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计划生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计划生育jìhuà shēngyù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指导公民有计划地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jìhuà shēngyù

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我国计划生育的措施是: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计划地安排二胎生育,杜绝多胎生育。例如:“新故事在宣传晚婚、计划生育和推动爱国卫生运动等各方面,都起了极为显著的移风易俗作用,并且直接打击着农村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活动。”(《新华月报》1965.8.88页)“这个大队的妇女还大力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红旗》1971.2.71页)“几年来,这个县的晚婚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人民日报》1977.2.4)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响应国家号召、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繁衍后代。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是现代国家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从本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就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人口宣传在各个领域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方针、措施和指标,对于调节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全国各行各业的宣传工作者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计划生育。

☚ 老龄化   优生优育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jìhuà shēngyù

采用科学的方法使育龄夫妇有计划生育子女。简称“计生”。
 ❍ 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为基本国策∣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法》颁布。

☚ 计划免疫   计算机安全 ☛

计划生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可以是促进人口增长的计划化,也可以是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化。采取哪种计划方式要根据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状况而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婚姻法也把实行计划生育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计划生育指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发展速度,节制生育,控制人口,保证人口发展速度下降。总的要求为: 贯彻 “少生、晚生、优生、优育” 的方针。少生是数量上的要求,晚生是时间上的要求,优生优育是指对孩子质量上的要求。这一方针又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推行和奖励一胎; (2) 严格控制二胎;(3) 杜绝和惩罚多胎。实行计划生育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母亲的健康。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顾名思义就是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在西方国家把它叫做家庭计划(familyplanning)。男女相交,生儿育女是自然规律,人类藉此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但是,假若每个家庭、每对夫妇生育子女过多,不但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子女受教育和过美好的生活,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不但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影响后代智力开发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必须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此,1982年,我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在“六五计划”中也规定:“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要求1985年大陆人口总数控制在10.6亿,出生率控制在19‰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1986年4月 11日,参加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的部分妇儿专家们指出: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是分不开的。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做好节育技术、避孕指导和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婚前检查、产前咨询和优生优育的措施,这些都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并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至于西方国家的“家庭计划”,那是美国护士玛格丽特·桑格(1883—1966年)首先倡导的,其目的是为争取妇女获得避孕权利并向那些收入微薄、生活困难的家庭供应避孕药具,以免妇女们因生活所迫自行堕胎而不幸死去。玛格丽特·桑格倡导了“家庭计划”,并到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宣传“家庭计划”,因而被公认为计划生育运动的先驱。

☚ 4.1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任务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指有计划地控制生育。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就提出计划生育,由于错误地批判了马寅初等提出的应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和建议,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影响。1962年后,国家明确地提出晚婚和计划生育的要求,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十年内乱期间,生育上的无政府状态,带来了新的生育高峰。1978年以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8年五届人大通过的《宪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把实行计划生育工作肯定下来。接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并把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对少数民族也提倡计划生育,但在要求上适当放宽。对青年男女,普遍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对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妇颁发独生子女证书。独生子女在入托、上学、就医、就业、招生、城市住房和农村住宅基地分配方面给以照顾。此外定期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还要给以行政处分和必要的经济限制。由于采取积极措施,1978年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70年的26‰,下降到1982的14‰。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1981年国务院正式成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是一项对家庭、对子女、对国家都有重要意义的基本国策。

☚ 优生学   人才学 ☛

计划生育

四川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约占全国人口的10%。全省实行计划生育势在必行。在50年代经历人口第一次生育高峰后,根据国家部署,在1950年~1970年间断地进行了避孕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1971年开始在各地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 (隶属卫生局),在城乡广泛开展工作。80年代中期,各地相继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机构。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大力开展避孕和节育。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计划生育服务。首创输精管粘堵节育法,在全国推广应用。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四川自开展计划生育20多年来,累计少生3000多万人。“八五” 期间,连续5年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继续位居全国生育水平较低的一类省区之列。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40.72‰下降到1995年的17.08‰,自然增长率从31.21‰下降到9.87‰; 全省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0年代的6.05下降到90年代的2以下; 妇女平均初婚年龄由50年代的18.8岁上升到1995年接近22岁;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并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育龄女性已达775万人,多孩率下降到2.21%; 全省城乡新法接生率已达93%以上,孕产妇平均死亡率由1948年15‰下降到1995年的0.8‰,全省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1949年的200‰下降到35‰左右; 有90%左右的育龄夫妇采取各种避孕节育措施。什邡县成为全国计划生育红旗单位。

计划生育

010 计划生育

指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发展速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❶鼓励生育,提高人口增长速度;
❷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四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它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人口质量、保护母亲健康。目前我国对计划生育的要求是:贯彻“少生、晚生、优生、优育”的方针,推行和奖励一胎,严格控制二胎,杜绝和惩罚多胎。

☚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中国十一亿人口日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jihua shengyu

人类自身生产的有计划发展。
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既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发展,也要求人类自身生产有计划发展,要求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
计划生育和节制生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计划生育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生育的计划化。采取哪种计划要根据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不同时间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状况来决定。节制生育则专指控制生育、减少生育子女数目,借以降低出生率。根据我国的情况,计划生育主要要求是节制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目的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 国民收入   人口密度 ☛

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

系指对人口的出生、增长纳入计划轨道,控制其自然发展的倾向而言。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包括提倡晚婚、晚育、节育及优生等。计划生育对整个民族的兴旺、素质的提高,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及文化生活的改善关系极大。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件大事,是人口较多的国家中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具体措施,因此我国全民性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计划生育

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使人口的增长同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包括:提倡晚婚、晚育及节育、优生优育。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参见“人口学”中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指有计划地预先拟定生育子女的具体人数和生育间隔的年数。已写入中国宪法,是中国人口政策的中心环节,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主要任务是节制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的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相适应。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指对人们的生育实行计划,做到有计划地生育,消除人口增殖上的无政府状态。
按照马克思主义 “两种生产” 的观点,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有机统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但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发展,也要求人类自身生产有计划发展,使两种生产相适应,实行计划生育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发展人口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实行计划生育,不仅是国家利益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不仅必要,也有可能。
我国宪法规定: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当前计划生育是有计划地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普遍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二胎,坚决杜绝多胎。同时,计划生育实行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要求。对人口稠密、出生率高的地区,实行严格的节育措施。对一些人口稀少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但应当放宽要求,并根据本地区的经济,自然条件和人口状况,制定计划生育工作规划,对有节育要求的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患有不育症的育龄夫妇有生育要求的,卫生部门应予治疗。

☚ 全面提高人口质量   计划生育工作 ☛

计划生育birth control,planned parenthood,family planning

是采用科学的避孕、节育或绝育法控制生育,以达到人口有计划地增长。它和人口控制政策是根据本国的国土面积、资源、人口密度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而制订的。计划生育措施以避孕为主,方法应安全、有效、可靠、可逆、无副反应。

湖南省计划生育概况/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计划生育事业机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计划生育经费/节育/优生/优育

☚ 第四次人口普查   湖南省计划生育概况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又相对落后的国家。有计划地控制生育的数量,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小孩,少数民族地区可按民族自治机关的有关规定实行; 国家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 公民权利   示威自由权 ☛

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地州市县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甘肃省基层计划生育网络/甘肃省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甘肃省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药具管理与发放/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推广/甘肃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甘肃省生殖保健服务中心/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甘肃省禁止痴呆傻人生育规定/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 甘肃省统计管理规定   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1956年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提出:“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计划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这是国家第一次止式提出计划生育。山东许多有识之士也积极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卫生医疗单位遂开展了节育技术指导。1957年,在济南、青岛、烟台、济宁等城市和文登、福山等县,开展了宣传提倡计划生育的试点。1962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情况的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日益显示出来,计划生育引起广泛重视。1963年成立了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地、市、县也相继建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同级卫生局有专人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妇幼保健站(所)都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同时,省、地(市)分级培训节育技术人员,大力进行避孕药具的科学研究和生产供应工作,避孕药具和节育手术全部免费。全省广泛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使计划生育工作很快在城乡相继开展起来。

☚ 牛庄烈士祠   邓恩铭 ☛

计划生育

一项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口再生产进行有计划调节,使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社会政策。它与单纯倡导家庭有计划生育的 “家庭生育计划” 不同,是指在国家人口和生育政策、人口计划生育科学知识与技术服务指导下的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计划生育。”宪法和婚姻法规定的这一原则,是使计划生育法律化、制度化的体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如果不控制人口,必然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节制生育或计划生育。对此早在50年代,中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初期,一些有识之士和著名人口学家就意识到这点,并提出要全面实行节制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提倡节制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观点,当时未能成为人们的共识。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重新走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时,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人们才重新认识到: 中国必须切实地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正是在此时,中共中央、国务院适时地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实行计划生育,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符合中国人民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战略决策。实行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是: 人口发展必须服从于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人口再生育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相适应。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第2个孩子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也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2个孩子。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决定。为了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各地在计划生育条例中,通常都结合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例如,对于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子女的女职工延长其产假时间; 对于可以生育但不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其丧失劳动能力或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或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照顾; 而对于超计划生育子女的夫妻,征收超计划生育社会抚育费等等。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1990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33. 43‰下降为21. 0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5. 83‰下降为14.39‰; 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 81下降为2. 31。但是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至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何使人口与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仍需作出艰苦努力,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将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亟待研究

计划生育

有计划地调节生育次数和间隔。是我国人口政策(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自觉调节人口生产 (数量、质量),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减轻环境负担,保护生态协调;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执行计划生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计划生育/抗排卵/抗受精/抗着床/抗早孕/女性生殖功能鉴定与计划生育/输卵管通畅试验/妊娠生理与计划生育/早期妊娠诊断/遗传咨询/近亲婚配/遗传病携带者检出/羊水分析诊断遗传病/遗传病症状前诊断/胎儿性别预测/先天性畸形宫内诊断/甾体避孕药的类型及组成/短效口服甾体避孕药/甾体避孕药的避孕机理/口服甾体避孕药长期应用的安全性研究/甾体避孕药纸型片及涂膜片/探亲甾体避孕药/事后甾体避孕片/长效口服甾体避孕药/长效甾体避孕针/避孕药缓释系统/应用甾体避孕药后子宫出血、闭经与溢乳/甾体避孕药和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甾体避孕药治疗妇科疾病/女用避孕药的选择/植物抗生育药/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机理/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内膜变化/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与取出术/宫内节育器的副作用/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宫内节育器失败原因分析/宫内节育器的随访/阴道隔膜避孕/女子外用药避孕/安全期避孕/免疫避孕/女性绝育术/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经阴道输卵管绝育术/输卵管注药绝育术/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后穹窿镜输卵管绝育术/放射绝育术/子宫切除绝育术/输卵管绝育术并发症的防治/计划生育统计方法/人工流产/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钳刮人工流产术/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芫花萜结晶中期妊娠引产/天花粉蛋白中期妊娠引产/水囊中期妊娠引产/前列腺素中期妊娠引产/药物与羊水交换中期妊娠引产/腹部子宫切开取胎术/阴道子宫峡部切开取胎术/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比较/避孕失败后妊娠的处理/羊膜腔穿刺术/超声诊断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宫腔镜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女子不孕症/免疫性不孕/诱发排卵/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试管婴儿)/输卵管再通术/显微输卵管再通术/卵巢移植/节育对免疫的影响/女性节育方法指导/男性节育环节/男性生育激素调节与控制/精子发生的调节与控制/精子功能成熟的调节与控制/附属性腺功能与生育/精子的获能与去能/精子的转运、生存与授精能力/精子抗原与免疫避孕/男性生育力/精子/精浆/精液分析/分步射精法/精子活力定量试验/睾丸活组织检查/输精道X线造影检查/男性生育力的内分泌检查/男性生育力的免疫学检查/男性生育力的染色体检查/抗精子发生药/激素类男用避孕药/抗精子成熟药/影响射精的药物/杀精子药/外用避孕药膜/避孕套/体外排精避孕法/会阴部尿道压迫避孕法/超声避孕/微波避孕/温热避孕/男性绝育术/输精管结扎术/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注射针头固定法输精管结扎术/穿针引线法输精管结扎术/针挑法输精管结扎术/精囊灌注/输精管结扎术后并发症/输精管结扎术后再生育/输精管结扎对睾丸附睾影响/输精管结扎对免疫系统影响/输精管电凝绝育/附睾电凝绝育/输精管内注药绝育/附睾内注药绝育/输精管夹/可复性输精管腔内节育装置/输精管吻合术/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男性不育/性腺功能低下不育/特发性精子减少症不育/精液量过少不育/精液不液化不育/射精障碍不育/输精道阻塞不育/睾丸移植术/精库/男性节育方法指导/婚前检查和指导

☚ 鱼类中间宿主   计划生育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即有计划地控制生育。在现代世界性地人口猛增的情况下,计划生育主要是节制生育的问题。节制生育,对一个家庭来讲,有利于母亲和子女的健康,有利于工作、学习和家庭经济生活,有利于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对国家而言,则开展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不但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而更是为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未来。
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生产相适应,即人口的增长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生产的增长,就会加重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人口不加限制地增长所产生的后果,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回顾一下我国人口变迁的情况。据历史资料,公元2年 (西汉王朝末年)我国人口为五千五百五十九万五千人。公元740年(唐朝),经过战乱,人口减为四千八百多万。1578年(明朝万历年间)为六千万人。1764年(清朝)统计,已超过二亿,这一百八十六年人口增长了一亿四千多万。又过了八十五年,到1849年,人口又增加一倍,达四亿一千万人。1949年末是五亿四千八百七十七万人。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零九年间,大约增加了一亿三、四千万人。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三十一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倍,即四亿三千多万,与上述一百多年中的人口增加相比,这个速度好比是一年等于过去十年。从以上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战乱年间人口增长缓慢,而生活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就快;人口增长的速度与人口基数的关系是基数越大,增长越快。
1980年我国大陆人口达九亿八千二百五十万,加上台湾一千八百多万,总数已超过十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现有的人口中,百分之六十五,即六亿多人是解放后出生的 (几乎相当于现在三个美国或六个日本的人口)。1963~1973年间,几乎每年增加二千万左右的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口的国家)。我国目前每分钟平均出生33人(占世界每分钟出生人数的近1/4)。解放前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每年自然增长率平均10‰;解放后的情况是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平均每年自然增长率为20‰。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解放前为35岁,现在68岁。这些情况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向我们表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人口控制是个世界性问题。1980年全世界人口达四十五亿。第三世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占73%,约三十一亿四千八百万。其中亚洲有二十四亿九千八百万 (包括属于第二世界的日本),占世界人口的57.8%。据分析,按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每三十五年人口就增加一倍,到公元2000年世界人口将达六十三亿。再过30年,到2030年,将达一百亿,是目前的二倍多。现在地球上每天都有二十二万个婴儿出生,还有十二万人次人工流产。
为了控制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联合国专门成立“人口基金会”,在世界各地开展控制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成立了 “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处”,与“家庭健康处”分别负责组织国际范围内人类生殖和计划生育的科研和计划生育服务及技术指导工作。在瑞典、苏联、印度设立三个计划生育科研培训中心,在许多国家设立了计划生育科研中心,和数十个避孕药研究中心。
在我国,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如“多子多福”、“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根深蒂固。历来我国的古典书籍中,对避孕节育极少提到。1936年虽在上海成立过“生育节制情报处”,但没起作用而迅即夭折。
新中国成立后,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注意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到七十年代才大力开展计划生育,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的素质,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1973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81年决定正式成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1978年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若干计划生育研究所(室)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1980年成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在五十年代,常用的避孕方法在男方有避孕套、体外排精等。女方则常用阴道隔膜加避孕油膏、安全期避孕等,绝育手术更少提倡,除在剖腹产同时结扎输卵管外,绝少应用。近二十年来,避孕节育的方法和种类不断增加。六十年代,女用口服、针剂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在我国大力推广使用。宫内节育器是比较简便、安全、高效、经济的办法。该法是波兰Waldenberg医生Richter于1909年首先报告,至二十年代末德国柏林Graefenberg加以推广,器呈环状,故亦称Graefenberg环。我国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在形状、结构等方面均有所独创。第二代带铜或其他活性物质如孕酮等宫内节育器亦已制成试用。
女用甾体激素口服避孕药为美国Pincus与张明觉等在1956年首先研制的,故亦称Pincus丸,于1960年后始通用于临床。我国则于1964年初开始试用,所用药物为甲孕酮,继而应用炔诺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等人工合成孕激素与乙炔雌二醇配伍,有效率达99.96%。1967年全国鉴定推广应用了其中的二种——复方炔诺酮及复方甲地孕酮,七十年代初又研制推广了复方18甲基炔诺酮。十余年来不断降低雌、孕激素的含量,减少了药物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并改进了剂型,首创了纸型片、涂膜片及滴丸,便于携带、运输,提高了生产安全性,节省了粮食。女用注射避孕药于1964年年底试用,1969年推广,为己酸孕酮与戊酸雌二醇之复方。近年来又研制成功复方甲地孕酮、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
“探亲片”及“事后片”的应用,更扩大了避孕药的范围。此类药物多数属孕激素类,阴道避孕药环及含药宫内节育器也均在试用中。每月一粒的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雌醚亦已推广应用。近年来,还研制了新型外用避孕药膜(片),杀精力强,副作用小,提高了效果。棉油中的有效成分是棉酚。男性口服避孕药棉酚系从生棉子油中提取所得,为我国首创,已引起各国注意。
计划生育的手术措施、种类均日见增加。男性绝育法中,对输精管结扎方法不断改进与提高,输精管注射药物绝育、可逆性的输精管腔内节育装置亦正在研究中。
女性绝育方法以输卵管结扎术最为常用。结扎不受时间限制。手术有经腹部及阴道两种,经腹部者较多用,手术切口缩小,时间缩短,有效率明显提高。亦有通过腹腔镜或后穹窿镜施行手术者。1976年起推广了非手术性之化学药物输卵管粘堵术,效果优良。自独生子女之号召发出后,可逆性之输卵管或输精管绝育术正在研究中。显微外科的开展将使复孕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
抗早孕方面,近年来研究前列腺素合并用药取得很好疗效。应用中药天花粉蛋白或芫花萜结晶进行中期妊娠人工流产及抗早孕,取得良好效果。水囊引产及利凡诺中期妊娠人工流产,使用已久,效果亦佳。
免疫避孕研究已有进展,但尚未用于临床,其中较有前途者有β亚基hCG疫苗。其他如滋养层细胞膜、精子膜、卵子透明带膜等抗体的研究也有进展。今后将努力寻找安全、长效、简便、副作用小的多种避孕方法,以满足人民需要。
总之,今日之世界,人口控制问题已是个迫不及待地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计划生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发展甚为迅速,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的利益,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各方面必须有统一的领导,密切的协作。回顾过去,展望将来,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万不能等闲视之。

☚ 计划生育   抗排卵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指有计划的控制生育,它是我国重要国策之一。护理人员既是计划生育的宣传者,也是中止妊娠的执行者或配合者。中止妊娠的几种措施:
孕后8周内称为早孕。早孕中止妊娠以刮宫术为主。
妊娠中期多用黄芫花引产,实践证明黄芫花醇液做羊膜腔内注射是较理想的中期引产的方法。它有产程短、成功率高(99%)及反应轻微等优点。其机理是黄芫花醇可使蜕膜广泛变性坏死,宫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发生规律性宫缩,胚胎也因不能摄取到营养物质而坏死排出。
为了防止软产道损伤,一般于引产前一周口服己烯雌酚5mg,每日3次,据报道雌二醇有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黄芫花醇的用量为0.05~0.15g。子宫大小与用药剂量成反比,即子宫大对药物敏感性高,反之子宫小时用药剂量应相对增大。用药后一般约4~5小时胎心消失。子宫收缩多发生在用药后8~12小时。自引产至流产约24~26小时。
黄芫花的副作用有轻度恶心、白细胞增多,个别人有寒战反应,这是由于药物使蜕膜产生无菌性炎症所引起的。给孕妇保温,口服或肌注非那根可使症状逐渐消失。这一引产的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基本与正常分娩相同。从黄芫花醇注入羊膜腔开始,即应观察胎心、胎动情况,定时测量体温,鼓励进食。产时要注意胎位。最应警惕宫缩过强,胎儿娩出时宫口未开,以致发生宫颈及后穹窿撕裂。产后应观察出血情况,鼓励排尿,还应采取退乳措施。
腹腔镜下绝育术护理: 腹腔镜检查是七十年代的一种妇科病诊断方法。其适应证很多,如鉴别腹痛原因,检查盆腔内包块性质及生殖器是否发育异常等。输卵管绝育也可在腹腔镜下用电凝法、上金属夹或硅胶环等方法进行。
术前应了解病人体格检查情况。肠胀气可在术中影响操作,故手术前一日应服泻剂或灌肠。做好阴部及腹部的皮肤准备,尤应注意脐窝的清洁。术前禁食一餐。入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于手术前15分钟以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加生理盐水至5ml静脉注射。测量血压与脉搏。
当医师做好腹部切口并经套管将腹腔镜送入腹内时,即开始向腹内输送二氧化碳气体。护士须及时将病人置于头低足高位,使臀部抬高约45°。为了防止病人下滑,肩部应用支架及软垫托住。由于此特殊卧位,病人会产生倒悬感,有时伴有恶心、肩酸、腹部胀痛等症状。要严密观察病人体征,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术后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地活动以利排气。督促病人术后4~6小时排尿,以免尿潴留。告知避孕一个月。
腹腔镜为精密检查器械。术前要检查其各个部件的性能。以1:1000新洁尔灭浸泡半小时(或20%福尔马林15分钟)进行消毒,不可延长消毒时间以免损坏器械。浸泡后用无菌蒸馏水冲净待用。术后用肥皂水和温水清洗,镜头用棉棍擦净,用空气干燥法或用软绸拭干,涂器械油后存放。

☚ 新生儿监护   刮宫术护理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即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物质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以控制人口为中心的计划生育的成果,主要通过以下指标体现出来:
(1) 晚婚率: 即晚婚年龄的结婚人数在全部结婚人数中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2)绝育率: 即采取各种绝育措施的妇女(或男子) 占已婚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3) 计划生育率: 即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占全部出生人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 人口规划   优生优育 ☛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人类自身有计划的生产。实行计划生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地发展人口的客观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大力提倡和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计划生育的显著特征是: (1) 全社会范围内的人口有计划发展,而不是一个局部或一个家庭生育的计划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只能通过“家庭计划”实现家庭生育计划化,但不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生育的计划化。(2) 国家对每个家庭的生育人口数,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以保证全社会的人口有计划地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政府或社会团体可以制定某些人口规划,但没有确保规划实现的政策措施。在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要求是: 节制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以便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 人口预测   生育率 ☛

计划生育ji hua sheng yu

family planning

计划生育

family planning;planned parenthood


计划生育

family planning


计划生育

family planning;planned parenthood


计划生育

birth control;planned birth(/parenthood)

计划生育

family planning;birth control;planned parenthood
~管理机构 organization responsible for family planning/~目标管理责任制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attaining birth control targets

计划生育jì huà shēnɡ yù

指由政府以不同方式赞助和推动、由育龄夫妇具体实施、旨在控制家庭子女数的一系列活动。它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family plan, birth contro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42:16