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汉武帝命钩弋门曰“尧母门”汉武帝英武一生,晚年颇为悲哀。他在个人爱情方面,有点浪漫而不大钟情。少时爱阿娇,为帝之初爱卫子夫,嗣后换新了几个,晚年喜幸赵婕好,安排她居于钩弋宫,怀孕十四个月而生子刘弗陵,老来得子而欢喜异常,正如俗云“老来偏爱少”,竟然得意忘形,命钩弋门曰“尧母门”,有点因喜造神的意味。《汉书 ·外戚传》记了此事。司马光采之入 《通鉴》,并写了此评。还另写有《戾太子败》、《立钩弋子为太子》两文(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十三)。 司马光认为汉武帝这个命名太不谨慎,换句话说,有点老迷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此之前,汉武帝早就以卫子夫为皇后,以卫后所生子刘据为太子。在那个时代,皇帝的爱憎、帝位的继承问题,关系重大,非同小可。汉武帝命 “尧母门”,显然透露了宠幸赵婕妤、疼爱少子弗陵,还隐含更换太子之意(事后证实了此点)。自然会有窥测君意者如江充之流,企图乘机呼风唤雨,登上青云,终于酿成巫蛊之祸,即戾太子(刘据)事件。这不仅使卫后、戾太子发生悲剧,汉武帝也怀着遗恨而归了天。司马光所评:“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悲夫!”是啊! 这是个历史悲剧。 司马光在此强调一个“慎”字,他说“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这是他为帝者师的一贯主张,是有识之见。凡人言行,必须谨慎,虽然不必遇事皆谨小慎微,但谨慎而不急躁冒失,总是可取的。一个君主,或万人的头头,冒冒失失,爱憎无常,或乱发号施令,或盲目地瞎指挥,鲜有不乱套而食恶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