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讼sòng

打官司。《召南·行露》三章:“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朱熹《集传》:“言汝虽能致我于讼,然其求为室家之礼,有所不足,则我亦终不汝从矣。”

☚ 论   讻 ☛

读音r·ong(ˊ),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祥容切,平,钟韵。
❶通“容”。盛;包容;容纳。朱骏声注:“讼,假借为容。”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ong(ˋ),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似用切,去,用韵。
❶争辩是非。
❷特指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诉讼案件。

上一条: 𠳼 下一条:

读音g·ong(-),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祥容切,平,钟韵。
❶公开;明白。通“公”。朱骏声注:“讼,假借为公。”《淮南子》:“天下讼见之。”

上一条: 下一条:

讼倯sóng

❶争论,争辩。例:俩人骂仗,争地~(těng)!
❍ 他嘴佞地~,能说会辩得很!
❷诉讼。例:俩人在法庭上争地~,都说他有理!
❍ 告~哩,人家上头有腿胯,告不倒人!
❸责备。例:你真是个言(rán)~!话说不到向上还爱说!
❍ 这人没理还(wǎi)的~!
❹喧哗。例:有话好说,辄(gǎng)叫~呢!
《说文》:“讼,争也。”《正字通》:“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汉语大字典》:“讼,责备;喧哗。”

ㄙㄨㄥˋsòng2267见「讼棍」

讼song

❶争辩。《尚书·盘庚上》:“予弗知乃所~。”(予:我。弗:不。乃:你。)《盐铁论·利议》:“辩~公门之下,讻讻(xiongxiong)不可胜听。”(讻讻:争辩的声音。胜:尽。)
❷打官司。《周礼·大司寇》:“以闻两造禁民~。”(两造:诉讼的双方。禁:止。)《论语·颜渊》:“听~,吾犹人也,必也使无~乎!”(犹人:像别人一样。必:一定。)

讼訟sòng

在法庭上争辩;打官司
 △ ~争∣诉~。

❶在法庭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事︱~师︱~棍︱词~︱听~︱诉~︱涉~︱狱~。
❷争辩是非:争~︱聚~纷纭(yun)。

讼sòng

❶ 打官司:诉讼。
❷ 争论是非:争讼│聚讼纷纭。

讼sòng

争论,吵嚷。《七谏·怨世》:“讼谓闾娵为丑恶。”王逸注:“讙哗为讼。”

讼song

讼案 讼词 讼棍1 讼师2 罢讼 词讼 辞讼 聚讼3 涉讼诉讼 听讼 息讼 争讼 诉讼法 聚讼纷纭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讼sòng

争讼:行人至,音信迟。~宜和,婚再议。(一○一·1300)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訟
訟  sòng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乾上,天水訟,䷅。《序卦》:“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雜卦》:“訟,不親也。”《易·訟》:“訟,有孚,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彖》:“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象》:“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訟爲離宫八卦中游魂卦,五行屬火。小周天火候圖中主初二日夜。

讼sòng

〖名词〗
诉讼(3)。《酷吏列传序》:听讼吾是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受理诉讼我同别人一样,一定要使没有诉讼啊!

讼sòng

❶ 争论,争辩。《淮南子·俶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盐铁论·利议》:“辩~公门之下,讻讻不可胜听。”
❷ 诉讼,打官司。《论语·颜渊》:“听~,吾犹人也,必也使无~乎!”方苞《狱中杂记》:“又某氏以不孝~其子。”
❸ 为人辩冤。《汉书·陈汤传》:“汤下狱当死,太中大夫谷永上疏~汤。”
❹ 责备,埋怨。《论语·公冶长》:“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者也。”
❺ 公开。《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言诛之。”
❻ 通“颂”。颂扬。《汉书·王莽传上》:“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深~莽功德。”

*訟song

CBCF
❶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棍/~师/~事/~案/诉~。
❷争辩是非:争~/聚~纷纭。
❸<文>替人辩冤:汉武帝杀戾太子,田千秋~太子冤(《容斋随笔》)。
❹<文>责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者也(《论语》)。
❺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争论

争论

争(争议) 稽 讼(阋讼;战讼)诤(诤讼) 辩斗 顶嘴 较论 较量 计较 计校 计挍 交辩 逗嘴皮子
辩论,争论:辨讼
争论是非:论理
党派的争论:党议 党论
宗派之间的争论:门户之争
在政治上、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争论:论战 论争
各种学术流派自由争论:百家争鸣 百喙争鸣
以文字进行争论:笔战
卷入争论:交锋(思想~)
为不值得的小问题争论:闲争气 无谓之争
争论的问题无根据、无意义:郑人争年
互相争论:言来语去 你言我语
口角争论:挑牙料唇 挑唇料嘴
当面争论:面争
 面对面地争论:当面锣,对面鼓
大声争论:抗论
许多人纷纷争论、各说不一,没有定论:聚讼纷纭 纷纭聚讼
不再争论:作为罢论
(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论)

☚ 争辩   问难 ☛

诉讼

诉讼

讼(讼矢;讼诉;讼诉;词讼;辞讼;诉讼;言讼;狱讼) 词(词讼;词诉;质词) 狱 言告 官司(打官司;吃~) 珥笔 雀角辞诉 辞诉 狱犴 告事 经官动词 经官动府
发生诉讼,打官司:兴讼
上法庭打官司:对簿公堂 对簿公庭
民事诉讼:僮讼
为争田地而诉讼:讼田 讼地
 有关田产的诉讼:田讼
控诉,诉讼:讼理
控告诉讼:讦讼
审理诉讼:理讼 理诉 谳狱
教唆人诉讼:唆讼 调词架讼
挑起诉讼:造讼 造狱
向官厅或法院提出诉讼:起诉
 诉之于法律:诉法
 本人向法院起诉:自诉
 虚构事实,提起诉讼:诬讼
向上一级法院请求改判:上诉 赴诉 上控
 越级上诉:越诉
 含冤上诉:冤诉
 申辩上诉:辨诉 辨诉
诉讼的两方:两造
被告对原告提出诉讼:反讼
牵涉到诉讼中:涉讼 经官(~动词)
撰写并呈递状词,打官司:兴词构讼 行词告状 兴词告状
代理诉讼:包打官司
好打官司:健讼
听理诉讼:听讼 听狱
私下了结诉讼:私下和解
归结狱讼:归狱
打赢官司:讼直
(司法机关依法解决案件的活动:诉讼)

另见:告发 违法 冤屈 法律 判决 案件

☚ 诉讼   争讼 ☛

歌颂

歌颂

歌(歌唱;歌谣;歌讴;歌诵;歌咏;讴歌;颂歌;登歌) 咏(乐咏;诵咏)讼 颂 调讴
歌颂仁德:咏仁
歌颂高尚的品德:咏德
歌颂功德:颂德
歌颂功业:乐勋
歌颂官吏德政:歌袴
歌颂太平的典故:忘帝力
歌颂盛世:鸣盛
吟咏歌颂:咏歌
 临终前的咏歌:负手之歌
论赞歌颂:论歌
称扬歌颂:称歌
赞美歌颂:赞颂
因喜悦而歌颂:歌悦
被全国人民普遍歌颂:氓獠户歌
痛恨当时社会现状,带讽刺地歌颂世风习俗:嫉世呕俗
(用诗歌颂扬:歌颂)

☚ 称颂   传颂 ☛

讼訟sòng

似用切,去用。
❶争论,争辩。《韩非子·说林》:“三虱食彘,相与~。”
❷诉讼,打官司。张协《七命》:“争宝之~解。”
❸为人辩冤。《汉书·陈汤传》:“大中大夫谷永上疏~汤。”
❹通“颂”。颂扬。《韩非子·人主》:“背左右之~。”

❶言词表现的纷争。《说文》:“讼,争也。”《周易正义·讼》:“凡讼者,物有不和情,乖争而致其讼。”“天道而转,水流东注,是天与水相违而行。相违而行,象人彼此两相乖戾,故致讼也。”清代崔述《讼论》:“自有生民以来,莫不有讼。讼也者,事势所必趋,人情之所断不免者也。”
❷诉讼。亦即解决言词纷争的过程。古代讼的一方或双方将致讼的原因、内容、主张及理由,告知、倾述于有司,以求得讼的解决,为诉讼,简称为讼。《六书故》:“讼,争曲直于官有司也。”《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周易正义·讼》:“凡讼之体,不可妄兴,……中道而止,乃得吉也。”
❸狱讼相对应时,专指民事诉讼。《周礼·地官·大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听而断之”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疏:“对文例也,若狱、讼不相对,则争财亦为狱。”

讼sòng

❶打官司。如:诉讼,讼事,成讼。
❷争辩是非曲直。如:争讼,聚讼纷纭。

讼(訟)sònɡ

 ❶ (打官司) bring a case to court: 诉 ~ lawsuit
❷ (争辩是非) dispute; argue: 聚 ~ 纷纭 a confused scene of people arguing among themselves
◆讼案 case in court;
讼费 costs;
讼棍 legal pettifogger; shyster;
讼师 law practitioner; attorney at law;
讼事 lawsuit; litigation;
讼状 plaint; indictment

Sung(conflict)

(1)向官府提出诉讼。包山楚简“疋狱”简多记载某人讼某人,其事由有的是财产纠纷,有的是刑事案件。如简98记“许以讼邸阳君之人化公番申以债”,简86记“詹阳君之萰陓邑人紫讼羕陵君之陈𣶒邑人塙,谓杀其弟”。 (2)争论。《左传》成公四年:“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焉。”小国将纠纷诉诸大国,是春秋时大国把持国际事务的一种表现。

讼sòng


❷ 聚纷纭

❸ 词清简|政平

❹ 兴词构

公gōng

“公,共也。”(《广韵》)谐“共”之音。韩非说:“背私谓之公。”(《五蠹》)似属会意字。但据朱芳圃先生说,“公”本“瓮”之初文。甲骨文像一口大瓮上加了盖,属象形字。“瓮”的读音与敲击震动发出的“嗡嗡”声有关。王国维认为“公”就是“容”。“公”是人面部眉毛、鼻子的写意画。又读为“诸容切,音钟”(《集韵》)。如“忪”也读为zhōng。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gōng
蚣(蜈蚣)
weng
阴平:翁(主人翁)
嗡(象声词)
上声:蓊(蓊蓊郁郁)
去声:瓮(瓮中捉鳖)
gǔn
衮(“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诗·豳风·九罭》)
滚(滚动)
磙(石磙)
相关链接
1.“衮”,由公、衣合成,古代帝王、上公之礼服谓之“衮”,是会意字兼形声字。
2.朱芳圃(1895—1973),研究员。湖南醴陵人。文字学宗师之一,有《甲骨学文字编》、《殷周文字释丛》传世。

*訟sòng

(6画)

【提示】讠,2画,第二笔一笔连写,不要错分成两笔。

*讼(訟)sòng

6画 言部 
(1) 〈书〉争论;争辩: 争~。
(2) 打官司: 诉~。

讼訟sòng

西周以来的形声字。从讠(言),公声。声母演变如公松颂例。公也兼意。本争论,争辩义,即争论要有公道。如:聚讼。在《说文》所载战国文字从谷声,韵变阳入对转。后用于在法庭争辩,打官司。如:讼事|成讼。组词如:诉讼。

讼訟★繁◎常★常


sònɡ訟,形声,从言,公声,本义为争辩是非,引申为打官司,在法庭上争辩是非。《简化字表》类推简作“讼”。

訟;隶sòng

【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言,公声。
【释义】《说文》:“争也。”本义指争论。桓宽《盐铁论》:“辩讼公门之下。”引申指在法庭上争辩,即打官司。[聚讼纷纭]形容大家纷纷争辩,没有一致看法。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The meaningful part is言(yán,speak)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公(gōng).
【original meaning】Disput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