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汉文帝逼薄昭自杀薄昭乃汉文帝之舅,恃外戚之亲,又任将军之重,骄而犯上,杀了汉朝使者。汉文帝严加制裁,逼其自杀。司马光记载此事,是采取《汉书·文帝纪》颜注引郑氏说,并就此置评。 司马光所引李德裕 “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之说(参考《李文饶文集·外集》卷一《张禹传》),意思是,判薄昭有罪是对的,但当薄太后健在而杀了其弟,就使母后伤心了。弦外之音,这不符合孝道。司马光虽然引了此论,但并不同意。 他强调执法应当“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就是对谁都应当一样执法,不能顾情面,讲亲疏,不能让靠山大、根子粗的人有恃无恐而犯法。他认为汉文帝的错误,就在于重用了薄昭,使其有了仗势犯法的资本。而对这种恃势犯法的人,决不能姑息,不能特赦。这在当时都是很突出的高见。 末了,司马光又引魏文帝曹丕“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之论(参见《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注引《魏书》),加以肯定,认为汉文帝错在“始不防闲”。故结语是“慎之于始”。以曹丕之论否定了李德裕之说。 中国封建社会里,外戚问题始终是封建政治的症结之一,裙带之风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曹丕“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实是治病的一剂良药。北宋在这方面注意了一些,但毛病却未能根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