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订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订鬼【题 解】 两汉之际,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社会生活充满了迷信色彩。“订鬼”,意指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王充从生活实况出发,尽力地解释了“鬼”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在当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王充主张一元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分化出来的。人与物禀气而生,气散而亡,天道自然无为,没有意志和神灵,社会上流传的天人感应、灾异谴告是不存在的;人死犹如火灭,精气散归于空间,因此没有鬼魂,鬼是精神错乱引起的幻觉;圣人不能前知生知,“须任耳目以定情实”,一切言论要用经验和效果来判定是否真实。这一点,在《订鬼》一文中表现得很明显。 《订鬼》一文善于用类比来说理。用“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及“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两个典型的例子来得出结论:“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从而诠释了人会“见鬼”的原因,对人们有一定的启发。文章还善于从生活实况出发,通过分析人生病时的种种表现和感受,解释了为何人在病中更易“见鬼”的原因,也较能为人所信服。 值得一提的是,王充对人“见鬼”的分析尚有片面性,说法也未必完全合理,但他的“无鬼论”和他能结合生活思考问题的实践精神,直到现在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订鬼 题解 原文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文 凡是天地之间所有的“鬼”,都不是人死了以后的精神变成的,而都是人们存心思念所招来的。从哪里招来鬼呢?是从疾病中招来的。人得了病就忧愁害怕,忧愁害怕,鬼就出来了。大凡人不病就不害怕。得了病睡在席子上,就害怕鬼会到来。害怕鬼就专心去想鬼,专心想鬼就眼中虚幻地出现了鬼。怎样证明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观察马的优劣,观望玩味,所见到的没有不是马。宋国的庖丁学解剖牛,三年当中没有见到一条活牛,所见到的都是死牛。”这两个人使用精力到了极限,专心思念,眼中所见到的就是一种另外的东西。人得了病看见鬼,就好像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到的不是马和牛,那么也就可以知道病人所见到的不是鬼。病人病得厉害,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着短棍殴打他,好像看见鬼拿着槌子、锁键、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痛、害怕,仿仿佛佛糊里糊涂看见了鬼。开始得病害怕惊慌,就会看见鬼来了;病得很重害怕死,就会看见鬼发怒;自身病得疼痛,就会看见鬼在打自己,这就是由于忖心思念虚幻招来的鬼,不是实在有鬼。精心思念、专心去想,有时从眼中发泄。有时从嘴里发泄,有时从耳内发泄,从眼中发泄,眼睛就看见鬼的样子;从耳内发泄,耳朵就听见鬼的声音;从嘴里发泄,嘴巴就讲出鬼的事情。这样,白天就出现鬼,晚上睡了就在梦中听见鬼的声音。一个人睡在空房里,如果有所害怕,就梦见有人按压在他的身上了,醒来看见鬼,睡着听到鬼的声音,都是因为精神活动形成的,害怕鬼的出现,一心想着鬼,也是属于同一种情况。 赏读 世上本来没有鬼,但有人偏偏活见鬼。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王充说是由于人们在病中“思念存想”造成的。文中提出这一中心论点以后,便对人在病中依稀仿佛、幻想有鬼的种种心理活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以证明鬼产生于幻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令人信服。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王充对鬼的问题便作出了如此朴素唯物主义的解释,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一千八百年以后甚至还有人相信鬼,难道不觉得是愧对了王充么? 《订鬼》
东汉·王充 凡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③也。致之何由④? 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⑤,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⑥。 何以效之?传⑦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⑧。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⑨!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⑩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11),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12)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13)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14)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15)也。 【注释】①节选自《论衡·订鬼》。订,评论。王充(27年—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②〔凡〕大凡,凡是。 ③〔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都是人的专心思念造成的。存,思念。“思念存想”是并列的两组同义复词。致,引来。“所”是一个特殊的代词,它常常与后边的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的词组。所致,引来的,引申指造成的。 ④〔致之何由〕由什么造成的呢? ⑤〔寝衽(rèn)〕睡在床上。衽,卧席。 ⑥〔目虚见〕眼睛所发生的错觉,模模糊糊地看见(鬼)。 ⑦〔传(zhuàn)〕古书。下面所说的见于《吕氏春秋·精通》。 ⑧〔伯乐学相(xiàng)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伯乐,古时候善于相马的人。相,鉴别。顾,看。玩,寻思。顾玩,仔细端详。 ⑨〔用精至矣〕专心到极点了。 ⑩〔箠(chuí)杖〕竹杖。 (11)〔把椎锁绳(mò)〕拿着锤子、锁链、绳索。 椎,通“锤”,古代的一种兵器。绳,即绳索。 (12)〔妄见〕虚幻地看见。妄,虚假不实。 (13)〔泄〕表现。 (14)〔夫(fú)人据案其身〕夫,助词。案,通“按”。 (15)〔同一实〕出于同样的情况。 【译文】在人世上如说有鬼,并不是人死以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的思念想象造成的。是什么原因招致这种现象呢? 由于疾病。人病了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会看见鬼的出现。大凡人不得病,就不会恐惧。所以得病睡在床上,就害怕鬼来。恐惧就会产生想象,想象就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证明它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相马的时候,看到任何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的庖丁学习宰牛时,三年当中好像没有看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死牛。”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专心到极点了! 思念想象,自然会看见异物。人病了看见鬼,就如同伯乐的看到马,庖丁的看到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见的不是马和牛,那么也就可以知道病人所看见的不是鬼了。 病人患病严重,身体痛苦,就说是鬼拿着竹杖殴打他,并好像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身旁一样。这是由于病痛、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害怕惊慌,就好像看见鬼来;病重了怕死,又好像看见鬼在发怒;自身因病感到痛苦,又像看见鬼在打他。这些都是由于想象幻觉造成的,不是真的有那样的事实啊。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从视觉上表现出来,有的从说话中表现出来,有的从听觉中表现出来。表现在视觉上的,眼睛就看见它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的,耳朵就听见它的声音;表现在说话方面的,嘴就能说出某些情况。这样,白天就能看见鬼,晚上睡下在梦里就会听到鬼的声音。单独睡在空房子里,如果有所恐惧,那就会梦见有人按住他的身子哭了。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由精神所致;人的专心思念,出于同样的情况。 字数:1669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78-280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