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普列汉诺夫针对俄国自由派民粹主义者米哈伊洛夫斯基而写的论战性著作。1895年1月以笔名别尔托夫出版。这是反映普列汉诺夫伦理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普列汉诺夫通过分析十八、十九世纪各种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人性论,指出它们的共同错误都在于用不变的人性去说明发展变化着的道德、经济、政治等现象,从人自身去说明人的本性。他从道德来源和理解道德的钥匙的角度,具体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性是变动的和历史地发展变化的观点,重申和捍卫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认为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的本性。“社会的人的本性也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改变。而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也随着社会的人的本性的改变而改变”。从作为道德范畴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探讨了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的特殊性和能动作用问题。他还对近代功利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的功利主义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概括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内在矛盾,阐述了无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该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原名《我们的意见分歧。第二部》。俄国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著作。写于1893—1894年。1898年发表。书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同法国唯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整个最新发展的合理的、必然的产物。叙述了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同自然观不可分割的联系。批判了以米海洛夫斯基为首的自由民粹派否认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主观社会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列宁认为,这本书“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