桀纣乱。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指出秦人多诈,将夏桀商纣的暴行都强加在楚怀王头上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看到古人这种较为简单幼稚的政治手腕,难怪诗人说: “辽哉千载后,发我一笑粲。”

☚ 石鼓歌   王维吴道子画 ☛

诅楚文

战国时秦王刻石。内容是向神灵陈斥楚怀王之罪。有三石:巫咸文、大沈厥湫文、亚驼文。相传均于北宋年间出土。巫咸文于嘉佑年间得于凤翔开元寺,326字。大沈厥湫于治平中为“渭之耕者”得于朝那湫旁,318字。亚驼文在洛阳刘忱家,325字。三石文句大体相同,唯字数略有参差,仅告于神者随号而异。宋南迁后、三石不知去向,但有各种不同刻本流传至今。目前所见有绛帖本、汝帖本、中吴刊本,其中多以元至正中吴刊本为最好。由于刻文涉及到战国中期秦楚关系的重要内容,不少学者对此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就目前研究的状况而言,对诅楚文的真伪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或以为三石都是真的。或以为《亚驼》是宋人仿刻,其余两文是真的,是秦人所作,时在楚怀王十七年、秦惠王后元十三年(前312)。也有主张原文作于秦昭襄王者。元朝时有的学者对3石的可靠性提出过怀疑。近来又有学者从文字、史实、词语等方面给予具体论证,提出怀疑,认为是唐宋人伪作。

诅楚文

文字学、书法名词。秦刻石文字。战国时秦国为制克楚国而咒之于神的作品,包括祀巫咸文、大沉久湫文和亚驼文三种。其中巫咸、大沉久湫和亚驼三者,为所告神名,均为水神。三件刻石除所告神名不同以外,文词内容全同,故后世合称为诅楚文。因历史变迁之故,长期淹没无闻。至北宋始被发现,为人所知。北宋欧阳修、苏轼、董逌等人曾做过研究。其后至今,研究更未中断。诅楚文的时代,前人认为在秦惠文王时,系秦惠文王诅咒楚顷襄王和楚怀王之作,以主张系诅怀王者为多。今人郭沫若在其《诅楚文研究》中亦赞同诅怀王说,并考证其具体时间在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楚怀王十七年。但因仍有疑问,没有最终定论。三件刻石原件被发现后流传未久,又遭亡佚,至今未见。宋代曾有拓本,亦佚,今传拓本为宋代及后世之人所翻刻者。宋人翻刻本有《绎帖》和《汝帖》,然其内容只有巫咸文和大沉久湫文两种,没有亚驼文。今人蒋善国据此和传世亚驼文“驼”字马旁下四点的情况认为,其形近于隶书四点,有失古文字面貌,故亚驼文疑系宋人伪造(蒋善国《汉字形体学》第三章第一节)。诅楚文三件作品今传拓本文字数量不等,其巫咸文存326字,大沉久湫文存318字,亚驼文存325字。形体结构与书体亦同,繁复古茂,严整匀圆,与石鼓文属于一系,但较之有所发展。诅楚文也是研究秦系大篆和小篆来源及当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只可惜原石原拓均已不传,在文字学和书法上的价值与影响要比石鼓文小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