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规划—预算体系(PPBS方法)
1.设计—规划—预算方法的含义
设计—规划—预算体系即PPBS方法。PPBS是Pl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System的缩写。PPBS的意思是按计划制定、方案评估和预算编制三阶段组成的体系。
(1) Planning,即计划制定,是PPBS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预算编制者要根据本届政府施政纲领设定本年度预算的基本目标,然后为达到此目标而对可供选择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预算方案的目标实际上是指该方案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用。例如国防支出的目标是战斗力。战斗力又可以分为核战略力量,常规力量等。教育支出的目标可以定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等。
(2) Programming,即方案评估阶段,是PPBS的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预算编制者把在上一阶段筛选出来的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或费用—产出分析。评估出方案实施所需的投入和预计的产出,并计算出年度的投入和收益,弄清个别具体方案与整体预算的相容性和协调性。
(3) Budgeting,即预算编制,是PPBS的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确定经过评估的方案在本年度所需资金金额,对预算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在PPBS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回头看”,不断对筛选出的方案及其实施计划是否符合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年度预算的基本方针进行检测。
PPBS方式是尽可能把主要选择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来安排预算的一种方法。这种预算方法也称“产出预算设计”或“职能预算设计”。
2.PPBS方式的控制程序
由于PPBS方式是跨越职能部门的,因此要有超越职能部门的协调机构。例如在美国,由总统直接领导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负责。管理和预算办公室要和各职能部门协商,提出职能部门预算中的问题,并且要求它们对一些主要问题作出分析。职能机构要根据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的要求准备材料,把分析结果具体化并确定可选择的方案,并在方案评估中作为可行性证据。最后对预算方案进行长期的、全面的评价,以便最后决定方案。这一工作通常是由总统办公室委派的专家进行的。
3.PPBS的要点
(1)确定政策目标。在政府既定的拨款计划内,首先必须清楚决策者的目标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然后对这些目标进行权衡。
(2)找出不同的实现途径,即排列出完成这些目标的具体做法和手段。例如,为了减少某些贫困地区的财务困境,政府可以采取给予现金补助、增加社会基础设施、免费培养人才、减轻税负等不同措施,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某一目标。
(3)确定不同途径的成本和效益。根据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对上述各种途径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包括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政府管制、垄断和法律规章的限制可能造成价格扭曲,因此可根据市场的“影子价格”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推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借助数学模型把现实的因果依存关系表现出来,以便估计当目标达到某种程度时,各种实现途径发生的成本和效益究竟如何。
(4)确定排序,判定不同途径所实现的成果的满意程度,作出优先劣次的排列。
(5)经过比较,选取最佳方案,以最佳方案编制预算。
PPBS的优点是有明确的目标和详尽的计划,对加强预算管理,监督预算进展情况和评估项目效率,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具有积极作用。根据PPBS方法编制的预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预算联系起来。
但运用PPBS这种预算方法,要求有比较完备和复杂的计量技术。同时,PPBS的适用范围较窄,不可能对全部政府支出采用这种形式,因为许多支出项目并不能确切地计算成本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